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以“一次有意义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空缺处以本学期参与的某次集体视听活动为内容,如讲座、报告、电影、参观考察、晚会等等;

②注意详略,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③字数在600字左右。

 

 

试题答案

17、略

相关题目
记叙文阅读(14分)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牙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成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
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
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选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动)
①〔不虞〕不忧虑。虞,忧虑。
【小题1】.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它什么“味道”呢?请依据文本作答。(至少答出两点)(4分)
【小题2】.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妇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
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2)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
生保值的礼物。(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
【小题3】.文章的后面写思齐读书这一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小题4】.文中提到现代阅读风气不盛,请你结合下则材料,给家长提两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4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O一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天花费约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27.1%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记叙文阅读(14分)

终于可以说声对不起   朱 晖 

①那年冬天,她到一所大学举行签名售书。

②虽然天气很冷,长长的签名队伍却把场面映得火热。一名学生拿着书走到她的面前,小心翼翼地递了过来:“麻烦您给我签个名吧”。她不经意地扫了一眼,立刻发现这是一本盗版书:书的纸张十分粗糙,里面的内容更是错字连篇。定睛再看看他,衣衫单薄,笔直地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面部表情战战兢兢。不用猜,这一定是个家境贫寒的学生。

③签还是不签?她面临两难的选择。签的话, 无疑是对盗版书籍的一种认可;不签呢,他必然会遭到周围学生的嘲笑,这对于一个贫穷的学生来说,自尊将会受到严重伤害。踌躇了片刻,她还是流利地在盗版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微笑着递还给他。他似乎明白了微笑里的含义,涨红了脸,轻轻地道了声谢,迅速抽身离去。 

转眼11年过去了,她再次发布新书,应邀接受了一名记者的采访。采访结束时,记者又随便和她聊了几句。 

④“您如何看待盗版书籍?” 

⑤“作为一名作家,我当然反感,而且号召大家共同抵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⑥“如果有人非常喜欢您的书,但又没钱买正版的,迫不得已到地摊上去淘盗版的呢?”她顿时语塞。想了片刻,说:“其实我以前遇到过类似情况,一名贫穷的大学生拿着盗版书找我签名,我很矛盾,但最终还是签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

⑦记者不再追问,拿出一个盒子递给她:“这是您的一位读者委托我转交给您的,里面装着一封信和一本书,希望您有空时务必拆开看看。”

⑧她笑着说:“不会是哪位读者对我的作品有意见吧。不过请放心,我一定会好好拜读的。” 

她没有想到,那本书,原来是她多年前签售的盗版书,而那封信,写着这样一段话:“感谢您当年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保护了一个贫困生的尊严,但是也令他惴惴不安,深感有愧于您。或许您不知道,当时他穷得每天只敢吃一顿饭,为了省钱买您的书(尽管是盗版的),他整整三天只喝食堂的免费菜汤。您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非要讨您的签名?那是因为,他非常崇拜您,如果拥有了一本您亲自签名的书,将成为他抵御人生严冬的精神力量。”

 ⑨“他想蒙混过关,但还是被您看了出来。在您犹豫的那一刻,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几乎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是您没有拆穿他,而是递还了一个微笑,那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美丽的微笑,那一刻他发誓:总有一天要堂堂正正地站在您面前,真诚地说声‘对不起’。从此,他不再对未来悲观失望,因为内心深处总有一股清泉滋润着他;从此,他宁愿四处借书或到处摘抄也没有买过一本盗版书,因为他不能辜负了您最动人的微笑。毕业后,他感受过白眼,遭遇过不公,体味过艰辛,但从没想过放弃,因为他还亏欠您一句‘对不起’。经过多年打拼,他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始终把目光投向底层、关注弱者,还尽其所能地资助了2名贫困山区的学生。一个月前,他逛书店,无意中发现了您当年的那本书,于是欣然买下,现将那本盗版的书交还给您处理……看到信的署名,想必您应该知道我是谁了。”

⑩晚上,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你的礼物令我很激动,虽然我仍然坚持自己对盗版的态度,但我却为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件小事而骄傲。”

○不久,她收到记者的回复:终于可以向您说声“对不起”了。为了这句话,我努力了11年。

○这个记者就是我。

1.“他似乎明白了微笑里的含义,涨红了脸,轻轻地道了声谢,迅速抽身离去。”句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2.为什么说作家的微笑是“那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美丽的微笑”?(3分)

3.从文中任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摘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4.标题“终于可以说声对不起”有哪几个方面的含义?(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记叙文阅读(14分)
终于可以说声对不起  朱 晖 
①那年冬天,她到一所大学举行签名售书。
②虽然天气很冷,长长的签名队伍却把场面映得火热。一名学生拿着书走到她的面前,小心翼翼地递了过来:“麻烦您给我签个名吧”。她不经意地扫了一眼,立刻发现这是一本盗版书:书的纸张十分粗糙,里面的内容更是错字连篇。定睛再看看他,衣衫单薄,笔直地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面部表情战战兢兢。不用猜,这一定是个家境贫寒的学生。
③签还是不签?她面临两难的选择。签的话, 无疑是对盗版书籍的一种认可;不签呢,他必然会遭到周围学生的嘲笑,这对于一个贫穷的学生来说,自尊将会受到严重伤害。踌躇了片刻,她还是流利地在盗版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微笑着递还给他。他似乎明白了微笑里的含义,涨红了脸,轻轻地道了声谢,迅速抽身离去。 
转眼11年过去了,她再次发布新书,应邀接受了一名记者的采访。采访结束时,记者又随便和她聊了几句。 
④“您如何看待盗版书籍?” 
⑤“作为一名作家,我当然反感,而且号召大家共同抵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⑥“如果有人非常喜欢您的书,但又没钱买正版的,迫不得已到地摊上去淘盗版的呢?”她顿时语塞。想了片刻,说:“其实我以前遇到过类似情况,一名贫穷的大学生拿着盗版书找我签名,我很矛盾,但最终还是签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
⑦记者不再追问,拿出一个盒子递给她:“这是您的一位读者委托我转交给您的,里面装着一封信和一本书,希望您有空时务必拆开看看。”
⑧她笑着说:“不会是哪位读者对我的作品有意见吧。不过请放心,我一定会好好拜读的。” 
她没有想到,那本书,原来是她多年前签售的盗版书,而那封信,写着这样一段话:“感谢您当年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保护了一个贫困生的尊严,但是也令他惴惴不安,深感有愧于您。或许您不知道,当时他穷得每天只敢吃一顿饭,为了省钱买您的书(尽管是盗版的),他整整三天只喝食堂的免费菜汤。您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非要讨您的签名?那是因为,他非常崇拜您,如果拥有了一本您亲自签名的书,将成为他抵御人生严冬的精神力量。”
⑨“他想蒙混过关,但还是被您看了出来。在您犹豫的那一刻,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几乎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是您没有拆穿他,而是递还了一个微笑,那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美丽的微笑,那一刻他发誓:总有一天要堂堂正正地站在您面前,真诚地说声‘对不起’。从此,他不再对未来悲观失望,因为内心深处总有一股清泉滋润着他;从此,他宁愿四处借书或到处摘抄也没有买过一本盗版书,因为他不能辜负了您最动人的微笑。毕业后,他感受过白眼,遭遇过不公,体味过艰辛,但从没想过放弃,因为他还亏欠您一句‘对不起’。经过多年打拼,他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始终把目光投向底层、关注弱者,还尽其所能地资助了2名贫困山区的学生。一个月前,他逛书店,无意中发现了您当年的那本书,于是欣然买下,现将那本盗版的书交还给您处理……看到信的署名,想必您应该知道我是谁了。”
⑩晚上,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你的礼物令我很激动,虽然我仍然坚持自己对盗版的态度,但我却为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件小事而骄傲。”
○不久,她收到记者的回复:终于可以向您说声“对不起”了。为了这句话,我努力了11年。
○这个记者就是我。
【小题1】“他似乎明白了微笑里的含义,涨红了脸,轻轻地道了声谢,迅速抽身离去。”句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小题2】为什么说作家的微笑是“那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美丽的微笑”?(3分)
【小题3】从文中任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摘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小题4】标题“终于可以说声对不起”有哪几个方面的含义?(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记叙文阅读(14分)
终于可以说声对不起  朱 晖 
①那年冬天,她到一所大学举行签名售书。
②虽然天气很冷,长长的签名队伍却把场面映得火热。一名学生拿着书走到她的面前,小心翼翼地递了过来:“麻烦您给我签个名吧”。她不经意地扫了一眼,立刻发现这是一本盗版书:书的纸张十分粗糙,里面的内容更是错字连篇。定睛再看看他,衣衫单薄,笔直地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面部表情战战兢兢。不用猜,这一定是个家境贫寒的学生。
③签还是不签?她面临两难的选择。签的话, 无疑是对盗版书籍的一种认可;不签呢,他必然会遭到周围学生的嘲笑,这对于一个贫穷的学生来说,自尊将会受到严重伤害。踌躇了片刻,她还是流利地在盗版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微笑着递还给他。他似乎明白了微笑里的含义,涨红了脸,轻轻地道了声谢,迅速抽身离去。 
转眼11年过去了,她再次发布新书,应邀接受了一名记者的采访。采访结束时,记者又随便和她聊了几句。 
④“您如何看待盗版书籍?” 
⑤“作为一名作家,我当然反感,而且号召大家共同抵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⑥“如果有人非常喜欢您的书,但又没钱买正版的,迫不得已到地摊上去淘盗版的呢?”她顿时语塞。想了片刻,说:“其实我以前遇到过类似情况,一名贫穷的大学生拿着盗版书找我签名,我很矛盾,但最终还是签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
⑦记者不再追问,拿出一个盒子递给她:“这是您的一位读者委托我转交给您的,里面装着一封信和一本书,希望您有空时务必拆开看看。”
⑧她笑着说:“不会是哪位读者对我的作品有意见吧。不过请放心,我一定会好好拜读的。” 
她没有想到,那本书,原来是她多年前签售的盗版书,而那封信,写着这样一段话:“感谢您当年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保护了一个贫困生的尊严,但是也令他惴惴不安,深感有愧于您。或许您不知道,当时他穷得每天只敢吃一顿饭,为了省钱买您的书(尽管是盗版的),他整整三天只喝食堂的免费菜汤。您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非要讨您的签名?那是因为,他非常崇拜您,如果拥有了一本您亲自签名的书,将成为他抵御人生严冬的精神力量。”
⑨“他想蒙混过关,但还是被您看了出来。在您犹豫的那一刻,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几乎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是您没有拆穿他,而是递还了一个微笑,那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美丽的微笑,那一刻他发誓:总有一天要堂堂正正地站在您面前,真诚地说声‘对不起’。从此,他不再对未来悲观失望,因为内心深处总有一股清泉滋润着他;从此,他宁愿四处借书或到处摘抄也没有买过一本盗版书,因为他不能辜负了您最动人的微笑。毕业后,他感受过白眼,遭遇过不公,体味过艰辛,但从没想过放弃,因为他还亏欠您一句‘对不起’。经过多年打拼,他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始终把目光投向底层、关注弱者,还尽其所能地资助了2名贫困山区的学生。一个月前,他逛书店,无意中发现了您当年的那本书,于是欣然买下,现将那本盗版的书交还给您处理……看到信的署名,想必您应该知道我是谁了。”
⑩晚上,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你的礼物令我很激动,虽然我仍然坚持自己对盗版的态度,但我却为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件小事而骄傲。”
○不久,她收到记者的回复:终于可以向您说声“对不起”了。为了这句话,我努力了11年。
○这个记者就是我。
小题1:“他似乎明白了微笑里的含义,涨红了脸,轻轻地道了声谢,迅速抽身离去。”句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小题2:为什么说作家的微笑是“那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美丽的微笑”?(3分)
小题3:从文中任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摘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小题4:标题“终于可以说声对不起”有哪几个方面的含义?(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记叙文,完成第17到第20题。(11分)

爱 处 无 声

安 宁

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一声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沉默下去。

记得小时候,我走在他的身边,常有淘气的男孩子在后面跟着高喊“哑巴”。他当然听不见,照例大踏步地往前走。我被他的大手紧紧拉着,想停下来跟那些男孩子拼一架连时间都没有。那时候的我,总是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种保护他的欲望。

后来我读了中学,他每隔两天就送我最爱吃的饭菜到宿舍传达室,留下字条,告诉我下次他再来时将换下的衣服放在楼下就好。他知道一开口就会给我丢面子,所以他宁肯不见我,只给我一张张面孔与他一样严肃冷淡的字条。我是很少给他写什么字条的,有什么事能自己做的,就尽量地不去依靠他。我不知道他是否心里难过。听朋友说,他们在叛逆的年龄,常常会和父母大声地吵闹,我有时候会羡慕他们这样的经历。其实读书时的我,与他们一样,想把郁积在心里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可是站在我对面的父亲,却是什么也听不见。即便他看见我皱了眉头,又能怎样呢?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所以在我最不可一世也需要父亲来安慰的时候,我选择了与他一样的“失语”。我带着男孩子到家里来玩,将电视开得震天响,还关起门来在书房里疯狂地跳舞。那些没有礼貌的男孩子都会觉得抱歉,怕吵得父亲无法休息。我听了从来都是只有一句话:他要对我还有一点点的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那时候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对我的爱,远远没有对他自己的多。他躲在无人注意且不会被嘲弄的角落里,守着一颗敏感高傲的心,过自己的寂寞日子。他是自私的,他宁肯冷落我,也不会在我的同学面前用高得惊人的声音说一句关爱的话给我。而我,为什么不也自私地在他将棉衣盖在我身上的时候,假装睡着了翻身,将衣服抖到冰冷的地板上去?

这样不出声地与他较劲,持续了我整个的青春期,直到我后来工作了,彼此离得远,才慢慢地学会对他好。而父亲,也开始用写信的方式,将以前没有对我说的话,一点点地邮给我看。每有来信,同事们都惊奇地说,都什么时代了,怎样还有人给你这么执著地两周写一封信?我淡淡地笑称父亲不会发短信,也不会用电脑。其实,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么聪明的父亲,他什么学不会?只是在与我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尽管每次我收到了他的信,都是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简短地回复给他。

我结婚的时候,他开心地写信祝我幸福,并寄来了礼物,他自己却以路远为由没有出席。结婚前一天,我躲开所有人,一个人一遍遍地看父亲寄来的礼物。那是一张他自己制作的光碟。他用DV断断续续地拍了一年的时间。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对我的思念,无声地录在他拍摄的故事里。上面的文字,很少,但我看得懂每一个镜头里的含义。我会说话时,他给我买的识字磁带;我开始读书时,他送我的漂亮背包;我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得到的所有奖状和证书;被我揉皱了的小熊枕;为了学习,我忍病剪下来的长长的辫子;每年生日时,他帮我在门框上刻下的长大一岁的印痕;我在他怀里几欲挣脱掉的照片;他给我送饭时专用的保温盒;他打印出来的我写给他的所有的短信和邮件……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我以为他与我一样在时间的流逝里忘记了。没想到的是,他一样不差地记得那么清晰!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选自《读者》有改动)

1.、文中的“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寄来的DV上面的文字很少,为什么“我”会看懂每一个镜头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四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处于青春期的“我”对父亲的态度。请针地这部分内容谈点感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记叙文,完成第17到第20题。(11分)
爱 处 无 声
安 宁
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一声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沉默下去。
记得小时候,我走在他的身边,常有淘气的男孩子在后面跟着高喊“哑巴”。他当然听不见,照例大踏步地往前走。我被他的大手紧紧拉着,想停下来跟那些男孩子拼一架连时间都没有。那时候的我,总是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种保护他的欲望。
后来我读了中学,他每隔两天就送我最爱吃的饭菜到宿舍传达室,留下字条,告诉我下次他再来时将换下的衣服放在楼下就好。他知道一开口就会给我丢面子,所以他宁肯不见我,只给我一张张面孔与他一样严肃冷淡的字条。我是很少给他写什么字条的,有什么事能自己做的,就尽量地不去依靠他。我不知道他是否心里难过。听朋友说,他们在叛逆的年龄,常常会和父母大声地吵闹,我有时候会羡慕他们这样的经历。其实读书时的我,与他们一样,想把郁积在心里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可是站在我对面的父亲,却是什么也听不见。即便他看见我皱了眉头,又能怎样呢?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所以在我最不可一世也需要父亲来安慰的时候,我选择了与他一样的“失语”。我带着男孩子到家里来玩,将电视开得震天响,还关起门来在书房里疯狂地跳舞。那些没有礼貌的男孩子都会觉得抱歉,怕吵得父亲无法休息。我听了从来都是只有一句话:他要对我还有一点点的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那时候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对我的爱,远远没有对他自己的多。他躲在无人注意且不会被嘲弄的角落里,守着一颗敏感高傲的心,过自己的寂寞日子。他是自私的,他宁肯冷落我,也不会在我的同学面前用高得惊人的声音说一句关爱的话给我。而我,为什么不也自私地在他将棉衣盖在我身上的时候,假装睡着了翻身,将衣服抖到冰冷的地板上去?
这样不出声地与他较劲,持续了我整个的青春期,直到我后来工作了,彼此离得远,才慢慢地学会对他好。而父亲,也开始用写信的方式,将以前没有对我说的话,一点点地邮给我看。每有来信,同事们都惊奇地说,都什么时代了,怎样还有人给你这么执著地两周写一封信?我淡淡地笑称父亲不会发短信,也不会用电脑。其实,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么聪明的父亲,他什么学不会?只是在与我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尽管每次我收到了他的信,都是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简短地回复给他。
我结婚的时候,他开心地写信祝我幸福,并寄来了礼物,他自己却以路远为由没有出席。结婚前一天,我躲开所有人,一个人一遍遍地看父亲寄来的礼物。那是一张他自己制作的光碟。他用DV断断续续地拍了一年的时间。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对我的思念,无声地录在他拍摄的故事里。上面的文字,很少,但我看得懂每一个镜头里的含义。我会说话时,他给我买的识字磁带;我开始读书时,他送我的漂亮背包;我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得到的所有奖状和证书;被我揉皱了的小熊枕;为了学习,我忍病剪下来的长长的辫子;每年生日时,他帮我在门框上刻下的长大一岁的印痕;我在他怀里几欲挣脱掉的照片;他给我送饭时专用的保温盒;他打印出来的我写给他的所有的短信和邮件……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我以为他与我一样在时间的流逝里忘记了。没想到的是,他一样不差地记得那么清晰!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选自《读者》有改动)
【小题1】、文中的“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父亲寄来的DV上面的文字很少,为什么“我”会看懂每一个镜头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第四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处于青春期的“我”对父亲的态度。请针地这部分内容谈点感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记叙文《雪地里的红棉袄》,完成后面题目。(共14分)

雪地里的红棉袄

高吉波

(1)30年前,我8岁。

(2)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3)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黄青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拖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穿着大红的棉袄,头上戴着大红的花,脸上虽有显而易见的菜色,但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亲的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4)大约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家里又多了张嘴,日子显得更加地拮据。我正在长身子的时候,对米饭有一种本能的渴求,但是,每次盛饭,我都悄悄地拖到最后。我知道,大哥是一家的主劳力,嫂嫂一张嘴管着两个人,只有我是一个闲人,所以,能少吃我尽量地少吃。

(5)大哥牵挂着我,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添净了留在碗边和嘴角的米粒。嫂子似乎察觉出了什么,眼圈儿红红的。晚上,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粥,是留给我的,我揭开锅,却发现里面还掩着两个鸡蛋。

(6)我没喝,也没吃。

(7)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8)“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手里,“还热,吃吧。”

(9)那天,风大,雪大。嫂子仍然穿着那件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我的心,也随着这团火焰火热火热的。

(10)20年前,我18岁。

(11)嫂子给我剃了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12)“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临开车的时候,她塞给我一袋东西,我打开一看,是六个鸡蛋。为了给我凑学费,嫂子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这六个鸡蛋,是我硬坚持着留下来给小侄女的。抱着鸡蛋,我无语而泣。

(13)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14)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15)父亲和大哥已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16)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那次,我特意到店里买了最好的蛋糕。嫂子养了一辈子鸡,收了一辈子的鸡蛋,自己,却没有正儿八经地尝过鸡蛋的味道。

(17)嫂子捧着蛋糕,眼里有若隐若现的泪花。她没有吃,全给了我那贪吃的儿子。

(18)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19)晚上,嫂子坐在床上纳鞋底,一双鞋底可以到镇上换上两元钱。嫂子不断地纳鞋底,她纳好的鞋底可以摆满好几个炕。“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的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疼自己。”

(20)我没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已经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21)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22)“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

                                                                        (略有删改)

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情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心?(4分)

答:                                                                    

2.文中画线的句子“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包含了哪些含义?(3分)

 答:                                                                    

3. 这篇文章表现了哪几种情感?在表现这些情感时,作者采用了寄情于景、环境烘托、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不超过150字)(7分)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记叙文,完成第17到第20题。(11分)

爱 处 无 声

安 宁

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一声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沉默下去。

记得小时候,我走在他的身边,常有淘气的男孩子在后面跟着高喊“哑巴”。他当然听不见,照例大踏步地往前走。我被他的大手紧紧拉着,想停下来跟那些男孩子拼一架连时间都没有。那时候的我,总是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种保护他的欲望。

后来我读了中学,他每隔两天就送我最爱吃的饭菜到宿舍传达室,留下字条,告诉我下次他再来时将换下的衣服放在楼下就好。他知道一开口就会给我丢面子,所以他宁肯不见我,只给我一张张面孔与他一样严肃冷淡的字条。我是很少给他写什么字条的,有什么事能自己做的,就尽量地不去依靠他。我不知道他是否心里难过。听朋友说,他们在叛逆的年龄,常常会和父母大声地吵闹,我有时候会羡慕他们这样的经历。其实读书时的我,与他们一样,想把郁积在心里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可是站在我对面的父亲,却是什么也听不见。即便他看见我皱了眉头,又能怎样呢?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所以在我最不可一世也需要父亲来安慰的时候,我选择了与他一样的“失语”。我带着男孩子到家里来玩,将电视开得震天响,还关起门来在书房里疯狂地跳舞。那些没有礼貌的男孩子都会觉得抱歉,怕吵得父亲无法休息。我听了从来都是只有一句话:他要对我还有一点点的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那时候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对我的爱,远远没有对他自己的多。他躲在无人注意且不会被嘲弄的角落里,守着一颗敏感高傲的心,过自己的寂寞日子。他是自私的,他宁肯冷落我,也不会在我的同学面前用高得惊人的声音说一句关爱的话给我。而我,为什么不也自私地在他将棉衣盖在我身上的时候,假装睡着了翻身,将衣服抖到冰冷的地板上去?

这样不出声地与他较劲,持续了我整个的青春期,直到我后来工作了,彼此离得远,才慢慢地学会对他好。而父亲,也开始用写信的方式,将以前没有对我说的话,一点点地邮给我看。每有来信,同事们都惊奇地说,都什么时代了,怎样还有人给你这么执著地两周写一封信?我淡淡地笑称父亲不会发短信,也不会用电脑。其实,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么聪明的父亲,他什么学不会?只是在与我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尽管每次我收到了他的信,都是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简短地回复给他。

我结婚的时候,他开心地写信祝我幸福,并寄来了礼物,他自己却以路远为由没有出席。结婚前一天,我躲开所有人,一个人一遍遍地看父亲寄来的礼物。那是一张他自己制作的光碟。他用DV断断续续地拍了一年的时间。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对我的思念,无声地录在他拍摄的故事里。上面的文字,很少,但我看得懂每一个镜头里的含义。我会说话时,他给我买的识字磁带;我开始读书时,他送我的漂亮背包;我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得到的所有奖状和证书;被我揉皱了的小熊枕;为了学习,我忍病剪下来的长长的辫子;每年生日时,他帮我在门框上刻下的长大一岁的印痕;我在他怀里几欲挣脱掉的照片;他给我送饭时专用的保温盒;他打印出来的我写给他的所有的短信和邮件……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我以为他与我一样在时间的流逝里忘记了。没想到的是,他一样不差地记得那么清晰!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选自《读者》有改动)

1.、文中的“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寄来的DV上面的文字很少,为什么“我”会看懂每一个镜头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四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处于青春期的“我”对父亲的态度。请针地这部分内容谈点感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记叙文《雪地里的红棉袄》,完成后面题目。(共14分)
雪地里的红棉袄
高吉波
(1)30年前,我8岁。
(2)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3)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黄青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拖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穿着大红的棉袄,头上戴着大红的花,脸上虽有显而易见的菜色,但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亲的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4)大约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家里又多了张嘴,日子显得更加地拮据。我正在长身子的时候,对米饭有一种本能的渴求,但是,每次盛饭,我都悄悄地拖到最后。我知道,大哥是一家的主劳力,嫂嫂一张嘴管着两个人,只有我是一个闲人,所以,能少吃我尽量地少吃。
(5)大哥牵挂着我,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添净了留在碗边和嘴角的米粒。嫂子似乎察觉出了什么,眼圈儿红红的。晚上,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粥,是留给我的,我揭开锅,却发现里面还掩着两个鸡蛋。
(6)我没喝,也没吃。
(7)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8)“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手里,“还热,吃吧。”
(9)那天,风大,雪大。嫂子仍然穿着那件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我的心,也随着这团火焰火热火热的。
(10)20年前,我18岁。
(11)嫂子给我剃了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12)“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临开车的时候,她塞给我一袋东西,我打开一看,是六个鸡蛋。为了给我凑学费,嫂子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这六个鸡蛋,是我硬坚持着留下来给小侄女的。抱着鸡蛋,我无语而泣。
(13)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14)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15)父亲和大哥已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16)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那次,我特意到店里买了最好的蛋糕。嫂子养了一辈子鸡,收了一辈子的鸡蛋,自己,却没有正儿八经地尝过鸡蛋的味道。
(17)嫂子捧着蛋糕,眼里有若隐若现的泪花。她没有吃,全给了我那贪吃的儿子。
(18)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19)晚上,嫂子坐在床上纳鞋底,一双鞋底可以到镇上换上两元钱。嫂子不断地纳鞋底,她纳好的鞋底可以摆满好几个炕。“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的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疼自己。”
(20)我没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已经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21)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22)“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
(略有删改)
【小题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情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心?(4分)
答: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包含了哪些含义?(3分)
答:                                                                   
【小题3】 这篇文章表现了哪几种情感?在表现这些情感时,作者采用了寄情于景、环境烘托、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不超过150字)(7分)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