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黑的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 嬉戏莫相忘     
B.共事二三年 可怜体无比   
C.处分适兄意 不久当还归     
D.叶叶相交通 千万不复全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苏东坡传

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浒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一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苏轼亲自趟水到武卫营,唤来了卒长,向他寻求帮助。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石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象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

(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十三章“贡楼”)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苏东坡喜山乐水,被徐州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在此处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黄楼一词是在徐州做的诗歌总集的名称。

B.王安石也曾疏浚过黄河水道,但空耗资财,最终失败,自己也因此畏罪自尽。

C.防水工程数字交待准确,就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而真实是传记文学的重要特点。

D.文章中写道了黄楼的兴建,一方面可见苏东坡喜爱建筑,另一方面也引出了他对文学的兴趣及成就。

E.黄楼命名,体现了古老中国的宇宙论信念,五行交互作用,相克相生的思辨精神,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选文第一段交待了徐州哪些方面的特点?交待这些特点有何作用?(6分)

3.文章在刻画苏东坡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分析。(6分)

4.文中的苏东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在治水中表现突出,这种表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对这种思想根源你是怎样认识的?(8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苏秦以连横说秦王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媵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谓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选自《战国策》,节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教之/庭:在朝廷上
B、常欲坐而之/致:导致
C、敌国/诎:使……屈服
D、期年/期年:满一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现苏秦才智的一组是(    )
①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②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③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④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
⑤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
⑥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代,合六国抗秦,称为连横。秦与六国中任何一国联合以打击别的国家,称为约纵(或“合纵”)。
B、善于运用铺陈排比和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如苏秦说秦惠王之词,内容上罗列排比,句式上多用四字句进行铺排,所述之事往往夸大其辞,务求动听,表现了战国策士纵横捭阖、铺张扬厉的文风。
C、文章在人物肖像动作神态的描写方面十分细致生动,如描写苏秦说秦王不行,落魄而归时的形容神态,写苏秦刻苦攻读,引锥刺股的细节,写其嫂”蛇行匍伏”的丑态,皆为传神之笔。
D、运用对比手法,写苏秦得势前后,其家人不同的态度,既从侧面烘托了苏秦的人物形象,又反映出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4、请把文言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白鹤翔集的记忆

刘长春

  一条弯弯扭扭很窄的路,牵引着我们走进山中。抬头望山,四围皆松,它们都很寂寞,远离了村庄、市井,一株一株独自站在那里,一副沉思默想的样子。也许因为我的走近,有了一些感触吧,发出松涛的响声。声因风而鸣,其来也忽,其去也飘,有如天籁,我也听见了。久听不厌者,应该是山里人。古人却说:“然非清心人不能听,非会心人不能解。”又有谁能听、能解的?

  意外地看见了委羽洞。心头一惊,听老者说过,这是仙人修炼的地方,称为道教天下第二洞天。“委羽”典出后周刘奉林,他于山中学道,能闭气,三日不息。据说,他吞吐一口气,风走云卷,能控飞鹤上升,群鹤拍打着翅膀,却不再飞翔,停在空中不动了,又掉下一片片羽毛于山后,洞因而有委羽之名。时光流逝,道教逐渐走向了衰落,能够控制白鹤不再飞走的仙人,大概不会再有了。也许,旧说也成了一种传奇。

  因为好奇,走向山洞,洞口挂满藤萝,千年以上;一地绿苔,野性十足。它们是装饰洞口,还是装饰神秘?我不知道。好奇是少年的天性,无畏先作了他们的向导。借着洞口微弱的亮光勇往直前地向前走去。然后,黑咕隆咚地在洞中摸索着,穿越时间的黑夜,黑夜没有尽头,路也没有尽头。冷不防头上滴下几滴冷冰的水珠,一阵慌乱。然后又听得“丁冬——丁冬"的滴水声,荡漾于无限无尽的寂静之中;再往前走,有浅水,越走越深,心却越来越虚,拔脚出洞,不知洞深几许。

  出得洞口,再看周围的山,虽不高,却伏龟蹲虎,气概不凡。山凹一侧,有一个水池,不大,形同弯月,如我后来在敦煌呜沙山看见的月牙泉。那水极蓝,不能见底,像一位从天上下凡的仙女的梦,幽深幽深。水中有草、有鱼,草在飘飘忽忽,鱼在浮浮沉沉。扔一块小石子,只看见水花听不见声。忽地,惊起一池白鹤。聚集在池边的,休憩于树间的,站立于岩上的,成千上万的白鹤飞舞而起,遮掩了一角蓝天。白鹤或舞或翔或独立或展翅,人是只能在远处观赏的。若要“零距离”人鹤相处,人先得学会尊重,就像林和靖那样,爱鹤如子。分明是我们惊吓了它们,我抬起头来,用目光向它们致歉,却看见它们悠闲地拍打着翅膀,恍若千万双生命之手,饱蘸着浓墨,以行云流水般的笔画在天空的大纸上书写着逆入、平出、左倾右斜、重叠、穿插与回峰……鹤鸣于天,几声呖呖——滴下来的几点墨汁,洒落在我的心头,又在另一张宣纸上渗透开去。

  这是四十年前留在我脑海中的画面与记忆。

  “谁筑孤亭望瑶鹤,至今不见一归来。”这诗写给过去还是现在?不禁要问:为什么不见白鹤飞来呢?四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改变。只是改变了不应该改变的东西,这才匪夷所思。

  我听说,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那阵子,村里村外的劳力都上山了,把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松树都砍光了,开山种粮。旧日的方志上说“长林郁郁,幽涧泠泠”。如今,没有了长林,哪还有泠泠之水?没树、没水,那白鹤不肯合作,也就选择了远离。尽管,山岙还有鹤池,池上再也没有群集的白鹤;天上也没有飞翔的影子,“白云千载空悠悠”。看来,我应友人之嘱,题写的“鹤池”二字,也只成了一种虚假的点缀。

  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我也会像普里什文笔下的别连杰耶娃那样:“就会跪下来……”

(1)

二、三两段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4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2)

从文中看,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的鹤池环境有哪些变化?(各不超过15个字)

答:(1)四十年前:________

(2)四十年后:________

(3)

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第一段段末“又有谁能听、能解的?”暗示大自然是神秘莫测的,至今没有人能够听懂它,理解它。

B.

第二段写到委羽洞命名的缘由,增加了文章的神奇色彩和可读性,与下文描写白鹤翔集的情景相映衬。

C.

第四段段末,运用比喻手法,虚实相间,既刻画白鹤翔舞的生命活力,又凸现书法的行云流水。

D.

本文引用“梅妻鹤子”的典故,强调了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构成亲密的伙伴关系。

E.

本文以白鹤为线索,由回忆写到现实,抒发了作者对道教衰落、白鹤远离的遗憾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去 宥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
荆威王学书于沈尹华,昭嫠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佐制者,为昭嫠谓威王曰:“国人皆曰: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不得进,令昭嫠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吏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卷十六)·先识览第四》]
【注】  ①宥:通“囿”,局限。②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③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⑤旱:通“悍”,勇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于说   奋:用力,尽力。
B.中谢,人也细:仔细。
C.以为奸人路除:清除,打通。
D.不见人殊:极,根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皆甚有所宥邪  其皆出于此乎
B.文学士不得进 吾得兄事之
C.人皆在焉善莫大焉
D.凡听言求善也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       (  )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 ②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③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④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  ⑤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D.②④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去 宥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
荆威王学书于沈尹华,昭嫠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佐制者,为昭嫠谓威王曰:“国人皆曰: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不得进,令昭嫠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吏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卷十六)·先识览第四》]
【注】  ①宥:通“囿”,局限。②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③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⑤旱:通“悍”,勇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于说   奋:用力,尽力。
B.中谢,人也细:仔细。
C.以为奸人路除:清除,打通。
D.不见人殊:极,根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皆甚有所宥邪  其皆出于此乎
B.文学士不得进 吾得兄事之
C.人皆在焉善莫大焉
D.凡听言求善也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       (  )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 ②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③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④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  ⑤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D.②④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23分)
去宥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
荆威王学典籍文献于沈尹华,昭釐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佐制者,为昭釐谓威王曰:“国人皆日: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不得进,令昭釐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远,激水则旱,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注释】①宥:通“囿”,局限。“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去掉人的主观偏见。②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③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⑤旱:通“悍”,勇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益衰而智益盛形:身体 B.其唯先有度:度量
C.见人金操:持,拿着 D.不见人殊:极,根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唐姑果恐王亲谢子贤于己句读不知
B.人皆在犹且从师而问
C.奸路以除恶壅却黎民不饥不寒,然不王者,未之有也
D.激矢远,激水则旱于其身也,耻师焉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   )(3分)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                 ②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③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④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
⑤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⑥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4分)
译:                                                                   
(2)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5分)
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分)
译: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23分)
去宥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
荆威王学典籍文献于沈尹华,昭釐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佐制者,为昭釐谓威王曰:“国人皆日: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不得进,令昭釐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远,激水则旱,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注释】①宥:通“囿”,局限。“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去掉人的主观偏见。②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③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⑤旱:通“悍”,勇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益衰而智益盛形:身体B.其唯先有度:度量
C.见人金操:持,拿着D.不见人殊:极,根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唐姑果恐王亲谢子贤于己句读不知
B.人皆在犹且从师而问
C.奸路以除恶壅却黎民不饥不寒,然不王者,未之有也
D.激矢远,激水则旱于其身也,耻师焉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   )(3分)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                 ②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③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④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
⑤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A.②④⑤B.③④⑥C.①③⑤D.①②⑥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4分)
译:                                                                   
(2)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5分)
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分)
译: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