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选出字形有错的一项 |
A、锐不可当 触目伤怀 惟妙惟肖 B、张皇失措 情郁于中 巧妙绝伦 C、转弯抹角 微不足道 因地制宜 D、当然无存 大廷广众 重峦跌障 |
试题答案
D某学校即将开展“且听书语,共品书香”的读书节活动。以下是他们的活动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善。
第一阶段:发动准备阶段
利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晨会、班会等渠道进行全面广泛的宣传和发动,确保全校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校园读书节的活动,共同投入建设文化校园的热潮之中。
5.以下是某同学在晨会上的宣传读书节演讲稿的片段,其中有一处标点错误,一句是病句。请你指出并改正。(2分)
①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②在浩瀚的历史扉页上,“读书”一词恐怕是唯一永不褪色的时代印象,经历日月而更卓越,包罗万象而愈深邃,陶冶身心而独醇香。③那么怎样读书?成了关键问题。④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浅尝,即浅尝辄止;有的可以吞咽,即囫囵吞枣。只有少数需仔细咀嚼,慢慢品味。⑤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⑥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能不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改正标点: ▲
(2)修改病句: ▲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在个人准备、班级选拔的基础上,按班级、年级分层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
6.以下是某同学在“名著知多少”的活动中,设计的关于名著的选择题。下列四个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主人公简·爱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任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儿。
B.《水浒》塑造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是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C.《海底两万里》中捕鲸手尼德•兰在大西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D.培根随笔《谈美》写得十分精彩,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且语言优美,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
本次活动的成果将在校园橱窗中展示,对于在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
的个人和班级颁发奖状和荣誉证书。
7.在即将颁奖的现场某书法家写了一幅字送给某位获奖的同学,
指明了读书的意义。该幅作品的字属于 ▲ 书,(1分)请你根
据他所写内容仿写一句。(2分)
读论文,深邃,让我们敏锐;读散文,隽永,让我们从容;读 ▲ , ▲ ,让我们 ▲ 。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一般人常埋怨现在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我们“教书人”,把学问仅看成“读书”。此外,与社会上一般人对于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存的误解也不无关系。近代西方学者常把纯理的学问和应用的学问分开,以为治应用的学问是有所为而为,治纯理的学问是无所为而为。他们怕学问全落到应用一条窄路上,尝设法替无所为而为的学问辩护,说它虽“无用”,却可满足人类的求知欲。这种用心很可佩服,而措词却不甚正确。学问起于生活的需要,世间绝没有一种学问无用,不过“用”的意义有广狭之别。学得一种学问,就可以有一种技能,拿它来应用于实际事业,如学得数学几何三角就可以去算账、测量、建筑、制造机械,这是最正常的“用”字的狭义。学得一点知识技能,就能混得一种资格,可以谋一个职业,解决饭碗问题,这是功利主义的“用”字狭义。但是学问的功用并不仅,我们甚至可以说,学问的最大功用并不在此。心理学者研究智力,有普通智力和特殊智力的分别;古人和今人品评人物,都有通才和专才的分别。学问的功用也可以说有“通”有“专”。治数学即应用于计算数量,这是学问的专用;治数学而变成一个思想缜密、性格和谐、善于立身处世的人,这是学问的通用。学问在实际上确有这种通用。就智慧说,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敏锐,洞达事理;处任何环境,知道把握纲要,分析条理,解决困难。就性格说,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德行。”世间许多罪恶都起于愚昧,如果真正彻底明了一件事是好的,另一件事是坏的,一个人决不会睁着眼睛往坏的方面走。
现在所谓“知识分子”的毛病在于只看到学问的狭义的“用”,尤其是功利主义的“用”。学问只是一种追求利禄的工具。我曾听到一位教授在编成一部讲义之后,心满意足地说:“一生吃着不尽了!”我又曾听到一位朋友劝导他的亲戚不让刚中学毕业的儿子去谋小事,说:“你这种办法简直是吃稻种!”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所以,大学里“出路”最广的学系如经济系、机械系之类常是拥挤不堪,而哲学系、数学系、生物学系诸“冷门”就简直无人问津。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而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在治学问时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得到出路销场后,当然更是“得鱼忘筌”(筌:捕鱼的竹器)了。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如何能期望青年学生对于学问有浓厚的兴趣呢?
这种对于学问功用的狭窄而错误的观念必须及早纠正。①学问是为生活,这本是天经地义的。②不过现代中国人的错误在把“生活”只看成口腹之养。③“谋生活”与“谋衣食”在流行语中是同一意义。④这实在是错误得可怜可笑。⑤人有肉体,有心灵。⑥肉体有它的生活,心灵也应有它的生活。⑦肉体需要营养,心灵也不能荒芜。⑧肉体缺乏营养,必酿成饥饿病死;心灵缺乏营养,自然也要干枯腐化。⑨人为万物之灵,就在他有心灵或精神生活。⑩所以衡量人的成就并不在他能否温饱,而在他有无丰富的精神生活。(11)一个人到了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毫不感觉兴趣时,他就只能算是一种“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到了只顾体肤需要而不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时,它也就必定逐渐没落了。
(1)第一段中加△的“如此”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阐述了学问的最大功用的?(每项概括不超过10个字)
(3)第二段“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一句中“稻种”比喻的是 ________,“大量谷子”比喻的是________。
(4)第三段开头画线的句子中,作者认为必须及早纠正的“狭窄而错误的观念”,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5)给第三段中①~(11)句划分层次,用“|”在下面的序号中标出,并概括各层层意。
(6)根据文章内容,选出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
[ ]
A.学问与生活
B.学问与做学问
C.学问的功用
D.学问的秘诀
(7)从下列说法中,把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项选出来(有几项选几项)。
[ ]
A.作者认为治学问可以分成有所为而为和无所为而为。
B.作者认为学问的功用有“通”、“专”之分,是因为人的智力有“普通”和“特殊”之分。
C.作者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得鱼忘筌”,意在批评青年学生对学问功用的错误认识。
D.作者引用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即德行”是为了证明有德行的人必定知识丰富。
E.作者认为,学问是为生活,而对于人来说,精神生活较之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