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把下面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溪头的越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撒向扁舟,撒向村落,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依次填入的序号是:                                             

试题答案

3、⑤②④①③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记忆·理解·运用

  记忆、理解和运用是学习过程中的三个环节。

  记忆,无疑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学习是为了求知,求知当然需要记忆。我国封建时代的私塾里的学生就讲究背诵。但是,记忆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只读书和背诵,最后的结果是图书馆搬家。有个故事,讲一个秀才去赶考,坐在船上看书,看完一页撕一页,然后扔到河里。书看完了,也撕完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只看一遍就记住了,还留着书有什么用。(  )并不一定。他可能记住了书本上的知识,但记住一种知识与真正掌握一种知识是根本不同的。

  理解是学习的第二环节。这一环节使学习过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在读书和记忆阶段是未曾发生的。当人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时,就碰到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矛盾和融合。理解的过程不仅知识量增加,而且还因新知识对旧知识的改造、融合、同化而形成了知识结构的变化,从而使我们的知识水平进到更高的阶段。

  人们的理解力与知识和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很大关系。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往往有较强的理解力。

  运用是学习的第三环节,也是学习的实践阶段。运用既是理解过程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是对理解过程中所取得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的检验。

  ①学习过程的三个环节彼此递进,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②这三个环节,第二个环节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又最难达到,同时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③一开始学习的时候,人们往往只重视读和说而忽视了理解。④为什么有些读书很多的人,在工作中容易产生教条主义的毛病呢?⑤这当然不能归结为书读得多,而在于理解的差。

  把学习分为三个环节只是理论的抽象。实际上,这三个环节是互相渗透的。表现为,在读书阶段就有理解参与其中,而在理解中也就加深了记忆。所谓理解性记忆就是这两个环节不断互相作用的综合产物。古人有很多论述,讲了记忆、理解二者互相依赖的辩证关系。而运用过程不仅要以前两个阶段为基础,而又是巩固三个环节成果的最好方法。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巩固。

(1)第二段用“图书馆搬家”作比喻,指的是学习时________(答案不超过12个字)

(2)下列句子插入第二段括号内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位秀才是不是记住了他所学的东西呢?

B.这位秀才是不是掌握了他所学的东西呢?

C.这位秀才已经记住了他所学的东西。

D.这位秀才已经掌握了他所学的东西。

(3)第六段中说“这三个环节,第二个环节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又最难达到”。通观第三、第四段,参照对“最难达到”的原因的归纳,分点概述(可稍加改造和组织)“很重要的意义”在文中所指的内容________(答案不超过12个字)。

“最难达到”的原因为:a.碰到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矛盾和融合。b.与人们的知识和经验丰富程度有很大关系。“很重要的意义”在文中所指的内容是

(4)第六段由五句话组成,第一层应划分在哪里?用“/”在下列句子的序号中标出。

①②③④⑤

(5)第七段说“古人有很多论述,讲了记忆、理解二者互相依赖的辩证关系”。下列摘引的古人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说明“二者互相依赖的辩证关系”的几项是

[  ]

A.熟读而精思。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E.学然后知不足。

F.温故而知新。

(6)下列对第七段中“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实际含义及作用的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说明运用要以记忆、理解为基础;总结全文,引出论点。

B.强调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巩固;以事喻理,生动形象。

C.说明运用要以记忆、理解为基础;以事喻理,生动形象。

D.强调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巩固;总结全文,引出论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羊肉泡馍的联想
①在西安的时候,我带一位澳大利亚的朋友去吃羊肉泡馍,进得店,坐下,几个白生生的馍就端上来,说时迟那时快,老外已经捉住一个馍,咬将下去,我赶紧叫道,吃不得呢哥哥,是生的。
②只好停下来。无论在路上如何心急火燎地紧赶慢赶,从高速公路来,坐喷气式飞机来,但进了羊肉泡馍店,你就必须按照古老的时间,慢下来,而且越慢呢,你那碗羊肉泡馍才越吃得到位。先是要去把手洗干净,然后坐下来,品口茶,再细细地把馍掰碎,约莫一刻钟,才由伙计把掰好的碎馍收去,有时十几分钟,再端回,这才是吃的时候。
③如果急着吃,把馍掰得大块大块的,还是吃不稳,也勉强吃吧,后来发现再热的羊肉汤也泡不软,咬到核心,还是夹生。所以一定要慢下来,慢下来,要漫不经心地掰,把馍一点点掰到花生米大小,要东张西望,百无聊赖,可以想点自己的心事。中国的思想就是在这种时候出现的。掰馍的时候,嗑瓜子的时候,如厕的时候,对着梅花发呆的时候,而不是罗丹大师雕塑的那个“思想者”一本正经的架势。莫去想火车开车的时间,也莫去担心停在外面的私家汽车,要像茶叶一样慢慢往茶杯底沉下去,要慢到看见从窗子里投进来的日影如何探着猫须,从凉菜碟爬到了茶杯盖附近。
④这时候你的馍就掰好了,适才一个硬馍,现在蓬松松的成了一大碗,面团像棉花一样一朵朵开放着。身上的汗也凉了,心也静了,富贵或者贫贱也成浮云了,外面等着的什么也忘得一干二净了。于是伙计躬身上来,把你的馍端走,留给你一个牌,谁掰的馍就是谁掰的馍,决不会混为一谈,端下去是你的那碗,端回来还是你的那碗。
⑤都说羊肉泡馍了得,其实味道如何,只有自己心里有数。一个老西安掰的馍与外地人掰的馍是完全不同的,心里挂着迟到要扣工资的白领与无所事事、吃饱了馍要去碑林看刻着黄庭坚手迹的那块石头的老李掰的馍有天壤之别。口感的层次完全不同,都说好吃,但体验的绝不是同一个标准的好。
⑥羊肉泡馍与麦当劳卖的馍不同,麦当劳的馍都是一样的,计算好了的,配方、火候、时间长短。放在纽约的马嘴里与北京的牛嘴里并没有什么不同。掰馍的耐心还在于,有人肚子小,只掰一个就够了,你肚子大,要掰两个。人家的都掰好了,端走又端回来,并且呼哧呼哧,酣畅淋漓起来了,你要视而不见,目中无人,继续掰你的,还要更慢些,让那个埋头猛喝的忽然觉得他的速度有辱斯文。
⑦比快容易,比慢就难了。西安有一家百年老店,什么都不做,就做一块钱一个的馍。太慢了,四代人下来,就做了个馍。我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地方,找去,不过是在一条脏乱差的小街上,夹在肉夹馍店和炒货店之间的一条黑乎乎的缝,门口支着炉子,而且过了中午12点就不卖了。西安有一个出租汽车司机,吃这家的馍已经吃了40年,还要吃下去。
⑧终于,我们掰好的馍被伙计端进去了,他们在后面搞什么,你不必操心,那是一个家族的秘方,味道、信用、尊严、什么什么的少许和灵感。少顷,再端回来,已经是热腾腾、黏糊糊,摊着羊肉、红椒什么的一碗。就提起筷子要动手,慢着,先剥个蒜,再兑点醋,然后呢,想怎么整怎么整。但还是要慢些,烫得很,要慢慢品味,味道是沁出来的,不是一嘴咬出来的。
⑨我把从长安传到西安的羊肉泡馍看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慢的仪式”,此类的仪式组成了昔日中国社会日常生活的基础。在中国,生活的意义就是现在、此时此地,羊肉泡馍的仪式就是体验感受人生的过程。当你掰着馍的时候,你就像一个农民在收获、劳动,意识到你的手和身体,意识到面粉而不只是食物的名称,你重新意识到粮食,以及那些大地上的耕作者,因为吃到嘴是这么慢,这么费力,你会珍惜和敬畏。
⑩在西方,生活的方向是前面、远方。麦当劳的吃法,是为了让你赶路,馍的意思却是,这就是生活的味道。今日西方那些前卫的智慧已经有了要慢下来的意思。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慢》中写道:“跑步的人与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的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水泡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时间。”“慢生活”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传统思想,是很多人曾经认为应该抛弃的文化。
[链接]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它的特点是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选自《读者》2013第20期,作者于坚)
【小题1】请你根据文中前后的有关介绍简要叙述吃羊肉泡馍的全过程。(3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品味语言。(4分)
(1)李白的《送友人》中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指的是天空中随风飘浮的一朵白云,象征了友人的任意西东;文中第④段中加点的“浮云”又是什么意思?(2分)
(2)第⑧段中画线句中的“沁”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妙处?(2分)
【小题3】有人认为第⑦段与上下文衔接不够严密,而且内容关联不大,可以删去,你的意见是什么?请说说理由。(3分)
【小题4】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发展指标的今天,对于第⑩段作者所提的“慢生活”这种传统思想,你是怎么理解它的现实意义的?(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羊肉泡馍的联想

在西安的时候,我带一位澳大利亚的朋友去吃羊肉泡馍,进得店,坐下,几个白生生的馍就端上来,说时迟那时快,老外已经捉住一个馍,咬将下去,我赶紧叫道,吃不得呢哥哥,是生的。

好停下来。无论在路上如何心急火燎地紧赶慢赶,从高速公路来,坐喷气式飞机来,但进了羊肉泡馍店,你就必须按照古老的时间,慢下来,而且越慢呢,你那碗羊肉泡馍才越吃得到位。先是要去把手洗干净,然后坐下来,品口茶,再细细地把馍掰碎,约莫一刻钟,才由伙计把掰好的碎馍收去,有时十几分钟,再端回,这才是吃的时候。

③如果急着吃,把馍掰得大块大块的,还是吃不稳,也勉强吃吧,后来发现再热的羊肉汤也泡不软,咬到核心,还是夹生。所以一定要慢下来,慢下来,要漫不经心地掰,把馍一点点掰到花生米大小,要东张西望,百无聊赖,可以想点自己的心事。中国的思想就是在这种时候出现的。掰馍的时候,嗑瓜子的时候,如厕的时候,对着梅花发呆的时候,而不是罗丹大师雕塑的那个“思想者”一本正经的架势。莫去想火车开车的时间,也莫去担心停在外面的私家汽车,要像茶叶一样慢慢往茶杯底沉下去,要慢到看见从窗子里投进来的日影如何探着猫须,从凉菜碟爬到了茶杯盖附近。

时候你的馍就掰好了,适才一个硬馍,现在蓬松松的成了一大碗,面团像棉花一样一朵朵开放着。身上的汗也凉了,心也静了,富贵或者贫贱也成浮云了,外面等着的什么也忘得一干二净了。于是伙计躬身上来,把你的馍端走,留给你一个牌,谁掰的馍就是谁掰的馍,决不会混为一谈,端下去是你的那碗,端回来还是你的那碗。

⑤都说羊肉泡馍了得,其实味道如何,只有自己心里有数。一个老西安掰的馍与外地人掰的馍是完全不同的,心里挂着迟到要扣工资的白领与无所事事、吃饱了馍要去碑林看刻着黄庭坚手迹的那块石头的老李掰的馍有天壤之别。口感的层次完全不同,都说好吃,但体验的绝不是同一个标准的好。

⑥羊肉泡馍与麦当劳卖的馍不同,麦当劳的馍都是一样的,计算好了的,配方、火候、时间长短。放在纽约的马嘴里与北京的牛嘴里并没有什么不同。掰馍的耐心还在于,有人肚子小,只掰一个就够了,你肚子大,要掰两个。人家的都掰好了,端走又端回来,并且呼哧呼哧,酣畅淋漓起来了,你要视而不见,目中无人,继续掰你的,还要更慢些,让那个埋头猛喝的忽然觉得他的速度有辱斯文。

快容易,比慢就难了。西安有一家百年老店,什么都不做,就做一块钱一个的馍。太慢了,四代人下来,就做了个馍。我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地方,找去,不过是在一条脏乱差的小街上,夹在肉夹馍店和炒货店之间的一条黑乎乎的缝,门口支着炉子,而且过了中午12点就不卖了。西安有一个出租汽车司机,吃这家的馍已经吃了40年,还要吃下去。

于,我们掰好的馍被伙计端进去了,他们在后面搞什么,你不必操心,那是一个家族的秘方,味道、信用、尊严、什么什么的少许和灵感。少顷,再端回来,已经是热腾腾、黏糊糊,摊着羊肉、红椒什么的一碗。就提起筷子要动手,慢着,先剥个蒜,再兑点醋,然后呢,想怎么整怎么整。但还是要慢些,烫得很,要慢慢品味,味道是出来的,不是一嘴咬出来的。

我把从长安传到西安的羊肉泡馍看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慢的仪式”,此类的仪式组成了昔日中国社会日常生活的基础。在中国,生活的意义就是现在、此时此地,羊肉泡馍的仪式就是体验感受人生的过程。当你掰着馍的时候,你就像一个农民在收获、劳动,意识到你的手和身体,意识到面粉而不只是食物的名称,你重新意识到粮食,以及那些大地上的耕作者,因为吃到嘴是这么慢,这么费力,你会珍惜和敬畏。

在西方,生活的方向是前面、远方。麦当劳的吃法,是为了让你赶路,馍的意思却是,这就是生活的味道。今日西方那些前卫的智慧已经有了要慢下来的意思。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慢》中写道:“跑步的人与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的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水泡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时间。”“慢生活”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传统思想,是很多人曾经认为应该抛弃的文化。

[链接]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它的特点是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选自《读者》2013第20期,作者于坚)

1.请你根据文中前后的有关介绍简要叙述吃羊肉泡馍的过程。(3分)

2.联系上下文,品味语言。(4分)

(1)李白的《送友人》中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指的是天空中随风飘浮的一朵白云,象征了友人的任意西东;文中第段中加点的“浮云”又是什么意思?(2分)

(2)中画线句中的“沁”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妙处?(2分)

3.有人认为第段与上下文衔接不够严密,而且内容关联不大,可以删去,你的意见是什么?请说说理由。(3分)

4.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发展指标的今天,对于作者所提的“慢生活”这种传统思想,你是怎么理解它的现实意义的?(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羊肉泡馍的联想
①在西安的时候,我带一位澳大利亚的朋友去吃羊肉泡馍,进得店,坐下,几个白生生的馍就端上来,说时迟那时快,老外已经捉住一个馍,咬将下去,我赶紧叫道,吃不得呢哥哥,是生的。
②只好停下来。无论在路上如何心急火燎地紧赶慢赶,从高速公路来,坐喷气式飞机来,但进了羊肉泡馍店,你就必须按照古老的时间,慢下来,而且越慢呢,你那碗羊肉泡馍才越吃得到位。先是要去把手洗干净,然后坐下来,品口茶,再细细地把馍掰碎,约莫一刻钟,才由伙计把掰好的碎馍收去,有时十几分钟,再端回,这才是吃的时候。
③如果急着吃,把馍掰得大块大块的,还是吃不稳,也勉强吃吧,后来发现再热的羊肉汤也泡不软,咬到核心,还是夹生。所以一定要慢下来,慢下来,要漫不经心地掰,把馍一点点掰到花生米大小,要东张西望,百无聊赖,可以想点自己的心事。中国的思想就是在这种时候出现的。掰馍的时候,嗑瓜子的时候,如厕的时候,对着梅花发呆的时候,而不是罗丹大师雕塑的那个“思想者”一本正经的架势。莫去想火车开车的时间,也莫去担心停在外面的私家汽车,要像茶叶一样慢慢往茶杯底沉下去,要慢到看见从窗子里投进来的日影如何探着猫须,从凉菜碟爬到了茶杯盖附近。
④这时候你的馍就掰好了,适才一个硬馍,现在蓬松松的成了一大碗,面团像棉花一样一朵朵开放着。身上的汗也凉了,心也静了,富贵或者贫贱也成浮云了,外面等着的什么也忘得一干二净了。于是伙计躬身上来,把你的馍端走,留给你一个牌,谁掰的馍就是谁掰的馍,决不会混为一谈,端下去是你的那碗,端回来还是你的那碗。
⑤都说羊肉泡馍了得,其实味道如何,只有自己心里有数。一个老西安掰的馍与外地人掰的馍是完全不同的,心里挂着迟到要扣工资的白领与无所事事、吃饱了馍要去碑林看刻着黄庭坚手迹的那块石头的老李掰的馍有天壤之别。口感的层次完全不同,都说好吃,但体验的绝不是同一个标准的好。
⑥羊肉泡馍与麦当劳卖的馍不同,麦当劳的馍都是一样的,计算好了的,配方、火候、时间长短。放在纽约的马嘴里与北京的牛嘴里并没有什么不同。掰馍的耐心还在于,有人肚子小,只掰一个就够了,你肚子大,要掰两个。人家的都掰好了,端走又端回来,并且呼哧呼哧,酣畅淋漓起来了,你要视而不见,目中无人,继续掰你的,还要更慢些,让那个埋头猛喝的忽然觉得他的速度有辱斯文。
⑦比快容易,比慢就难了。西安有一家百年老店,什么都不做,就做一块钱一个的馍。太慢了,四代人下来,就做了个馍。我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地方,找去,不过是在一条脏乱差的小街上,夹在肉夹馍店和炒货店之间的一条黑乎乎的缝,门口支着炉子,而且过了中午12点就不卖了。西安有一个出租汽车司机,吃这家的馍已经吃了40年,还要吃下去。
⑧终于,我们掰好的馍被伙计端进去了,他们在后面搞什么,你不必操心,那是一个家族的秘方,味道、信用、尊严、什么什么的少许和灵感。少顷,再端回来,已经是热腾腾、黏糊糊,摊着羊肉、红椒什么的一碗。就提起筷子要动手,慢着,先剥个蒜,再兑点醋,然后呢,想怎么整怎么整。但还是要慢些,烫得很,要慢慢品味,味道是沁出来的,不是一嘴咬出来的。
⑨我把从长安传到西安的羊肉泡馍看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慢的仪式”,此类的仪式组成了昔日中国社会日常生活的基础。在中国,生活的意义就是现在、此时此地,羊肉泡馍的仪式就是体验感受人生的过程。当你掰着馍的时候,你就像一个农民在收获、劳动,意识到你的手和身体,意识到面粉而不只是食物的名称,你重新意识到粮食,以及那些大地上的耕作者,因为吃到嘴是这么慢,这么费力,你会珍惜和敬畏。
⑩在西方,生活的方向是前面、远方。麦当劳的吃法,是为了让你赶路,馍的意思却是,这就是生活的味道。今日西方那些前卫的智慧已经有了要慢下来的意思。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慢》中写道:“跑步的人与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的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水泡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时间。”“慢生活”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传统思想,是很多人曾经认为应该抛弃的文化。
[链接]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它的特点是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选自《读者》2013第20期,作者于坚)
小题1:请你根据文中前后的有关介绍简要叙述吃羊肉泡馍的全过程。(3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品味语言。(4分)
(1)李白的《送友人》中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指的是天空中随风飘浮的一朵白云,象征了友人的任意西东;文中第④段中加点的“浮云”又是什么意思?(2分)
(2)第⑧段中画线句中的“沁”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妙处?(2分)
小题3:有人认为第⑦段与上下文衔接不够严密,而且内容关联不大,可以删去,你的意见是什么?请说说理由。(3分)
小题4: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发展指标的今天,对于第⑩段作者所提的“慢生活”这种传统思想,你是怎么理解它的现实意义的?(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回家去问妈妈
(1)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在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
(2)安西!多么遥远的地方!我在那里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感动。除了我,咱们家谁也没有到过那里!我得意地大叫。
(3)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怀抱着你,走过安西。 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4)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情,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罗嗦。我说,我以为你是坐火车来的,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5)妈妈依旧淡淡地说,那时候哪有火车?从星星峡经柳园到兰州,我每天抱着你,天不亮就爬上装货卡车的大厢板,在戈壁滩上颠呀颠,半夜才到有人烟的地方。你脏得像个泥巴娃娃,几盆水也洗不出本色……?
(6)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
(7)我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8)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一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因为世界上最困难的事莫过于认识自己。我们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
(9)那是妈妈的眼睛啊!?
(10)我们幼年的顽皮,我们成长的艰辛,我们与生俱来的弱点,我们异于常人的秉赋……我们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我们失败与成功每一次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
(11)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认识我们的人。我们何时长第一颗牙?我们何时说第一句话?我们何时跌倒了不再哭泣?我们何时骄傲地昂起了头颅?往事像长久不曾加洗的旧底片,虽然暗淡却清晰地存放在母亲的脑海中,期待着我们将它放大。?
(12)所有的妈妈都那么乐意向我们提起我们小时的事情,她们的眼睛在那一瞬露水般的年轻。我们是她们制造的精品,她们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描绘打磨我们的每一个过程。
(13)于是我们不客气地对妈妈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别说了,好不好?!
(14)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不再提起往事。有时候,她会像抛上岸的鱼,突然张开嘴,急速地扇动着气流……她想起了什么,但她终于什么也没有说,干燥地合上了嘴唇。我们熟悉了她的这种姿势,以为是一种默契。?
(15)为什么怕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是不愿承认我们曾经弱小?是不愿承载亲人过多的恩泽?我们在人海茫茫世事纷繁中无暇多想,总以为母亲会永远陪伴在身边,总以为将来会有某一天让她将一切讲完。?
(16)在一个猝不及防的刹那,冰冷的铁门在我们身后戛然落下。温暖的目光折断了翅膀,掩埋在黑暗的那一边。
(17)我们在悲痛中愕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
(18)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离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
(19)我们像一部手工制造的仪器,处处缠绕着历史的线路。母亲走了,那唯一的图纸丢了。从此我们不得不在暗夜中孤独地拆卸自己,焦灼地摸索着组合我们性格的规律。
(20)当那个我们快乐时、她比我们更欢喜,我们忧郁时、她比我们更苦闷的人,头也不回地远去的时候,我们大梦初醒。
(21)损失了的文物永不能复原,破坏了的古迹再不会重生。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当我们明白最晶莹的真诚就在我们身后时,猛回头,它已永远熄灭。
(22)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23)趁老树虬蚺的枝丫还郁郁葱葱时,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24)问她对你充满艰辛的诞育,问她独自经受的苦难。问清你幼小时的模样,问清她对你所有的期冀……你安安静静地偎依在她的身旁,听她像一个有经验的老农,介绍风霜雨雪中每一穗玉米的收成。
(25)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26)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给众人一个机会,让他全面搜集关于一个人一个时代的故事。
小题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5分)
小题2: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作者要我们回家去问妈妈什么?为什么要回家去问妈妈?(4分)
小题3:“损失了的文物永不能复原,破坏了的古迹再不会重生”这句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含义?(4分)
小题4: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趁老树虬蚺的枝丫还郁郁葱葱时,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