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一处连续的写“松”的诗词名句。
试题答案
1、答案示例:A.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或: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或: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木性。)
B.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或: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①竹子是一种介乎草与木之间的独特植物。它广泛生长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并在这些地区享有盛誉。在印度,竹子以“穷人之木”而闻名;在越南,它被亲切地称为“兄弟”;而在中国,竹子被国人崇尚为“君子”,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②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suō(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节外无枝的操守。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苏东坡则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pǐ( ),须臾不离,他曾“四十年来画竹枝”,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
③中华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一部中华文化史,上下五千年,处处竹相连。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实践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赋予了竹子独特的精神内涵,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它那种挺拔坚韧、宁折不弯的气节为各阶层的人们所称颂。
④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竹子一样,对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世界上,中国也被称为“竹文化的国度”。
1.根据注音,把文段②中括号里应填的字写在下面。
①绿叶婆suō( ) ②爱竹成pǐ( )
2.文段②中引用苏东坡和郑板桥的事例作用有二,一是表明_________________;二是说明竹与中国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仔细揣摩文段③中“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两句话,回答问题。
①“节”的本义是“竹节”,由此引中出一个意思是 。 “虚心”的本义是 ,由此引申出一个意思是“谦虚”。
②由这两句话,你能联想到怎样的人生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 凌云劲竹真君子 空谷幽兰绝美人
①选文中有两个词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上联对竹子的赞美,这两个词语是 。
②下联赞美了兰花怎样的品格? 下列词语中有一个最能代表兰花品格的,这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
(A.纯朴坚韧 B.桀傲不群 C.高雅绝俗 D.默默无闻)
③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哪些人具有对联中竹子或兰花的品格?请各举一例,写出姓名事例或他本人的名言诗句。(选文中出现的例子除外)
具有竹子品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兰花品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竹子是一种介乎草与木之间的独特植物。它广泛生长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并在这些地区享有盛誉。在印度,竹子以“穷人之木’’而闻名;在越南,它被亲切地称为“兄弟”;而在中国,竹子被国人崇尚为“君子”,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②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su#(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节外无枝的操守。唐宋以来,竹子与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________、________”比作“四君子”。苏东坡则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p!( ),须臾不离,他曾“四十年来画竹枝”,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
③中华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一部中华文化史,上下五千年,处处竹相连。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实践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赋予了竹子独特的精神内涵,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它那种挺拔坚韧、宁折不弯的气节为各阶层的人们所称颂。
④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竹子一样,对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世界上,中国也被称为“竹文化的国度”。
(1)根据注音,把文段②中括号里应填的字写在下面。
(2)在文段②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植物名称。
(3)根据文段①的内容,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在印度,竹子以“穷人之木”而闻名;在越南,竹子以“________之木”而闻名;在中国,竹子以“________之木”而闻名。
(4)文段②中为什么要引用苏东坡和郑板桥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爱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竹子在我国人民的眼中有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③写道:“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节”、“虚心”在这里怎样理解?在这句话中含有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品读下边两副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
①凌云劲竹真君子,空谷幽兰绝美人。
②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两面枝。
A.选文中有两个词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对联①中对竹子的赞美,请找出这两个词语。
B.对联②主要是写竹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对联中的兰、梅各具怎样的品格?
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哪些人具有对联中竹子、兰花或梅花的品格?请各举一例,写出人物事例或人物的名言诗句。
具有竹子品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兰花品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梅花品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由于人们的观点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也就不同。竹,有人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两面枝。”,也有人说“竹本无心,偏生许多枝节;藕心有洞,却出污泥不染”。杜甫也说:“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你能对“竹”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评价吗?
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竹子是一种介乎草与木之间的独特植物。它广泛生长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并在这些地区享有盛誉。在印度,竹子以“穷人之木’’而闻名;在越南,它被亲切地称为“兄弟”;而在中国,竹子被国人崇尚为“君子”,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②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
su#(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节外无枝的操守。唐宋以来,竹子与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________、________”比作“四君子”。苏东坡则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p!( ),须臾不离,他曾“四十年来画竹枝”,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③中华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一部中华文化史,上下五千年,处处竹相连。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实践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赋予了竹子独特的精神内涵,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它那种挺拔坚韧、宁折不弯的气节为各阶层的人们所称颂。
④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竹子一样,对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世界上,中国也被称为“竹文化的国度”。
(
1)根据注音,把文段②中括号里应填的字写在下面。
①绿叶婆 su#( ) |
②爱竹成 p!( ) |
(
2)在文段②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植物名称。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
3)根据文段①的内容,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在印度,竹子以“穷人之木”而闻名;在越南,竹子以“
________之木”而闻名;在中国,竹子以“________之木”而闻名。(
4)文段②中为什么要引用苏东坡和郑板桥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人们爱竹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竹子在我国人民的眼中有什么样的精神风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文段③写道:“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节”、“虚心”在这里怎样理解?在这句话中含有怎样的人生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品读下边两副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①凌云劲竹真君子,空谷幽兰绝美人。
②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两面枝。
A
.选文中有两个词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对联①中对竹子的赞美,请找出这两个词语。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B
.对联②主要是写竹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对联中的兰、梅各具怎样的品格?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哪些人具有对联中竹子、兰花或梅花的品格?请各举一例,写出人物事例或人物的名言诗句。具有竹子品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兰花品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梅花品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由于人们的观点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也就不同。竹,有人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两面枝。”,也有人说“竹本无心,偏生许多枝节;藕心有洞,却出污泥不染”。杜甫也说:“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你能对“竹”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评价吗?正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竹子是一种介乎草与木之间的独特植物。它广泛生长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并在这些地区享有盛誉。在印度,竹子以“穷人之木”而闻名;在越南,它被亲切地称为“兄弟”;而在中国,竹子被国人崇尚为“君子”,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②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娑。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节外无枝的操守。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苏东坡则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癖,须臾不离,他曾“四十年来画竹枝”,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
③中华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一部中华文化史,上下五千年,处处竹相连。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实践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赋予了竹子独特的精神内涵,“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它那种挺拔坚韧、宁折不弯的气节为各阶层的人们所称颂。
④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竹子一样,对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世界上,中国也被称为“竹文化的国度”。
(1)文段②中引用苏东坡和郑板桥的事例作用有二,一是表明________________,二是说明竹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2)仔细揣摩文段③中“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两句话,回答问题。
①“节”的本义是“竹节”,由此引申出一个意思是________;“虚心”的本义是________,由此引申出一个意思是“谦虚”。
②由这两句话,你能联想到怎样的人生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
凌云劲竹真君子空谷幽兰绝美人
①选文中有两个词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上联对竹子的赞美,这两个词语是________。
②下联赞美了兰花怎样的品格?下列词语中有一个最能代表兰花品格的,这个词语是
[ ]
③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哪些人具有对联中竹子或兰花的品格?请各举一例,写出姓名、事例或他本人的名言诗句。(选文中出现的例子除外)
具有竹子品格的:________________
具有兰花品格的:________________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阅读上面词,回答下面问题。
①“渔歌子”是________名,词又叫________。
②“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同事来自竹乡,于是侃侃而谈。竹子种类很多,可分为散生型、丛生型和混生型等。我们见到的是毛竹,高大、笔直、粗壮,是园林建筑的好材料。竹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竹鞭纵横交错,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良好功能;其“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的风采和品质,更成为高尚人格的化身。一番介绍,让我_______________。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列其中。竹子虽没有鲜花艳丽的色彩,亦无松柏之伟岸、桃李之娇艳,但它昂首挺立,宁折不弯。
我还品尝过竹子的滋味。那是一次到山里看农家旅游。茂密的大山里,栋栋小屋就竹取材建在山腰上,屋子里栋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凳子、椅子、台子等摆设几乎全是用竹子做成的,整个小屋一派天然、清香。中午在农民家就餐,吃的是有生以来首次吃到的竹筒饭。蒸熟的米饭有着特殊的香甜味,吃起来满嘴清香中夹杂着淡淡的甜味。
徘徊在竹林里,竹子的风姿撩拨起我的思绪。历代文人墨客醉心竹林,流连往返,留下许多____________的佳作,尤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代表,他在山东潍县做七品县令时,送给巡抚一幅竹画,题诗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痰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以竹抒发内心情感和忧思民间之苦,正是郑板桥为人民做官的独到之处。
我爱竹子,更爱那片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竹林。
1.请根据文意,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竹“是园林建筑的好材料”,请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全文,你知道了作者为什么爱竹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有关竹的诗句和对联。你能根据下面的上联,写出下联吗?
上联:宜和竹论虚和实,
下联:______________
5.文中引用郑板桥的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
【材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流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爱竹,爱它那
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3)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 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 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实践题。(6分)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
【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流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2分)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3.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2分)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 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