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选出正确的选项
①《繁星》《春水》展示的三大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母爱;乐趣;自然
B、母爱;童真;宇宙
C、母爱;童真;自然
②烈士暮年,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A、壮心不已。   
B、盈缩之期。
C、不但在天。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A、半亩方塘一鉴开。  
B、天光云影共徘徊。
C、为有源头活水来。

试题答案

C,A,C
相关题目

阅读下列的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节录)

  ①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②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③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④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惟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伺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1)第1自然段由四句话组成,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根据作者的思路,该段的第一层应划分在哪里?用“/”在下面的标记符号中表示。

①  ②  ③  ④

(2)第2自然段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到了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每条不得超过8个字)

第一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

(3)通观第2自然段,并参照第3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40字,注意语句的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中说“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并打比方作了说明,这个“前提”实际上说的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14个字,注意语句的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4自然段末尾说“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中的“不教”的?(只写字母即可)

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

D.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F.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下面文章选自《儒林外史》,读后答题

王冕(节选)

吴敬梓

  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次日,备了一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当下寒暄已毕,酒过数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然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出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荼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覆得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甚么?”王冕道:“秦老爹!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彼此争论了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问母亲称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钱,方才应诺去了,回覆知县。知县心里想道:“这小厮那里害甚么病!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假虎威,着实恐吓了他一场。他从来不曾见过官府的人,害怕不敢来了。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不如竟自己下乡去拜他。他看见赏他脸面,断不是难为他的意思,自然大着胆见我。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

  次早,传齐轿夫,也不用全副执事,只带八个红黑帽衙役军牢,翟买办扶着轿子,一直下乡来。

1.说说下边加粗的词语含有什么意味。

①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秦老功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贴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吧,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甚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引用段干木、泄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阅读经验的人,往往善于从优秀作品的描写中了解社会。试根据以下摘录,说说你对王冕生活的那个社会有什么认识。

[摘录]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段的结尾,有3处文字描写了知县的心理活动,品味这些文字,分析知县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冕是作者塑造的一个正面人物,作者把他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

B.知县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通过他反映了当时官僚欺压百姓的现状,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C.秦老“又暗叫了王冕出去问母亲称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钱,方才应诺去了,回复知县。”这是从侧面表现翟买办的性格。

D.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人物言行的对比,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下面文章选自《儒林外史》,读后答题

王冕(节选)

吴敬梓

  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次日,备了一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当下寒暄已毕,酒过数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然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出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荼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覆得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甚么?”王冕道:“秦老爹!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彼此争论了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问母亲称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钱,方才应诺去了,回覆知县。知县心里想道:“这小厮那里害甚么病!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假虎威,着实恐吓了他一场。他从来不曾见过官府的人,害怕不敢来了。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不如竟自己下乡去拜他。他看见赏他脸面,断不是难为他的意思,自然大着胆见我。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

  次早,传齐轿夫,也不用全副执事,只带八个红黑帽衙役军牢,翟买办扶着轿子,一直下乡来。

(1)

说说下边加粗的词语含有什么意味。

①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贴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吧,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甚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引用段干木、泄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阅读经验的人,往往善于从优秀作品的描写中了解社会。试根据以下摘录,说说你对王冕生活的那个社会有什么认识。

[摘录]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2段的结尾,有3处文字描写了知县的心理活动,品味这些文字,分析知县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冕是作者塑造的一个正面人物,作者把他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

B.

知县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通过他反映了当时官僚欺压百姓的现状,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C.

秦老“又暗叫了王冕出去问母亲称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钱,方才应诺去了,回复知县。”这是从侧面表现翟买办的性格。

D.

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人物言行的对比,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孤寂的生涯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我不善辞令,缺乏演说的才能,只想感谢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委员们慷慨授予我这项奖金。

  没有一个作家,当他知道在他以前不少伟大的作家并没有获得此项奖金的时候,能够心安理得领奖而不感到受之有愧。这里无须一一列举这些作家的名字。在座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他的学识和良心提出自己的名单来。

  要求我国的大使在这儿宣读一篇演说,把一个作家心中所感受到的一切都说尽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作品中的一些东西可能不会马上被人理解,在这点上,他有时是幸运的;但是它们终究会十分清晰起来,根据它们以及作家所具有的点石成金本领的大小,他将青史留名或被人遗忘。

  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作家的组织固然可以排遣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它们未必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而一个在岑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

  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他人没看做成的事。这样他就有幸会获得成功。

  如果已经写好的作品,仅仅换一种方法又可以重新写出来,那么文学创作就显得太轻而易举了。我们的前辈大师们留下了伟大的业绩,正因为如此,一个普通作家常被他们逼人的光辉驱赶到远离他可能到达的地方,陷入孤立无助的境地。

  作为一个作家,我讲得已经太多了。作家应当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而不是讲出来。再一次谢谢大家。

【注释】

  ①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医生家庭,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一生经历广泛,富有传奇色彩。中学毕业后做过报纸见习记者。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从军做了救护车司机,在意大利前线受了重伤。战后以记者身份住在巴黎,刻苦学习写作。20年代起开始发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后者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此后他广泛游历,去西班牙看斗牛,去非洲狩猎,去古巴打鱼。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海明威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战斗,并写有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二战爆发后,他再度从军,做战地记者。40年代末,他住在古巴,出版长篇小说《过河入林》《老人与海》。1954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他不堪浑身病痛,用猎枪自杀。

  文章及作者简介引自《中华活页文选》

  高中版1999年11期

  读完这篇发言后,请想一想,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谈谈你的体会。并且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海明威的与众不同之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  (20分)

莱茵河为何总是清的

陈亦权

(1)德国莱茵河素来以清澈闻名。在德国境内,莱茵河畔有大大小小不少于3000家企业,它们生产的污水也绝不在少量,然而,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

      (2)在许多国家的企业界看来,污水处理都是一种成本负担,因为要处理污水,就势必要采购大量设备和仪器,增加用地,还有建设工程,还要长期配备人工,电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消耗也不少。然而,对于德国的企业来说,处理污水却并不意味着增加成本负担,而是一种能够收取回报的产业投资。

      (3)在杜伊斯堡这座德国最大的内陆港城市,以两家大型药品厂和一家造纸厂为例,这三家企业都没有在自己的厂区兴建污水处理系统,而是三家合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使之成为一家独立的股份制企业,再由政府派人、出钱来管理和监督,政府占其中33%的股份,三家企业分占余下的股份。

      (4)这样一来,本来是三家企业各自承担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现在变成了三家合力承担。接下来,附近有新的企业成立,或者有企业准备新建污水处理系统时,政府就会向他们提议,不比自己新建,只需要挖一条管道把污水排进那三家企业合力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就可以了。虽然这家企业今后每年得交一笔为数不少的费用,但与兴建污水处理系统所需要的经费比起来,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而污水处理厂所收到的这笔污水处理费用,就是它所创造的效益。

      (5)同样以杜伊斯堡市为例,这座拥有53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每年要产生约数千万吨生活污水,如果这些生活污水直接排进莱茵河,相信莱茵河水将很快变成黑色。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杜伊斯堡市民的生活用水也是要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科学合理铺设的地下管道,将整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引向几个固定的污水处理厂。

      (6)当然,市民并非无偿享用这项待遇,他们在缴纳水费的同时,还得根据各自的使用量缴纳50%的污水处理费。对于这笔有明确用途而又为数不多的增收费用,全德国无一人提出反对。而增收的这个费用,又成了污水处理厂的利润。

(7)因为有利可图,德国的企业非常乐意兴建污水处理厂。再以杜伊斯堡市为例,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已经有30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还有更多的企业申请兴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政府职能暂停污水处理厂的审批。

      (8)杜伊斯堡市市长阿道夫·绍尔兰德的解释很能给人一些启迪:“如果一提公益就意味着要增加某些人的负担,显然这不是真正的公益。我们提倡但不依靠人们主动去做公益事业,也不施压逼迫人们去做,而是用我们的智慧去规划和部署,让公益事业也成为一种营利事业,从而实现真正的公益。”

      (9)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莱茵河为什么总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也不难理解,同样作为一个国家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 选自2011年第一期《读者》)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莱茵河“总是清”的原因。(4分)

2..本文主要运用的         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德国杜伊斯堡市    

              两种污水处理情况的 (3分)

3..第一段“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4..“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其中“同一件事”指的什么事?“不同的处理方式”指的是哪些处理方式?(4分)

5..第九段结尾写道:“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根据你的知识积累,你能说说导致长江、黄河“污不忍睹”的原因吗?请说出两点。(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  (20分)

莱茵河为何总是清的

陈亦权

(1)德国莱茵河素来以清澈闻名。在德国境内,莱茵河畔有大大小小不少于3000家企业,它们生产的污水也绝不在少量,然而,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

       (2)在许多国家的企业界看来,污水处理都是一种成本负担,因为要处理污水,就势必要采购大量设备和仪器,增加用地,还有建设工程,还要长期配备人工,电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消耗也不少。然而,对于德国的企业来说,处理污水却并不意味着增加成本负担,而是一种能够收取回报的产业投资。

       (3)在杜伊斯堡这座德国最大的内陆港城市,以两家大型药品厂和一家造纸厂为例,这三家企业都没有在自己的厂区兴建污水处理系统,而是三家合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使之成为一家独立的股份制企业,再由政府派人、出钱来管理和监督,政府占其中33%的股份,三家企业分占余下的股份。

       (4)这样一来,本来是三家企业各自承担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现在变成了三家合力承担。接下来,附近有新的企业成立,或者有企业准备新建污水处理系统时,政府就会向他们提议,不比自己新建,只需要挖一条管道把污水排进那三家企业合力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就可以了。虽然这家企业今后每年得交一笔为数不少的费用,但与兴建污水处理系统所需要的经费比起来,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而污水处理厂所收到的这笔污水处理费用,就是它所创造的效益。

       (5)同样以杜伊斯堡市为例,这座拥有53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每年要产生约数千万吨生活污水,如果这些生活污水直接排进莱茵河,相信莱茵河水将很快变成黑色。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杜伊斯堡市民的生活用水也是要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科学合理铺设的地下管道,将整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引向几个固定的污水处理厂。

       (6)当然,市民并非无偿享用这项待遇,他们在缴纳水费的同时,还得根据各自的使用量缴纳50%的污水处理费。对于这笔有明确用途而又为数不多的增收费用,全德国无一人提出反对。而增收的这个费用,又成了污水处理厂的利润。

(7)因为有利可图,德国的企业非常乐意兴建污水处理厂。再以杜伊斯堡市为例,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已经有30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还有更多的企业申请兴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政府职能暂停污水处理厂的审批。

       (8)杜伊斯堡市市长阿道夫·绍尔兰德的解释很能给人一些启迪:“如果一提公益就意味着要增加某些人的负担,显然这不是真正的公益。我们提倡但不依靠人们主动去做公益事业,也不施压逼迫人们去做,而是用我们的智慧去规划和部署,让公益事业也成为一种营利事业,从而实现真正的公益。”

       (9)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莱茵河为什么总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也不难理解,同样作为一个国家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 选自2011年第一期《读者》)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莱茵河“总是清”的原因。(4分)

2..本文主要运用的         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德国杜伊斯堡市    

                两种污水处理情况的 (3分)

3..第一段“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4..“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其中“同一件事”指的什么事?“不同的处理方式”指的是哪些处理方式?(4分)

5..第九段结尾写道:“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根据你的知识积累,你能说说导致长江、黄河“污不忍睹”的原因吗?请说出两点。(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 (20分)
莱茵河为何总是清的
陈亦权
(1)德国莱茵河素来以清澈闻名。在德国境内,莱茵河畔有大大小小不少于3000家企业,它们生产的污水也绝不在少量,然而,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
(2)在许多国家的企业界看来,污水处理都是一种成本负担,因为要处理污水,就势必要采购大量设备和仪器,增加用地,还有建设工程,还要长期配备人工,电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消耗也不少。然而,对于德国的企业来说,处理污水却并不意味着增加成本负担,而是一种能够收取回报的产业投资。
(3)在杜伊斯堡这座德国最大的内陆港城市,以两家大型药品厂和一家造纸厂为例,这三家企业都没有在自己的厂区兴建污水处理系统,而是三家合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使之成为一家独立的股份制企业,再由政府派人、出钱来管理和监督,政府占其中33%的股份,三家企业分占余下的股份。
(4)这样一来,本来是三家企业各自承担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现在变成了三家合力承担。接下来,附近有新的企业成立,或者有企业准备新建污水处理系统时,政府就会向他们提议,不比自己新建,只需要挖一条管道把污水排进那三家企业合力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就可以了。虽然这家企业今后每年得交一笔为数不少的费用,但与兴建污水处理系统所需要的经费比起来,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而污水处理厂所收到的这笔污水处理费用,就是它所创造的效益。
(5)同样以杜伊斯堡市为例,这座拥有53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每年要产生约数千万吨生活污水,如果这些生活污水直接排进莱茵河,相信莱茵河水将很快变成黑色。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杜伊斯堡市民的生活用水也是要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科学合理铺设的地下管道,将整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引向几个固定的污水处理厂。
(6)当然,市民并非无偿享用这项待遇,他们在缴纳水费的同时,还得根据各自的使用量缴纳50%的污水处理费。对于这笔有明确用途而又为数不多的增收费用,全德国无一人提出反对。而增收的这个费用,又成了污水处理厂的利润。
(7)因为有利可图,德国的企业非常乐意兴建污水处理厂。再以杜伊斯堡市为例,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已经有30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还有更多的企业申请兴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政府职能暂停污水处理厂的审批。
(8)杜伊斯堡市市长阿道夫·绍尔兰德的解释很能给人一些启迪:“如果一提公益就意味着要增加某些人的负担,显然这不是真正的公益。我们提倡但不依靠人们主动去做公益事业,也不施压逼迫人们去做,而是用我们的智慧去规划和部署,让公益事业也成为一种营利事业,从而实现真正的公益。”
(9)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莱茵河为什么总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也不难理解,同样作为一个国家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选自2011年第一期《读者》)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莱茵河“总是清”的原因。(4分)
小题2:.本文主要运用的        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德国杜伊斯堡市    
              两种污水处理情况的(3分)
小题3:.第一段“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4:.“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其中“同一件事”指的什么事?“不同的处理方式”指的是哪些处理方式?(4分)
小题5:.第九段结尾写道:“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根据你的知识积累,你能说说导致长江、黄河“污不忍睹”的原因吗?请说出两点。(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题文】[一] (20分)
莱茵河为何总是清的
陈亦权
(1)德国莱茵河素来以清澈闻名。在德国境内,莱茵河畔有大大小小不少于3000家企业,它们生产的污水也绝不在少量,然而,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
(2)在许多国家的企业界看来,污水处理都是一种成本负担,因为要处理污水,就势必要采购大量设备和仪器,增加用地,还有建设工程,还要长期配备人工,电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消耗也不少。然而,对于德国的企业来说,处理污水却并不意味着增加成本负担,而是一种能够收取回报的产业投资。
(3)在杜伊斯堡这座德国最大的内陆港城市,以两家大型药品厂和一家造纸厂为例,这三家企业都没有在自己的厂区兴建污水处理系统,而是三家合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使之成为一家独立的股份制企业,再由政府派人、出钱来管理和监督,政府占其中33%的股份,三家企业分占余下的股份。
(4)这样一来,本来是三家企业各自承担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现在变成了三家合力承担。接下来,附近有新的企业成立,或者有企业准备新建污水处理系统时,政府就会向他们提议,不比自己新建,只需要挖一条管道把污水排进那三家企业合力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就可以了。虽然这家企业今后每年得交一笔为数不少的费用,但与兴建污水处理系统所需要的经费比起来,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而污水处理厂所收到的这笔污水处理费用,就是它所创造的效益。
(5)同样以杜伊斯堡市为例,这座拥有53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每年要产生约数千万吨生活污水,如果这些生活污水直接排进莱茵河,相信莱茵河水将很快变成黑色。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杜伊斯堡市民的生活用水也是要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科学合理铺设的地下管道,将整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引向几个固定的污水处理厂。
(6)当然,市民并非无偿享用这项待遇,他们在缴纳水费的同时,还得根据各自的使用量缴纳50%的污水处理费。对于这笔有明确用途而又为数不多的增收费用,全德国无一人提出反对。而增收的这个费用,又成了污水处理厂的利润。
(7)因为有利可图,德国的企业非常乐意兴建污水处理厂。再以杜伊斯堡市为例,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已经有30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还有更多的企业申请兴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政府职能暂停污水处理厂的审批。
(8)杜伊斯堡市市长阿道夫·绍尔兰德的解释很能给人一些启迪:“如果一提公益就意味着要增加某些人的负担,显然这不是真正的公益。我们提倡但不依靠人们主动去做公益事业,也不施压逼迫人们去做,而是用我们的智慧去规划和部署,让公益事业也成为一种营利事业,从而实现真正的公益。”
(9)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莱茵河为什么总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也不难理解,同样作为一个国家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选自2011年第一期《读者》)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莱茵河“总是清”的原因。(4分)
【小题2】.本文主要运用的        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德国杜伊斯堡市    
              两种污水处理情况的(3分)
【小题3】.第一段“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4】.“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其中“同一件事”指的什么事?“不同的处理方式”指的是哪些处理方式?(4分)
【小题5】.第九段结尾写道:“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根据你的知识积累,你能说说导致长江、黄河“污不忍睹”的原因吗?请说出两点。(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