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请将下列词语组合成下联,并将番号填写在空格内。
①要深思 ②后来治蜀 ③即宽严皆误 ④不审势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
|
|
|
下联:
试题答案
4、④③②①
我常常想:世界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错综万端。它是从古到今,全人类共同缔造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贡献也许有多有少,但是,谁也离不开其他地方人们的支援和帮助,谁也不可能一柱擎天,谁也不该妄自尊大。
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是海洋。许多小涧小溪汇合而成江河;许多江河汇合而纳入大海。世界文明的形成,也很像一片树叶的叶脉,许多微小的脉丝纳入支脉,许多支脉纳入主脉。“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一幅地图上江河的风貌,一片树叶上叶脉的状态,也昭示了这个既复杂,也简单的道理。
古代世界有五大文明: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岸边的中国文明,还有古代美洲的印加文明。试想一想,今天世界任何地方的居民,有哪一处不拜受这些古代文明的厚赐?印加帝国( )已经灭亡了,( )它的石雕和美洲金字塔,直到今天还足令世人震惊。( )没有印加文明,世界各地的居民今天( )没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火鸡、辣椒、巧克力可吃,没有橡胶、金鸡纳霜等东西可用了。其他几大古代文明影响之深就更不待说了。英国的李约瑟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研究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其实,对世界上任何国家,一经研究下去,它们的贡献也都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张清单。
今天,世界的航海、航空、电子、医学、生物、化学、物理、宇宙飞行等等科学,都已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你能说哪一门科学技术只是某一国人的贡献吗?不能!它们的形成源远流长,都是各地人们智慧的汇合和结晶。有时,一件小小的事情,例如从来未曾被人发现其卵子,但是却能繁衍后代的“鳗鲡”之谜,它的解答,就经历了许多世纪,好些国家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当前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收藏了各国学者专家的作品;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陈列着世界各洲各国的物产。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它将使智慧和智慧碰击,从而进发出更加绚丽的文明火花。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它将可以医治许多人的自卑感、自大狂、狭隘民族主义、沙文主义,这类东西,如果本着历史眼光看来,不过是人类从半蒙昧时代遗留下来的短视之见罢了。
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扬弃吸收,使为我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消除本可消除的误解,增强理应增强的友谊。文明在号召人们,互相支持比互相仇视好,握握手,比吐唾沫、瞪眼睛好。
让我们为国际文化交流唱一曲赞歌,发出高亢的声音,怀着深厚的感情。让它响遏行云,腾插天下。
1.下列各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虽然 但是 既然 就
B.尽管 然而 如果 就
C.如果 那么 如果 就
D.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说改后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3.文中加点的“它”指代的是…………………………………………………( )
A.一件小小的事情
B.发现其卵子
C.“鳗鲡”之谜
D.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4.下面四句中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是………………………………………( )
A.世界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错综万端。
B.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海洋。
C.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
D.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
5.下边两句话:从论证的角度看,各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1)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是海洋,许多小涧小溪汇合而成江河;许多江河汇合而成大海。
(2)当前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收藏了各国学者专家的作品;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陈列着世界各洲各国的物产。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
6.下边四个题目中,作本文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
A.国际文化交流赞歌
B.世界文明赞
C.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
D.世界文明
7.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想呢?请写出二至三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⑦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小题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
【小题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
当语言死亡时, 。
【小题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⑦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小题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
小题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
当语言死亡时, 。
小题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
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是海洋。许多小涧小溪汇合而成江河;许多江河汇合而纳入大海。世界文明的形成,也很像一片树叶的叶脉,许多微小的脉丝纳入支脉,许多支脉纳入主脉。“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一幅地图上江河的风貌,一片树叶上叶脉的状态,也昭示了这个既复杂,也简单的道理。
古代世界有五大文明: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岸边的中国文明,还有古代美洲的印加文明。试想一想,今天世界任何地方的居民,有哪一处不拜受这些古代文明的厚赐?印加帝国( )已经灭亡了,( )它的石雕和美洲金字塔,直到今天还足令世人震惊。( )没有印加文明,世界各地的居民今天( )没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火鸡、辣椒、巧克力可吃,没有橡胶、金鸡纳霜等东西可用了。其他几大古代文明影响之深就更不待说了。英国的李约瑟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研究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其实,对世界上任何国家,一经研究下去,它们的贡献也都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张清单。
今天,世界的航海、航空、电子、医学、生物、化学、物理、宇宙飞行等等科学,都已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你能说哪一门科学技术只是某一国人的贡献吗?不能!它们的形成源远流长,都是各地人们智慧的汇合和结晶。有时,一件小小的事情,例如从来未曾被人发现其卵子,但是却能繁衍后代的“鳗鲡”之谜,它的解答,就经历了许多世纪,好些国家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当前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收藏了各国学者专家的作品;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陈列着世界各洲各国的物产。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它将使智慧和智慧碰击,从而进发出更加绚丽的文明火花。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它将可以医治许多人的自卑感、自大狂、狭隘民族主义、沙文主义,这类东西,如果本着历史眼光看来,不过是人类从半蒙昧时代遗留下来的短视之见罢了。
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扬弃吸收,使为我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消除本可消除的误解,增强理应增强的友谊。文明在号召人们,互相支持比互相仇视好,握握手,比吐唾沫、瞪眼睛好。
让我们为国际文化交流唱一曲赞歌,发出高亢的声音,怀着深厚的感情。让它响遏行云,腾播天下。
1.下列各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虽然 但是 既然 就
B.尽管 然而 如果 就
C.如果 那么 如果 就
D.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说改后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3.文中加点的“它”指代的是( )
A.一件小小的事情
B.发现其卵子
C.“鳗鲡”之谜
D.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4.下面四句中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是( )
A.世界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错综万端。
B.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海洋。
C.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
D.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
5.下边两句话:从论证的角度看,各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1)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是海洋,许多小涧小溪汇合而成江河;许多江河汇合而成大海。
(2)当前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收藏了各国学者专家的作品;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陈列着世界各洲各国的物产。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
6.下边四个题目中,作本文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
A.国际文化交流赞歌
B.世界文明赞
C.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
D.世界文明
7.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想呢?请写出二至三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⑦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
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