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些诗句极具意境美。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形象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将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此句以“钓”为喻,表达了诗人因出仕无望而产生的归隐之意。
试题答案
7、C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些诗句极具意境美。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形象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将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此句以“钓”为喻,表达了诗人因出仕无望而产生的归隐之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些诗句极具意境美。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形象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将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此句以“钓”为喻,表达了诗人因出仕无望而产生的归隐之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题1:本词选自《稼轩长短句》,“南乡子”是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 。(2分)
小题2: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年少万兜鍪”一句中的“万兜鍪”在诗中代指士兵。“天下英雄谁敌手” 一句中的“敌手”解释为“能力相当的对手。” |
B.诗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中的“曹、刘”指的是曹操和刘禅。 |
C.“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
D.这首怀古诗,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 |
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低沉抑郁的感情基调。 |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
A.“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 |
B.颔联中“怀旧”指的是怀念老朋友。写出了作者孤身只影,远离家乡,重返旧地,恍如隔世的感受。 |
C.这首七言绝句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诗歌中使用典故,起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
阅读与赏析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
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①,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②,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③,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注]①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②南台:官署名。③禁:施禁咒语。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醒能述以文者 | B.得而腊之以为饵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D.固以怪之矣 |
A.张文诩的父亲为人清正,家中藏书颇丰,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最终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 |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州郡频频举荐他,他都没有赴命。 |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
①以清正闻 闻: ②恒执弟子之礼 执:
③固辞焉 固: ④文诩遽遣之 遣:
【小题4】翻译句子。(4分)
(1)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2分)
(2)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小题1:文章的标题为“雪”,而开篇却写了“暖国的雨”,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指出对暖国的雨的遗憾之情。 |
B.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江南的雪的滋润美丽。 |
C.大家手笔,新手拈来,其实可有可无。 |
D.为后文写朔方的雪埋下伏笔。 |
A.托物言志吗,借朔方的雪赞美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精神。 |
B.象征,如“江南的雪”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最求。 |
C.对比与衬托,如朔方的雪于江南的雪对比;以雪野的花草衬托雪的洁白美丽。 |
D.先扬后抑,先赞美了南国的雪,再写北国的雪,更可见南国的雪的美丽。 |
A.江南的雪是雨的另一种形式,是“死掉的雨”,但是雨死掉后,生命并没有终结,而是化为孤独的“朔方的雪”,完成生命的升华。 |
B.用朔方的雪的“死”反过来表现南方的雪,表现南方的雪的精神。 |
C.江南的雪是完全的献身,它成了雨的惊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灵魂。 |
D.这句话是对朔方的雪的赞美,歌颂了朔方的雪面对严寒又严酷的环境表现出的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
A.《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
B.北方的雪似乎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显出坚守自身的可贵。 |
C.从对南北两处雪的描写看,作者更为欣赏江南的雪。 |
D.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
古诗鉴赏(4分)
1..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辫已忘言。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2..下列对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烽火”指叛军在长安城里放火烧城,大火烧了三个月还没有熄灭;“抵万金”比喻家书的珍贵。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中的“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浮云”只是指天空中飘浮的云彩。诗句告诉我们:站在高山上,双眼就不会被空中飘浮的云彩遮住。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巧用拟人手法,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古诗鉴赏(4分)
1..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辫已忘言。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2..下列对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烽火”指叛军在长安城里放火烧城,大火烧了三个月还没有熄灭;“抵万金”比喻家书的珍贵。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中的“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浮云”只是指天空中飘浮的云彩。诗句告诉我们:站在高山上,双眼就不会被空中飘浮的云彩遮住。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巧用拟人手法,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诗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寂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3)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1)对诗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闲——清闲 |
B .空——空虚 |
C .惊——惊动 |
D .时——有时,偶尔 |
(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寂无人声的幽寂。B
.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C
.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3)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A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C
.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