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都是活用词,选出活用情况不同类的一项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B.后人哀之而不
C.则思知止以
D.驼种树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勇者不必节死:死亡B.虽万戮被:遭受
C.则仆偿前辱之责:职责D.私心有所不尽恨:痛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考行事久,能以足音辨人
B.惜不成可怪也欤
C.然后是非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D.仆口语遇遭此祸垣墙周庭,当南日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自比,是为了说明痛苦的环境更能磨砺人的意志,逆境比顺境更能造就人。
B.司马迁认为真正勇敢的人是不用守节而死的,自己之所以忍辱负重是因为“私心有所不尽”,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作者的生死观和荣辱观。
C.司马迁认为自己希望通过著书立说来抵偿所受的侮辱的这一想法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其中隐晦地表达了希望任安能了解自己苦衷之意。
D.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骈散结合的句式、丰富的例子,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呐喊、愤怒的抗争,虽愁思欲绝,却激昂劲健。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分)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分)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勇者不必节死:死亡

B.虽万戮被:遭受

C.则仆偿前辱之责:职责

D.私心有所不尽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考行事久,能以足音辨人

B.惜不成可怪也欤

C.然后是非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D.仆口语遇遭此祸垣墙周庭,当南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自比,是为了说明痛苦的环境更能磨砺人的意志,逆境比顺境更能造就人。

B.司马迁认为真正勇敢的人是不用守节而死的,自己之所以忍辱负重是因为“私心有所不尽”,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作者的生死观和荣辱观。

C.司马迁认为自己希望通过著书立说来抵偿所受的侮辱的这一想法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其中隐晦地表达了希望任安能了解自己苦衷之意。

D.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骈散结合的句式、丰富的例子,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呐喊、愤怒的抗争,虽愁思欲绝,却激昂劲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分)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分)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勇者不必节死:死亡B.虽万戮被:遭受
C.则仆偿前辱之责:职责D.私心有所不尽恨:痛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考行事久,能以足音辨人
B.惜不成可怪也欤
C.然后是非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D.仆口语遇遭此祸垣墙周庭,当南日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自比,是为了说明痛苦的环境更能磨砺人的意志,逆境比顺境更能造就人。
B.司马迁认为真正勇敢的人是不用守节而死的,自己之所以忍辱负重是因为“私心有所不尽”,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作者的生死观和荣辱观。
C.司马迁认为自己希望通过著书立说来抵偿所受的侮辱的这一想法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其中隐晦地表达了希望任安能了解自己苦衷之意。
D.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骈散结合的句式、丰富的例子,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呐喊、愤怒的抗争,虽愁思欲绝,却激昂劲健。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分)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分)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书何易于

孙 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①,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②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③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常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曲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反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以其有史官在。

(节选自《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书何易于》)

【注】①重榷管:加强专卖管理 ②矧(shěn):况且 ③上下考:唐朝考核官吏,分上中下三等。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矧厚其赋以毒民乎                       厚:增加       

B.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                     窜:安放

C.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                   状:情形

D.不欲紧绳百姓                           绳:勒逼

14.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何易于知民甘苦、挺身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     ②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    ③易于考止中上     ④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     ⑤止请常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易于在刺史泛舟东下游玩时,为了不打扰百姓的耕蚕,亲自引舟,刺史问状后,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愤怒的回去了。

B.盐铁官具奏朝廷要严格执行专卖制度,诏书贴到县里,何易于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没有弹劾他。

C.何易于在督赋、督役、馈给权势、擒盗等方面都治状突出,传记通过“易于考止中上”曲折地讽刺了当时官场的种种弊端,用意深刻。

D.像何易于这样的县令没有得到赏识、重用,作者因此对朝廷搜求人才、地方官员举荐贤能一事产生了质疑,提出了冷峻的批评。

1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5分)

(2)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书何易于
孙 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①,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②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③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常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曲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反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以其有史官在。
(节选自《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书何易于》)
【注】①重榷管:加强专卖管理 ②矧(shěn):况且 ③上下考:唐朝考核官吏,分上中下三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厚:增加 
B.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窜:安放 
C.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状:情形 
D.不欲紧绳百姓绳:勒逼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何易于知民甘苦、挺身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     ②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   ③易于考止中上    ④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    ⑤止请常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易于在刺史泛舟东下游玩时,为了不打扰百姓的耕蚕,亲自引舟,刺史问状后,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愤怒的回去了。 
B.盐铁官具奏朝廷要严格执行专卖制度,诏书贴到县里,何易于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没有弹劾他。 
C.何易于在督赋、督役、馈给权势、擒盗等方面都治状突出,传记通过“易于考止中上”曲折地讽刺了当时官场的种种弊端,用意深刻。 
D.像何易于这样的县令没有得到赏识、重用,作者因此对朝廷搜求人才、地方官员举荐贤能一事产生了质疑,提出了冷峻的批评。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5分)
(2)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

苏轼,号________。本文继承了赋家常用的“□□□□”的表现手法,借此形式实际上是与自己的思想对话,写出了作者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

(2)

解释画横线的字。

①白露江________

②击空明兮流光________

③正襟坐________

④而吾与子之所共________

(3)

下列各选项中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一句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

[  ]

A.

吾腰千钱(《哀溺》)

B.

顺流而东也(上文)

C.

貙人立(《若石遇害》)

D.

里人高其义(《慕名失实》)

(4)

选出下列各项中的两个句子都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

夫子式而听之(《苛政猛于虎》)

猎人以毒傅矢(《武平之猿》)

B.

拘于虚也(《秋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上文)

C.

杯盘狼藉(上文)

屋室雕文以写龙(《叶公好龙》)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卒踬仆不能起(《蝜蝂之死》)

(5)

选出与“相与枕藉乎舟中”句式相同的一项

[  ]

A.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B.

吏揭榜于市(《只许州官放火》)

C.

知不可乎骤得(上文)

D.

是之取尔(《诸子喻山水》)

(6)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________________

(7)

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母小传
钟惺(明)
张母某孺人者,海虞张太学商甫祖母也,为少参某公女,生而温惠,自其在室时,已具丈夫之识。少参宦游四方,于吏事物情。有所内不得于心,而外不能决之友者,偶以试孺人。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无何,少参与其配相继没。故事,卒官者,其家人憧憧一室中,往来惟箧笥、管籥是问。孺人以一女儿,擗踊之余,视其周身周衣事,诚信无悔。自此至于归,皆寄兄息嫂中矣。
既适淳斋公,值簪绂累叶。后子姓家众稍习于奓。孺人入门,思有以易之。谓“古仕宦家,工于善后者,使其家意愿、耆欲与凡人齐,乃为可久。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争也。请以身先之!”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家人见新妇贵家女简易如是,奓者惭服,改心从焉。事翁妪,备思媚之谊。处先后宛若间,任必取重,受必取轻。门内门外,鱼菽祭养。淳斋公不知,以此得一意于学。既析箸,得专家政,勤约如故。操一切会计出入,目之所过,捷于楮籍;心之所识,精干握算。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擿发。曰:“用其力,不尽其情。”
教其子,即商甫之父也,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盖其喜为焚修,好施予。自其天性,至此弥笃。然骤失壮子,以孙为命,外讧内怵,终亦不能愿息,暇则灯钵归依而巳。性沉静,然一启口,足为家诫。尝语诸孙妇:“吾处先后宛若间,三十年如一日者,无他,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处世之道不出此。”其语不烦而确,率此类。
今年七十,神明不衰。它无所须,惟不能忘情于立言者。曰:“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聿修克念,以保世而巳。”斯其意可念也,传而畀藏其家。
钟子曰:予读李令伯事悲之,为其为祖母也。令伯乞身于君,而张子乞言于友。志略同耳。然令伯祖母九十矣。更二十年,张子濯鳞奋翼,于以代其父为尊养者,岂有既乎?张子者,商甫也,名国彝,今为吴中佳士云。
(选自《钟惺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释:聿修克念,聿读yu,助词,无意义。
臧获受成事而巳,臧获,奴婢之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其不男子也。恨:遗憾
B.自此至于归,皆寄兄嫂中矣。息 :暂住
C.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也。争:争辩
D.斯其意可念也,而畀藏其家。传:写传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张母富于识见的一组是(3分)
①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
②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
③事翁妪,备思媚之谊。
④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
⑤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
⑥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国彝的祖母生来就温柔贤惠,在她订婚未嫁在家时就已经懂得了侍奉丈夫之道理。
B.嫁到张家以后,正值张家经历了好几代的显贵。张家的子孙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奢侈的生活。祖母到他家后,思考来改变眼前的这种状况。
C.祖母在处理同妯娌之间的关系时,承担家务劳动一定选重的,享受时一定选轻的。
D.二十年后,张商甫奋起大有作为,对于以己代父奉养长辈的人来说,他的前程哪里会有止境呢?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3分)
(2)    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擿发。 (3分)
(3)    教其子,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母小传

钟惺(明)

   张母某孺人者,海虞张太学商甫祖母也,为少参某公女,生而温惠,自其在室时,已具丈夫之识。少参宦游四方,于吏事物情。有所内不得于心,而外不能决之友者,偶以试孺人。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无何,少参与其配相继没。故事,卒官者,其家人憧憧一室中,往来惟箧笥、管籥是问。孺人以一女儿,擗踊之余,视其周身周衣事,诚信无悔。自此至于归,皆寄兄息嫂中矣。

既适淳斋公,值簪绂累叶。后子姓家众稍习于奓。孺人入门,思有以易之。谓“古仕宦家,工于善后者,使其家意愿、耆欲与凡人齐,乃为可久。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争也。请以身先之!”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家人见新妇贵家女简易如是,奓者惭服,改心从焉。事翁妪,备思媚之谊。处先后宛若间,任必取重,受必取轻。门内门外,鱼菽祭养。淳斋公不知,以此得一意于学。既析箸,得专家政,勤约如故。操一切会计出入,目之所过,捷于楮籍;心之所识,精干握算。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擿发。曰:“用其力,不尽其情。”

教其子,即商甫之父也,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盖其喜为焚修,好施予。自其天性,至此弥笃。然骤失壮子,以孙为命,外讧内怵,终亦不能愿息,暇则灯钵归依而巳。性沉静,然一启口,足为家诫。尝语诸孙妇:“吾处先后宛若间,三十年如一日者,无他,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处世之道不出此。”其语不烦而确,率此类。

今年七十,神明不衰。它无所须,惟不能忘情于立言者。曰:“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聿修克念,以保世而巳。”斯其意可念也,传而畀藏其家。

钟子曰:予读李令伯事悲之,为其为祖母也。令伯乞身于君,而张子乞言于友。志略同耳。然令伯祖母九十矣。更二十年,张子濯鳞奋翼,于以代其父为尊养者,岂有既乎?张子者,商甫也,名国彝,今为吴中佳士云。

(选自《钟惺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释:聿修克念,聿读yu,助词,无意义。

     臧获受成事而巳,臧获,奴婢之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其不男子也。       恨:   遗憾

   B.自此至于归,皆寄兄嫂中矣。                    息 :  暂住

   C.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也。               争:   争辩

   D.斯其意可念也,而畀藏其家。                   传:  写传记

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张母富于识见的一组是(3分)

①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

②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

③事翁妪,备思媚之谊。

④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

⑤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

⑥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国彝的祖母生来就温柔贤惠,在她订婚未嫁在家时就已经懂得了侍奉丈夫之道理。

   B.嫁到张家以后,正值张家经历了好几代的显贵。张家的子孙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奢侈的生活。祖母到他家后,思考来改变眼前的这种状况。

   C.祖母在处理同妯娌之间的关系时,承担家务劳动一定选重的,享受时一定选轻的。

   D.二十年后,张商甫奋起大有作为,对于以己代父奉养长辈的人来说,他的前程哪里会有止境呢?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3分)

(2)     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擿发。 (3分)

(3)     教其子,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母小传
钟惺(明)
张母某孺人者,海虞张太学商甫祖母也,为少参某公女,生而温惠,自其在室时,已具丈夫之识。少参宦游四方,于吏事物情。有所内不得于心,而外不能决之友者,偶以试孺人。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无何,少参与其配相继没。故事,卒官者,其家人憧憧一室中,往来惟箧笥、管籥是问。孺人以一女儿,擗踊之余,视其周身周衣事,诚信无悔。自此至于归,皆寄兄息嫂中矣。
既适淳斋公,值簪绂累叶。后子姓家众稍习于奓。孺人入门,思有以易之。谓“古仕宦家,工于善后者,使其家意愿、耆欲与凡人齐,乃为可久。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争也。请以身先之!”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家人见新妇贵家女简易如是,奓者惭服,改心从焉。事翁妪,备思媚之谊。处先后宛若间,任必取重,受必取轻。门内门外,鱼菽祭养。淳斋公不知,以此得一意于学。既析箸,得专家政,勤约如故。操一切会计出入,目之所过,捷于楮籍;心之所识,精干握算。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擿发。曰:“用其力,不尽其情。”
教其子,即商甫之父也,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盖其喜为焚修,好施予。自其天性,至此弥笃。然骤失壮子,以孙为命,外讧内怵,终亦不能愿息,暇则灯钵归依而巳。性沉静,然一启口,足为家诫。尝语诸孙妇:“吾处先后宛若间,三十年如一日者,无他,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处世之道不出此。”其语不烦而确,率此类。
今年七十,神明不衰。它无所须,惟不能忘情于立言者。曰:“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聿修克念,以保世而巳。”斯其意可念也,传而畀藏其家。
钟子曰:予读李令伯事悲之,为其为祖母也。令伯乞身于君,而张子乞言于友。志略同耳。然令伯祖母九十矣。更二十年,张子濯鳞奋翼,于以代其父为尊养者,岂有既乎?张子者,商甫也,名国彝,今为吴中佳士云。
(选自《钟惺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释:聿修克念,聿读yu,助词,无意义。
臧获受成事而巳,臧获,奴婢之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其不男子也。恨:遗憾
B.自此至于归,皆寄兄嫂中矣。息 :暂住
C.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也。争:争辩
D.斯其意可念也,而畀藏其家。传:写传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张母富于识见的一组是(3分)
①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
②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
③事翁妪,备思媚之谊。
④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
⑤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
⑥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国彝的祖母生来就温柔贤惠,在她订婚未嫁在家时就已经懂得了侍奉丈夫之道理。
B.嫁到张家以后,正值张家经历了好几代的显贵。张家的子孙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奢侈的生活。祖母到他家后,思考来改变眼前的这种状况。
C.祖母在处理同妯娌之间的关系时,承担家务劳动一定选重的,享受时一定选轻的。
D.二十年后,张商甫奋起大有作为,对于以己代父奉养长辈的人来说,他的前程哪里会有止境呢?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3分)
(2)    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擿发。 (3分)
(3)    教其子,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