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书法精品。其中,东晋书法家 的《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试题答案
4、王羲之 兰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书法精品。其中,东晋书法家_________的《___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阅读文章,回答下题。
一条路的飞翔 文/马国福①一条路,拉直了,就是一条鞭子,赶着我们从母亲的胎盘这生命的源头出走,哭着笑着走向下游。一条路,伸长脖子竖起来,就成了一座高山,把我们抛在脚下,或许,我们穷尽一生的力量,永远无法企及它的高度。一条路,压扁了,就变成了一条航船,摇摇晃晃,我们泅渡在光阴的河流中,凶险与风光同在,波涛和涟漪共存。
②更多的时候,我们疲于一条惯常的路,我们追赶一种充满诱惑的东西,那条路像苍蝇拍子一样,在周围拍着我们。
③年少的时候,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路的尽头到底是什么?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这个简单而又深奥的问题所蕴含的浩瀚内容。这比医生用手术刀解剖人体内部构造复杂多了。对于路,我总是觉得,它实际上就是一棵躺下来生长的树,人只不过是上面的一只飞鸟而已。路给了我们暂时栖息的枝丫,让我们借用泥土的温软歇脚、生活。那么,我们为了生活的某种目的所取得的一切,就是路馈赠给我们的花蕾和果实了。
④或许,路是我们脚上的鞋子。一天天,一年年,随着脚的尺码的增大,我们像扔掉一只只旧鞋子一样,把走过的路扔了。再也回不到老地方,继而生活在别处,开辟另一条路。一条条路走老了,我们也就老了,流失的光阴像花出去的碎银,再也赚不回来了。我们怀着温习初恋情书一样的情怀怀念走过的路,那些路如同信上的字迹已经发黄模糊斑驳。我常常陷入遐想:那些路会寂寞吧?长满斑斑绿苔,在光阴深处像人一样老去,然后回到泥土中间,被大地收回,而我们也向大地深处缓缓走去……
⑤说得玄一点,路就是大地伸出的一根手指,把人举在手里,无论我们怎么奔跑,也跑不出它的掌心。这样想来,脚下的路就成了宗教中如来佛的掌心,法力可大着呢。
⑥路在和时间赛跑,时间把路留在脚下,路成了时间的尾巴。时间和路达成联盟,路把时间抱在怀里,孕育了一个人人生的长度。人把路握在手心,就变成了命运的纹路。人们在改造路的时候,路也在塑造着人。脚下的路、手心的路、头脑里的路、平面的路、立体的路,交织成一张网。赶路的人一生都在那么一方有限的空间里,像蜘蛛一样经营着有限的光阴,在黑夜里咀嚼梦想,在阳光下反馈生命。生于斯,灭于斯,生生不息寻求命运的突围。
⑦导演王家卫有一句经典台词,大意是这样:你知不知道,有一种鸟,叫不死鸟,生来就没有脚,一辈子不停地飞翔,它停下来的那天,就意味着不再飞翔。是的,我们脚下的路就是这样的一只鸟,大地是它的天空,它以匍匐的方式飞翔,等到了路的尽头,它就化成泥土。让我们的生命如春花一样灿烂,如秋叶一样静美。
⑧一条路把人送到远方,那个人或许再也不会回来了,他或许转换方向,走上另一条路。而最初的路,完成使命后圆满画上一个句号。许多还没有来得及走的路,只是句号后面无休止的顿号、逗号,像埋伏在草丛中的一只蛐蛐,在光阴的草丛中浅唱低吟,等待生命的辉煌轮回。
⑨最诗意的比拟莫过于,一条路在脚下化蛹为蝶,起身飞翔,我们只是追逐蝴蝶的孩子,流出的汗水和着盐粒,落在地上无意间长成种子。蓦然回首,一路花香满目生辉,竟将这日月装点得格外难舍难分。
⑩一条路的飞翔就是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一条路的风光。
(选自
2009年第4期《文苑·经典美文》)1.文章以“一条路的飞翔”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②段中的“一条惯常的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⑦段中引用王家卫的经典台词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一条路比作美丽的蝴蝶,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回答下题。
一条路的飞翔 文/马国福①一条路,拉直了,就是一条鞭子,赶着我们从母亲的胎盘这生命的源头出走,哭着笑着走向下游。一条路,伸长脖子竖起来,就成了一座高山,把我们抛在脚下,或许,我们穷尽一生的力量,永远无法企及它的高度。一条路,压扁了,就变成了一条航船,摇摇晃晃,我们泅渡在光阴的河流中,凶险与风光同在,波涛和涟漪共存。
②更多的时候,我们疲于一条惯常的路,我们追赶一种充满诱惑的东西,那条路像苍蝇拍子一样,在周围拍着我们。
③年少的时候,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路的尽头到底是什么?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这个简单而又深奥的问题所蕴含的浩瀚内容。这比医生用手术刀解剖人体内部构造复杂多了。对于路,我总是觉得,它实际上就是一棵躺下来生长的树,人只不过是上面的一只飞鸟而已。路给了我们暂时栖息的枝丫,让我们借用泥土的温软歇脚、生活。那么,我们为了生活的某种目的所取得的一切,就是路馈赠给我们的花蕾和果实了。
④或许,路是我们脚上的鞋子。一天天,一年年,随着脚的尺码的增大,我们像扔掉一只只旧鞋子一样,把走过的路扔了。再也回不到老地方,继而生活在别处,开辟另一条路。一条条路走老了,我们也就老了,流失的光阴像花出去的碎银,再也赚不回来了。我们怀着温习初恋情书一样的情怀怀念走过的路,那些路如同信上的字迹已经发黄模糊斑驳。我常常陷入遐想:那些路会寂寞吧?长满斑斑绿苔,在光阴深处像人一样老去,然后回到泥土中间,被大地收回,而我们也向大地深处缓缓走去……
⑤说得玄一点,路就是大地伸出的一根手指,把人举在手里,无论我们怎么奔跑,也跑不出它的掌心。这样想来,脚下的路就成了宗教中如来佛的掌心,法力可大着呢。
⑥路在和时间赛跑,时间把路留在脚下,路成了时间的尾巴。时间和路达成联盟,路把时间抱在怀里,孕育了一个人人生的长度。人把路握在手心,就变成了命运的纹路。人们在改造路的时候,路也在塑造着人。脚下的路、手心的路、头脑里的路、平面的路、立体的路,交织成一张网。赶路的人一生都在那么一方有限的空间里,像蜘蛛一样经营着有限的光阴,在黑夜里咀嚼梦想,在阳光下反馈生命。生于斯,灭于斯,生生不息寻求命运的突围。
⑦导演王家卫有一句经典台词,大意是这样:你知不知道,有一种鸟,叫不死鸟,生来就没有脚,一辈子不停地飞翔,它停下来的那天,就意味着不再飞翔。是的,我们脚下的路就是这样的一只鸟,大地是它的天空,它以匍匐的方式飞翔,等到了路的尽头,它就化成泥土。让我们的生命如春花一样灿烂,如秋叶一样静美。
⑧一条路把人送到远方,那个人或许再也不会回来了,他或许转换方向,走上另一条路。而最初的路,完成使命后圆满画上一个句号。许多还没有来得及走的路,只是句号后面无休止的顿号、逗号,像埋伏在草丛中的一只蛐蛐,在光阴的草丛中浅唱低吟,等待生命的辉煌轮回。
⑨最诗意的比拟莫过于,一条路在脚下化蛹为蝶,起身飞翔,我们只是追逐蝴蝶的孩子,流出的汗水和着盐粒,落在地上无意间长成种子。蓦然回首,一路花香满目生辉,竟将这日月装点得格外难舍难分。
⑩一条路的飞翔就是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一条路的风光。
(选自
2009年第4期《文苑·经典美文》)1.文章以“一条路的飞翔”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②段中的“一条惯常的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⑦段中引用王家卫的经典台词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一条路比作美丽的蝴蝶,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世界上最重视写字的民族,大概就是中华民族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完美的汉字,这是世界上最精美缜密的文字,它为中华文明的演化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培养了中华民族比黄河长江还要雄浑博大的心灵世界。
②文字对中国人极为重要。在中国古代,只要家庭有学习条件的,五六岁的孩子就要操觚练字,而且老师特别严格,写不好要挨板子的。幼小习字,从此一辈子也就与笔分不开了。
③任何一个爱国者,都会深深热爱自己的母语。许多中国人为汉字之美而骄傲。中国古代书法家灿若星辰,照耀着华夏文明的进程,留下了大量碑帖、碑刻、书简等文化遗产。中国人更视文字乃人之门面,所谓字如其人是也。中国人向来喜好写字、练字,写字可以让人教化附身,练字可以修身养性,专心于练字,如宿禅院,身心俱敛,进入一种忘我境界。
④固然,任何一种文字的产生与演化都符合自身的发展逻辑。西方世界的文字自有其科学性。二三十个字母以其不同顺序排列,可以组合成成千上万个迥然相异的词汇。如同数学一样,对其所涵盖的事物来说,是一种高度的浓缩,它科学,准确,易学,易传播。中国文字则不同,它精深复杂,卓然独立,要掌握它,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之西方文字,汉语更讲究意境与美感;比之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似乎更原始,更古老,更有内涵,渗透着一种珍贵遗产的精髓。
⑤我们的先人,用汉字创造了无数美妙的意象。古人为充分实现汉语的表现力而付出了呕心沥血的努力。汉语讲究词语美,更重视行文的气势:高低疾徐,抑扬顿挫,一个个方块字以不同的排列叠加,锻造出精粹凝练而又含蓄蕴藉的文句,变幻出一个个全然不同的意境,其美妙令人沉醉。而中国的书法,这一由汉字派生出的艺术,其丰厚的内涵,其外形之美折射出的思想之美,其一撇一折挥洒的情感与气质,更是令人为之深深倾倒、折服、击掌赞叹!
⑥如今,毛笔在中国,远不如在日本普及。而有了电脑后,中国人甚至连写字的习惯也逐渐丧失了,人与人的联络方式由写信逐渐改为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前些年更流传一种说法,说是汉字的发展最终会朝着拼音文字的方向过渡,原因是汉字书写复杂,不利于电脑输入,难于与世界文化接轨云云。也许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人们的实用观念越来越强,已无暇去细细欣赏与品味祖先留下的完美的文字,更顾不上什么修身养性、心平气和、审美情趣了。
⑦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腾飞,中文越来越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成了一门热门语言。报上和网上不断有诸如此类的新闻:欧洲流行“汉语托福”,美国兴起了“中文热”……
⑧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与魅力举世公认。其实,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都十分感兴趣,比如中国结艺、剪纸、京剧、武术、烹调等,当然也包括汉字。在西方人看来,东方之所以神秘,和汉字不无渊源,每一个方块字,都是一个神秘的符号,都散发着原始绘画与图腾的气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感到,忽略了中国文化,世界会失去许多色彩斑斓的东西。
⑨这些消息无疑都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当然,最牢靠的根基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
⑩我们的祖先留给了子孙后代无比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倍加爱护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同时也应该为后人着想,对后人负责。千万不要在我们手里失去了艺术,失去了传统,失去了流传数千年的文化认同。
(选自《潮州日报》)
1.体会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1)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完美的汉字,这是世界上最精美缜密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人甚至连写字的习惯也逐渐丧失了。
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④段,说说西方文字与中国文字的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篇提及“世界上最重视写字的民族,大概就是中华民族了”,后来又说“人们的实用观念越来越强,已无暇去细细欣赏与品味祖先留下的完美的文字”,这样前后对比,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思考:方块字的魅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对于这一问题,你是如何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想起了梁思成
徐怀谦
1996年岁末,有关部门发出对位于北京站东街的一段破损的明清城墙进行修缮的决定。于是,上至八十多岁的老叟,下至六岁的孩童,捐砖的捐砖,提供线索的提供线索,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北京城捐城墙砖"的活动构成了京城冬季最动人的文化景观。
我想更多的老北京为之奔走相告,为之动情流泪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圆一个古老的梦--在他们心中沉淀已久、逝去已久的古都之梦。
每当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想起梁思成,正像我们因人口膨胀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不能不想起马寅初一样,一个让我们保存古建筑,一个让我们控制人口。我们开始都没有听从,最后都不得不听从,然而却已为此付出了相当惊人的代价。想起马寅初的时候,我国人口基数已经庞大的令人头疼;想起梁思成的时候,我们古老的北京的城墙已经消失殆尽。
四十多年前,总长四十六公里的明清城墙这是那么巍然地环抱着北京;到九十年代的今天,人们却只能从仅剩的三楼两段--正阳门城楼、德胜门前楼、东南角楼以及位于西便门和北京站东街的两段城墙上来寻觅昔日的梦痕了。
当年,围绕北京城墙的命运,梁思成与"毁城派"展开过一场激烈的辩论。"毁城派"的观点是说城墙限制和妨碍城市发展、阻碍交通、甚至认为它是封建帝王的遗迹,理应拆除,拆墙可取得许多砖,可取得地皮,有利可图等等。现在看来,这类观点显然是愚不可及的。试看当年梁思成的回答:现代城市为防止过度密集和拥挤,采取大城市用园林地带分隔小区域的办法。城墙可负起新的任务,承当现代大都市的区间隔离物。环城沿护城河可做成绿带公园;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的城墙,可砌花池,栽种花木;城楼角楼可辟为陈列馆、阅览室、茶点铺,而形成方便市民休息、娱乐、纳凉游戏、登高远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花园"--环城立体公园。当国防土需要时,城墙上还可成为良好的高射炮阵地,古老的防御工事在现代还能再尽历史义务……
当如此诗意和苦口婆心的表白碰上现实冷冰冰的硬壳被反弹回来的时候,一颗崇高无私的心灵所体验到的是怎样的孤独与悲凉啊!
梁思成说:"建筑师比一般人更幸福,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美的作品。建筑师又比一般人更苦恼,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丑的作品。"在那样一个美丑颠倒的年代,梁思成的苦恼显然是多于幸福的。试想,一个在二战时期曾成功劝阻美军轰炸奈良和京都而被日本誉为"古都恩人"的建筑师,却亲眼看到在自己的古都,在和平时期的古都,一座宏伟的明清城墙在三十年内被化整为零,相当一部分城砖被单位和个人用来修房子、铺路、造防空洞、砌厕所……
今天的捐砖人中,可能有不少还记得那段历史,然而并不知道历史背后的梁思成。据悉,这段长达一百一十五米的城墙修缮工程指日可待,梁思成地下有知,或可稍感心安;然而、梦已碎,终难圆。尤其是当我们眼前的北京变得越来越像雾都伦敦的时候,当人们发现长安街上的建筑越来越不伦不类的时候,当我们永远无法领略那种叫做"整体美"而只能面对残垣断壁发思古之幽情的时候,当围绕鲁迅、钱钟书等名人故居的拆留闹得纷纷扬扬、丝毫不减当年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梁思成,想起他的梦、他的困惑、他的悲凉。这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变得困惑、悲凉起来。
附:【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在清华大学创建建筑系,以严谨、勤奋的学风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
13、从本文看,梁思成的"梦"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4、下面语句表明作者对梁思成持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4分)
当如此诗意和苦口婆心的表白碰上现实冷冰冰的硬壳被反弹回来的时候,一颗崇高无私的心灵所体验到的是怎样的孤独与悲凉啊!
15、文章的结尾谈到了"悲凉",作者认为梁思成的"悲凉"源于什么?我们的"悲凉"源于什么?(4分)
16、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想起梁思成"?(6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 (27分)
余杰
你有过感动的时候么?拿这个问题去问那些娴熟地操作电脑、收入丰厚的计算机专家,或者在流水线上手脚不停,从早忙到晚的打工仔打工妹,他们也许会异口同声地问你:什么是心灵深处的感动?
是呵,什么是心灵深处的感动呢?我一下子地哑口无言了,一个人挣扎在信息与商业的漩流中,绝难有从自己心灵深处涌起的感动。工业革命以来两百年科技突飞猛进,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理性思维,但对人的情感世界却越来越细致和琐碎的分割,我们把与广大世界对话的能力寄托在表层的知与识上,却极大地忽略了生命本体的感性与触动。尽管我们能建造一百层的摩天大楼,能生产拥有多种智能的机器人,但我们自身却日益退步和缺乏。匆匆的脚步踏过深秋的落叶时不会有时光流逝、人世沧桑的遐思,冷冷的眼光观看莎翁的悲剧时不会有悲天悯人、热血沸腾的情怀。电影院里惟有刺激性的镜头才能引起津津乐道,雪天街道上冻得发抖的乞丐早已司空见惯。这是一个物质比任何一个时代都丰裕的时代,也是一个情感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贫乏的时代。这个时代定会有日新月异的发明创造,使我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惟独让感动脱离躯体,在黑暗的街角徘徊。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愚昧并不为科学、技术、现代化、进步等等让路,恰恰相反,它正随着进步一道成长。我们面临的不是无知,而是麻木和无感觉。那些纯理性的观念被大众传媒增值,从而造成的巨大力量,将辗碎一切感性,进而取消人类文明的特质。”
感动与人的肉体一同诞生,它的显现与遮蔽同人的生存处境密切相关。世事如棋,人生如子,感动在生命的张弛缓急中产生;岁月似衡,心灵似秤,感动在生命的矛盾对立中深化。阮籍处于魏晋乱世,反而有闲情逸致驾牛车访山问水。行至水尽山穷处乃“大哭而返”。他认识到自然无法成为人类精神的归宿,一种悲壮和惨烈的感动便涌上心头。正是在断裂和绝望的焦灼中,阮籍的生命本体与诗歌世界迫近同一。东晋桓温把持朝政,南征北战,可谓一世之枭雄也。当他北伐收复金城,发现自己当年手植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时,不禁涕泪纵横:“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再伟大的英雄也无法与无情的时光对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多少英雄在有限与无限、希望与失望、把握与无法把握的冲突中流露出的真性情真风流!作为渺小短暂的生命个体存在,惟有让感动的利锋穿透空间与时间,才能在幻化无常中真实而执著地把握与显示生命本质。心灵深处的感动源于个人的神秘的感性世界,张爱玲的灵感正是来自于她独特的爱好——美味的小吃、艳丽的服装、热闹的碰碰戏、街上稀奇古怪的橱窗和车辆留下的汽油味儿。她把握人生的方式也许正是我们所匮乏的:“在时代高潮来临之前,感觉到异样的一切有点不对,便抓住一点最真实的感动,让自己生活在亲切的记忆里。”
《魂断蓝桥》的时代已经隐没在地平线下,今天那些浓妆艳抹、一心想找个有钱有权的丈夫的女孩们,重新观赏这部经典影片时再不会感动得热泪盈眶了。她们的眼光挑剔,好奇而节制,她们会为费雯丽的美丽而惊羡,却不会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而感动。她们用冷漠的价值判断拒绝感动的介入,从而拥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清醒。我不禁想起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第一层地狱》:正直的工程师瓦格勒因不满斯大林的独裁而被判入狱20年。经过8年期盼与煎熬,妻子获得了一次探监的机会。40分钟的会面还有凶狠的卫兵监视,这对仅过一年新婚生活的夫妻隔着一张大桌子,一时间无语泪成行。瓦格勒要求妻子离开自己,而妻子却发誓要等待丈夫归来,他们紧紧握住对方的双手,向前倾着身子,情不自禁地来了个天长地久的吻。冷酷的卫兵立刻因他们“违反规定”而中止了会面。这一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感动由冰点升到沸点,再由沸点降到冰点的全过程,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不知令多少善良而坚强的、与暴政与厄运抗争的俄罗斯人潸然泪下。剧变之后的俄罗斯已被金钱至上的喧嚣所淹没,索氏的不朽著作从地下正式摆在书店里时却备受冷落,这是不是因为今天的俄国人已经忘记苦难、丧失感动了呢?
今日,一些东西不断地被发现,一些东西同时又在不断地被放弃,现代人原本是想扔下沉重的精神包袱轻装上阵,前进得快些。殊不知放弃感动也就意味着放弃生存的独特性和崇高性。只有感动的回归,我们才能拥有一块建构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的奠基石,否则我们永远也找不到旅途上躲避暴风雨的屋檐。哈代说过:“将来总有一天,在整个自然界里,只有山海原野那种幽淡无华卓绝之处,才能与那些富有思想的人的感动绝对和谐。这种时刻即使还没有到来,却也不很遥远了。”心灵深处的感动是眼甘甜的井,将滋润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每个匆匆的过客。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娴熟( ) (2) 遐思( ) (3)焦灼( ) (4)喧嚣( )
2.你认为作者要寻回的心灵深处的感动是怎样的感动?(2分)
3.作者为什么要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2分)
4.“惟独让感动脱离躯体,在黑暗的街角徘徊。”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含义是什么?(3分)
5.你怎样理解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愚昧并不为科学、技术、现代化、进步等等让路,恰恰相反,它正随着进步一道成长。我们面临的不是无知,而是麻木和无感觉”?(3分)
6.你怎样看待阮籍在行至水尽山穷处的“大哭而返”,和桓温在发现自己当年手植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时的“涕泪纵横”?(2分)
7.东晋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结合课内学过的一位东晋时的诗人的诗或文,谈谈这位诗人对待生活有着怎样的态度?(4分)
8.《魂断蓝桥》是一部歌颂至真至纯的爱情的十分感人的影片,作者为什么说现在的女孩子在看这部影片时不再感动得热泪盈眶?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4分)
9.写出课外阅读中最让你感动的一部文学名著及作者,写出最让你感动的一个情节或人物,并谈谈令你感动的原因。(5分)
作品: 作者:
人物或情节: 感动的原因:
敦煌
⑴大地苍凉而贫瘠,宕泉河已经干涸,只剩时间和风在河床上流淌。一段最鲜活的历史就住在这贫瘠的表皮下……
⑵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⑶我,越过历史上那些小脚婆姨的时代,越过阉割了的宦官的时代,走进地层,走进敦煌,一下接通我们文明的另一个源流。
⑷时光早已远去,那些曾经吹过旷野的风还留在衣带上;描绘的手早已化入尘埃,从他们手底流溢出来的色彩还在;丰美的水草已成荒漠,从那里生长起来的繁荣却留在洞窟里
⑸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逸,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流淌。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那是生命的狂欢。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
⑹一匹迈着舞步的马。绘画人将灵魂里的歌声流泻到马步上--大地就是琴键,马蹄踩踏在音乐上,一股泉流般的乐音从马蹄下升起,把你和马一起浸入其中。
⑺一位美丽的女菩萨。一千多年前的泥土,竟然塑造出这般鲜活的肉体,认人油然而生爱心。她就像是邻居家年轻的少妇,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光辉,丰腴的手臂叫人想偷偷伸过手去摸上一摸。瞧她那隐然含笑的样子,应该是不会生气了。神和佛在这里传达着人间的欢娱。 一幅童子嬉戏图。嬉戏中的儿童,那份童稚天真,那份童趣,或许他们天生地一下就接近了真正的经义?
⑻他们都是谁?是些什么样的人,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把一生的时光都留在洞窟?
⑼我惊叹于那些一笔一画抄出来的经书,一个字一个字,一行一行最终排成一张纸,一张纸接一张纸码成垛堆成山,多少生命成年累月就这样抄下来,一生做着同一件事情,生命逝去了,他们的痕迹还在。
⑽一个人终其一生,将生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不管那是什么,这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当众多的生命为某一件事情聚集到一起,甚至一人接一代人专注于同一件事情时,这便是伟大——敦哉煌也!
⑾看着那一尊顶天立地山一般高大的佛像。山做成的身躯,自然有着山的气象,山的沉静,山的大度,山的厚重。可是,在它的宏大中却不失细腻:那平静的面容,眉宇间充满会通天地得之于心的灵光,那是从灵魂从生命中流溢出来的光辉;那根修长的手指,当它沿着一定的坡度微微往上一时,你感到那上面倾注了多少灵魂的美丽;还有那手臂的自然垂下,衣身上的皱痕……在生的追求拓展到死后,神在众多的生命中坐直了身子,让后来的人惊叹生命的伟大。
⑿他们是些关注灵魂的人。穷其一生,只为把灵魂安置在洞窟里。
⒀在这一行行规规整整的字迹里,在这大处着笔美轮美奂的神像壁画里,我看到古人专注的眼神,就在这些神像后,面,他们是真正的神,就是他们,让生命在同前的沿壁上飞扬起事,让自己的精神顶天立地地站立在这里,以至多少年以后,一见之下,就把我们这些为外物所因扰所同化的现代人,一下带到云端。
⒁敦煌等在它的洞窟里,等待它的颜色再度回到地面,等待它的声音在风中传响,等待它的底气来到我们身上,鸣沙山,沉默千年的沙石,也在朝我的臂腿发出鸣响。
18. 本文对敦煌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4分)答: 。
19. 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4分)答: 。
20. 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6分)答: 。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写大地的苍凉贫瘠、宕泉河的干涸,是为了表明敦煌已成历史,曾经有过的文明已消逝。
B.文中写到漫漫黄沙下,掩藏着自由的灵魂,高扬飘逸,酣畅淋漓,辉煌壮丽,这是对生命的赞美。
C.文中第六自然段“一股泉流般的乐音从马蹄下升起,把你和马一起浸入其中”采用的是比拟和借代的修辞手法。
D.文中对美丽女菩萨生动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凡人的思想和情感。
E.文中写“沉默千年的沙石”,是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更好地体现鸣沙山的鸣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①美国塞莱拉基因组公司董事长克雷洛·文特尔警告说:“人类掌握了能够对自身进行重新设计的基因草图以后,人类也就走到了自身命运的最后边界。”
②与造价昂贵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比,杀人不见血的基因武器有着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成本低,杀伤能力强。有人估算,用5000万美元建造一个基因武器库,其杀伤效能将远远超过50亿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库。英格兰北部布拉德福德大学马尔科姆·丹多教授在《生物技术武器与人类》一书中说,只要用多个罐子把100千克的炭疽芽胞散播在一个大城市,300万市民就会立即感染毙命。据称,美国曾利用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催化作用,把一种病毒的DNA分离出来,再与另一种病毒的DNA相结合,拼接成一种具有剧毒的“热毒素”基因毒剂,用其万分之一毫克就能毒死100只猫;倘用其20克,就可以使全球60亿人死于一旦。
③另一方面,基因武器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而且难以防治。只要将病毒放在一只普通的密码箱中,就可轻易通过海关检查;只要将基因细菌或病毒喷洒在空气中或者倒入饮用水里,就可让成千上万的人毙命。当被毒杀时,人们还会蒙在鼓里,以为是流行病在作怪。经过改造的病毒和病菌基因就像一把特制的锁,只有研制者才知道它的密码,即使清楚敌人使用了基因武器,要查清病毒来源与属性也需要很长的时间。1995年,当美国西南部流行一种名为hantavirus的病毒时,美国科学家动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手段,用了5天时间才查明病毒属性,找出抗病毒方法。
④虽然在技术上还有许多难题,但基因武器一旦出现,其战略威力将比核武器还要大,因为拥有这种武器的人不必顾虑对自己及对地球整体环境的破坏。基因武器的使用者再也不必兴师动众,而只需在战前将基因病菌投入他国地域,或利用飞机、导弹等将带有致病基因的微生物投入他国地域,让病毒自然扩散、繁殖,就会使敌方人畜在短时间内患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从而丧失战斗力。基因武器的特有功能之一,就是从武器的使用到发生作用都没有明显征候,即使敌方发现了也难以破解遗传密码和实施控制,所以,基因武器一旦使用,便会使敌方某种程度上束手无策,坐以待毙。
⑤其实,人们早就认识到了遗传基因工程有被滥用的可能。1972年联合国即通过了“禁止试制、生产及销毁细菌(生物)和毒剂武器公约”;1975年联合国再次通过了决议,“禁止使用生物化学武器”。但少数国家发展生物武器的步伐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的转折关头,人们应扪心自问:我们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和平的世纪,还是一个黑暗恐怖的世纪。
【小题1】本文标题中所说“基因恶魔”是指什么?为什么称之为“恶魔”?(3分)
【小题2】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有何表达作用?(4分)
【小题3】选文第④段“基因武器的特有功能之一”一句中划线词“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警惕!基因恶魔将要杀出》,回答小题。(10分)
①美国塞莱拉基因组公司董事长克雷洛·文特尔警告说:“人类掌握了能够对自身进行重新设计的基因草图以后,人类也就走到了自身命运的最后边界。”
②与造价昂贵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比,杀人不见血的基因武器有着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成本低,杀伤能力强。有人估算,用5000万美元建造一个基因武器库,其杀伤效能将远远超过50亿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库。英格兰北部布拉德福德大学马尔科姆·丹多教授在《生物技术武器与人类》一书中说,只要用多个罐子把100千克的炭疽芽胞散播在一个大城市,300万市民就会立即感染毙命。据称,美国曾利用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催化作用,把一种病毒的DNA分离出来,再与另一种病毒的DNA相结合,拼接成一种具有剧毒的“热毒素”基因毒剂,用其万分之一毫克就能毒死100只猫;倘用其20克,就可以使全球60亿人死于一旦。
③另一方面,基因武器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而且难以防治。只要将病毒放在一只普通的密码箱中,就可轻易通过海关检查;只要将基因细菌或病毒喷洒在空气中或者倒入饮用水里,就可让成千上万的人毙命。当被毒杀时,人们还会蒙在鼓里,以为是流行病在作怪。经过改造的病毒和病菌基因就像一把特制的锁,只有研制者才知道它的密码,即使清楚敌人使用了基因武器,要查清病毒来源与属性也需要很长的时间。1995年,当美国西南部流行一种名为hantavirus的病毒时,美国科学家动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手段,用了5天时间才查明病毒属性,找出抗病毒方法。
④虽然在技术上还有许多难题,但基因武器一旦出现,其战略威力将比核武器还要大,因为拥有这种武器的人不必顾虑对自己及对地球整体环境的破坏。基因武器的使用者再也不必兴师动众,而只需在战前将基因病菌投入他国地域,或利用飞机、导弹等将带有致病基因的微生物投入他国地域,让病毒自然扩散、繁殖,就会使敌方人畜在短时间内患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从而丧失战斗力。基因武器的特有功能之一,就是从武器的使用到发生作用都没有明显征候,即使敌方发现了也难以破解遗传密码和实施控制,所以,基因武器一旦使用,便会使敌方某种程度上束手无策,坐以待毙。
⑤其实,人们早就认识到了遗传基因工程有被滥用的可能。1972年联合国即通过了“禁止试制、生产及销毁细菌(生物)和毒剂武器公约”;1975年联合国再次通过了决议,“禁止使用生物化学武器”。但少数国家发展生物武器的步伐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的转折关头,人们应扪心自问:我们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和平的世纪,还是一个黑暗恐怖的世纪。
【小题1】本文标题中所说“基因恶魔”是指什么?为什么称之为“恶魔”?(3分)
【小题2】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有何表达作用?(4分)
【小题3】选文第④段“基因武器的特有功能之一”一句中划线词“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