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 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C.可谓智力孤危 D.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 |
试题答案
D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至于颠覆 ②其实百倍 ③思厥先祖父 ④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⑤可谓智力孤危 ⑥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⑦然后得一夕安寝
[ ]
|
|
苏洵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袓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战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加粗实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思厥先袓父,暴霜露,斩荆棘 (暴:暴露,这里可译为“冒着”)
B、暴秦之欲无厌 (厌:厌倦)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结交)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2.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C、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翻译下列句子:
(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选自苏洵《六国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帮助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
D.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爱惜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其:秦战胜而得到的土地)
B.子孙视之不甚惜(之:土地)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之:赂秦各国)
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其:赵国)
3.下列句子加粗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
B.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暴霜露,斩荆棘
D.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开宗明义,提出全文论点,并从“不赂者”和“赂者”两方面进行分析,巩固论点。
B.第二段从“赂者”入手,运用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说明以地事秦必然招致灭亡的结局。
C.第三段从“不赂者”入手,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赂秦力亏,破灭之道”的道理。
D.本文剖析透彻,逻辑性很强。文中还使用形象描写的手法,使得论证鲜明晓畅,生动感人。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交互/子孙视之不甚惜:对待
B.思厥先祖父: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率赂秦耶:全部,一概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迅速/终继五国迁灭: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苟以天下之大:如果
2.选出加粗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 )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B.驼业种树/李牧连却之
C.不有佳咏,何伸雅怀/一夫夜呼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以弱天下之民
3.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赵尝五战于秦/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D.祸患常积于忽微/且何谓阁子也
4.下列加粗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岂非人事哉
B.不抑耗其实而已
C.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D.视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翻译下列句子。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失去
(2)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会天大雨
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会征促织
⑤会不相从许
⑥俱会大道口
⑦会其怒
[ ]
(5)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洎牧以谗诛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6)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此”指代的内容。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________________
(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________________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
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夫之心 独夫:失去人心的统治者
B.思厥先祖父 厥:其
C.理固宜然 固: 本来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顺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有尺寸之地 然秦以区区之地
B.多于南亩之农夫 暴秦之欲无厌
C.不敢言而敢怒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3.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义。
①思厥先祖父( )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 )
③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