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授(yǔ)

悍(biāo)

插科打(hùn)

令人舌(zé)
B.通(jī)(shàn)罪行累(lěi)歌载舞(zài)
C.鬼(suì)挛(jīng)体裁衣(liàng)私舞弊(xùn)
D.发(rèn)(dīng)刀耕火(zhǒng)繁文节(rù)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张华擒狐魅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为司空。于时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积年,能为变幻,乃变作一书生,欲诣张公。过问墓前华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华表曰:“子之妙解,无为不可。但张公智度,恐难笼络。出必遇辱,殆不得返。非但丧子千岁之质,亦当深误老表。”狐不从,乃持刺谒华。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于是论及文章,辨校声实,华未尝闻。比复商略三史,探颐百家,谈老、庄之奥区,披风、雅之绝旨,包十圣,贯三才,箴八儒,擿五礼,华无不应声屈滞。乃叹曰:“天下岂有此少年!若非鬼魅则是狐狸。”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此生乃曰:“明公当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华已使人防门,不得出。既而又谓华曰:“公门置甲兵栏骑,当是致疑于仆也。将恐天下之人卷舌而不言,智谋之士望门而不进。深为明公惜之。”华不应,而使人防御甚严。时丰城令雷焕,字孔章,博物士也,来访华;华以书生白之。孔章曰:“若疑之,何不呼猎犬试之?”乃命犬以试,竟无惮色。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注]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华闻,益怒曰:“此必真妖也。闻魑魅忌狗,所别者数百年物耳,千年老精,不能复别;惟得千年枯木照之,则形立见。”孔章曰:“千年神木,何由可得?”华曰:“世传燕昭王墓前华表木已经千年。”乃遣人伐华表,使人欲至木所,母空中有一青衣小儿来,问使曰:“君何来也?”使曰:“张司空有一少年来谒,多才,巧辞,疑是妖魅;使我取华表照之。”青衣曰:“老狐不智,不听我言,今日祸已及我,其可逃乎!”乃发声而泣,倏然不见。使乃伐其木,血深;便将木归,燃之以照书生,乃一斑狐。华曰:“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乃烹之。

(《搜神记·卷十八》)

[注]遮莫:任凭。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乃持谒华     刺:名帖

B.

乃扫榻留     延:拖延

C.

者数百年物耳  别:辨别

D.

此二物不我    值:遇到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我才貌

②久之,能足音辨人

B.

①无不可

②慎勿妇死,贵贱轻何薄

C.

若是耶

②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D.

①当是致疑仆也

其身也,则耻师焉

(3)

下列各句,全都能说明斑狐“不得返”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子之妙解,无为不可

②张公智度,恐难笼络

③论及文章,辨校声实,华未尝闻

④乃命犬以试,竟无惮色

⑤惟得千年枯木照之,则形立见

⑥老狐不智,不听我言

[  ]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斑狐能言善辩,他变作一个书生去拜访张华,并不是真心求教学问,而是为了显耀自己。

B.

张华原本看斑狐年轻英俊,气质优雅,很器重他,但一番交谈之后,便怀疑他不是鬼魅就是狐妖。

C.

斑狐看张华怀疑他,一边巧言辩解,一边想要抽身而逃,但张华做好了防范,让他不能脱身。

D.

千年的华表已经具备卜算未来的能力,他想到自己会被斑狐连累,后来事实果实如此。

(5)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公当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

________________

(2)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

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赢米为之直:通“值”,代价

B.王惊至再谢:拒绝

C.帝命谦口其罪数:清算

D.上下无志固:坚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十三年兵部左侍郎召洎牧谗诛

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不效治臣罪海运将徙于南冥

D.帝忧形色士大夫请当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B.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C.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

D.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5分)

(2)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赢米为之直:通“值”,代价B.王惊至再谢:拒绝
C.帝命谦口其罪数:清算D.上下无志固:坚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十三年兵部左侍郎召洎牧谗诛
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不效治臣罪海运将徙于南冥
D.帝忧形色士大夫请当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B.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C.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
D.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5分)
(2)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赢米为之——直:通“值”,买     
B.王惊至再——谢:拒绝
C.帝命谦口其罪——数:列举            
D.上下无志——固:坚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十三年兵部左侍郎召——洎牧谗诛
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不效治臣罪——于其身也,耻师焉
D.帝忧形色——会西河外渑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B.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
C.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
D.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世以儒闻。绾少孤,家素贫,事母谨甚。性沉静,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不好立名,有所论著,未始示人。第进士,擢右拾遣。天宝乱,肃宗即位,绾脱身见行朝,拜起居舍人,知制诰。累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故事,舍人年久者为阁老,其公廨杂料独取五之四。至绾,悉均给之。俄迁吏部,品裁清允,人服其公。是时,元载秉政,忌绾望高,疏薄之。载日贪冒,天下士议益归绾,帝亦知之。载得罪,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修国史。制下,士相贺于朝,绾固让,帝不许。

绾俭约,未尝问生事,禄禀分姻旧,随多寡辄尽。造之者,清谈终晷,而不及荣利,欲干以私,闻其言,必内愧止。始辅政,御史中丞崔宽本豪侈,城南别墅池观堂皇,为当时第一,即日遣人毁之;京兆尹黎干,出入从驺驭百数,省损才留十余骑;中书令郭子仪在邠州行营,方大会,除书至,音乐散五之四;闻风靡然自化者,不可胜纪。世以比杨震、山涛、谢安云。

绾素痼疾,居旬日浸剧,有诏就中书疗治,每对延英殿,许挟扶。未几薨,帝惊悼,诏群臣曰:“天不使朕致太平,何夺绾之速邪?”即日诏赠司徒,遣使者册授,欲及其未殓也。诏百官如第吊,遣使会吊,赙绢千匹、布三百匹,谥曰文贞。比部郎中苏端,持异议,宰相常衮阴助之,帝以其言不实,贬端巴州员外司马,犹赐谥曰文简。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载秉政                                  秉:主持,掌握

B.造之者,清谈终晷                          造:到……去

C.欲干以私,闻其言,必内愧止                干:冒犯,冲犯

D.诏百官如第吊                              吊:吊唁,慰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世以儒闻 /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B.制下,士相贺于朝 / 方于将军会猎于吴

C.其公廨杂料独取五之四 /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D.遣使者册授,欲及其未殓 / 其若是,孰能御之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绾“提倡节俭”的一组是

① 公廨杂料独取五之四,至绾,悉均给之

② 下,士相贺于朝,绾固让,帝不许

③ 俭约,未尝问生事

④ 宽本豪侈,城南别墅池观堂皇,(绾)即日遣人毁之

⑤ 兆尹黎干,出入从驺驭百数,省损才留十余骑。

⑥ 诏就中书疗治,每对延英殿,许挟扶。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绾性格沉静,他单独住一间屋子,两面都是图书史籍,即使席位上到处落满灰尘,他也能做到安静淡泊。

B.元载掌管政事的时候,因为杨绾威望高而遭到了元载的忌妒、疏远,但是天下好的舆论都倾向于杨绾。

C.杨绾做人节俭,在他的示范和提倡下,自觉接受教化的人不计其数,因此人们把他比做杨震、山涛、谢安一类的清官廉吏。

D.比部郎中苏端在常衮暗中帮忙下,污蔑陷害杨绾,肃宗认为他们的话不符合实情,并把苏端贬为巴州员外司马。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不使朕致太平,何夺绾之速邪?

译文: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3)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资酒具,于半道栗里①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迁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选自《宋书·陶潜传》,有删改)注:①栗里,地方名。

1.对下列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属文属:写作

B.于半道栗里之间之要:通“邀”

C.义熙末,著作佐郎,不就征:征召

D.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致:到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辄抚弄寄其意

B.使二顷五十亩种秫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

C.先是颜延之刘柳后军功曹君既府吏,守节情不移

D.渊明不解音律,蓄无弦琴一张有志与力,又不随以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戴颙,字仲若,谯郡铚人也。父逵,兄勃,并隐遁有高名。颙年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羸患。以父不仕,复修其业。父善琴书,颙并传之,凡诸音律,皆能挥手。颙及兄勃,并受琴于父。父没,所传之声,不忍复奏,各造新弄,勃五部,颙十五部。颙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

  桐庐县又多名山,兄弟复共游之,因留居止。勃疾患,医药不给。颙谓勃曰:“颙随兄得闲,非有心于默语。兄今疾笃,无可营疗,颙当干禄以自济耳。”乃告时求海虞令,事垂行而勃卒,乃止。桐庐僻远,难以养疾,乃出居吴下。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乃述庄周大旨,著《逍遥论》,注《礼记·中庸》篇。三吴将守及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往,不为矫介,众论以此多之。

  高祖命为太尉行参军,琅邪王司马属,并不就。东宫初建,又征太子中庶子。十五年,征散骑常侍,并不就。

  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长史张邵与颙姻通,迎来止黄鹄山。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涧甚美。颙憩于此涧,义季亟从之游,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为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太祖每欲见之,尝谓黄门侍郎张敷曰:“吾东巡之日,当晏戴公山也。”以其好音,长给正声伎[注]一部。颙合《何尝》、《白鹄》二声,以为一调,号为《清旷》。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颙亦参焉。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治,乃迎颙看之。颙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既错减臂胛,瘦患即除,无不叹服焉。

  十八年,卒,时年六十四。无子。景阳山成,颙已亡矣。上叹曰:“恨不得使戴颙观之。”

(选自《宋书·戴颙传》)

  [注]正声伎:正声乐队;伎:古代从事乐舞的人。

(1)

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因此长抱患    羸:瘦弱

B.

各造新      弄:演奏

C.

颙当禄以自济耳  干:谋求

D.

减臂胛     错:锉磨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义季鼓琴/再迁太史令

B.

颙当干禄自济耳/因为长句,歌赠之

C.

太祖每欲见/哀吾生须臾

D.

迎颙看之/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戴颙“艺术才能”卓越的一组是

①凡诸音律,皆能挥手

②乃述庄周大旨

③众论以此多之

④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

⑤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

⑥颙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

[  ]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戴颙在十六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但他继承了父亲所擅长的弹琴和书法这些技艺。

B.

戴颙热衷于隐居,他曾经改变主意想去做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获取俸禄给他哥哥治病。

C.

戴颙淡泊名利,喜好隐居生活,因此,他远离达官贵人,一生不愿为官。

D.

戴颙不但擅长弹琴和书法,还擅长塑佛像,他曾经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宋世子在瓦官寺铸造铜佛像时出现的难题。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颙年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羸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告时求海虞令,事垂行而勃卒,乃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错减臂胛,瘦患即除,无不叹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