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我何面目见之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博鸡者事
高启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嗛(xi2n,怀恨)守,即诬守纳己赇(qi*,贿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赀,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ch!,剥夺)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高子曰:“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臧使者枉用三尺,以雠一言之撼,固贼戾之士哉!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守自负年德,之  易:轻视

B.

郡至袁     按:巡视

C.

豪民于道     遮:遮盖

D.

使君,杖汝,法也 冒:冒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丈夫  若所为

B.

博鸡者义闻东南  使匹夫攘袂群起伸其愤

C.

日暮,至豪民门  为上者不能察

D.

里侠者皆下之  若民不自谨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博鸡者见义勇为、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①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 ②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 ③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 ④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⑤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 ⑥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

[  ]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欲扬先抑,开篇交代博鸡者是一个没有正当职业、游手好闲的流氓无赖,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和反衬。

B.

高启是明初诗文大家。本文塑造了博鸡者这样一个令人敬佩的游侠形象。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语言、行动及细节描写,使博鸡者的形象生动突出,使得他的任侠好斗、有勇有谋的思想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C.

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博鸡者,但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个人的褒贬,而是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社会核心和政治高层,揭露了元代社会权贵专横、豪民肆虐的黑暗现实,反映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D.

作者在篇末的评论中,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分别评述了袁守、臧使者和为上者,其中暗含对当政者的讽谏之旨。这种篇末点评的写法深受司马迁史传笔法的影响。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译文:________

(2)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

译文:________

(3)使者枉用三尺,以雠一言之撼,固贼戾之士哉!

译文: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赌,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士大夫贤否,张学士博、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钦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①,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钦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钦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②,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③。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④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②世望:家世和名望。③下第:指侯方域应试未中。④东汉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发:演奏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偿:偿还
C.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首:带头揭发
D.乃假所善王将军假: 借助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清议所斥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B.姬为其养女其人有高义
C.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
D.非结客者王将军者殊怏怏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姬“见识卓异,风骨凛然”的一组是
①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②能辨士大夫贤否
③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④歌琵琶词以送之
⑤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             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李姬母亲有侠气,是为了衬托作为养女的李姬有乃母之风,为后面直接写李姬的“皎爽不群”埋下了伏笔。
B.皖人阮大铖者依附魏忠贤,被定罪判刑,为清议所斥。当时王将军不断拉拢,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后在李姬的劝说下,侯生与王将军断绝了来往。
C.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为聘,邀李姬见面,李姬断然予以拒绝,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李姬孤标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见一斑。
D.本文章选材精当,通过含蓄委婉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美丽绝伦、不慕荣利、不屈服权势、对社会政治保持清醒认识的、情义深重的歌伎形象。
【小题5】(1)断句。(3分)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4分)
                                                                    
②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赌,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士大夫贤否,张学士博、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钦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①,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钦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钦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③。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④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②世望:家世和名望。③下第:指侯方域应试未中。④东汉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发:演奏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偿:偿还

C.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首:带头揭发

D.乃假所善王将军假: 借助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清议所斥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B.姬为其养女其人有高义

C.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

D.非结客者王将军者殊怏怏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姬“见识卓异,风骨凛然”的一组是
①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②能辨士大夫贤否
③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④歌琵琶词以送之
⑤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             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李姬母亲有侠气,是为了衬托作为养女的李姬有乃母之风,为后面直接写李姬的“皎爽不群”埋下了伏笔。

B.皖人阮大铖者依附魏忠贤,被定罪判刑,为清议所斥。当时王将军不断拉拢,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后在李姬的劝说下,侯生与王将军断绝了来往。

C.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为聘,邀李姬见面,李姬断然予以拒绝,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李姬孤标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见一斑。

D.本文章选材精当,通过含蓄委婉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美丽绝伦、不慕荣利、不屈服权势、对社会政治保持清醒认识的、情义深重的歌伎形象。

5.(1)断句。(3分)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4分)
                                                                    
②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设渔者对智伯

柳宗元

智氏既灭范、中行,志益大,合韩、魏围赵,水晋阳。智伯瑶乘舟以临赵,且又往来观水之所自,务速取焉。

   群渔者有一人坐渔,智伯怪之,问焉,曰:“若渔几何?”曰:“臣始渔于河,中渔于海,今主大兹水,臣是以来。”曰:“若之渔何如?”曰:“臣幼而好渔,始臣之渔于河,有魦、鱮、鱣、鰋①者,不能自食,以好臣之饵,日收者百焉。臣以为小,去而之龙门之下,大鲔②焉。夫鲔之来也,从鲂鲤数万,垂涎流沫,后者得食焉。然其饥也,亦反吞其后。愈肆其力,逆流而上,慕为螭龙③。及夫抵大石,乱飞涛,折鳍秃翼,颠倒顿,顺流而下,宛委冒懵,环坻溆而不能出。向从鱼之大者,幸而啄食之,臣亦徒手得焉,犹以为小。闻古之渔有任公子者,其得益大。于是去而之海上,北浮于碣石,求大鲸焉。臣之具未及施,见大鲸驱群鲛逐肥鱼于渤澥之尾,震动大海,簸掉巨岛,一啜而食若舟者数十,勇而未已,贪而不能止,北蹙于碣石,焉。向之以为食者,反相与食之,臣亦徒手得焉,犹以为小。闻古之渔有太公,其得益大,钓而得文王,于是舍而来。”

智伯曰:“今若遇我也如何?”渔者曰:“向者臣已言其端矣。始晋之侈家,若栾氏、祁氏、卻氏、羊舌氏以十数,不能自保,以贪晋国之利,而不见其害。主之家与五卿,尝裂而食之矣,是无异鲨鱮鳣鰋也。脑流骨腐于主之故鼎,可以惩矣,然而犹不肯寤。又有大者焉,若范氏、中行氏,贪人之土田,侵人之势力,慕为诸侯,而不见其害。主与三卿又裂而食之矣脱其鳞鲙其肉刳其肠断其首而弃之鲲鲕遗胤④莫不备豆是无异夫大鲔也。可以惩矣,然而犹不肯寤。又有大者焉,吞范、中行以益其肥,犹以为不足。力愈大而求食愈无,驱韩、魏以为群鲛,以逐赵之肥鱼,而不见其害。贪肥之势,将不止于赵。臣见韩、魏惧其将及也,亦幸主之蹙于晋阳。其目动矣,而主乃慠然,以为咸在机俎之上,方磨其舌。抑臣有恐焉,今辅果⑤舍族而退,

不肯同祸;段规⑥深怨而造谋,主之不寤,臣恐主为大鲸,首解于邯郸,鬣摧于安邑,胸披于上党,尾断于中山之外,而肠流于大陆,为鱻薧⑦,以充三家子孙之腹。臣所以大惧。不然,主之勇力强大,于文王有?”  

智伯不悦,然终以不寤。于是韩、魏与赵合灭智氏,其地三分。

注释:① 魦鱮鱣鰋:即小鱼、鲢鱼、鳝鱼、鲇鱼    

②鲔:鲟鱼和鳇鱼的古称。   

③螭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   

④胤:后嗣,后代   

⑤辅果:人名,原为智伯瑶同族,认为智伯必导致智姓灭亡,因而声明脱离智姓,改姓辅。  

⑥段规:韩康子的大臣,曾受智伯瑶的侮辱,深怀怨恨。后来智伯瑶久攻晋阳不下,段规首先发难,杀了智伯瑶。     

⑦鱻:鲜食。薧:干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折鳍秃翼,颠倒顿               踣: 跌倒

  B.去而之龙门之下,大鲔焉         伺:守候            

  C.北蹙于碣石,焉                 槁:  干枯

   D.力愈大而求食愈无               厌:  厌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向从鱼之大者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B.闻古之渔有太公                客有吹洞箫,倚歌而和之

  C.其目动矣,而主慠然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D.之渔何如                       桑之未落,其叶沃

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点明背景,作为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的智伯,灭了范氏、中行氏之后,又向赵襄子索地,遭拒绝,于是他胁迫韩、魏共围晋阳。结尾与开头呼应,智伯被韩、魏、赵灭亡。

  B.魦鱮鱣鰋因“好臣饵”被捕获,大鲔因“慕为螭龙”最终只能绕着水中的暗礁浅滩转动再没有办法出来,大鲸在一口吞掉了如船大的几十条鱼后仍“不能止”以致枯死,文章前半部分说鱼是为下文喻理作铺垫。

  C.文章第三段将栾氏、祁氏、卻氏、羊舌氏与魦鱮鱣鰋,范氏、中行氏与大鲸,晋伯与大鲔类比,以鱼之贪而得死,喻人之贪而取败,于描写、议论中蕴含深刻哲理,想象奇特。

  D.文章借渔者之口,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对贪鄙之徒作了十分形象的描写,意在说贪得无厌不知满足者,就如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样,自己也免不了被人吞并或消灭。

4.选出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脱其鳞/鲙其肉/刳其肠/断其首而弃之/鲲鲕遗胤/莫不备俎豆/是无异夫大鲔也。

    B.脱其鳞/鲙其肉/刳其肠/断其首/而弃之鲲鲕遗胤/莫不备俎豆/是无异夫大鲔也。

  C.脱其鳞鲙其肉/刳其肠断其首而弃之/鲲鲕遗胤莫不备俎豆/是无异夫大鲔也。

  D.脱其鳞/鲙其肉/刳其肠/断其首而弃之/鲲鲕遗胤莫不备/俎豆是无异夫/大鲔也。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始渔于河,中渔于海,今主大兹水,臣是以来。(4 )

 

 

(2)愈肆其力,逆流而上,慕为螭龙。

 

 

(3)脑流骨腐于主之故鼎,可以惩矣,然而犹不肯寤。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交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知:结交B.往税凡五百金税:赠送
C.大臣多害辟阳侯行害:害怕D.狱急,不敢见君狱:案件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②以资政殿学士行
B.①因使人欲见平原君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①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项是(     )
①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           ②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③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④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
⑤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⑥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A.③④⑥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朱建却不畏权贵,不但不为黥布出谋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
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
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杀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
D.朱建家境贫寒,母亲对他管教甚严,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品格,朱建拒交辟阳侯就与母亲有一定关系。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2)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交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知:结交B.往税凡五百金税:赠送
C.大臣多害辟阳侯行害:害怕D.狱急,不敢见君狱:案件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②以资政殿学士行
B.①因使人欲见平原君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①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项是(     )
①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           ②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③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④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
⑤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⑥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A.③④⑥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朱建却不畏权贵,不但不为黥布出谋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
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
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杀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
D.朱建家境贫寒,母亲对他管教甚严,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品格,朱建拒交辟阳侯就与母亲有一定关系。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2)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答司马谏议书①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②,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推行新法。熙宁三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求王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则写了本文应答。

②商朝君主盘庚即位后,认为国都设在商地,不适宜实行教化,决定迁都亳,改国号为殷。见《尚书·盘庚》。

下列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虽欲强聒              聒:语声吵扰

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视遇:看待、对待

C.举先王之政            举:实行、推行

D.辟邪说,难壬人        难:困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天下理财                 削木为吏

B.至于怨诽之多               不知老之将至

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以五百岁为春

D.上乃欲变此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中提到作者与司马光讨论政事时意见常常不一致,并非因为有个人恩怨,而是因为彼此所持的政治主张在许多方面有分歧。

B.本文直指当朝诸多士大夫们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现状,表明了自己推行改革、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坚决态度。

C.作者在语言使用上既有采用排比、气势磅礴之句,也有语气委婉、柔中带刚之句。例如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就寓刚于柔,既照顾了多年交往的友谊,又坚持原则,全力维护变法的立场。

D.作为书信体的议论文,全文一气贯通、结构严谨、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接着紧扣保守派的几个论点进行立论,最后表明态度,又不失基本礼仪客套。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如 君 实 责 我 以 在 位 久 未 能 助 上 大 有 为 以 膏 泽 斯 民 则 某 知 罪 矣 如 曰 今 日 当 一 切 不 事 事 守 前 所 为 而 已 则 非 某 之 所 敢 知。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答司马谏议书①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②,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推行新法。熙宁三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求王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则写了本文应答。

②商朝君主盘庚即位后,认为国都设在商地,不适宜实行教化,决定迁都亳,改国号为殷。见《尚书·盘庚》。

下列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虽欲强聒              聒:语声吵扰

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视遇:看待、对待

C.举先王之政            举:实行、推行

D.辟邪说,难壬人        难:困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天下理财                 削木为吏

B.至于怨诽之多               不知老之将至

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以五百岁为春

D.上乃欲变此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中提到作者与司马光讨论政事时意见常常不一致,并非因为有个人恩怨,而是因为彼此所持的政治主张在许多方面有分歧。

B.本文直指当朝诸多士大夫们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现状,表明了自己推行改革、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坚决态度。

C.作者在语言使用上既有采用排比、气势磅礴之句,也有语气委婉、柔中带刚之句。例如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就寓刚于柔,既照顾了多年交往的友谊,又坚持原则,全力维护变法的立场。

D.作为书信体的议论文,全文一气贯通、结构严谨、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接着紧扣保守派的几个论点进行立论,最后表明态度,又不失基本礼仪客套。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如 君 实 责 我 以 在 位 久 未 能 助 上 大 有 为 以 膏 泽 斯 民 则 某 知 罪 矣 如 曰 今 日 当 一 切 不 事 事 守 前 所 为 而 已 则 非 某 之 所 敢 知。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答司马谏议书①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②,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推行新法。熙宁三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求王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则写了本文应答。

②商朝君主盘庚即位后,认为国都设在商地,不适宜实行教化,决定迁都亳,改国号为殷。见《尚书·盘庚》。

下列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虽欲强聒              聒:语声吵扰

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视遇:看待、对待

C.举先王之政            举:实行、推行

D.辟邪说,难壬人        难:困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天下理财                 削木为吏

B.至于怨诽之多               不知老之将至

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以五百岁为春

D.上乃欲变此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中提到作者与司马光讨论政事时意见常常不一致,并非因为有个人恩怨,而是因为彼此所持的政治主张在许多方面有分歧。

B.本文直指当朝诸多士大夫们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现状,表明了自己推行改革、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坚决态度。

C.作者在语言使用上既有采用排比、气势磅礴之句,也有语气委婉、柔中带刚之句。例如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就寓刚于柔,既照顾了多年交往的友谊,又坚持原则,全力维护变法的立场。

D.作为书信体的议论文,全文一气贯通、结构严谨、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接着紧扣保守派的几个论点进行立论,最后表明态度,又不失基本礼仪客套。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如 君 实 责 我 以 在 位 久 未 能 助 上 大 有 为 以 膏 泽 斯 民 则 某 知 罪 矣 如 曰 今 日 当 一 切 不 事 事 守 前 所 为 而 已 则 非 某 之 所 敢 知。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