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顷,持一象笏至/久,能以足音辨人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有神护者/古人所以重施型于大夫者,为此也
C.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于其身也,耻师焉
D.但刘日薄西山/与时俯仰,通其狂惑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

  从行。上登虎圈①,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②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辨,亡其实。”文帝曰:“善。”乃止。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③,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薄太后闻之,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后至中郎将。从行至霸陵④。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拜释之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⑤,匿桥下。久,以为行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疾欲免去,惧大诛;欲见谢⑥,则未知何如。卒见谢,景帝不过也。释之事景帝岁余,年老病卒。

  注:①虎圈:养虎的牢槛  ②口辩:能言善辩  ③司马门:汉代宫廷的外门。当时的宫卫条令规定:出入司马门必须下车,违者“罚金四两”。  ④霸陵:汉文帝为自己修造的陵墓。  ⑤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⑥见谢:见帝而谢罪。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请释之谒者仆射     徙:迁徙,贬职

B.因前言便宜事        便宜:廉价

C.而廷尉乃之罚金      当:判决

D.卒见谢,景帝不过      不过:不原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今陛下啬夫口辩而超迁之

  谨庠序之教,申之孝悌之义

B.是法不信民也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人亡道,盗先帝器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D.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3.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所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  指代前文的啬夫“对上所问甚悉”。

B.薄太后闻       指代释之弹劾“太子与梁王入朝不下司马门”。

C.法如是足也       指代“当弃市”

D.陛下且何以加法乎  指代盗“玉环”之人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释之“依法办事”的一组是

①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

②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

③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

④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

⑤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

⑥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

[  ]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释之秉公执法,坚持原则,他认为,即使是皇上、太子也不能不守法。

B.张释之正直,不阿谀奉承。在霸陵,左右都迎合文帝的意思,而张释之敢于说直话。

C.在处理“惊舆马”和“盗玉环”两件事时,开始文帝认为张释之处罚过轻。经张释之的坚持,文帝最终同意了他的意见。

D.景帝还是太子时,张释之弹劾过他“不下公门,不敬”。后来他当了皇帝,张释之因恐惧而生了疾病,过了一年多就病死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曾子耘瓜

《孔子家语》

  曾子耘瓜①,误斩其根,曾皙怒②,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当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③,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④,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曾皙(x9):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

③瞍(s%u):瞎子。④殪(y@):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也参得罪于大人  向:从前

B.参来,勿  内:同“纳”,接纳

C.舜之瞽瞍  事:奉事

D.委身以待暴怒  委身:全身心投入

2.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孔子之而怒

②汝不乎?

使人请于孔子

④欲使

[  ]

A.两个“闻”字相同,两个“使”字不同

B.两个“闻”字相同,两个“使”字也相同

C.两个“闻”字不同,两个“使”字也不同

D.两个“闻”字不同,两个“使”字相同

3.“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大人用心教育帮助,使我能够没有毛病啊!

B.大人用心教导我,我还能够有毛病吧?

C.父亲用力气教训我,该不会累病了吧?

D.父亲用尽心力教训我,(我)恐怕不会再有毛病了吗?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曾参由于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但他毫无怨言,援琴而歌,希望父亲听见歌声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

B.本文主要记叙曾参误杀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的故事,说明作为父亲不应该对儿子下毒手。

C.本文引用孔子的故事,意在谴责曾参作为儿子,不应该陷父亲于不义,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

D.孔子所认为的孝是作为儿子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以免陷父亲于不义。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高允,字伯恭,勃海人也。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注],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与允绝。黑子以不实对,竞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臣闻太祖道武皇帝既定天下,始建都邑。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少孤夙成,有度  奇:非凡的

B.

宜渐之      致:完成

C.

世祖之      善:好

D.

辽东公翟黑子世祖 宠:受宠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推财二弟而为沙门

世祖引允论刑政

B.

问允曰

言曰

C.

永安前殿足朝会万国

黑子览等为亲己

D.

黑子请计允曰

扬名匈奴

(3)

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少孤夙成,有奇度

②世祖善之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  ]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②④

(4)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高允通过列举数据说明禁封良田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

翟黑子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一定会免于责罚,这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

翟黑子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后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

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最终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________________

②黑子以不实对,竞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宁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享②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③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今乃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⑤,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刺史、太守行郡,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颁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后汉书·宁平传》)

  注:①政教:政令规章等。②享:通“烹”,煮。③属:刚才。④烈士:此指忠勇正直,坚忍不屈的人。⑤服阕:指服丧完毕,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汉代任官者遭父母亡必须离职。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属与贼期     期:一定的时间期限

B.

贼乃兵止    敛:聚集

C.

白刃伏萌身上  冒;冒险

D.

狱无囚     系:关押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贼所杀        困顿不知所

B.

平狄将军庞萌反彭城   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

C.

常闻烈士,今见之    后数日萌竟死,平裹创

D.

至皆理         不知

(3)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具体表明宁平“重诚信”“尽忠义”的一组是

[  ]

A.

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

B.

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     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C.

常闻烈士,乃今见之        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

D.

“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  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文中可以看出,宁平是封建时代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推至诚,明信义,奉孝养,行德政。

B.

本文主要记载了宁平的三件事情:战乱逃亡,养弟女,弃己子;荒野遇贼,俟母食毕,如约诣贼;太守遭难,舍己为人,送丧到家。

C.

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宁平善于治理,政绩突出的一面:他任郡吏,属县有贼,所至皆平;任全椒长,以德役民,政治清明,百姓感恩,皇帝颁布诏书,他才离职而去。

D.

全文从德、信、能、绩等不同的方面折射出了宁平的一生,特别突出了他居难而操守不改,处变而笃行节义的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加粗部分断句。

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芝字子华,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倨曰:“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为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再哦界数犯法,勋与节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嘱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救,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注:①菅长:菅县县长。②主簿:县令的下属,主管文书。③掾吏:县令的属官。④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下草创,多不            奉:执行

B.节家前后未尝               给:提供

C.芝乃驰檄济南,陈节罪           具:具体

D.昭犹芝,不为通               惮:担忧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                宾客每不与役

芝妻伯父董昭                    嬴而不助五国也

A.两个“因”字不同,两个“与”字相同

B.两个“因”字不同,两个“与”字也不同

C.两个“因”字相同,两个“与”字也相同

D.两个“因”字相同,两个“与”字不同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少为书生                            B.出为盗贼

C.而节藏                           D.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司马芝“奉公守法”的一组是

①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②以郡主簿为兵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⑤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芝在菅县任内,不畏权势,为了削弱主簿刘节的势力,他不听下属的劝阻,征调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入伍当兵。

B.当刘节将王同等人藏匿起来时,司马芝让督邮到县追责,又向太守报告刘节的罪状,在太守支持下打击了刘节的势力。

C.对于刘勋以旧部下属名义的请托,司马芝虽然仍然按他的要求照办,但却留有一手,并不复信,所以能避过后来的灾祸。

D.司马芝教育下属奉公守法,不要因为君主软弱而违犯法令,并且认为违犯法令必然招致祸害,所以他的下属所能尽心政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芝字子华,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倨曰:“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为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再哦界数犯法,勋与节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嘱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救,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注:①菅长:菅县县长。②主簿:县令的下属,主管文书。③掾吏:县令的属官。④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下草创,多不            奉:执行

B.节家前后未尝               给:提供

C.芝乃驰檄济南,陈节罪           具:具体

D.昭犹芝,不为通               惮:担忧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                宾客每不与役

芝妻伯父董昭                    嬴而不助五国也

A.两个“因”字不同,两个“与”字相同

B.两个“因”字不同,两个“与”字也不同

C.两个“因”字相同,两个“与”字也相同

D.两个“因”字相同,两个“与”字不同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少为书生      ;                      B.出为盗贼

C.而节藏                           D.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司马芝“奉公守法”的一组是

①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②以郡主簿为兵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⑤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芝在菅县任内,不畏权势,为了削弱主簿刘节的势力,他不听下属的劝阻,征调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入伍当兵。

B.当刘节将王同等人藏匿起来时,司马芝让督邮到县追责,又向太守报告刘节的罪状,在太守支持下打击了刘节的势力。

C.对于刘勋以旧部下属名义的请托,司马芝虽然仍然按他的要求照办,但却留有一手,并不复信,所以能避过后来的灾祸。

D.司马芝教育下属奉公守法,不要因为君主软弱而违犯法令,并且认为违犯法令必然招致祸害,所以他的下属所能尽心政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司马芝字子华,少书生,避乱荆州,太祖①平荆州,以芝为营长②。时天不创,多不奉法,郡太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椽吏③据白:“节家前后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太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④以军兴诡责县,县椽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情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盏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上吏莫不自励。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二》)

注释: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营长:营县县令。③椽吏:县令的唇官。④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节家前后未尝徭    给:提供

B.太守郝光敬信芝    素:素来,一向

C.昭犹芝,不为通    惮:担忧

D.时天下刨,多不奉法  草:初

2.比较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君太宗②芝差节客王同等兵③司马芝字少华,少书生④芝教与群下曰

[  ]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以下3-4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请选出来。

3.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  ]

A.百姓已经怨恨责怪,有些流言已经传到朝廷那里。

B.既然百姓怨恨失望,或许流言已经传到朝廷那里。

C.百姓已经怨恨责怪,或许流言已经四处传播。

D.既然百姓怨恨失望,有些流言已经四处传播。

4.①后勋以不轨诛②县椽史穷困

[  ]

A.①后来刘勋因为胡作非为被杀。

  ②县椽史贫穷困苦。

B.①后来刘勋因为阴谋作乱被杀。

  ②县椽史没有办法。

C.①后来刘勋因为胡作非为被杀。

  ②县椽史没有办法。

D.①后来刘勋因为阴谋作乱被杀。

  ②县椽史贫穷困苦。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②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③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④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司马芝在营县县令任内,办事不畏权势,为了削弱主簿刘节的势力,他不听下属的劝阻,征调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入伍当兵。

B.当刘节将王同等人藏匿起来时,司马芝让督邮到县追责,又向太守报告刘节的罪状,在太守支持下打击了刘节的势力。

C.对于刘节以旧部下属名义的请托,司马芝虽然仍按他的请求照办,但却留有一手,并不复信,所以能避过后来的灾祸。

D.司马芝教育下属奉公守法,不要因为君主软弱而违反教令,并且认为违反教令必然招致祸害,所以他的下属都能尽心于政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其人大愧。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思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让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其租赋,令坊置一吏,其户,权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州有民佣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佣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台出,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从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宋史·唐震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封题未
启:打开。
B.政事一切无顾让
顾让:顾念谦别人。
C.令坊置一吏,其户
籍:登记。
D.民不胜掠,自诬服
诬服:诬告别人犯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有言过者辄喜

  ②工欲善事,必先利其器

B.①有权贵牒荐之者

  ②有赂者赂者丧

C.①府有具狱将置辟

  ②天大雨,道不通

D.①我若从尔言不死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开心颜

3.下列各句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其事刑部,(说友)卒是震议

B.其租税,(朝廷)令坊置一吏

C.得童傍郡,(震)以诘其父

D.兵入,(震)执牍铺案上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介然不苟交——性情坚定不随便与人交往

B.使坊吏主给之——让城市住宅区的官吏主要给灾民粮食

C.童逸而牧舍火——牧童放纵贪玩使牧舍着了火

D.亟出犹可免——赶快出去谈判还能免于灾祸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唐震正直忠诚品质的一组是

①震取牍还之

②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

③江东大旱,擢知信州

④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⑤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

[  ]

A.①②⑤
B.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唐震年少居乡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闻过则喜。中进士后做小官,决不靠某权贵的推荐而升官。

B.唐震任临安府官员,看到仗势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得到认可。

C.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遭旱灾的百姓。他还能明察而求得实证,平反了一个屈打成招的冤案。

D.元兵大至,将帅邓益逃跑,唐震拿出自己全部金钱募人出战。危难之际,他放弃了逃生机会。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瘁。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令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细其能              疏:分条陈述。

B.无何,宰以卓异闻          无何:指没多久。

C.独是成氏子以          蠹:指促织。

D.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恩荫:得到恩惠荫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     B.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

C.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   D.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封建社会“官贪吏虐”的一组是     (  )

①宰见其小,怒呵成  ②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③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④宰悦,免成役  ⑤乃赏成,献诸抚军  ⑥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5.下面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异史氏”是蒲松龄自称,小说后加上作者的评论,表达作者的观点,是受了司马迁《史记》的影响。

B.“天子偶用一物”“奉行者即为定例”,并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是对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讽谏。

C.“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以及“一人飞升,仙及鸡犬”,隐含了作者对封建官僚制度的愤懑和讥讽。

D天将以酬长厚者的说法,反映了作者对成名遭遇的深切同情,这是作者思想观点中进步性的表现。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