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坐镇 拉家常 德高望重 实至名归
B、秉赋 享清福 异曲同功 直截了当
C、端详 辨证法 习焉不察 乌烟瘴气
D、烦躁 水蒸汽 钟灵毓秀 金碧辉煌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1.下列四句中加粗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谈必孙吴
推:推崇。
B.与国朝争雄,兵未
决:决战。
C.士诚以为然,为将
俾:使、令。
D.士及麾下
遁:逃跑。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兵”字相同,两个“将”字不同

B.两个“兵”字相同,两个“将”字也相同

C.两个“兵”字不同,两个“将”字相同

D.两个“兵”字不同,两个“将”字也不同

3.对下列句于中加粗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

A.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
元季乱:元朝末年社会动乱。
B.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
赢缩:盈亏。
C.战而不知兵,此鼠斗
鼠斗:比喻怯懦。
D.吾善孙吴法
孙吴法:孙子、吴起用兵之法。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吴士)闲时就杀牛备酒,与他所招募的人饮酒作乐,实际上不能统帅军队。

B.形势莫便于姑苏——政治形势没有比姑苏更好的。

C.然而不霸者,将劣也——却不能称霸,就是由于将领太差。

D.得官者数十人——得到官职的有几十人。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吴士好夸言”有关的一组是

①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

③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

④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

⑤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⑥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  ]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士迎合张士诚欲夺天下的心理,请命统兵收复中原,实际上他只会结党营私,挥霍享乐,虽临阵脱逃也没免掉一死。

B.吴士善谈用兵之法,愿辅佐张士诚称霸天下,但他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又缺乏组织才能,最后身败名裂。

C.吴士自恃才高,纵论天下形势,深得张士诚重用,但他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强兵用兵之道,一战即溃,自己也被俘被杀。

D.吴士只会自夸,利欲熏心,骗得张士诚信任,但他既不善用人又不善用兵,一上战场就逃跑,“与国朝争雄”的计划成了泡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曾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溪知县霍与瑕,与瑕,尚书韬子,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时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
    注:台--指御史台。橐--袋子。

1.对下列四句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欲开道置县,以乡土。      靖:安定。
B.令老仆蔬自给。           艺:种植。
C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 屈:竭,尽,引伸为结束,完结。
D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抗:刚正不屈。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甲 ①淳安知县,布袍脱粟
  ②时瑞已嘉兴通判
乙 ①御史诣学宫,吏咸伏谒
   ②而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溪知县霍与瑕
A.甲组两加点的字意思相同,乙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也相同。
B.甲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不同,乙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也不同。
C.甲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不同,乙组两加点的字意思相同。
D.甲组两加点的字意思相同,乙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不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举乡试,入。     乡试:明清两朝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考试,叫乡试,考中的叫“贡生”。都:都城。
B.即伏阙上《平黎策》。 伏阙:拜伏在宫门外面,阙即宫门。
C.署南平教谕。        教谕:县学校的学官。
D.供具甚薄。          供具:供设酒席的器具。此外借指供应的物品。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4.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

A.刚才胡公巡察所部地区,命令所经过的地方不要声张。
B.刚才胡公巡察所部地区,命令所经过的地方不要准备礼物办宴会招待。
C.刚才胡公巡察所部地区,命令所经过的地方不要办礼物准备宴会招待。
D.刚才胡公率领所部地区,命令所经过的地方不要办东西准备宴会招待。

5.纳入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
A.交纳到淳安县的钱库,并把这件事以极快的速度告诉宗宪,宗宪没有什么理由治海瑞的罪。
B.把他关进监狱,并把这件事以极快的速度告诉宗宪,宗宪没有怪罪海瑞。
C.交纳到淳安县的钱库,并把这件事以极快的速度告诉宗宪,宗宪没有罪。
D.把他关进监狱,并把这件事以极快的速度告诉宗宪,宗宪没有什么理由治海瑞的罪。

6.①识者壮之。 ②坐谪兴国州判官(    )
A.①认识他的人认为他英勇。 ②因为这事被贬为兴国州通判。
B.①有见识的人很赞赏海瑞的胆力。②因为这事被贬为兴国州通判。
C.①认识他的人很欣赏他的强壮。 ②因为这事被贬为兴国州通判。
D.①有见识的人很欣赏他的胆力。 ②因受牵连被贬为兴国州通判。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海瑞不事权贵、刚直不阿的品格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
①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
②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
③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④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⑤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⑥时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A.①②⑤⑥   B.②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8.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介绍了海瑞的出身及早年经历,突出其不事权贵的刚直性情。
B.海瑞的生活俭朴,对己严格要求,是其优秀品格的一个方面。
C.海瑞蔑视权贵,也遭到权贵们的迫害,胡宗宪、鄢懋卿对海瑞的排挤就是一个证明。
D.这段文字,对海瑞的出身及早年经历的介绍极其简略,只列举了几件事,但读者对海瑞却有了一个总的印象。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 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 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导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易于出俸钱辄:动不动就

B.亦不使罪尔曹蔓:指牵连

C.刺史惊问状:样子

D.其察易于廉约如此廉约:清廉简约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易于诏曰                   有垂白偻

其治益昌                   罪小者劝,大者

A.两个“视”字相同,两个“杖”字不同

B.两个“视”字相同,两个“杖”字也相同

C.两个“视”字不同,两个“杖”字相同

D.两个“视”字不同,两个“杖”字也不同

3.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易于属令                  ③使吏

②以易于挺身民              ④指白枉直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易于为益昌令时,刺史治所城嘉陵江南,而刺史崔朴乘春游乐,何易于腰笏引舟至其处并责备了他,使他羞愧难容。

B.在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时,何易于先是命吏铲除茶树,后自纵火焚之,观察使认为他挺身为民而没有弹劾他。

C.何易于辄出俸钱助贫困百姓丧葬,体恤老人并向他们问政得失,百姓打官司,他亲自了解情况,公正决断并及时处理。

D.何易于改绵州罗江令,是时故相国裴公刺史绵州,能观察何易于治政,因而他观察到何易于廉约如是。

5.用“/”为划线部分断句: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 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 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导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易于出俸钱辄:动不动就
B.亦不使罪尔曹蔓:指牵连
C.刺史惊问状:样子
D.其察易于廉约如此廉约:清廉简约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易于诏曰                   有垂白偻
其治益昌                   罪小者劝,大者
A.两个“视”字相同,两个“杖”字不同
B.两个“视”字相同,两个“杖”字也相同
C.两个“视”字不同,两个“杖”字相同
D.两个“视”字不同,两个“杖”字也不同
小题3: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易于属令                  ③使吏
②以易于挺身民              ④指白枉直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B.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D.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易于为益昌令时,刺史治所城嘉陵江南,而刺史崔朴乘春游乐,何易于腰笏引舟至其处并责备了他,使他羞愧难容。
B.在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时,何易于先是命吏铲除茶树,后自纵火焚之,观察使认为他挺身为民而没有弹劾他。
C.何易于辄出俸钱助贫困百姓丧葬,体恤老人并向他们问政得失,百姓打官司,他亲自了解情况,公正决断并及时处理。
D.何易于改绵州罗江令,是时故相国裴公刺史绵州,能观察何易于治政,因而他观察到何易于廉约如是。
小题5:用“/”为划线部分断句: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 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 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导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易于出俸钱辄:动不动就
B.亦不使罪尔曹蔓:指牵连
C.刺史惊问状:样子
D.其察易于廉约如此廉约:清廉简约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易于诏曰                   有垂白偻
其治益昌                   罪小者劝,大者
A.两个“视”字相同,两个“杖”字不同
B.两个“视”字相同,两个“杖”字也相同
C.两个“视”字不同,两个“杖”字相同
D.两个“视”字不同,两个“杖”字也不同
【小题3】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易于属令                  ③使吏
②以易于挺身民              ④指白枉直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B.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D.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易于为益昌令时,刺史治所城嘉陵江南,而刺史崔朴乘春游乐,何易于腰笏引舟至其处并责备了他,使他羞愧难容。
B.在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时,何易于先是命吏铲除茶树,后自纵火焚之,观察使认为他挺身为民而没有弹劾他。
C.何易于辄出俸钱助贫困百姓丧葬,体恤老人并向他们问政得失,百姓打官司,他亲自了解情况,公正决断并及时处理。
D.何易于改绵州罗江令,是时故相国裴公刺史绵州,能观察何易于治政,因而他观察到何易于廉约如是。
【小题5】用“/”为划线部分断句: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列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15分,每小题3分)
(陶)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疏接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光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①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②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风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为,后正会③积雪初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恒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
(注:①蒱:即樗蒱,古代一种赌博游戏。      ②乱头养望正会:用头发蓬乱来博取名望。          ③正会:大年初一聚会致贺。)
7.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爱好人伦          品评人物。          
B.阃外多事          阃,国门。阃外,指统兵在外。
C.慰赐参倍          加倍
D.听事前余雪犹湿      听取下级汇报事情
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远近书疏,莫不手答             ③若非理得之
②引疏接远,门无停客             ④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9.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大禹圣者,乃惜光阴
②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
B.①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②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
C.①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
②及恒温伐蜀
D.①吏将则加鞭扑
②则切厉诃辱
10.都表现陶侃“勤于吏职”的一组是
①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②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③引疏接远,门无停客
④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⑤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
⑥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1.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侃对手下人“逸游荒醉”,都严加惩处,不但没收他们的酒器和赌博器
具,全部投到江中,而且一一加以鞭打。
B.陶侃反对当时流行的清谈之风,他认为老庄思想浮华,不合先王的礼法之
言,不可实行;也反对那种以不修边幅为高雅的习气。
C.陶侃能廉洁自奉,别人送礼如是劳动所得,礼物轻微也高兴,赏赐加倍;
如是非法所得,便严厉责备并退回原物。
D.陶侃做事极为精细,造船时所剩的锯末和竹头,虽是废物,也让人加以收
管,后来这两样东西都派上了用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列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15分,每小题3分)

(陶)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疏接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光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①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②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风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为,后正会③积雪初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 及恒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

  (注:①蒱:即樗蒱,古代一种赌博游戏。       ②乱头养望正会:用头发蓬乱来博取名望。           ③正会:大年初一聚会致贺。)

7.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爱好人伦           品评人物。          

B.阃外多事           阃,国门。阃外,指统兵在外。

C.慰赐参倍           加倍

D.听事前余雪犹湿       听取下级汇报事情

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远近书疏,莫不手答              ③若非理得之

②引疏接远,门无停客              ④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9.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大禹圣者,乃惜光阴

    ②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

B.①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②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

C.①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

    ②及恒温伐蜀

D.①吏将则加鞭扑

    ②则切厉诃辱

10.都表现陶侃“勤于吏职”的一组是

     ①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②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③引疏接远,门无停客

     ④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⑤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

     ⑥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1.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侃对手下人“逸游荒醉”,都严加惩处,不但没收他们的酒器和赌博器

    具,全部投到江中,而且一一加以鞭打。

B.陶侃反对当时流行的清谈之风,他认为老庄思想浮华,不合先王的礼法之

    言,不可实行;也反对那种以不修边幅为高雅的习气。

C.陶侃能廉洁自奉,别人送礼如是劳动所得,礼物轻微也高兴,赏赐加倍;

    如是非法所得,便严厉责备并退回原物。

D.陶侃做事极为精细,造船时所剩的锯末和竹头,虽是废物,也让人加以收

管,后来这两样东西都派上了用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回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祗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于至其前,则雾徙于后,子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矩,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字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瞑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宏祖《游黄山记》片断)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是

[  ]

A.子其右,则雾出于右
越:至,走到
B.山高风,雾气去来无定
钜:同“巨”,大
C.手向后据地,坐而下
脱:同“拖”,拖着
D.则日光晶晶,一区宇也
别:另外的

(2)下列加粗词与例句同义的一项是

例:抵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

[  ]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B.至于颠覆,理固

C.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异同。

D.载舟覆舟,所深慎

(3)下列句中加粗词同义的一组是

[  ]

A.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

臣于草庐之中

B.二险数次,送达峰顶

石块丛起则

C.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澄源寻视其侧得级,予以登

D.予至其前,则雾于后

今其室十元四五焉,非死则

(4)下列各组加粗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柏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

故余愚,卒获有所闻

B.从流石蛇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予越其右,则雾出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

D.石崖侧削援崖

岳阳楼之大观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回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祗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于至其前,则雾徙于后,子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矩,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字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瞑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宏祖《游黄山记》片断)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是

[  ]

A.子其右,则雾出于右
越:至,走到
B.山高风,雾气去来无定
钜:同“巨”,大
C.手向后据地,坐而下
脱:同“拖”,拖着
D.则日光晶晶,一区宇也
别:另外的

2.下列加粗词与例句同义的一项是

例:抵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

[  ]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B.至于颠覆,理固

C.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异同。

D.载舟覆舟,所深慎

3.下列句中加粗词同义的一组是

[  ]

A.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

臣于草庐之中

B.二险数次,送达峰顶

石块丛起则

C.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澄源寻视其侧得级,予以登

D.予至其前,则雾于后

今其室十元四五焉,非死则

4.下列各组加粗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柏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

故余愚,卒获有所闻

B.从流石蛇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予越其右,则雾出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

D.石崖侧削援崖

岳阳楼之大观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