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夜缒而出,见秦伯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朝济而夕设版焉 |
试题答案
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作品的鉴赏(节选)
叶圣陶
文艺鉴赏并不是摊开了两只手,专等文艺给我们一些什么。也不是凭一时的现象,给文艺加上一些形容词语。
文艺中间讲到一些事物,我们就得问:作者为什么要讲到这些事物?文艺中间描写风景,表达感情,我们就得问:作者这样描写和表达是不是最为有效。我们不但说了个“好”就算,还要说得出好在哪里。不但说了个“不好”就算,还说得出不好在哪里。这样,才够得上称为文艺鉴赏。这样,从好的文艺得到的感动更深切,文艺方面如果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也会察觉出来,不至于一味照单全收。
鲁迅的《孔乙己》,现在小学高年级和初级中学都选作国语教材,读过的人很多了。读过的人说:“这样一个偷东西被打折了腿的瘪三,写他有什么意思呢?”但是,有耐心去鉴赏的人不这么看,有的说:“孔乙己说回字有四种写法,如果说作者让孔乙己把四种写法都写出来,那就索然无味了。”有的说:“这一篇写的孔乙己虽然颓唐下流,却处处要面子,处处显出他所受的教育给与他的影响,绝不同于一般的瘪三,这是这一篇的出色处。”有一个深深体会了世味的人说:“这篇中,我以为最妙的文字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个句子传达出无可奈何的寂寞之感。这种寂寞之感不只属于这一篇中的小酒店小伙计,也普遍属于一般人,‘也便这么过’,谁能跳出这寂寞的网罗呢?”
可见文艺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
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
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其原因在此,否则明明已经知道那文艺中间讲的是什么事物了,为什么还要反复阅读?
另外有一类也称为文艺的东西,粗略地阅读似乎也颇有趣味。但只要细细地一想,就不再认为这一类东西有什么趣味了。
可见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必须认真。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于是吸取那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慢慢地成长起来。
采取走马看花态度的,谈不到文艺鉴赏,纯处于被动地位的,也谈不到文艺鉴赏。要认真阅读,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这样才可以走上文艺鉴赏途径。
1.第三段中列举了“有耐心去鉴赏的人”的三种看法,请分别归纳各自的鉴赏角度。
①第一种看法的鉴赏角度是
②第二种看法的鉴赏角度是
③第三种看法的鉴赏角度是
2.“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四点
原因。
3.文章谈了文艺鉴赏两个方面的任务。一个方面的任务是
另一个方面的任务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4)题。
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革命家”,他还是传播和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的先驱。鲁迅幼年时就喜欢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幼年读的书有《释草小记》、《释虫小记》、《南方草木状》、《广群芳谱》、《花镜》等。他还亲手栽种过石竹、万年青、映山红、荷花等许多花草。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生理和化学时,鲁迅经常“到西湖附近的山上去,做采集植物标本的工作”。他还计划和周作人一起翻译法国科学家法布尔的科学普及著作《昆虫记》。可惜还没动手译,鲁迅就与世长辞了。
鲁迅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是相当丰富的。这不仅使他的杂文增加了批判的力量,而且也大大增强了感染力。鲁迅对昆虫学非常熟悉,所以他能随手选取恰当的昆虫加以解剖。鲁迅在《春末闲谈》中指出“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它用毒针在青虫的‘运动神经球’上一螫”,把它麻醉成半死不活状态,然后“在它身上产下蜂卵”,慢慢孵化子女。形象地刻画出统治者利用愚民手段害民的“高招儿”。
鲁迅学过医学,学过解剖学。他的杂文就有了“放大镜”、“显微镜”的功能。他“也照污水,也看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因此,他的杂文准确、鲜明、生动,也更具有战斗力。谈到创作小说《狂人日记》,鲁迅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知识。”
对于造林、治水等课题,鲁迅在一些文章中都有所涉及,并且论述得十分精辟。今天读来仍然感到十分新鲜、亲切。鲁迅在1919年《坟·我之节烈观》中说,“至于水旱饥荒,便是专拜龙神,迎大王,滥伐森林,不修水利的祸患,没有新知识的结果……”近些年来出现的毁林毁木事件,还不都是“没有新知识”,即没有自然科学知识造成的吗?
鲁迅在《新秋杂识》中对武士蚁掠夺别的蚂蚁的幼虫作奴隶是深恶痛绝的,并指出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由于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长大,不但失掉天真,还变得呆头呆脑,是我们时时看见的……不是教科书,就是儿童书,黄河决口似的向孩子们滚过去。但那里面讲的是什么呢?要将我们的孩子们造成什么东西呢?却还没有看见战斗的批评家论及,似乎已经不大有人注意将来了。”鲁迅预测的“将来”又如何呢?我们看到各种粗制滥造、内容低下而装饰华贵的课外书及各种各样的参考书、教材不也正“黄河决口似的向孩子们滚过去”吗?小学生的书包虽日见鼓胀,却少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譬如建楼需要打底角,那自然科学知识应是人们完善自己不可缺少的“底角”。一个人尤其青少年得不到自然科学的滋润,就不懂得自然,不懂得人和自然的依存关系,也就不懂得自己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起的作用,更谈不上用自然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因此,提倡读点鲁迅,读点自然科学,对我们分辨是非,识别伪科学骗子和抨击反科学谬论是大有裨益的。
(文/赵昌治)
(1)第二自然段中,加粗的短语分别指什么内容?引用鲁迅语的目的是什么?
①很残忍的凶手:(不超过1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极高明的解剖学家:(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引用鲁迅话的目的;(不超过3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段画线的这个比喻句,作者旨在论证青少年应怎样?(根据文段意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鲁迅是“传播和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的先驱”,试分别从三个方面归纳。
传播自然科学知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自然科学知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作者举例说鲁迅幼年就喜欢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是论证鲁迅是“传播和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的先驱”的论据之一。
B.作者说鲁迅杂文有“放大镜”、“显微镜”的功能,这是比喻的说法,说鲁迅的杂文深刻,入木三分。
C.“没有新知识”意在论证“新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性。
D.作者引用鲁迅《新秋杂识》,目的是论证应从孩子时起注重自然科学知识的培养。
E.本文的主旨是提倡读点鲁迅,读点自然科学,用自然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
F.作者善于运用例证、引证等论证方法,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4)题。
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革命家”,他还是传播和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的先驱。鲁迅幼年时就喜欢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幼年读的书有《释草小记》、《释虫小记》、《南方草木状》、《广群芳谱》、《花镜》等。他还亲手栽种过石竹、万年青、映山红、荷花等许多花草。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生理和化学时,鲁迅经常“到西湖附近的山上去,做采集植物标本的工作”。他还计划和周作人一起翻译法国科学家法布尔的科学普及著作《昆虫记》。可惜还没动手译,鲁迅就与世长辞了。
鲁迅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是相当丰富的。这不仅使他的杂文增加了批判的力量,而且也大大增强了感染力。鲁迅对昆虫学非常熟悉,所以他能随手选取恰当的昆虫加以解剖。鲁迅在《春末闲谈》中指出“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它用毒针在青虫的‘运动神经球’上一螫”,把它麻醉成半死不活状态,然后“在它身上产下蜂卵”,慢慢孵化子女。形象地刻画出统治者利用愚民手段害民的“高招儿”。
鲁迅学过医学,学过解剖学。他的杂文就有了“放大镜”、“显微镜”的功能。他“也照污水,也看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因此,他的杂文准确、鲜明、生动,也更具有战斗力。谈到创作小说《狂人日记》,鲁迅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知识。”
对于造林、治水等课题,鲁迅在一些文章中都有所涉及,并且论述得十分精辟。今天读来仍然感到十分新鲜、亲切。鲁迅在1919年《坟·我之节烈观》中说,“至于水旱饥荒,便是专拜龙神,迎大王,滥伐森林,不修水利的祸患,没有新知识的结果……”近些年来出现的毁林毁木事件,还不都是“没有新知识”,即没有自然科学知识造成的吗?
鲁迅在《新秋杂识》中对武士蚁掠夺别的蚂蚁的幼虫作奴隶是深恶痛绝的,并指出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由于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长大,不但失掉天真,还变得呆头呆脑,是我们时时看见的……不是教科书,就是儿童书,黄河决口似的向孩子们滚过去。但那里面讲的是什么呢?要将我们的孩子们造成什么东西呢?却还没有看见战斗的批评家论及,似乎已经不大有人注意将来了。”鲁迅预测的“将来”又如何呢?我们看到各种粗制滥造、内容低下而装饰华贵的课外书及各种各样的参考书、教材不也正“黄河决口似的向孩子们滚过去”吗?小学生的书包虽日见鼓胀,却少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譬如建楼需要打底角,那自然科学知识应是人们完善自己不可缺少的“底角”。一个人尤其青少年得不到自然科学的滋润,就不懂得自然,不懂得人和自然的依存关系,也就不懂得自己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起的作用,更谈不上用自然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因此,提倡读点鲁迅,读点自然科学,对我们分辨是非,识别伪科学骗子和抨击反科学谬论是大有裨益的。
(文/赵昌治)
(1)第二自然段中,加粗的短语分别指什么内容?引用鲁迅语的目的是什么?
①很残忍的凶手:(不超过1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极高明的解剖学家:(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引用鲁迅话的目的;(不超过3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段画线的这个比喻句,作者旨在论证青少年应怎样?(根据文段意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鲁迅是“传播和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的先驱”,试分别从三个方面归纳。
传播自然科学知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自然科学知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作者举例说鲁迅幼年就喜欢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是论证鲁迅是“传播和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的先驱”的论据之一。
B.作者说鲁迅杂文有“放大镜”、“显微镜”的功能,这是比喻的说法,说鲁迅的杂文深刻,入木三分。
C.“没有新知识”意在论证“新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性。
D.作者引用鲁迅《新秋杂识》,目的是论证应从孩子时起注重自然科学知识的培养。
E.本文的主旨是提倡读点鲁迅,读点自然科学,用自然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
F.作者善于运用例证、引证等论证方法,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题。
后赤壁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①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巉:山势高而险。
(1)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下面两组句子加粗字的意思、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望”相同,两个“以”不同
B.两个“望”相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望”不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望”不同,两个“以”相同
(3)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以待子不时之需
B.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C.俯冯夷之幽宫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4)选出都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 ]
(5)下列句子从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②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③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④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6)下列省略句填充有误的一项是
[ ]
A.是岁十月之望,(余)步自雪堂
B.(余)归而谋诸妇
C.盖二客不能从(余)焉
D.(道士)过临皋之下
(7)下面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顾而乐之,行歌相答——环顾四周夜景,心中十分愉快,于是我们边走边唱,相互唱和应答
B.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显得那样高,月亮显得那样小,江水已经跌落,石头便露出水面来了
C.顾安所得酒乎——回想一下从哪里能得到酒呢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快到半夜的时候,向四周望去,一片寂静空旷
(8)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据说此赋为苏轼三月后再游赤壁时所作,从内容上看,前赋重在写水,此文重在写山。
B.这篇赋通过道士化鹤的幻觉给文章笼罩了一层缥缈的气氛,暴露出作者消极出世的人生态度,但消极之中仍有一种开阔旷达的胸怀。
C.从描写的景象看,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D.从境界上说,前赋安谧幽静,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题。
后赤壁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①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巉:山势高而险。
(1)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下面两组句子加粗字的意思、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望”相同,两个“以”不同
B.两个“望”相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望”不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望”不同,两个“以”相同
(3)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以待子不时之需
B.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C.俯冯夷之幽宫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4)选出都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 ]
(5)下列句子从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②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③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④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6)下列省略句填充有误的一项是
[ ]
A.是岁十月之望,(余)步自雪堂
B.(余)归而谋诸妇
C.盖二客不能从(余)焉
D.(道士)过临皋之下
(7)下面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顾而乐之,行歌相答——环顾四周夜景,心中十分愉快,于是我们边走边唱,相互唱和应答
B.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显得那样高,月亮显得那样小,江水已经跌落,石头便露出水面来了
C.顾安所得酒乎——回想一下从哪里能得到酒呢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快到半夜的时候,向四周望去,一片寂静空旷
(8)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据说此赋为苏轼三月后再游赤壁时所作,从内容上看,前赋重在写水,此文重在写山。
B.这篇赋通过道士化鹤的幻觉给文章笼罩了一层缥缈的气氛,暴露出作者消极出世的人生态度,但消极之中仍有一种开阔旷达的胸怀。
C.从描写的景象看,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D.从境界上说,前赋安谧幽静,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