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遗:赠送 B.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很,表程度 C.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D.予在湖州曝书画——曝:晒 |
试题答案
B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沛公……至鸿门,谢曰…… 谢:谢罪
B.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凭借
C.范增数目项王 数目:屡次用眼示意
D.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空隙,这里比喻感情上的裂痕
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若入前为寿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不然,籍何以至此 ④项王默然不应
[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第二天,沛公跟从在一百多个卫士后面去拜见项王。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范增)多次举起他佩戴的玉玦向项王暗示(杀掉沛公)。
C.若入前为寿你入帐向前为沛公敬酒祝寿。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要不然,你们都将被他俘获。
4.选段是《鸿门宴》一文的精彩片段,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下面就其人物性格和描写方法作了评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沛公深知自己势单力薄(前文已有交代),所以他按时赴约,从“谢”和“北向坐”的行为举止上表现出自己的谦卑,而他的一番言辞,则既表白了与项王同心协力攻秦的意愿,又轻描淡写地用“不自意”三字掩盖了自己先入关中夺取天下的野心,同时还装出一副受委屈的样子,暗示项羽不该听信小人之言与他不和。这些地方都反映了沛公是一个富有心机、善于伪装、惯于韬晦的人物。
B.项王自恃人多势众,对沛公所言根本不加分析,尤其是在沛公说了“今者有小人之言……”后,他竟不假思索,脱口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这等于把“绝密”拱手交给了敌方。而当范增多次示意他趁机杀死沛公时,他当断不断,只“默然不应”,从而失去了良机。由此看来,项王是一个刚愎自用、寡谋轻信而又沽名钓誉之徒。
C.范增,身为亚父,却背离项王意愿,项王请沛公在鸿门宴饮,犒赏三军,他却不从亡秦的大局出发,一心想着“内讧”,要项王在宴席上杀死沛公。而当项王未听从这一坏计后,范增还不死心,又心生一计,派项庄入帐,以舞剑助兴为幌子,企图趁机杀掉沛公。由此可见,范增是一个不顾大局、破坏团结、心地残忍的家伙。
D.这段文字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和神态等细节的描写,突出地展示了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十分鲜明。刘、项的对话,个性突出;范的“数目项王”和“举所佩玉玦以示之”以及项王“默然不应”的细节,神情描写,虽着墨不多,极为戏剧性,体现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张衡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鸽鹧哀鸣③;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④。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⑤。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⑥。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注]①蔡子,指蔡泽,战国游士,久不得志,请唐举给他看相,后发奋,入秦为相。②谅,的确。微昧,幽隐难知。③王雎、鸽鹧,都是鸟名。④曜灵,太阳。俄,斜。景,通“影”。望舒,月亮。⑤劬,劳累。⑥周孔,周公和孔子。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明略以佐时——略:高明的韬略。
B.于是仲春令月仲——春:初春。
C.与世事乎长辞——辞:分离。
D.陈三皇之轨模——陈:陈述。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聊以娱情/聊乘化以归尽
B.极般游之至乐/人极马倦
C.将回驾乎蓬庐/复驾言兮焉求
D.追渔父以同嬉/知来者之可追
3.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游都邑以永久
B.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C.落云间之逸禽
D.感吾生之行休
4.对《归田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赋一开始就笼罩着个人与社会政治生活无法相容的气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B.“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二句,道出《归田赋》的主旨:写归田,只是用以排遣精神上的苦闷,并不是真的以隐逸为归宿。因社会的昏乱不可救,个人的抱负无从施展,而逃遁于田园。而陶渊明的心情则舒坦得多、悠然得多,是真正逃离了“樊笼”,回到了自然。
C.“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虽仍然不能忘怀于对理想的政治模式的探究,但透露出张衡对社会对民生的那份关心在游乐当中已经消磨。
D.从文体语言上看,辞、赋都由诗演变而来,句式比较整齐,韵律比较和谐。前者更接近诗,后者则进一步散文化了,长短句增多,是有韵的散文。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B.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因:因为。
D.将数百之众 将:率领。
2.下列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吞二周而亡诸侯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B.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作《师说》以贻之
D.天下已定 学不可以已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由守势转入攻势。
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D.写陈涉起义,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是为了后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证明提供有力论据。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4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征一国者”是宋荣子嘲笑的四种人
B.“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中的“至人”、“神人”、“圣人”均是庄子所认为的“得道真人”,三者之间没有区别。
C.此段文字反映了庄子物我同一,绝对自由的道家思想。
D.宋荣子是先秦思想家,其学说尽于墨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效:________ 比:________ 合:________ 征:________
3.下列加粗词语中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
A.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且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C.犹未树也 D.《齐谐》者,志怪者也
4.下列句子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举世非之而不加沮(j()
B.彼其于世,未数(sh()数然也
C.夫列子御风而行,泠(l0ng)然善也
D.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乎待哉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
|
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先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超:越级
B.时辽事方急 急:着急
C.以左侍郎理部事 以:介词,凭、用
D.守敬且尔 且:副词,尚且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光启有志用世的一组是( )
①累疏请练兵自效。
②由庶吉士历赞善。
③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④练兵通州,列上十议。
⑤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⑥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光启,字子先,是上海的人。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并完全掌握其方法。
B.徐光启曾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虽然考虑采纳他的建议,但因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最终没有被采纳。
C.崇祯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但徐光启认为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而是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应该及时修正。
D.徐光启死后,他的儿子徐骥因主动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而被升为太保一职。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