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词语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彼有食可守,待终丧/汝殁六月二日
B.汝子始十岁/盖东野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C.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如土石何
D.吾佐董丞相汴州/今王鼓乐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善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

  有二将军,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尽也!”生笑曰:“使酒人乌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坐,为话古贤将事,其人竦听,据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

  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已,目慴①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义气服人类如此。注:①慴(zh6瞪眼)

(选自明高启《南宫生传》)

1.下列加粗字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博涉书
②尤善
③彼不可近
④策马生后
A.①传(chu2n,传递)
②弹(d4n,弹弓)
  ③酗(x),过量饮酒)
④踵(zh%ng,脚跟)
B.①传(zhu4n,自传)
②弹(t2n,使弹弓)
  ③酗(x),撒酒疯)
④踵(zh%ng,走到)
C.①传(zhu4n,经传)
②弹(t2n,用弹弓射)
  ③酗(x),撒酒疯)
④踵(zh%ng,走到)
D.①传(zhu4n,经传)
②弹(d4n,弹弓)
  ③酗(x),饮酒过量)
④踵(zh%ng,脚后跟)

2.对下列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数殴辱士 ②生能义气服人如此

[  ]

A.①同类 ②这一类

B.①类似 ②大致

C.①人类 ②种类

D.①同类 ②大致

3.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后抄在横线上。

①据樽下拜起为寿 ②其一尝遇主客次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4.选出下列带点词用法相同的两句。

A.彼酗不可

B.指飞鸟

C.不敢突冒呵

D.吾将之矣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使酒人乌能勇

[  ]

A.借酒使性的人怎么能勇敢

B.假使撒了酒疯如何能勇猛

C.借酒的人不能勇敢

D.假使过多饮酒就不能勇敢

②至罢会,无失仪

[  ]

A.等到喝完酒,也不能失去常态

B.一直到散席,都没有失礼

C.等到喝完酒,没有一人失礼

D.一直到散席,都没有人失礼

6.南宫生能使第一个将军“据樽下拜起为寿”的原因是

[  ]

A.即命驾往

B.为话古贤将事

C.无失仪

D.吾将柔之矣

7.第二个将军“不敢突冒呵避”的原因是

[  ]

A.顾生不下己

B.知生非懦懦

C.生能义气服人类如此

D.欲“请结欢”

8.正确表达这篇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  ]

A.南宫生是个能文能武的人

B.南宫生对待下属军官的态度

C.南宫生使人敬服主要靠正气和说理

D.南宫生主要以说理和正气使人敬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力就,不能者止
列:行列。
B.危而不持,颠而不
扶:搀扶。
C.则将焉用彼
相:辅助者。
D.龟玉毁于
椟:匣子。

(2)对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夫子欲
②是谁过与
③则修文德以来
④而在萧墙内也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子主张礼治的一组是

[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⑤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4)孔子称呼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如“求也”、“冉也”等。而在本文中,对冉有的称呼,却省去了这个“也”字,三次直呼“求”。对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省去“也”,表现出孔子的语气急促,态度严肃。

B.突出孔子声色俱厉的那种神态。

C.突出了孔子的义正辞严和冉有的理屈词穷。

D.突出孔子对冉有的观点及做法深恶痛绝。

(5)对这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孔子批评了冉有口是心非、编造借口、不说老实话的两面派态度。

B.孔子主张财物均匀分配,上下和好相处,相安无事。

C.孔子主张以德服人,用礼乐教化人,实行仁义之政。

D.季氏攻打颛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鲁国国君削弱自己的权力。

(6)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而近于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世必为子孙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来之,则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力就,不能者止
列:行列。
B.危而不持,颠而不
扶:搀扶。
C.则将焉用彼
相:辅助者。
D.龟玉毁于
椟:匣子。

(2)对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夫子欲
②是谁过与
③则修文德以来
④而在萧墙内也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子主张礼治的一组是

[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⑤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4)孔子称呼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如“求也”、“冉也”等。而在本文中,对冉有的称呼,却省去了这个“也”字,三次直呼“求”。对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省去“也”,表现出孔子的语气急促,态度严肃。

B.突出孔子声色俱厉的那种神态。

C.突出了孔子的义正辞严和冉有的理屈词穷。

D.突出孔子对冉有的观点及做法深恶痛绝。

(5)对这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孔子批评了冉有口是心非、编造借口、不说老实话的两面派态度。

B.孔子主张财物均匀分配,上下和好相处,相安无事。

C.孔子主张以德服人,用礼乐教化人,实行仁义之政。

D.季氏攻打颛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鲁国国君削弱自己的权力。

(6)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而近于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世必为子孙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来之,则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祖系,吴大鸿胪。父悌,吴平后入晋,为邵陵太守。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摴蒲[注]齿名。为人木,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于杭余山见何幼道、郭文举,目而已,各无所言。时或寻书问义,不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玄亦内学,逆占将来,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是非,而才学畜赡。(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二》)

  注:摴蒲:古代赌博游戏。

①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躬自伐薪以纸笔(贸:买。)

B.为人木,不好荣利(讷:语言迟钝。)

C.目而已,各无所言(击:看。)

D.皆精是非,而才学畜赡(覈:核实。)

②对“夜辄写诵习,遂以儒学知名。”中的“书”字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时或寻问义,不远千里崎岖冒涉”中“书”的意思相同。

B.与“适得府君,明日来迎汝”中“书”的意思相同

C.与“彼童子之师,授之而习其句读者”中“书”的意思相同

D.与“相如顾召赵御史曰”中的“书”意思相同

E.与以上几句中“书”的意思都不相同

③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a句和b句用法相同,c句与d句用法也相同。

B.a句和b句用法不同,c句与d句用法相同。

C.a句和b句用法不同,c句与d句用法也不同

D.a句和b句用法相同,c句与d句用法不同

④划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性寡欲,无所爱玩

b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

A.a(葛洪)生性没有过多的欲望,没有喜爱玩的东西。

b葛洪于是就学习郑隐,学到了全部的炼丹的方法。

B.a(葛洪)生性没有过多的欲望,没有喜爱、欣赏的东西。

b葛洪于是就学习郑隐,学到了全部的炼丹的方法。

C.a(葛洪)生性没有过多的欲望,没有喜爱、欣赏的东西。

b葛洪去跟郑隐学习,全都掌握了炼丹的方法。

D.a(葛洪)生性没有过多的欲望,没有喜欢玩的东西。

b葛洪去跟郑隐学习,全都掌握了炼丹的方法。

⑤根据文中所述,葛洪是怎样一个人?

[  ]

a出身官宦世家 b出身贫寒人家 c喜欢学习 d没什么业余爱好 e不善言辞 f好交朋友 g不追求功名利禄 h擅长内学和医术 i才学渊博

A.bcdefgh
B.acdeghi
C.bcefghi
D.acefghi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汝之纯明而不蒙其泽乎 克:能
B.汝之纯明宜其家者   业:继承……的事业
C.敛不其棺       凭:凭借
D.吾实为之,其又何   尤:怨恨
2.下列句中加粗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C.传之非其真也
D.东野之书,耿兰之报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选文都以“呜呼”两个叹词开头,表明作者的感情变得更加强烈。
B.选文第一段写作者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的矛盾心情,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通,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C.选文第二段主要表现作者的痛悔、内疚之情,多用整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第二段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因为十二郎之死的打击,更因自己身体状况特差,所以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4.翻译下列句子。
(1)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摘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攫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之利器不可以人/示:显露。
B.玉毁珠,小盗不起/擿:扔掉。
C.残天下之圣法/殚:害怕。
D.则天下不矣/铄:炫耀。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鱼不可脱渊②故跖之徒问跖曰
B.①故绝圣弃知,大盗止②是圣人之过也
C.①掊斗折衡,民不争②毁绝钩绳弃规矩
D.①而天下始人含明矣②而天下始人有巧矣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庄子“绝圣弃智”主张的一项是(    )
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②摘玉毁珠,小盗不起
③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④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
⑤毁绝钩绳而弃规矩
⑥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⑤⑥
4.下列有关文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断绝圣人,摒弃智慧,社会就会安定,大盗就能中止;丢弃那些贵重的器物,不崇尚珠宝金玉,人们就不会偷盗。
B.庄子认为是斗斛、秤杆等量器的出现,造成了百姓的争斗,要解决这种争斗,最好的办法是“掊斗折衡”。
C.庄子基于自己被压迫的阶层和对为统治者服务的儒家的仇恨,明确提出要折断工倕的手指,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
D.庄子认为,天下出现邪恶的原因,在于曾参、史鱼、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之流炫耀自己的品德和智慧,迷乱了天下人。
5.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后唐庄宗过河,荆渚高季昌①谓其门客梁震曰:“某事梁祖②仅获自免,龙德③已来止求安活。我今入觐,亦要尝之。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若移入他镇,可为子孙之福。此行决矣。”既自阙回,谓震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钞《春秋》,又竖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吾高枕无忧。”乃筑西面罗城,拒敌之具。不三年,庄宗不守。英雄之料顷刻不差,宜乎贻厥子孙!④

  注:①高季昌:后梁时担任荆州节度使,庄宗渡黄河灭梁之后高季昌在荆州称王,建南平国。荆渚,即荆州。②梁祖:梁太祖朱全忠。③龙德:梁末帝年号。④贻:留传;遗留。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某梁祖(  )

(2)且游猎旬日不回(  )

(3)既自回(  )

(4)宜乎贻子孙!(  )

(2)

下列句中加粗字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

中外情何以堪

B.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C.

沛公居山东

D.

则束载、厉兵、秣马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门客梁震曰   尔无忘乃父之志

B.

龙德来止求安活  学而不可以

C.

子孙之福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D.

筑西面罗城    良入,具告沛公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

________________

(2)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

________________

(5)

概括高季昌入宫觐见庄宗的根本目的:________________

(6)

从高季昌的话中,概括新主庄宗的两个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社稷之臣也——是:这
B.且尔言矣——过:超过
C.君子疾夫曰欲之——舍:避而不谈
D.而必为之——辞:托词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冉有、季路于孔子
②图穷匕
③则将焉用彼
④今由与求也,夫子
A.两个“见”字相同,两个“相”字也相同
B.两个“见”字相同,两个“相”字不同
C.两个“见”字不同,两个“相”字相同
D.两个“见”字不同,两个“相”字也不同
3.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D.则将焉用彼相矣
4.下列各句中括号里补充出来的省略成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昔者先王以(颛臾)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B.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之)也
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
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己)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子“主张礼治”的一组是(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⑤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6.把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唐玄宗天宝)六载十月,帝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今顿兵其下,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无,不如且厉兵秣马,俟其有衅,然后取之。”帝意不快。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城,帝命忠嗣分兵助之。忠嗣不得已奉诏,而不尽辅延光所欲。延光怨之。李光弼乃言于忠嗣曰:“大夫以爱士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虽迫于制书(皇帝的命令),实夺其谋也。何以知之?今以数万之众授之,而不立重赏,士卒安肯为之尽力乎!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大夫军府充盈,何爱数万缎帛不以杜其谗口乎!”忠嗣曰:“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故忠嗣不欲为之.今受责天子,不过以金吾、羽林一将军归宿卫,其次不过黔中上佐,忠嗣岂以数万人命易一官乎!”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阻挠军计。帝怒,李林甫因使人诬告忠嗣,敕征入朝,贬汉阳太守。八载,帝使哥舒翰攻石堡城,拔之。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忠嗣之言。

(摘自宋朝范祖禹《唐鉴》卷九)

(1)

下面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彼无功,必归罪大夫  ②今君王既栖会稽之上

B.

①士卒安肯为尽力乎  ②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C.

①大夫爱士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  ②五亩之宅,树之

D.

①今以数万之众授之,不立重赏  ②冰,水为之,寒于水

(2)

下列各项中,都表示王忠嗣不愿攻打石堡城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

②今顿兵其下,杀数万人不能克,

③忠嗣不得已奉诏。

④不立重赏,士卒安肯为之尽力乎!

⑤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

⑥得之未足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

[  ]

A.

①②⑤

B.

①②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3)

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王忠嗣劝皇帝不要攻打石堡城,意见未被采纳。延光主动请求攻打石堡城,皇帝于是命令王忠嗣分兵帮助延光。忠嗣表面上接受诏令,但内心不愿成就延光的功劳。

B.

延光怨恨王忠嗣不帮助自己作战,李光弼规劝忠嗣顺从皇帝的旨意,派兵配合延光作战,并指出他的吝啬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C.

王忠嗣认为攻取石堡城伤亡太大,而且对国家也没有太大的益处,忠嗣更不愿用几万人的生命去为自己换得官职,最终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意。

D.

延光率军攻城,超过了战争取胜的时间,未能攻下,王忠嗣遭到了诬告被贬为汉阳太守。此后,唐军接连攻打了八年才攻下了石堡城。

(4)

把下面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1)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