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我会仿写句子。
 例:他走近了我,我举起戒尺。   
       他走近了我,我戒尺举起来。 
我弄脏了克莱谛的本子。
 
A、我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了。 
B、我把克莱谛弄脏了的本子。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一只巴掌也能拍响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不要说像其他孩子那样欢快地跳跃奔跑,就连平常走路都做不到。寸步难行的她非常悲观和忧郁,当医生教她做一点运动,说这可能对她恢复健康有益时,她就像没有听到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________,她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这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道:“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那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几分寒意,但她却________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老人对她笑了笑,说:“只要努力,一只巴掌一样可以拍响。你一样能站起来的!”

  那天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张纸条,贴到了墙上,上面是这样的一行字: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从那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无论多么艰难和痛苦,她都咬牙坚持着。有一点进步了,她又以更大的受苦姿态,来求更大的进步。甚至在父母不在时,她自己扔开支架,试着走路。蜕变的痛苦是牵扯到筋骨的。她坚持着,她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她要行走,她要奔跑……

  11岁时,她________扔掉支架,她又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着,她开始锻炼打篮球和参加田径运动。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当她以11秒18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那一届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

(1)

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甚至  终于  突然

B.

甚至  突然  终于

C.

终于  突然  甚至

D.

突然  甚至  终于

(2)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与众不同:________________

蜕变:________________

(3)

请画出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并写出你对这位老人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她的变化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仿照文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任何时候都不要________,哪怕________。

任何时候都不要________,哪怕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读课文《做一个最好的你》和课外段《自信是一把利剑》,然后回答问题。

自信是一把利剑

谷世泰

  (1)在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这样说:“唉,我不是那块料”,“我这个样子,能行吗?”“万一做不好,怎么办?”……凡此种种,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心态不可取。

  (2)自信,是一把利剑,每一位热血青年,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牢牢掌握自信这把利剑。

  (3)自信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充分肯定,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掌握了它,就可以___________战胜妖魔鬼怪、虎豹熊罴的勇气;掌握它,就可以___________前进路上的徘徊和动摇;掌握它,就可以___________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直至胜利的信念。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充满自信的强者,而许多失败者,都是缺少自信的怯懦者。德国伟大的科学家第谷开始研究时充满自信,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材料。眼看着胜利的曙光就要升起,这时他由于缺少自信而动摇了自己苦苦研究的定理(后来开普勒利用第谷的资料,研究成功,被命名为“开普勒定理”)。结果,只是一步之遥,却使他与真理失之交臂。每当人们讲到“开普勒定理”时,谁不为第谷感到遗憾呢?相反,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电灯泡内灯丝的最佳材料过程中,先后试验了近千种材料。都没有成功,然而他自信一定会找到这种材科,他没有动摇,坚持试验,最后终于成功了。他之所以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这和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尝百草的李时珍,当代台湾三次坐牢而在狱中仍坚持写作的著名作家李敖等无不是牢牢掌握自信这把利剑而取得成功的人。

  (5)自信既然是一把利剑,它可以使我们坚强、刚毅。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它,磨砺它呢?回答第一是放出眼光,第二是自强不息。“放出眼光”就是要有远大理想,明确而宏伟的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增加自信;“自强不息”就是不断努力,用现代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自己,增加实力。只有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自信之剑才能锋利。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云:“养其根而俟其实,如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否则自信就会坠入自负的泥潭。

  (6)朋友们,拿起自信这把利剑吧!只有自信,才能把握机遇;只有自信,才能走出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牢记:

  (7)“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1.查工具书,给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虎豹熊(  ) 磨(  ) 怯懦(  )(  )

2.依次在第(3)段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树立 驱除 增强

B.增强 树立 驱除

C.增强 驱除 树立

D.驱除 增强 树立

3.第(4)段列举第谷等人的事例证明了什么道理?

4.读第(5)段,说一说怎样才能掌握自信,磨砺自信呢?

5.仿照第(6)段加粗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以构成排比句。

6.你能为下面这句话找出一个具体的事例吗?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充满自信的强者,而许多失败者都是缺少自信的怯懦者。”

7.《做一个最好的你》与《自信是一把利剑》这两篇文章在揭示主题方面的相同点是什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读课文《做一个最好的你》和课外段《自信是一把利剑》,然后回答问题。

自信是一把利剑

谷世泰

  (1)在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这样说:“唉,我不是那块料”,“我这个样子,能行吗?”“万一做不好,怎么办?”……凡此种种,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心态不可取。

  (2)自信,是一把利剑,每一位热血青年,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牢牢掌握自信这把利剑。

  (3)自信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充分肯定,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掌握了它,就可以___________战胜妖魔鬼怪、虎豹熊罴的勇气;掌握它,就可以___________前进路上的徘徊和动摇;掌握它,就可以___________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直至胜利的信念。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充满自信的强者,而许多失败者,都是缺少自信的怯懦者。德国伟大的科学家第谷开始研究时充满自信,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材料。眼看着胜利的曙光就要升起,这时他由于缺少自信而动摇了自己苦苦研究的定理(后来开普勒利用第谷的资料,研究成功,被命名为“开普勒定理”)。结果,只是一步之遥,却使他与真理失之交臂。每当人们讲到“开普勒定理”时,谁不为第谷感到遗憾呢?相反,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电灯泡内灯丝的最佳材料过程中,先后试验了近千种材料。都没有成功,然而他自信一定会找到这种材科,他没有动摇,坚持试验,最后终于成功了。他之所以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这和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尝百草的李时珍,当代台湾三次坐牢而在狱中仍坚持写作的著名作家李敖等无不是牢牢掌握自信这把利剑而取得成功的人。

  (5)自信既然是一把利剑,它可以使我们坚强、刚毅。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它,磨砺它呢?回答第一是放出眼光,第二是自强不息。“放出眼光”就是要有远大理想,明确而宏伟的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增加自信;“自强不息”就是不断努力,用现代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自己,增加实力。只有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自信之剑才能锋利。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云:“养其根而俟其实,如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否则自信就会坠入自负的泥潭。

  (6)朋友们,拿起自信这把利剑吧!只有自信,才能把握机遇;只有自信,才能走出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牢记:

  (7)“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1.查工具书,给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虎豹熊(  ) 磨(  ) 怯懦(  )(  )

2.依次在第(3)段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树立 驱除 增强

B.增强 树立 驱除

C.增强 驱除 树立

D.驱除 增强 树立

3.第(4)段列举第谷等人的事例证明了什么道理?

4.读第(5)段,说一说怎样才能掌握自信,磨砺自信呢?

5.仿照第(6)段加粗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以构成排比句。

6.你能为下面这句话找出一个具体的事例吗?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充满自信的强者,而许多失败者都是缺少自信的怯懦者。”

7.《做一个最好的你》与《自信是一把利剑》这两篇文章在揭示主题方面的相同点是什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晶莹的雨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下来。河面腾起了迷迷蒙蒙的烟雾。田野披上了轻薄柔软的纱衣。

  明明穿着雨衣,一步一滑,走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他睁大眼睛,四处环顾,四处寻觅。

  他精心喂养的春蚕已经脱了四次外衣,再过两天就要“上山”吐丝了,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没了桑叶,看着那些心爱的蚕宝宝饿得直伸脖子,他怎么能不焦急呢?

  啊!桑叶,你躲在哪里?躲在哪里?‖

  忽然,他看见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朝远处的竹林飞快地跑。桑树!明明看见了,竹林里真的藏着一棵桑树,明明也拼命地跑起来。

  几乎是同时,他们两个来到了这棵桑树下。树上虽然还有桑叶,但已经稀稀拉拉没有几片了。明明不由分说,“哧”的一声爬上树。

  “喂,这棵桑树是我先看见的。”

  明明低头一看,是个女孩子。她脸上蒸腾着热气,头发上、睫毛上挂满了水珠,脚上、雨衣上沾满了泥浆,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一端系着小刀显然,她不会爬树。

  明明又往上爬。他一手攀着树枝,一手飞快地采着,采满一把就塞进书包……

  无意中明明又往下一看,只见女孩子仍然呆呆地站在那儿。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眼里噙着泪水,满是委屈,满是忧伤。许久许久,女孩子才转过身,低头蹒跚地走了。‖

  明明的喉咙像哽住了东西,心里默默地在思索:“她假如没有养蚕,不需要桑叶,她就不会这样难过。她刚才跑得多快啊,可是现在……”明明似乎感到了她急促的喘息,听到了她那低声的抽泣,看到那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眶里扑簌簌地滚下来。明明拍着脑袋在责怪自己:“老师怎么说的?我们养蚕学蚕,要为别人着想!”明明觉得自己的心像刀剜一样作痛。

  “等一等!”明明飞快地从树上滑下来。

  转眼间,他已经来到了女孩子面前:“对不起!是你先看到的,这些桑叶全归你!”

  女孩子看着明明捧过来的桑叶,眼神有点诧异。

  明明急忙说:“你一定很需要它。”

  “你也很需要。”

  明明抬起头,看见女孩子脸上微微浮现的一丝笑意。

  “你真好,我们都在养蚕,应该学蚕……”这是女孩子的声音。

  雨,晶莹的雨,沙沙地下个不停,又细又密,仿佛蚕儿在食桑,仿佛蚕儿在吐丝。

(一)积累与运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委屈(  )   焦急(  )

诧异(  )   责怪(  )

2.照样子写句子。

例:

  河面腾起了迷迷蒙蒙的烟雾。

  田野披上了轻薄柔软的纱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加粗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与感悟。

4.“你真好,我们都在养蚕,应该学蚕……”这是女孩子的声音。请写出句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啊,桑叶,你躲在哪里?躲在哪里?”这句话表达了________感情。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大意。(段已用“‖”分好)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找出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城市的标识》和《地铁中的幽灵》一文,回答问题。

地铁中的幽灵

(荷)简·德·哈托格

  ①阿姆斯特丹海军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显赫的学校。我刚入学时,和其他所有新生一样,领到一本出自一位退休商船船长手笔的小册子,其中满是对年轻海员在异国他乡登岸时所作所为的建议,在当时发给我们那么一本小册子是很英明的。我们初入学,离登上异国他乡土地的日子还早,接下来的三年我们不得不蜗居在学校狭小的营房中。混凝土铺就的院子里排满了混凝土制成的训练船舰。船上的帆桁和绳梯已被历届学员磨得光滑平洁。而一本有关在香港、塞德港和瓦尔帕雷索该如何言谈举止的小册子却能使这三年显得既短暂而又不那么暗淡。老船长有句话特别让我难忘:“若想了解一个城市,去乘马车。”这条原则我一直遵循至今。在我领到小册子时,虽然马车早已随同小册子的作者一起湮灭无痕了,但这无关紧要,因为别种车辆依旧存在。

  ②于是,到了纽约,我就去乘地铁。下班时间刚过,车厢挤满了各色人等:写字楼的小姐们,戴着狭边草帽的下级官员们,还有几位因疲倦而脸色阴郁的老者。车内气氛郁闷凝滞,看不出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下班高峰时刻,相信不论在伦敦、巴黎,还是莫斯科,运行在世界各主要城市的地铁与我所乘的这班车都别无二样。突然,车厢尽头的一扇小门哐一声被推开了,一个醉汉踉踉跄跄地走了进来。

  ③他已上了年纪,头戴伐木工人那种方格呢帽,短外衣的毛翻领已蛀迹斑斑,蓝色牛仔裤缀着补丁。一进车厢,他就发出欢愉的“哈哈”声,用手拍打着身边一位乘客的肩头两千年的基督训示,敌不过几杯威士忌酒,他显然已醉醺醺了。那个被他拍打过肩头的下级官员没有理睬他。醉汉沿过道往里走,时而欢呼喝采,插科打挥,时而又哼几句小调,甚至在拐弯处扭了几步爱尔兰快步舞。他兴高采烈,热切渴望与四海之内的朋友们交谈聊天。他走近两个毗邻的坐凳,外表相仿的几个年轻人正坐在那里闲聊。他随便指着其中一人,说道:“小伙子,你让我想起了我叔叔亨利。”说完又高声唱了几句虽不成调但热情洋溢的什么歌。但是,他高涨的情绪似乎在衰退,这也难怪,因为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是我在世界其他地方从未见过的。

  ④照例,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地铁中,如果走进这样一个醉汉,人们很可能感到尴尬或恼怒。无论如何,人们会有所反应。女人们也许会私下交换不以为然的目光,男人们则可能宽容地微笑着。他们可能会尝试着避免与醉汉交谈,装作根本没有看见他,但多多少少总会不自觉地表露出意识不到他的存在。可在纽约地铁中,情况不大一样。人们并非预先有过默契而不理睬他,这只是一种纯自然的行为方式。醉汉在车厢内又跳又唱,把帽子抛向空中,像个顽皮的黑猩猩吊撑在车厢拉手环上。所有这一切,人们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他仿佛根本不存在。那几位下级官员隔着过道聊天,甚至醉汉站在他们中间也无法阻挡他们继续交谈。醉汉开始有点儿害怕起来。“嗨”他叫道,脑袋在众多的草帽中像株罂粟左右摇晃。“看着我!你们好吗?小伙子们,嗨!看着我。”但没人看他。坐在醉汉身后的乘客也没人私下交换眼光,没人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仿佛根本不在场。他像是个隐身人,无声无息,并不存在。

  ⑤我好像看见一个死去的人在另一世界中醒了过来。当醉汉终于确信他已是个死人,只是地铁中的一个幽灵时,那写在他脸上的恐怖使我永远无法忘怀。他在惊恐中从车厢蹒跚而出,踉跄地穿过那扇窄门,仿佛一个幽灵试图从地狱逃亡。

  ⑥老船长的建议依然有益:“若想了解一个城市,去乘马车。”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居(  )

(  )

灭(  )

(  )

邻(  )

(  )

(  )

名(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插科打(  )

邻(  )

不以为(  )

规蹈矩(  )

热情洋(  )

着(  )

无动于(  )

百无聊(  )

3.《城市的标识》中树是区分不同城市的“标识”,《地铁中的幽灵》中地铁可以称为纽约的“城市的标识”吗?

4.“若想了解一个城市,去乘马车。”老船长的话是什么意思?

5.“若想了解一个城市,去看这个城市的树吧”可以这样说吗?

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你对这种城市进程有什么看法?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城市的标识》和《地铁中的幽灵》一文,回答问题。

地铁中的幽灵

(荷)简·德·哈托格

  ①阿姆斯特丹海军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显赫的学校。我刚入学时,和其他所有新生一样,领到一本出自一位退休商船船长手笔的小册子,其中满是对年轻海员在异国他乡登岸时所作所为的建议,在当时发给我们那么一本小册子是很英明的。我们初入学,离登上异国他乡土地的日子还早,接下来的三年我们不得不蜗居在学校狭小的营房中。混凝土铺就的院子里排满了混凝土制成的训练船舰。船上的帆桁和绳梯已被历届学员磨得光滑平洁。而一本有关在香港、塞德港和瓦尔帕雷索该如何言谈举止的小册子却能使这三年显得既短暂而又不那么暗淡。老船长有句话特别让我难忘:“若想了解一个城市,去乘马车。”这条原则我一直遵循至今。在我领到小册子时,虽然马车早已随同小册子的作者一起湮灭无痕了,但这无关紧要,因为别种车辆依旧存在。

  ②于是,到了纽约,我就去乘地铁。下班时间刚过,车厢挤满了各色人等:写字楼的小姐们,戴着狭边草帽的下级官员们,还有几位因疲倦而脸色阴郁的老者。车内气氛郁闷凝滞,看不出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下班高峰时刻,相信不论在伦敦、巴黎,还是莫斯科,运行在世界各主要城市的地铁与我所乘的这班车都别无二样。突然,车厢尽头的一扇小门哐一声被推开了,一个醉汉踉踉跄跄地走了进来。

  ③他已上了年纪,头戴伐木工人那种方格呢帽,短外衣的毛翻领已蛀迹斑斑,蓝色牛仔裤缀着补丁。一进车厢,他就发出欢愉的“哈哈”声,用手拍打着身边一位乘客的肩头两千年的基督训示,敌不过几杯威士忌酒,他显然已醉醺醺了。那个被他拍打过肩头的下级官员没有理睬他。醉汉沿过道往里走,时而欢呼喝采,插科打挥,时而又哼几句小调,甚至在拐弯处扭了几步爱尔兰快步舞。他兴高采烈,热切渴望与四海之内的朋友们交谈聊天。他走近两个毗邻的坐凳,外表相仿的几个年轻人正坐在那里闲聊。他随便指着其中一人,说道:“小伙子,你让我想起了我叔叔亨利。”说完又高声唱了几句虽不成调但热情洋溢的什么歌。但是,他高涨的情绪似乎在衰退,这也难怪,因为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是我在世界其他地方从未见过的。

  ④照例,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地铁中,如果走进这样一个醉汉,人们很可能感到尴尬或恼怒。无论如何,人们会有所反应。女人们也许会私下交换不以为然的目光,男人们则可能宽容地微笑着。他们可能会尝试着避免与醉汉交谈,装作根本没有看见他,但多多少少总会不自觉地表露出意识不到他的存在。可在纽约地铁中,情况不大一样。人们并非预先有过默契而不理睬他,这只是一种纯自然的行为方式。醉汉在车厢内又跳又唱,把帽子抛向空中,像个顽皮的黑猩猩吊撑在车厢拉手环上。所有这一切,人们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他仿佛根本不存在。那几位下级官员隔着过道聊天,甚至醉汉站在他们中间也无法阻挡他们继续交谈。醉汉开始有点儿害怕起来。“嗨”他叫道,脑袋在众多的草帽中像株罂粟左右摇晃。“看着我!你们好吗?小伙子们,嗨!看着我。”但没人看他。坐在醉汉身后的乘客也没人私下交换眼光,没人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仿佛根本不在场。他像是个隐身人,无声无息,并不存在。

  ⑤我好像看见一个死去的人在另一世界中醒了过来。当醉汉终于确信他已是个死人,只是地铁中的一个幽灵时,那写在他脸上的恐怖使我永远无法忘怀。他在惊恐中从车厢蹒跚而出,踉跄地穿过那扇窄门,仿佛一个幽灵试图从地狱逃亡。

  ⑥老船长的建议依然有益:“若想了解一个城市,去乘马车。”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居(  )

(  )

灭(  )

(  )

邻(  )

(  )

(  )

名(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插科打(  )

邻(  )

不以为(  )

规蹈矩(  )

热情洋(  )

着(  )

无动于(  )

百无聊(  )

3.《城市的标识》中树是区分不同城市的“标识”,《地铁中的幽灵》中地铁可以称为纽约的“城市的标识”吗?

4.“若想了解一个城市,去乘马车。”老船长的话是什么意思?

5.“若想了解一个城市,去看这个城市的树吧”可以这样说吗?

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你对这种城市进程有什么看法?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