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让我们走近名著,去感受文学的魅力: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心系天下,留下了《                  》这一不朽的散文名篇;前苏联著名作家                  身残志坚,写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世界名著;现代文学巨匠鲁迅虽嫉恶如仇,却有天真童趣,《                》这一回忆童年的散文,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朱自清笔下的《                     》则表现了真挚的父子之情。

试题答案

5、岳阳楼记;奥斯特洛夫斯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背影。

相关题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时间深处

张抗抗

  最近读到费振钟先生主编的《江南民间生活摹本》丛书中的《风月无边》一书。书捧在手里,轻巧而精致的。封面上的碧塘艳荷粉墙水田,拂来了江南湿润的暖风与雨丝。内文一页页如波浪起伏,每一面纸上都嵌着疏淡的底纹,一竹一亭一柳一燕,清晰而模糊的影子,若隐若现地在湖水中沉浮。再配以优美的文字与黑白色风景图片,可知浙江摄影出版社对这套书的设计制作,怀有怎样的偏爱而多用了几分心思。

  这是一本关于西湖的书。“风月”二字,本是人世间泛意的温情与诗意。但自从被御笔在湖心亭抹去边际笔画,“风月无边”就变成了西湖的一个代词。我这个出生在杭州的女人,虽在青春年少时越出了西湖的地界远走他乡,却终究是逃不出这个“无边”——在心灵的牵念与思忆中,西湖始终忽远忽近地随我而行。

  该书作者苏沧桑,来自东海边的一座小城,原本不是西湖女儿。她是走近西湖来上大学的,也许应了“一半勾留是此湖”那句诗,后来她就在这座城市里住了下来,作了西湖真心实意的“养女”。

  见过苏沧桑,一个文静秀美的江南女人;待细细品味《风月无边》,才知沧桑内心的聪慧与丰富的情思,更是一片“无边”的绿色桑田。苏沧桑笔端的西湖是女性的、是沧桑用自己的眼睛观赏、用自己的灵魂感知的西湖。迟来的苏沧桑从容地踏着桂树竹林的小径,寻找岁月在湖山留下的每一道踪迹,追问着西湖风月的成因与去向——

  沧桑写断桥,撑开了一把千年的油纸“伞”;沧桑写苏堤,长堤破水入“梦”境;沧桑写晚钟,让人听见了穿透尘世的梵音;沧桑写双峰,缠绕于一个“无”字;沧桑写三潭印月,波光里扬起了幽怨的洞箫声声;沧桑写虎跑,着眼于“泉”;沧桑写龙井,落笔于“叶”;沧桑写雷峰塔,意在苍凉;沧桑写满垅桂雨,重在迷失;沧桑的云栖竹径,是天堂里的小路;沧桑的阮公墩,是一块含烟的翡翠……

  人所共享的西湖山水,就此被沧桑的个人感受内心化了,西湖的风光月色由“有形”而变得“无形”,无形即无边,世间只有飞翔的心灵才能真正“无边”。于是在风云际会的无边岁月里,我们看到了曾在湖畔匆匆来去的人:林和靖、秋瑾、吴昌硕、俞平伯、林风眠、史量才……还有遥远的许仙白娘子、梁祝和苏小小……月湖雨湖,梅林桂雨,朵朵涟漪阵阵馨香中,古典的爱神与美神一次次起降。那都是一些善解“风月”和呼风唤雨的人,使得西湖历尽沧桑而容颜不老、妩媚依旧……

  还有岁月遗存的杭州民俗风情,烟花河灯画舫绸庄酒肆扇铺……说不尽的繁华与热闹。按着这套《江南民间生活摹本》丛书的初衷,苏沧桑曾试图描写杭州的市井生活世俗风物,但那个时代确实离她太远了,终是有“隔”的感觉。正如费振中先生那个有趣的引言中所说:“写着写着,就把自己写进去了。这样也好。”苏沧桑优美的文字之旅,便成为雅俗共赏的风月之解;她充满柔情的女性眼光让我们懂得:脚步落在杭州的土地上,城内湖边,每一步踩下去必有些不同寻常的来历。

  然而,西湖果真是那般闲雅的么?在时间的深处,风消月隐之时,我听见了南屏晚钟的佛国余音,空谷传声警示众人。在时间的深处,我看到狂风掀起的湖水,寒冷的月色如雪片一层层叠垒。西湖的秋风残月中,伫立着岳飞、于谦、张仓水、章太炎、龚自珍、秋瑾等人的背影,犹如西湖四周的群山,成为西湖的脊梁,一直朝着东海延伸而去。在时间的深处,隐藏着西湖千年魅力的全部秘笈。

  顺便说到,王旭烽所著的《走读西湖》(同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落笔于“西湖是一座书院”,更偏重于西湖名胜的历史性,把许多被时间掩埋的人文典故重加发掘整合,与苏沧桑的《风月无边》是不同的路数。那些描写西湖的书,彼此应是相得益彰的:历史与现实,理性与感性、审美的客观性与个人化,犹如手心手背浑然一体。

  说西湖风月,不可忘西湖风骨;柔美与凝重,才构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完美。

1.根据本文内容说出“西湖十景”指哪十个景点?

2.本文与我们所学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3.《风月无边》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4.为什么说“苏沧桑笔端的西湖是女性的”?

5.列举出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句。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常存感恩之心
陈小红
  (1)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乡村医生马文芳,38年来一直坚持在偏僻的乡村行医?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说:“就是那1961年的169元钱。”
  (2)那年,在他母亲得伤寒病去世后的第五天,弟弟也得了这种病。在全家陷入绝境的时候,一分、二分、五分,一个庄又一个庄,乡亲们几乎全部出来,竟然凑起了169元钱。这笔在当时近乎天文数字的救命钱,让马文芳泪流满面。虽然弟弟没能救过来,但在他心灵深处,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在呼喊着:“在农村,一定要有医生,一定要有为父老乡亲们治病的医生!”
  (3)8月25日,解放日报以《感恩的心》为题报道了河南省这名乡村医生的事迹。从最初的报答之情,到责任之感,再到奉献之举,一颗感恩的心,成就了他的业绩。
  (4)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我们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也深深地滋养着一代代人。今天,无论是张尚昀背着重病母亲求学进取,还是洪战辉历尽艰辛带着“弃婴妹妹”读大学,无论是王乐义身患癌症不辞辛苦推广大棚蔬菜技术,还是华益慰以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彰显济世良医的仁慈心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善德壮举,都源于一颗感恩的心,进而升华为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的感恩之情。
  (5)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阳光。你只知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有研究表明,在正面激励因素中,感恩被认为是培养道德 良知、增强人格魅力和提升成长力量的最好催化剂。感恩之心驱使下的人有别于常人,他们执著而无私,博爱而善良,敬业而忠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不知感恩的人,是素质不全面的人;一个缺乏感恩的集体,是没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集体;一个抛弃感恩的社会,是充满尔虞我诈、假冒伪劣、没有安全感的社会。懂得感恩的人,总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充满感激,并且将这种感激转化成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孝敬父母、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6)感恩是一种境界,感恩的人,经常想的是自己应该如何奉献;不懂感恩的人,经常想的是别人欠自己,如何去索取。学会感恩,这是立身做人的要求。感恩不同于一般的知恩图报,而是跳出狭隘的视野,追求健全的人格,坚定崇高的信仰,树立远大的理想。不但关心自我,注重个性发展,更关心他人、社会、国家、民族和人类的进步事业。感恩需要砥砺德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不仅学会如何做事,更要学会如何做人。
  (7)常怀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一些融洽,少一些隔阂;多一些团结,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给别人掌声,自己周围掌声响起;给别人机会,成功正在向自己走近;给别人关照,就是关照自己。感恩组织、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让我们在感恩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不断服务社会、回报人民、担当责任,做一个让他人尊敬、令亲人自豪、受社会称道的人。 
                        《人民日报》 ( 2006-09-08 第04版 )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论点的? 
                                                                                         
3.请分析第四自然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及作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