题目内容
下列对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天子气也 ②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③还军霸上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⑤得复见将军于此 ⑥沛公安在 ⑦因击沛公于坐 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⑨大王来何操 ⑩吾属今为之虏矣 A.①⑧/②⑤⑥⑨/③④⑦/⑩ B.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 C.①⑧/②⑤⑦/③④/⑥⑨/⑩ D.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 |
试题答案
C②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③还军霸上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⑤得复见将军于此
⑥沛公安在
⑦因击沛公于坐
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⑨大王来何操
⑩吾属今为之虏矣
A.①⑧/②⑤⑥⑨/③④⑦/⑩
B.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
C.①⑧/②⑤⑦/③④/⑥⑨/⑩
D.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与书籍交流 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
曹文轩 1954年1月生,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蔷薇谷》。《草房子》等作品屡获国内各项大奖,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记者:您一直很重视阅读,甚至曾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那么读书对人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曹文轩:读书可以丰富个人的经验。因为天地辽阔无际,个人只能体验广阔世界中很小范围内的东西。所以其实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很狭隘、很苍白,甚至可以说是空洞。从情感上讲,人很多时候难免觉得孤寂。书籍能够有效改变这一切,它跨越时空,呈现了不同世界里的不同经验,你坐在家中读书就能知闻天下事。这样来看,与书籍交流,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不夸张地说,读书使得生命延长。
一个读书人和一个不读书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书籍给读书人打开了另一扇门。有了书上获得的知识作为基础,创造就变得更容易。而且,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个人往往不由自主地跟着喧嚣、浮躁随波逐流。书,正是涡流中的“救生圈”。即使不说书的内容,单就读书这一形式本身,就能使你在喧哗与骚动中获得宁静。 我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是指我们读书的时候,肯定在与书对话,可以敞开心扉,将心中的委屈、怨恨以及无法言表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向它倾诉情愫,并可得到指引,与教徒向上帝祷告有一定的相似性。
记者:这些影响有何外在表现?
曹文轩: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二者就是不一样,从气质上就看得出来。比如有些人天生长相不出色,甚至丑陋,但读书能让他们获得新生。他们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己的发现,他们在生活中率性地幽默风趣……同样一个人,“书卷气”让读书人的神采、魅力从平凡的外表下透射出来。
记者:但也有读书人气质猥琐,不能简单地把气质好归结在读书上吧?
曹文轩:显而易见,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我早就说过,开卷未必有益。有些书歪曲、丑化生活,文字、思维水准低下,长期读这种书并以此为美,就像在吸食毒品,会把情感搞得迟钝,把思维搞得平庸,把谈吐搞得俗气。
记者:可是很多人一直读专家推荐的书目,也并没有显著的成效。
曹文轩:很多人都在读书,读的也是好书,但不是谁都能把好书读好,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书读得全然没了个性。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批驳精神,要敢于与书争论,书的价值一者是共鸣,二者是碰撞。除了一些大家都应该读的基本书目之外,一个人读书应该有选择,要挑食。人的雕琢忌讳用一个模子,因为一个人若无个性,必然索然无味;作文同样忌讳雷同,人云亦云的东西,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我前面说过,书在影响人,书就是一把刻刀,都读一样的书,那么这把刻刀就成了消灭个性的“屠刀”。所以,聪明人读书会独辟蹊径,读不同的书,看不同的景。选书要有个性,读法与理解更要有个性。读文章时,别管别人对那书的唠叨,甚至不在乎权威专家对书的剖析,只管按自己的心思去读,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异想去读,这样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树一帜的个性。 一句话,读完一本书必须要沉淀出自己的东西。
记者:看起来,读书的必备品质竟然是选择,而且选择要贯穿全程。
曹文轩:的确是,读书的效果与性格有关,与警觉有关。书海浩淼,航海者(读书人)必须具备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知识欺人比世上任何恶人欺人还甚,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知识早晚会将其沦为奴隶。如果没有驾驭意识,知识只是一堆一无用处的石头,它既不能助你前进,也不能使你增加财富。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和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可亲可爱,才具有美感,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也只有那样的读书人,才会品尝到畅游书海的莫大快感。
记者:但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读书是受到外界干预的,并且在外界的干扰下,他们也会考虑到让自己的阅读服务于学习。精确地说,是服务于升学考试。
曹文轩:我曾经对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们进行分析,首先发现的一个事实就是他们都是一些喜欢“自己阅读”的人,我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他们在与书的对话中释放了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所带来的忧郁与苦闷,读书非但没有影响他们计划内的学习,反而促进了他们有计划地学习。书中那些看似与概念、公式无关的文字,给了他们行之有效的办法、豁达自由的思路和拼搏向上的勇气。试想,一个视野、思路开阔的人,学习起来是否事半功倍?高考“状元”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习课本的功夫,可以在课本以外广阔的读书世界里获得。现代教育理念不正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吗?最终不正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吗?“自己阅读”其实就是在自学!并且我观察到,这些出类拔萃的“状元”们,往往显得比他们的同龄人成熟,这种人格的长进,阅读功不可没,而人格的长进肯定能带来学习的长进。一个人的人格最重要,这决定着他能够走多远。
曹文轩就“读书”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分别加以概括。
“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怎样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请结合文本的内容作答。
2007年北京文科状元张玥说:“即使在高三时,也应该以读书、积累为主。”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也都是喜欢“自己阅读”的人。阅读对“状元”的产生起了怎样的作用?联系你读过的某一部作品,说说它对你有哪些影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与书籍交流 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
曹文轩 1954年1月生,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蔷薇谷》。《草房子》等作品屡获国内各项大奖,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记者:您一直很重视阅读,甚至曾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那么读书对人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曹文轩:读书可以丰富个人的经验。因为天地辽阔无际,个人只能体验广阔世界中很小范围内的东西。所以其实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很狭隘、很苍白,甚至可以说是空洞。从情感上讲,人很多时候难免觉得孤寂。书籍能够有效改变这一切,它跨越时空,呈现了不同世界里的不同经验,你坐在家中读书就能知闻天下事。这样来看,与书籍交流,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不夸张地说,读书使得生命延长。
一个读书人和一个不读书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书籍给读书人打开了另一扇门。有了书上获得的知识作为基础,创造就变得更容易。而且,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个人往往不由自主地跟着喧嚣、浮躁随波逐流。书,正是涡流中的“救生圈”。即使不说书的内容,单就读书这一形式本身,就能使你在喧哗与骚动中获得宁静。 我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是指我们读书的时候,肯定在与书对话,可以敞开心扉,将心中的委屈、怨恨以及无法言表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向它倾诉情愫,并可得到指引,与教徒向上帝祷告有一定的相似性。
记者:这些影响有何外在表现?
曹文轩: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二者就是不一样,从气质上就看得出来。比如有些人天生长相不出色,甚至丑陋,但读书能让他们获得新生。他们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己的发现,他们在生活中率性地幽默风趣……同样一个人,“书卷气”让读书人的神采、魅力从平凡的外表下透射出来。
记者:但也有读书人气质猥琐,不能简单地把气质好归结在读书上吧?
曹文轩:显而易见,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我早就说过,开卷未必有益。有些书歪曲、丑化生活,文字、思维水准低下,长期读这种书并以此为美,就像在吸食毒品,会把情感搞得迟钝,把思维搞得平庸,把谈吐搞得俗气。
记者:可是很多人一直读专家推荐的书目,也并没有显著的成效。
曹文轩:很多人都在读书,读的也是好书,但不是谁都能把好书读好,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书读得全然没了个性。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批驳精神,要敢于与书争论,书的价值一者是共鸣,二者是碰撞。除了一些大家都应该读的基本书目之外,一个人读书应该有选择,要挑食。人的雕琢忌讳用一个模子,因为一个人若无个性,必然索然无味;作文同样忌讳雷同,人云亦云的东西,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我前面说过,书在影响人,书就是一把刻刀,都读一样的书,那么这把刻刀就成了消灭个性的“屠刀”。所以,聪明人读书会独辟蹊径,读不同的书,看不同的景。选书要有个性,读法与理解更要有个性。读文章时,别管别人对那书的唠叨,甚至不在乎权威专家对书的剖析,只管按自己的心思去读,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异想去读,这样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树一帜的个性。 一句话,读完一本书必须要沉淀出自己的东西。
记者:看起来,读书的必备品质竟然是选择,而且选择要贯穿全程。
曹文轩:的确是,读书的效果与性格有关,与警觉有关。书海浩淼,航海者(读书人)必须具备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知识欺人比世上任何恶人欺人还甚,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知识早晚会将其沦为奴隶。如果没有驾驭意识,知识只是一堆一无用处的石头,它既不能助你前进,也不能使你增加财富。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和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可亲可爱,才具有美感,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也只有那样的读书人,才会品尝到畅游书海的莫大快感。
记者:但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读书是受到外界干预的,并且在外界的干扰下,他们也会考虑到让自己的阅读服务于学习。精确地说,是服务于升学考试。
曹文轩:我曾经对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们进行分析,首先发现的一个事实就是他们都是一些喜欢“自己阅读”的人,我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他们在与书的对话中释放了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所带来的忧郁与苦闷,读书非但没有影响他们计划内的学习,反而促进了他们有计划地学习。书中那些看似与概念、公式无关的文字,给了他们行之有效的办法、豁达自由的思路和拼搏向上的勇气。试想,一个视野、思路开阔的人,学习起来是否事半功倍?高考“状元”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习课本的功夫,可以在课本以外广阔的读书世界里获得。现代教育理念不正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吗?最终不正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吗?“自己阅读”其实就是在自学!并且我观察到,这些出类拔萃的“状元”们,往往显得比他们的同龄人成熟,这种人格的长进,阅读功不可没,而人格的长进肯定能带来学习的长进。一个人的人格最重要,这决定着他能够走多远。
【小题1】曹文轩就“读书”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
【小题2】“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怎样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请结合文本的内容作答。(9分)
【小题3】2007年北京文科状元张玥说:“即使在高三时,也应该以读书、积累为主。”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也都是喜欢“自己阅读”的人。阅读对“状元”的产生起了怎样的作用?联系你读过的某一部作品,说说它对你有哪些影响?(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与书籍交流 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
曹文轩 1954年1月生,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蔷薇谷》。《草房子》等作品屡获国内各项大奖,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记者:您一直很重视阅读,甚至曾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那么读书对人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曹文轩:读书可以丰富个人的经验。因为天地辽阔无际,个人只能体验广阔世界中很小范围内的东西。所以其实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很狭隘、很苍白,甚至可以说是空洞。从情感上讲,人很多时候难免觉得孤寂。书籍能够有效改变这一切,它跨越时空,呈现了不同世界里的不同经验,你坐在家中读书就能知闻天下事。这样来看,与书籍交流,人的生命可以更丰盈,不夸张地说,读书使得生命延长。
一个读书人和一个不读书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书籍给读书人打开了另一扇门。有了书上获得的知识作为基础,创造就变得更容易。而且,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个人往往不由自主地跟着喧嚣、浮躁随波逐流。书,正是涡流中的“救生圈”。即使不说书的内容,单就读书这一形式本身,就能使你在喧哗与骚动中获得宁静。 我说读书也是一种宗教,是指我们读书的时候,肯定在与书对话,可以敞开心扉,将心中的委屈、怨恨以及无法言表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向它倾诉情愫,并可得到指引,与教徒向上帝祷告有一定的相似性。
记者:这些影响有何外在表现?
曹文轩: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二者就是不一样,从气质上就看得出来。比如有些人天生长相不出色,甚至丑陋,但读书能让他们获得新生。他们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己的发现,他们在生活中率性地幽默风趣……同样一个人,“书卷气”让读书人的神采、魅力从平凡的外表下透射出来。
记者:但也有读书人气质猥琐,不能简单地把气质好归结在读书上吧?
曹文轩:显而易见,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我早就说过,开卷未必有益。有些书歪曲、丑化生活,文字、思维水准低下,长期读这种书并以此为美,就像在吸食毒品,会把情感搞得迟钝,把思维搞得平庸,把谈吐搞得俗气。
记者:可是很多人一直读专家推荐的书目,也并没有显著的成效。
曹文轩:很多人都在读书,读的也是好书,但不是谁都能把好书读好,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书读得全然没了个性。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批驳精神,要敢于与书争论,书的价值一者是共鸣,二者是碰撞。除了一些大家都应该读的基本书目之外,一个人读书应该有选择,要挑食。人的雕琢忌讳用一个模子,因为一个人若无个性,必然索然无味;作文同样忌讳雷同,人云亦云的东西,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我前面说过,书在影响人,书就是一把刻刀,都读一样的书,那么这把刻刀就成了消灭个性的“屠刀”。所以,聪明人读书会独辟蹊径,读不同的书,看不同的景。选书要有个性,读法与理解更要有个性。读文章时,别管别人对那书的唠叨,甚至不在乎权威专家对书的剖析,只管按自己的心思去读,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异想去读,这样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树一帜的个性。 一句话,读完一本书必须要沉淀出自己的东西。
记者:看起来,读书的必备品质竟然是选择,而且选择要贯穿全程。
曹文轩:的确是,读书的效果与性格有关,与警觉有关。书海浩淼,航海者(读书人)必须具备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知识欺人比世上任何恶人欺人还甚,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知识早晚会将其沦为奴隶。如果没有驾驭意识,知识只是一堆一无用处的石头,它既不能助你前进,也不能使你增加财富。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和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可亲可爱,才具有美感,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也只有那样的读书人,才会品尝到畅游书海的莫大快感。
记者:但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读书是受到外界干预的,并且在外界的干扰下,他们也会考虑到让自己的阅读服务于学习。精确地说,是服务于升学考试。
曹文轩:我曾经对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们进行分析,首先发现的一个事实就是他们都是一些喜欢“自己阅读”的人,我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他们在与书的对话中释放了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所带来的忧郁与苦闷,读书非但没有影响他们计划内的学习,反而促进了他们有计划地学习。书中那些看似与概念、公式无关的文字,给了他们行之有效的办法、豁达自由的思路和拼搏向上的勇气。试想,一个视野、思路开阔的人,学习起来是否事半功倍?高考“状元”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习课本的功夫,可以在课本以外广阔的读书世界里获得。现代教育理念不正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吗?最终不正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吗?“自己阅读”其实就是在自学!并且我观察到,这些出类拔萃的“状元”们,往往显得比他们的同龄人成熟,这种人格的长进,阅读功不可没,而人格的长进肯定能带来学习的长进。一个人的人格最重要,这决定着他能够走多远。
1.曹文轩就“读书”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
2.“书有好坏之分,人有会读书的也有不会读书的”,怎样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请结合文本的内容作答。(9分)
3.2007年北京文科状元张玥说:“即使在高三时,也应该以读书、积累为主。”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也都是喜欢“自己阅读”的人。阅读对“状元”的产生起了怎样的作用?联系你读过的某一部作品,说说它对你有哪些影响?(10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列诗句,回答后面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有关杜甫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B.杜甫一生仕途不顺:24岁时参加进士考试,未中;35岁时,为寻求官职到京城长安,又值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朝廷的昏暗,科举的落选,生活的困窘,使诗人对统治阶级的昏庸有了深刻的认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杜甫对不平社会的精辟的艺术概括。
C.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弃官流浪到四川成都,在亲友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造了一座草堂暂时安顿下来。后经人推举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D.杜甫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今有1400多首。他的诗想象瑰丽,境界神奇,充满热烈的感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有《杜少陵集》传世。
2.发挥想象力,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第一节中人物的活动的场景。________(3分)
3.对“归来倚杖自叹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该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总收一二节,诗人每每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茅屋被吹破,拄杖出门,直至屋破,无可奈何时才倚杖叹息。同时又引起第3节,第3节便是叹息的内容。
B.“自”字深刻说明:诗人的不幸遭遇,并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可见世风淡薄。
C.由“自”字可知诗人的叹息的内容十分深广:叹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时,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D.“倚杖”与“老无力”照应,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心情。
4.对于第三节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这一节写了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悲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写成都的天气,十分寒冷,加上布被又旧又破,悲惨的处境和痛苦的感受可想而知。
D.“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是“纵”;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为“收”。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E.“何由彻”与“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5.分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含义。(参考别林斯基语:“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3分)
答:________
6.关于本诗的写作特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4分0
[ ]
A.诗人没有抽象地表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描写之中。透过形象,使读者真切地感受诗人生活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B.全诗结构紧密:首节从描写入手,开门见山,点题;第二节叙述与描写结合,写群童抱走茅草时作者的心情,这是“承”;第三节,描写破屋遭雨,彻夜无眠的惨状,为下文议论蓄势已足,自然过渡到结尾;最后是全诗的高潮,抒发感情,表达愿望。
C.此诗是歌行体。从用韵看,几乎每句押韵,一韵到底:从句式看,前两段均五句一段;从字数看,虽以七言为主,但杂以二言、九言,比较自由。较好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D.全诗语言准确生动有力:如“娇儿”一句,嗔怪中露出爱惜,用“恶卧”形容小孩的睡相也很传神;诗人用“雨脚”而不用“雨点”不仅准确,且生动地描写出雨大而不断的情状,“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安如山”等则音节宏亮,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下列各句中“让”的义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以纸笔巡让宾客
②勃不辞让
③公使让之
④当仁不让于师
⑤使者大喜,如惠语让单于
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⑦三以天下让
[ ]
3.下列句式特点与“都督阎公不之信”相同的一句是
[ ]
A.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B.鬼神非人实亲,唯德是依
C.甚矣,汝之不惠!
D.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4.“阎公意属子婿孟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一句在文章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阎公想嘱咐他的女婿孟某做这件事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了。
B.阎公嘱咐他的女婿孟某做这篇文章,孟某已经构思了一宿了。
C.阎公希望他的女婿孟某做这件事.孟某构思了一宿。
D.阎公希望其女婿孟某做这篇文章,孟某事先已经做好了。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阎公在宴会上请宾客当场作诗文,实际上是他故作姿态,他并不希望有高手应命,免得压倒孟某。
B.王勃的不凡才能,作者主要是通过阎公的情绪反应来刻画的。从阎公这样一个对王勃有成见的人物角度下笔,更有说服力。
C.阎公听到王勃的即兴文句后,先嗤之以鼻,再听下去,沉吟不语了,最后终于惊异不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完全被王勃的才气折服了。
D.文章一边写阎公的情绪变化,一边展现王勃的才能出众,二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这也是本文构思的一个显著特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辨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节选自《逍遥游》)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发之北有冥海者——穷发:不毛之地
B.而宋荣子犹然笑之——犹然:喜笑的样子
C.行比一乡——行比:行为比得上
D.未数数然也——数数然:急迫用世、谋求名利的样子
2.下列句式特点与“彼且奚适也”不同的一项是( )
A.之二虫又何知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安能以身之察察
D.彼且恶乎待哉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假托古人的话,再一次形象地描绘了鲲鹏的神奇变化,以及大鹏展翅南飞的雄奇壮观,再一次描写了小鸟对大鹏的讥笑。这是《庄子》中常见的“重言”手法。
B.文中提出的“小大之辩”,是对“大”的肯定,对“小”的否定。说明在“有所待”上,斥鴳就不如鲲鹏。
C.文章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阐明逍遥游的境界,点明全文的主旨。
D.“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属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绝对心灵自由的要求。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依次。
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信:实在。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注定。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B.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①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①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C.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眼前兰亭游宴的欢乐,敏锐地感到时光流逝,衰老降临,从而陷入欢乐短暂、人生无常的悲痛。
B.作者由兰亭群贤想到普天之下的人们,悲痛的广度大大扩展了,而且更深入一层,由现在推向未来,再由现在回顾过去,生死之感贯穿整个人类社会,感慨深沉至极。
C.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人生理想上,他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从而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D.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悦耳动听。?
将下面几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每小题3分)
①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
③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