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烘托 缥缈 闲暇
B.宛转 炫耀 清冽
C.更胜一筹 阴晴园缺 历历在目
D.头晕目眩 海枯石烂 无忧无虑
试题答案
4、D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未尝识书具 (曾经) 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团结)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告辞) D.但当涉猎 (只是)
2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1)余 闻 之 也 久
(2)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
2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抄在下面,并翻译这句话。(3分)
句子:
翻译:
23.出自乙文的两个成语分别是 、 。(2分)
2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闻”,第二段先“见”后“闻”,这种见闻录的方式还使方仲永与“我”有所联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真切之感。.
B.甲文中的“书具”是指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乙文 “治经”中的“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儒家经典。
C.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D.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25.这两篇文章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隆中对(节选)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抑亦人谋 : 而且 B. 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
C.总揽英雄 :招致 D.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身体
11.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12.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隆中对(节选)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2.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3.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1.下面各组句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C.利尽南海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2.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簟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3.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4.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____________。(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5.“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回答文后问题。(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6.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常有高原长啸,属引凄异 ( ) (2)随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3)属予作文以记之 ( )(4)猛浪若奔 ( )
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C.每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 :
(2) 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译:
9. 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 。
10.两文中分别表现作者对山水景色热爱的句子是 和
。总结三峡或富春江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1.下面各组句中加粗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2.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3.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常有高原长啸,属引凄异 ( ) (2)随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3)属予作文以记之 ( )(4)猛浪若奔 ( )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B.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C.每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 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小题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 。
小题5:两文中分别表现作者对山水景色热爱的句子是 和 。总结三峡或富春江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