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下列句子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1)我市在全国率先成立新居民事务管理局和《新居民管理条例》。
(2)通过开展校园读书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试题答案
7、(1)将“和”改为逗号,并在此逗号后加“制定了”(或将“和”改为“并制定了”)
(2)把“使”去掉。(或把“通过”去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试题。(12分)
我市某中学正在开展以“我是小小主人翁”为主题的活动,意在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培养同学们的担当精神。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次活动中来。
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话题的大讨论。其中有一个问题:面对责任,为何有人敢于担当,而有人却退缩逃避呢?请你根据下面的三则材料,探究其原因。(3分)
材料一:①张丽莉,是黑龙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学没有编制的女教师。2012年5月13日一辆失控的汽车即将撞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她挺身而出,奋力拉开两名学生,自己被轧,双腿截肢。
材料二:在2012年5月20日的欧冠决赛中,坐拥主场优势的拜仁慕尼黑队在最后的点球大战中输掉1分,败给了切尔西队,遗憾地与冠军失之交臂。德国媒体报道,拜仁多名球员,②特别是队长季莫什丘克,在点球大战前就呈现出了对失利的极大恐惧,拒绝主罚点球。这就像赫内斯赛后所说的那样:“面对极大的压力,拜仁缺乏一名真正的领袖,缺少一名能在困境中真正站出来的人。”
材料三:③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10次发射升空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后,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电视讲话。他说:“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真正的英雄》)
⑵第三则材料是里根对遇难航天员的评价。请你从“责任”的角度,对前面一、二则材料中的张丽莉老师或者队长季莫什丘克的行为表现,也作出简要的评价。(50字以内)(3分)
⑶学校为了加强“敢于面对,勇于担当”精神的宣传,拟为同学们编写一段“三字经”,以便大家传诵。下面编写好了开头,请你续写几句填在横线上。要求:念着顺口,读着有味。(4分)
人在世,居群体;尽己任,担道义; , ; , 。
⑷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是病句,请找出加以修改。(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 身 契(台湾)庄子明
①阿李一夜睡不成眠,大清早穿上“描笼大家乐”[1],带着昨天接到的通知宣誓入籍的电讯,跻进一辆公共汽车,匆匆赶到司法大厦207室报到。
②接待处的女秘书递给阿李一枚13号牌子,叫他在走廊等候;如同求医的病患者,挂号就诊的情景。
③阿李坐在走廊里一条硬板板的长凳上,向身边左右的陌生人点点头,彼此心照不宣。
④他静坐沉思,感触人生难满百岁,如今已是活过大半数,还得重新做人,真是不甘心!一时情绪冲动,几乎要站起折回家去。可是耳朵里却响起了老妻三番五次的劳叨:“老顽固啊,环境变迁啦;再不看风扯帆,抓住机会改换身份,日后只有一条路好走——你当和尚,我做尼姑……”
⑤连带想到靠打工过日子,不是根本生计;许多年来筹措[2]经营一间小店铺,还有孩子们考大学和就业……一大堆现实问题,入籍是唯一的答案。
⑥他轻轻叹息一声,还是坐在长凳上。
⑦“13号!”女秘书把阿李唤进207室。
⑧“李先生,我特地替你安排拍照留念,服务费150比索[3]。”
⑨“喔,喔……”阿李识趣地奉上过关钱,女秘书绽开笑脸带他进入办公室。
⑩一个外貌严肃的检察官临誓,指示阿李面对国旗,举起右手,宣读誓词:“余谨以至诚,宣誓入籍,决心效忠……”蓦地里,镁光灯耀眼,“咔嚓”一声,有相为据,人证物证,算是重新做人了。
检察官颁给阿李一张证书,握手道贺:“恭喜,你现在是一个菲律宾公民了。”
阿李的脑海里灵光一闪,映出抗日期间,小学毕业庆典的一幕——他从校长手中接过文凭,代表全班同学演讲,“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中国人,效法岳飞,精忠报国,我要……”
阿李走出司法部大厦,头上仍是蓝天白云;太阳依然热烘烘;大都市的污浊空气如常。他再把白纸黑字的证书认真一读,这才相信确是改变身份了。
他在街上唤住一辆的士;坐在车厢里,司机排过头送来搭讪:“卡帛赐[4],中牛时分了,要去王彬街[5]莱馆吗?
嘿!好家伙,眼光那样锐利!阿李想要拿出入籍证书给司机看,一转念:“算了吧,你就是烧成灰还是黄色的……”
注:[1]菲律宾礼服。[2]设法筹集(经费)。[3]菲币,约合2O美元。[4]老板(西班牙语),菲人对华侨常用的称呼。[5]中国城。
(1)联系后文,“阿李一夜睡不成眠”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⑤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使阿李人菲国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叙述顺序的角度看,第段属于___________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李人籍后,生活环境“依然”“如常”,司机依旧称他“卡帛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末“你就是烧成灰还是黄色的”有什么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身契”在文中指什么?作者将它比喻为卖身契表现了外籍华侨的什么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阿李形象的分析,下列说法中哪两项是不正确的?
[ ]
A.小商人,经营着一间小店铺。
B.年过半百的老华侨。
C.靠打工过日子,生活桔据。
D.不失为一个爱国的人。
(9)联系阿李在菲国的遭遇,请给现在那些做着去国外发财美梦,以“偷渡”的方式出境的人写一句劝告性的话。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张抗抗(20分)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那时我初涉文坛,尚未习惯文坛的无事生非,很容易被某些谣言困扰,情绪波动也很激愤。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懑和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去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
③到达那个城市时,已是傍晚时分了,空中已飘起了雪花。我看着地址打听路线,乘坐了几站电车。下车时,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但我只能继续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④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那时我才发现,自己迷路了。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一间简陋平房的窗口露出一线灯光。我敲了门。门开了,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说:“那地方太难找,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⑤“这大雪天儿出门,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应了一声,“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一边等着我。
⑥我心里咯噔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⑦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产生一丝怀疑和动摇,我不知道自己来这座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要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逐流而去。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利益之需,她才那样做,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⑧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喑噎了。她又重复指点了一次,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⑨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着。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
⑩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平静地站了一会,轻轻将那张已被雪水泅湿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选自《情感读本·意志篇》2011年第6期,有改动)
【小题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作者“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6分)
【小题2】文中“我”的前后态度与认识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3】老妇人说的“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在选文中有两种理解,请你简要说一说。((5分)
【小题4】列对选文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选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可见所写的内容是真人真事,故事没有曲折、没有波折,作者的情感都是直接表露出来的。 |
B.选文以“我”对“雪”的感受为线索来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叙事完整。 |
C.在最后“我”终于理解了原来怨恨的那个人,其实她并没有错。 |
D.文中画线句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渲染天气恶劣,既表现“我”“寻仇”的强烈,又为下文叙写偶遇老妇人等情节作铺垫。 |
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张抗抗(20分)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那时我初涉文坛,尚未习惯文坛的无事生非,很容易被某些谣言困扰,情绪波动也很激愤。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懑和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去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
③到达那个城市时,已是傍晚时分了,空中已飘起了雪花。我看着地址打听路线,乘坐了几站电车。下车时,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但我只能继续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④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那时我才发现,自己迷路了。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一间简陋平房的窗口露出一线灯光。我敲了门。门开了,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说:“那地方太难找,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⑤“这大雪天儿出门,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应了一声,“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一边等着我。
⑥我心里咯噔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⑦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产生一丝怀疑和动摇,我不知道自己来这座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要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逐流而去。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利益之需,她才那样做,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⑧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喑噎了。她又重复指点了一次,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⑨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着。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
⑩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平静地站了一会,轻轻将那张已被雪水泅湿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选自《情感读本·意志篇》2011年第6期,有改动)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作者“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6分)
2.文中“我”的前后态度与认识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3.老妇人说的“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在选文中有两种理解,请你简要说一说。((5分)
4.列对选文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选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可见所写的内容是真人真事,故事没有曲折、没有波折,作者的情感都是直接表露出来的。 |
B.选文以“我”对“雪”的感受为线索来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叙事完整。 |
C.在最后“我”终于理解了原来怨恨的那个人,其实她并没有错。 |
D.文中画线句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渲染天气恶劣,既表现“我”“寻仇”的强烈,又为下文叙写偶遇老妇人等情节作铺垫。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那时我初涉文坛,尚未习惯文坛的无事生非,很容易被某些谣言困扰,情绪波动也很激愤。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懑和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去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
③到达那个城市时,已是傍晚时分了,空中已飘起了雪花。我看着地址打听路线,乘坐了几站电车。下车时,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但我只能继续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④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那时我才发现,自己迷路了。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一间简陋平房的窗口露出一线灯光。我敲了门。门开了,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说:“那地方太难找,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⑤“这大雪天儿出门,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应了一声,“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一边等着我。
⑥我心里咯噔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⑦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产生一丝怀疑和动摇,我不知道自己来这座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要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逐流而去。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利益之需,她才那样做,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⑧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喑噎了。她又重复指点了一次,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⑨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着。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
⑩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平静地站了一会,轻轻将那张已被雪水泅湿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选自《情感读本·意志篇》2011年第6期,有改动)
小题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作者“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6分)
小题2:文中“我”的前后态度与认识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3:老妇人说的“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在选文中有两种理解,请你简要说一说。((5分)
小题4:列对选文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选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可见所写的内容是真人真事,故事没有曲折、没有波折,作者的情感都是直接表露出来的。 |
B.选文以“我”对“雪”的感受为线索来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叙事完整。 |
C.在最后“我”终于理解了原来怨恨的那个人,其实她并没有错。 |
D.文中画线句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渲染天气恶劣,既表现“我”“寻仇”的强烈,又为下文叙写偶遇老妇人等情节作铺垫。 |
阅读下文,完成1-7题。
做自己的预言家
(1)回顾成长的岁月,有三件事情神奇中又有点冥冥注定,每当想起来的那一刹那,就会令我汗毛竖立、鸡皮疙瘩骤起,不得不对宇宙与自我之间的互动油然而生敬意!其中,两件是好事,一件是遗憾的事。
(2)几年前,住家过于老旧需要重新装潢,我在整理珍藏多年的书籍时,在自己高中二年级的国文课本最后一页,发现我在联考之前密密麻麻重复写下l00次的预言:“我会考上国立政治大学;我会考上国立政治大学……”
(3)当时,我的功课并不是顶尖的,每个学期在班上的排名大约第10名到第20名,模拟考的成绩时好时坏,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全校第40名,加上高中联考时曾遭受重挫,对升学一直没有信心,唯一能凭借的信念只是不断用功苦读。我是不懂读书方法、只会死读书的那种小孩,在事倍功半的情况下,能如愿考上国立政治大学,实在是一个奇迹。
(4)而更令自己觉得神奇的是: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曾经如此认真地写下对命运的预言:“我会考上国立政治大学。”只是冥冥中的一种信念的力量在催促着我用功而已。
(5)事后,跟朋友聊起,他们都笑说:“如果当年你写的是‘我会考上国立台湾大学’,也许命运又会不同。”
(6)我同意他们的说法,也因此得到一个经验——要做梦,就做大梦,只要你意志坚定,并付诸行动,美梦就会成真。
(7)第二次神奇的经验,发生在刚踏入社会工作的第五年。当时我转战于不同的职场,做了几份自己很喜欢、但别人并不看好的工作。有一位十分关心我的长辈特别约我用餐,想要了解我为什么跳槽工作,还在百忙之中为杂志撰写专栏。
(8)记得那是个冬日的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他的身后,我面对他,很 A 地说:“我要成为一个快乐多职人。”
(9)他的笑容中,带着几许 B 。在传统的观念里,这简直就是“不务正业”。
(10)十几年后,再碰到这位长辈,他依然记得那个午后的对话,不过他的笑容里多了些 C ,他说:“没想到所有的‘不务正业’都变成了你的‘正业’。”
(11)其实当年对他说“我要成为一个快乐多职人”时,只是一个概念,心中也没有多大的把握,后来能够美梦成真,的确要感谢很多人的帮忙。
(12)第三件事,想起来就只有遗憾了。母亲被高血压、肾脏等慢性病缠身多年,又有家族遗传性的糖尿病,我常担心她的病情恶化,或可能导致中风。虽然也曾多次提醒她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多做运动。但我一忙,也就没有每天特别留意她的状况,倒是经常悲观地想起:“万一她意外中风时,我要怎么处理?”
(13)几年前,当母亲在菜市场因为脑血管破裂而昏到,我被通知前往抢救时,心里升起一个念头:“我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14)经过急救后,母亲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幸好有父亲陪伴她接受长期的治疗与康复,病情在医生的掌握之中。每当我看见父亲扶着母亲颤巍巍走路的样子,我十分后悔当时有那个“万一她意外中风时,我要怎么处理”的坏念头,更遗憾的是,我既然有过这种坏念头,为什么没有适时预防它发生。
(15)这些经验带给我很大的启示:除非天灾,否则生命没有意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预言家!信念的力量,往往可以跨越现实的阻碍,结合所有对你有利的条件,构成一个神奇莫测的磁场。
(16)只要你愿意立定志向,努力付诸行动—
(17) ;
(18)噩梦可以避免,它是最值得警惕的“寓言"。
(19)作家保罗·科贺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书中说:“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的忙。”
1.文中A、B、C三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肯定 恭谨 诧异 B.诧异 恭谨 肯定
C.恭谨 诧异 肯定 D.诧异 肯定 恭谨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3.(17)段是与(18)段并列的段落,请你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仿写在原文中。
4.作者为什么要写第三件“遗憾”的事?
5.第(7)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转战”若改为“辗转”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6.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及时记录并表达我们读书的收获。或写下感悟理解, 或生发联想想象,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进行质疑问难。请从文中任选一处作批注。
选句:
批注:
7.生活中你有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请举出一例(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如果 没有,古今中外名人的类似故事也可以。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