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社(jí)粢盛(zì chéng)汤放(jué)(zhòu)
B.君(shì)(kuàng)(què)(zhān)
C.(nì)谆(chún)(jiàn)之于民(bào)
D.朝觐(zhāo jìn)狱(sòng)歌(ōu)(zuàn)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题。

李姬传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蹲,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①,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③。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④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选自侯方域《李姬传》

  注:①雪苑侯生:侯方域,号雪苑。②城旦:一种服苦役的刑罚。③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官中郎。④开府:官名,用称督抚。

(1)

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阿附魏忠贤城旦  论:判罪

B.

然尝董卓不可掩也  昵:喜欢

C.

公子盍之      叩:打听

D.

今乃其金而赴之   利:贪图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而自歌偿之

②谨拜表

B.

①开府惭

②死不避

C.

假所善王将军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D.

①吾向之所赞侯公子者

②海运则徙南冥

(3)

下面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香识见过人,品行高洁的一组是

①能辨别士大夫贤否。

②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

③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④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⑤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⑥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  ]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④⑤⑥

D.

①④⑤

(4)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姬是阳羡陈贞慧的养女,由于深受陈贞慧的影响,也是一个聪明讲义气的豪爽的女中豪杰,她曾经一个晚上就输掉黄金千斤。

B.

李姬精通音乐,尤其擅长琵琶词的演唱,但她从不轻易演唱,在与候生分别时演唱后,她就表示再也不唱琵琶词了,以致于开府田仰力邀她来府中一唱,但遭到李姬的拒绝。

C.

阮大铖遭到时人的非议后,就直接去找当时的才子侯方域,要侯方域出面给他解围,侯方域只好去寻求王将军帮忙。

D.

从李姬对侯方域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李姬虽然出身不是很高贵,但她是一个忠于爱情,不为权势所折,深明大义的女子。

(5)

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4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事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而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郝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注:①算器:竹器;②僦:音jiù,雇车运送;③逋:欠;④汲,名汲黯,与郑庄同为汉朝官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赐以给诸公  奉:同“俸”,官俸

  B.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其事  发:发现

  C.财用益  匮:缺乏

  D.翟公乃其门  署:书写

  2.下列各句子中,加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郑庄清廉和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

  4.下列对原文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喜欢行侠义之事和黄帝、老子的学说,累官至九卿中右内史,大农令。

  B.郑庄清廉,以推举天下贤士为己任;但他的官运并不亨通,屡次遭贬,最后死于汝南太守任上。

  C.司马迁虽然对郑庄倍加褒扬,但对他的弱点如不敢直言,纵容宾客贪赃枉法等,也表现了史学家应有的客观公正的态度。

  D.最后一段,太史公含蓄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对郑庄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4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事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而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郝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注:①算器:竹器;②僦:音jiù,雇车运送;③逋:欠;④汲,名汲黯,与郑庄同为汉朝官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赐以给诸公  奉:同“俸”,官俸

  B.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其事  发:发现

  C.财用益  匮:缺乏

  D.翟公乃其门  署:书写

  2.下列各句子中,加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郑庄清廉和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

  4.下列对原文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喜欢行侠义之事和黄帝、老子的学说,累官至九卿中右内史,大农令。

  B.郑庄清廉,以推举天下贤士为己任;但他的官运并不亨通,屡次遭贬,最后死于汝南太守任上。

  C.司马迁虽然对郑庄倍加褒扬,但对他的弱点如不敢直言,纵容宾客贪赃枉法等,也表现了史学家应有的客观公正的态度。

  D.最后一段,太史公含蓄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对郑庄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王牙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一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南齐书·虞愿传》节选)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1)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众人的评论。

B.

抗每饶借之  饶借:谦让。

C.

虽数忤旨,而蒙赏赐  忤旨:建背皇帝的旨音。

D.

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将要送还。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蒙赏赐,犹异余人

②不敢言敢怒

B.

①袁粲在坐,之失色

②且之奈何?

C.

①清廉太守得见

②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

①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儿妇

②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愿“为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  ]

A.

①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

②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

B.

①愿徐去无异容

②愿更令远,乃不复归

C.

①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②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D.

①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

②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

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却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

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

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

译文:

(2)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译文:

(3)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一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山之叟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幕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鄂:通“萼”,花蕾。韡:音w7i,繁盛。

(1)

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其原,数日亦死 归:移回

B.

而尤之曰 过:指出过错

C.

请具砚削 牍:书版

D.

花之怨以死也宜 诚:确实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其犹奇于新也

十五城请易璧

B.

旧有数木,移位让焉

若是,孰能御之

C.

不自怒怒花,过矣

吾兄之盛德夭其嗣

D.

夫天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

夫晋,何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

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

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旧牡丹,是错上加错。

D.

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委婉含蓄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而对人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

答:________

(2)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

答:________

(3)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

答: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山之叟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幕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鄂:通“萼”,花蕾。韡:音w7i,繁盛。

(1)

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其原,数日亦死  归:移回

B.

而尤之曰    过:指出过错

C.

请具砚削牍     牍:书版

D.

花之怨以死也宜  诚:确实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

其犹奇于新也          愿十五城请易璧

B.

旧有数木,移位让焉       若是,孰能御之

C.

不自怒怒花,过矣        吾兄之盛德夭其嗣

D.

夫天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  夫晋,何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

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

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旧牡丹,是错上加错。

D.

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委婉含蓄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而对人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书趣

  大二时我很欣赏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夜雨孤灯乱翻书。”

  夜,不是黄昏,不是华灯初上,而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时白天的喧嚣已经退去,而因为安静,因为清冷,人的思绪便格外纵横开阖,情感的神经末梢也格外丰富而敏感。虽说心远地自偏,然而若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对于我们这些定力不够的年轻人来说,恐怕是有些为难的。

  而又有雨。我一直怀疑许多人的灵性是不是都是雨滋养出来的。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虽然不为高见识的长者所推崇,可是我个人以为,一篇“粗头乱服,不掩国色”的文章当然很好,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至少我在读着的时候,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发梢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江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因为有了雨声沙沙,外边便好像更加安静了。静得让人可以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

  再是孤灯。可以想见古人的“夜阑犹剪灯花弄”。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

  孤灯下,似乎总会伴着想像里红袖添香的故事。美丽的狐女,也是那些违心寒窗苦读的多情才子们想出来的。然而终不能实现,孤灯衬着孤人,益见其孤。

  最妙的是乱。

  我以为,书的乐趣实在不能说是在“汗牛充栋”或“读书破万卷”里。这样太过于注重数目或太注重效率,会坏了读书的美感。书趣,只在“乱”

  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我便尤信爱这“杂”“乱”二字。

  美的极致在于随性。书也是,不妨随地扔着几本。想起来了,拿起来翻翻,读了一句,觉得不错,就品一品。说不定竟品出会心一笑来。看得有点闷了,便换一本,或是干脆闲置不看。这和你要坚持的爱情不同,大可放宽心些。

  如是,在风疏雨细的夜里,亮一灯,昏黄的光线染得雨丝也微亮。握一卷在手,时而定定地凝神细看,时而望着窗外发发呆,时而低笑,这时的心境,便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了。

(1)

这篇散文中,作者说年轻人无法“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又说“书趣,只在‘乱’”,请根据文意,写出“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意与“乱”字的含义。

(1)“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乱”字的含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语境,说说本文第三段中“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这句话是针对什么说的,实际上暗含了作者的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者所描述的“夜雨孤灯乱翻书”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文中摘引宋人蒋捷词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似在说听雨,实则还在讲读书,道出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下的读书情趣。

B.

“孤灯衬着孤人,益见其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多情才子孤灯苦读的悲悯,透露出他并不是执意追求孤灯翻书这种场景,也不喜欢其浪漫的情调。

C.

作者巧妙地借用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出自己矛盾的读书观——静心可读书,读书大可不求甚解。

D.

“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一语双关,既表达了对读书人凭借一盏孤灯而彻夜不眠、寒窗苦读的感叹,又赞颂了书籍伴随一盏孤灯将历史上无数探索人类命运的人的思想照亮。

E.

从作者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时“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发梢了”,我们推断“夜雨”之雨既指自然之雨,也指能让周围“静得让人可以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的润物细无声的心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现代文阅读(18分)
河流的秘密
苏 童
  对于居住在河边的人们来说,河流是个秘密。
  河流在洪水季节中获得了尊严,它每隔几年用漫溢流淌的姿势告诉人们,河流是不可轻侮的。然后洪水季节过去了。河边的居民们发现深秋的河流水位很高,雨水的大量注入使河水显示出新鲜和清澈的外貌。秋天的河流与岸边的树木做反向运动,树木在秋风中枯黄了,落叶了,而河流显得容光焕发,朝气蓬勃。如果你站在某座横跨河流的大桥上俯瞰秋天的流水,你会注意到水流的速度,水流的热情足以让你感到震撼,那是野马的奔腾,是走出囚室的思想者在旷野中的一次长篇演讲,那是河流对这个世界的一年一度的倾诉。它告诉河岸,水是自由的不可束缚的,你不可拦截,不可筑坝,你必须让它奔腾而下;河流告诉岸上的人群,你们之中,没有人的信仰比水更坚定,没有人比水更幸运。河流的信仰是海洋,多么纯朴的信仰啊,海洋是可靠的,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
谁能有柔软之极雄壮之极的文笔为河流谱写四季歌?我不能,你恐怕也不能。我一直喜欢阅读所有关于河流的诗文篇章,所有热爱河流关注河流的心灵都是湿润的,有时候那样的心灵像一盏渔灯,它无法照亮岸边黑暗的天空,但是那团光与水为友,让人敬重。谁能有锋利如篙的文笔直指河流的内心深处?我没有,恐怕你也没有。我说过河流的秘密不与人言说,赞美河流如何能消解河流与我们日益加剧的敌意和隔阂?一个热爱河流的人常常说他羡慕一条鱼,鱼属于河流,因此它能够来到河水深处,探访河流的心灵。可是谁能想到如今的鱼与河流的亲情日益淡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说河流中鱼类在急剧减少。所有水与鱼的事件都归结为污染,可“污染”两个字怎么能说出河流深处发生的革命?谁知道是鱼类背叛了河流,还是河流把鱼类逐出了家门?
  现在我突然想起了童年时代居所的后窗。后窗面向河流——请容许我用河流这么庄重的词语来命名南方多见的一条瘦小的河,这样的河往往处于城市外围或者边缘。有一个被地方志规定的名字却不为人熟悉,人们对于它的描述因袭了粗犷的不拘小节的传统:河,河边,河对岸。这样的河流终日梦想着与长江、黄河的相见,却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抱恨终生,因此它看上去不仅瘦小而且忧郁。这样的河流经年累月地被治理,负担着过多的衔接城乡水运、水利疏导这样的指令性任务。河岸上堆积了人们快速生产发展的商店、工厂、码头、垃圾站。这一切使河流有一种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的表情,当然这绝不是一种美好的表情——让我难忘的就是这种奇特的河水的表情。从记事起,我从后窗看见的就是一条压抑的河流,一条被玷污了的河流,一条患了思乡病的河流。一个孩子判断一条河是否快乐并不难,他听它的声音,看它的流水。但是我从未听见河水奔流的波涛声,河水大多时候是静默的。只有在装运货物的驳船停泊在岸边时,它才发出轻微的类似呓语的喃喃之声。即使是孩子,也能轻易地判断那不是快乐的声音,那不是一条河在欢迎一条船;恰好相反,在孩子的猜测中,河水在说,快点走开,快点走开!在孩子的目光中,河水的流动比他对学习的态度更加懒惰更加消极,它怀有敌意,它在拒绝作为一条河的责任和道义。看一眼春天肮脏的河面你就知道了,河水对乱七八糟的漂浮物持有一种多么顽劣的坏孩子的态度:油污、蔬菜、塑料、死猫,你们愿意在哪儿就在哪儿,我不管!孩子发现每天清晨石埠前都有漂浮的垃圾,河水没有把旧的垃圾送到下游去,却把新的垃圾推向河边的居民。河水在说,是你们的东西,还给你们,我不管!在我的记忆中河流的秘密曾经是不合道德的秘密。我记得在夏季河水相对洁净的季节里,我曾经和所有河边居民一样在河里洗澡、游泳。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水底下睁开眼睛的情境,我看见了河水的内部,看见的是一片模糊的天空一样的大水,与你仰望天空不同的是,水会冲击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睛有一种刺痛的感觉。这是河流的立场之一,它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人们喜欢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河流憎恨的也许恰好是这扇窗户。
  我很抱歉描述了这么一条河流来探索河流的心灵,事实上河流的心灵永远比你所能描述的丰富得多,深沉得多,河流的心灵漂浮在水中,无论你编织出什么样的网,也无法打捞河流的心灵,这是关于河流最大的秘密。                                                                  (有删节)
【小题1】作者说“河流是不可轻侮的”,根据文章第②段,说出河流不可轻侮的三条理由。(6分)
【小题2】文章最后一段说“我很抱歉描述了这么一条河流来探索河流的心灵”,在作者眼中这条河流具有怎样的心灵特征?作者这样描述有什么用意?(4分)
【小题3】简要阐释“河流的心灵漂浮在水中,无论你编织出什么样的网,也无法打捞河流的心灵”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和作用。(4分)
【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以探求河流的秘密为线索,采用人格化的写法,告诉我们其实河流也与人一样,有感情,有秘密,有追求,有信仰。
B.作者把“热爱河流关注河流的心灵”比作“一盏渔灯”,意在说明具有这样心灵的人也许能够探索到河流的心灵。
C.作者通过对家乡一条小河的描述,说明自然必须得到尊重,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D.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了“鱼”,主要为了通过鱼的遭遇揭示河流的秘密:鱼已经和河流产生了隔阂,这都是污染造成的。
E.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深刻丰富,能引发读者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让读者回味无穷。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