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把下面的句子变成“把”字句。 小山村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A、咆哮的洪水把小山村不知卷到了何处。 B、小山村把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
试题答案
A(jiān jiàn)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 sh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cǎi chǎi)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 c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用“√”选择文中汉字的正确读音。
2.在“[ ]”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搭石?在文章中用“____”画一画。
5.用“~~”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中许多地方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找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短文,做习题。
___________
花儿开在村前的小塘边,开在青石板铺的小路上,开在潮湿的墙角边,开在水流湍急的磨坊旁,开在我们山村小学的校门口,开在操场上的跳远沙坑旁。明艳艳的火把花啊,你开得多么热烈呀
!火把花怎么会开得这样红火呢
?传说有一位美丽的仙女,她要到我们这个小山村来。树林茂密,山道弯弯。仙女打着火把走着,晶亮的火星围着她飞舞。当她终于走到村口的时候,公鸡叫了,太阳公公惊醒了。仙女一声叹息,将火把插在地上,自己飞走了,霞光中,燃烧的火把,变成了满树的红花……但是,我常想:火把花真是仙女手中的火把吗
?一个雨后的早晨,我去上学。粉红色的晨雾里,有鸟雀的呜叫声,有牛犊铜铃的叮当声……突然,我看见了我们的老师在校门口的火把树边
!火把花明艳地映照着,她正轻轻地打扫着被夜雨打落的花瓣。啊,我们的老师不就是那位带着火把的仙女吗?她从城里来到我们这小小的山村,走过了多少弯弯的山路啊,她教我们唱歌,教我们识字,教我们画画……啊,她就是举着火把的仙女,她手中举着知识的火把!啊,火把花,你满树的红花如同燃烧的火把,照亮了我们小小的山村,照亮了我们--山村里的小学生。
1
.在文前的“______”上给短文加个题目。2
.依照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答案。(
1)“明艳艳的火把花啊,你开得多么热烈呀!”画线部分是指[
]A
.花红B
.花多C
.花香(
2)文章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感叹句 |
C .拟人 |
D .排比 |
(
3)文中三个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不一样 |
B .一样 |
C .前两个一样 |
D .后两个一样 |
(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
.转折B
.解释说明C
.声音延长(
5)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是[
]A
.通过对盛开的火把花的描写,赞美了美丽可爱的小山村。B
.文章借火把花,歌颂了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小学教师。3
.不改变句子意思,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啊,我们的老师不就是那位带着火把的仙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可分成三段,请用“∥”线画出来,并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短文,做后面的练习。
火把花六月,火把花在我们这座小小的山村,这座要走许许多多山路才能到的遥远的小山村开了!
花儿开在村前的小池塘边,开在青石板铺的小路边,开在水流湍(tu1n)急的磨坊前,开在潮湿的长满墨绿色青苔的卵石垒砌的墙角里,开在我们山村小学的校门口,开在操场上跳远的小坑旁。艳红的火把花啊,你开得多么热烈呀!
火把花怎么会开得这样红火呢?传说有一位美丽的仙女,要到我们这小小的山村来。仙女打着火把,沿着弯弯的山道走着,无数晶亮的火星儿围在她身旁飞舞。当她终于走到村口的时候,公鸡叫了,太阳公公惊醒了,仙女一声叹息,将火把插在地上,自己飞走了,霞光中,燃烧的火把变成满树红花……
我常常想:火把花真是仙女手中的火把吗?
一个雨后的早晨,我去上学。粉红色的晨雾里,有雀鸟嘈杂的鸣叫声,有磨坊的舂(ch#ng)米声,有牛犊清脆的叫声……突然,我看见我们的老师,我们的老师在校门口的火把花树下!她在打扫校园,在轻轻地扫着被雨打落的花瓣。啊,我们的老师不就是那位举着火把的仙女吗?她教我们唱歌、识字、画画……啊,她就是举着火把的仙女,她举的是知识的火把!
啊!火把花,你满树的红花如同燃烧的火把,照亮了我们小小的山村,照亮了我们山村里的小学生!
1.理解文中画“_________”的部分,在合适的答案上打“√”。
(1)“艳红的火把花啊,你开得多么热烈呀!”是指:
①花红。②花香。③花多。
(2)“粉红色的晨雾里,有……”是指:
①山区的雾本身的颜色是粉红色的。
②雾中有很多的红花使雾像是粉红色的。
③因为是早晨,太阳快出来了,所以雾逐渐变成了红色。
2.写出你对文中加粗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扎曲村是俯瞰大峡谷的最佳位置。这一段峡谷实在是险峻,北侧紧贴雪山,两岸皆是耸立千仞的悬崖峭壁。峡谷底部不时升腾起上百米高的水雾汽柱,江水奔涌,涛声震天动地。如果来到谷底,举头仰望,真有坐井观天的感觉:天地一下子变得小起来,峡谷是门字形,上方的天空成了一块小小的四方形天井。在峭壁、汽柱和涛声之中,人实在是太渺小了。
这里的瀑流是瀑布群。在峡谷上游急拐弯的端部,出现一处大瀑布,急流奔涌在河床的石槽中,瀑流跌落,声震山谷。主体瀑布高33米、宽62米,中间有一块大的黑色岩石,把瀑流分成两大股。主体瀑布上面的石槽,还连接着一系列小的瀑布和跌水。水流激荡,江水变得像牛奶一样白。再往下又出现了一串大瀑布,瀑布跌落时腾起的水雾足有数十米高,水雾弥漫,难以接近。水流声震山谷,回音轰响,甚至面对面讲话都难以听清。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坐井观天:________
俯瞰: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来看大峡谷的。
3.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请用“——”画下来。
4.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并且背诵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美文,完成练习。
芦 苇 赞
没有到过白洋淀的人,总以为白洋淀就是白茫茫的一片。
其实不然,如果站在淀边,根本看不到连成一片的水面,而是一个苇塘连着另一个苇塘,整个白洋淀就是一个莽莽苍苍的芦苇世界。只有摇着船儿,进入芦苇荡的深处,才能看到一个个大小不同的淀子,碧蓝碧蓝的,波光潋滟。这许许多多的淀子,还有那纵横交错的壕沟、港汊都隐没在这奇妙浩瀚的芦苇海洋里。
看着这千里“绿野”,你会觉得它像南方层层叠叠的甘蔗田,又像北方辽阔的草原;像茂密的丛林,又像蔚蓝的大海。它时而静穆如山岳,那样清幽神秘;时而翻起万顷绿浪,发出阵阵的涛声,那样声势浩大。这浩如烟海的芦苇荡,是绝妙的青纱帐,是曾经威震全国的雁翎队的故乡!
古往今来□鲜花□芳草□青松□翠竹□绿杨□垂柳□曾经扣动过多少诗人和画家的心灵□用绚丽色彩给它们浓妆淡抹□用优美的诗句把它们讴歌颂扬□而芦苇□往往很少被注意和重视□常常只被当作某种风景的点缀而出现在画图和诗文里□其实□这平平凡凡□朴实无华的芦苇□是很值得人们赞美的□
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是鲜绿鲜绿的,翠得闪闪发亮,嫩得每片叶子都要滴出水来。它们临风摇动,婀娜多姿,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很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无力的,被大风一吹便很容易折断。也许芦苇深知自身这个弱点吧,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一簇簇,一片片,成林似海,蓬蓬勃勃。风吹不断,浪打不倒,在任何环境中也是从容挺立,不折不弯,掀起千重浪,喧腾澎湃。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弱小,给人留下的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芦苇,是白洋淀的一大宝,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它曾经是抗日英雄儿女的天然屏障。作为野生植物,它又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来源,世世代代,养育着成千上万人。它易生易长,即使每年冬天全部砍光苇子,只要第二年春天的一阵春风,几场春雨,它就又会发笋冒尖,长出新的芦苇。
芦苇,虽然不能在高楼大厦作柱为梁,但在广大乡村,却是建房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它虽然不像金石那样坚硬,万古不朽,但它愿粉身碎骨,变成纸浆,化为洁白柔美的纸张来;它能变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具,就连那些苇梢碎叶,也勇于投入炉灶,用生命的火焰,为人们驱寒取暖,烧火做饭,全部化为光和热……
我凝望着这青青的芦苇,沉思遐想:任何一个人必有所长,只要各尽其才,对人类就有贡献;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为人民而献身,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就应受到赞扬。我愿作这绿色海洋中的一根小小的芦苇……
1
.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再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广厦( sh4 xi4) |
隐没( m^ m6i) |
浓妆淡抹( m% m1) |
曾 (c6ng z5ng)经 |
屏 (p0ng b!ng)障 |
2
.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3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赞扬( ) |
渺小( ) |
脆弱( ) |
战争( ) |
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甘蔗田 |
( )的草原 |
( )的青纱帐 |
( )的丛林 |
( )的大海 |
( )的芦苇荡 |
5
.作者体会到:任何一个人________,只要_________,对________就有贡献;只要________就_________。“我”体会到了: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柳树( )是最早的报春使者,(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雨打,所以,是十分理想的防浪护岸树种。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理顺直,是农具、家 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
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制出 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作接骨夹板材料。
柳树枝( )纤细,( )很有韧性,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它又会变成柳篮、柳箱、簸箕等日用品,就是柳芽、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作枕芯,也可作鞋垫。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在我国南方,( ) 塘边河岸,( )丘陵山地,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达半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有意栽培,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更多。
1.把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括号里。
虽然……但是…… 无论……还是… … 不但……而且……
2.文章分段依据是什么?在正确答案下面打“√”。
A.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 )
B.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 )
C.按照地点方位变换分段 ( )
D.按照事物内容或性质分段 ( )
3.文中画线句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在正确答案后面打“√”。
A.列数字 ( )
B.打比方 ( )
C.举例子 ( )
柳树( )是最早的报春使者,(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雨打,所以,是十分理想的防浪护岸树种。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理顺直,是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
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做接骨夹板材料。
柳树枝( )纤细,( )很有韧性,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它又会变成柳篮、柳箱、簸箕等日用品。就是柳芽、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做枕芯,也可做鞋垫。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在我国南方,( )是塘边河岸,( )是丘陵山地,一经扦(qiān)插,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有意栽培,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更多。
1.请把下列三个关联词语,分别填入原文括号里。
“虽然……但是……”“无论……还……”“不但……而且……”
2.短文是从( )( )( )三个方面介绍垂柳的。
3.文中画加粗的句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在所选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画“√”。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
4.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 )句,把这个句子改为陈述句。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柳树用途很广,请简要列举它的四个不同方面的用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乐园。 | |
可爱的祖国 | |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孩儿们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梧、胸宽背阔的妇人,不像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肌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的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得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至于说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我可以说,不但有雄威的峨眉,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为令人流连难舍的胜景。 咳!母亲!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只因你受着人家的压榨和剥削,弄成贫穷已极;不但不能买一件新的好看的衣服,把你自己装饰起来;甚至不能买块香皂将你全身洗擦洗擦,以致现出怪难看的一种憔悴褴褛和污秽不洁的容貌来!啊!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丽人,现在却变成叫花婆!站在欧洲、美洲各位华贵的太太面前,固然是深愧不如,就是站在那日本小姑娘面前,也自惭形秽得很呢! 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的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
作者把祖国比喻成“母亲”,她的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物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把祖国母亲的美丽和可怜对照起来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最后一段,用了四个反问句,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选其中一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几段文字,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海啸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日本。一个
9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海滨。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子太郎,住在山头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
一天,天气又热又闷。大地轻轻抖动,房屋轻轻摇晃,是发生地震了。海水刹时变成墨黑色,迅速从岸边退去。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上去了。
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刻向村民报警。他急忙叫太郎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即将收获的稻子,一片熊熊大火映红了天空。
太郎急得大声叫喊,可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拯救海滩上和村子里
400多人的生命。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稻田起火,都蜂拥上山来灭火。
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让它烧吧,全村人都应到这儿来,山下危险。”人们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久,差不多全村人都来了。老爷爷指着大海说:“你们看!”人们都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海啸来了!”不一会儿村子成了一片汪洋。
老爷爷低沉地说:“这就是我烧稻田的原因。”人们顿时恍然大悟。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爷爷的功绩,在重建家园时,还修建一座庙宇。据说,这座庙宇至今还屹立在海滨的山崖上。
1
.写出四个表示“看”的词语。如:俯视( )( )( )( )
2
.按要求,改写句子。和尚敲响了庙里的警钟。
(
1)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回答问题。老爷爷的报警方法是什么?从人们顿时恍然大悟中,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