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约客》生动刻画出主人约客久等不至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6、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花灯
名句荟萃。
(1)《如梦令》中生动形象地写出晚春雨后花叶神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约客》中刻画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安静恬淡的环境。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1)有位同学经常高谈阔论,确立了许多目标,可经常不能实现,请你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劝告他:
。
(2)《约客》一诗中点题和生动刻画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的诗句是: , 。
(3)《无题》诗中表达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名句是 , 。
(4)晏殊的《浣溪沙》词中,表现作者惋惜与欣慰的复杂心情又蕴含生活哲理的名句
是 , 。
(5)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表现作者对那些无声无息者抱有一丝同情的诗句是
是 , 。
(6)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词人用借代和拟人的手法创造性地写出暮春风雨后花叶神采的句子是:
。
(7)《菩萨蛮》中诗人直接表露自己的心迹的词句是: , 。
(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描写全家人在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诗句
是: , 。
(9)《使至塞上》中写景名句是: , 。
(10)《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 。
按要求填空。
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表达诗人欣喜、准备还乡的诗句是,。
②《滁州西涧》中写雨中的景色,有动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句子是,。
③《约客》中刻画主人公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的句子是 ,。
④《如梦令》中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神采的句子是“ ? ? ”。
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写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句子是,。表明军民收复失地决心的句子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1)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2)韦应物《滁州西涧》中的“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表明作者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找一点自由和安静。
(3)江晚正愁余,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5)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6)《约客》一诗中点题和生动刻画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无题》诗中表达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词人用借代和拟人的手法创造性地写出暮春风雨后花叶神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描写全家人在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使至塞上》中写景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赵师秀在《约客》一诗中,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23分)
月到中秋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新 课标第 一网
③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像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qió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17.选文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4分)
18.选文主要写了中秋夜哪四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9.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至少四个),并说明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5分)
20.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或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①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
②凉风习习,寒蛩(qió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21.选文结尾说“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庄稼汉们的“希望”是什么?(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让我们“选定一把椅子”
赵元波
朱德庸在大学演讲,提到了小时候父亲讲的那段话:“人和动物一样,都有各自不同的天赋。老虎强壮,善于奔跑;猫则温顺、灵敏,虽然不能像老虎那样威风和霸气,但也具备老虎不具备的天赋与本能,它能上树,能抓老鼠。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而这其中有很多是猫,久而久之,变成了一批烂老虎。儿子,你天生对文字迟钝,但对图画却非常敏感,为什么放着优秀的猫不当,而偏要当很烂的老虎呢?我不希望你成为一只烂老虎,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只好猫!”
这段话让朱德庸获益匪浅,让自幼对图形敏感的朱德庸在绘画上找到了自己的椅子,专心致志把漫画当做自己一生的追求。25岁他就成为漫画界备受瞩目的人物,《双响炮》《涩女郎》等作品红遍东南亚。
骏马虽千里,耕田不如牛;耕牛虽勤奋,看家不如狗。找对椅子,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再美味的佳肴滴在衣服上也就成了污渍。
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在美军历史上,共有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晋升得“第一快”;他出身“第一穷”;他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他第一个担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他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他的前途是“第一大”——唯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毫无疑问当将军是艾森豪威尔最恰当的椅子,其他的椅子他就未必合适,比如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他,当哥伦比亚校长的时间不算太短,可在这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竟毫无建树,唯一可圈可点的地方竟只是在校园内的草坪上,为懒于绕道的学生开辟了一条便道。哥伦比亚校长这把椅子就不是作为军人的艾森豪威尔发挥用武之地的地方,无异于逼着兔子去游泳,让刘翔去跳水,让张怡宁去滑冰,让霍金去打乒乓球,其结果可想而知。
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帕瓦罗蒂生前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的父亲,一个面包师,就开始教我学习唱歌。他鼓励我刻苦练习,培养嗓子的功底。当时,我兴趣广泛,有很多爱好和目标,想当老师,当工程师,当科学家,还想当歌唱家。父亲告诫我说: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就会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在人生道路上,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经过反复考虑,帕瓦罗蒂选择了唱歌这把椅子。经过七年的不懈学习,终于第一次登台演出。又用了七年,才得以进入大都会歌剧院。而第三个七年结束时,终于成了歌唱家。要问他成功的诀窍,那就是一句话:请你选定一把椅子。这把椅子就是最适合于自己的位置。
古往今来,但凡有大成就大建树者,无不如此。李时珍选定的是采集中药治病救人的“椅子”,达尔文选定的是发现进化论这把“椅子”,莱特兄弟选定的是造飞机这把“椅子”,巴尔扎克选定的是写小说这把“椅子”,马克思选定的则是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把“椅子”,他们都成功了,都成了他们所在领域里的开创历史的领军人物。
人生苦短,心无二用,让我们“选定一把椅子”,找准自己的位置,成就自己绚丽的人生。
(选自《新华副刊》2011年6月6日)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2.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中的“椅子”指的是什么。(4分)
13.文章开头引述朱德庸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14.文章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怎样的效果?(4分)
15.本文的论述对你有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4分)
35路公交汽车上,稀稀拉拉的,没几个乘客,偌大的车厢,空旷得有些落寞。
此刻正是夏日正午,风很小,空气仿佛凝固住了似的,烤得人脸发烫。坐车的人也很少,一路上,没见几个。直到棉纺厂站,才呼啦上来几个人。其中的一个是中学生,他的胸前印有“××中学”的字样。但这是一个特别的孩子,他的脑袋奇小,略微有些扁,头发又黄又疏,细细的,像一层绒毛,伏在遮掩不住的青黄的头皮上。他的鼻子是小的,眼睛是小的,嘴也是小的,而且,极为局促地凑在一起,显得极不和谐。
他坐下来没多久,寂静的车厢里便传来吃吃的笑声。笑声是从距他不远的车厢后部发出的——两个坐在一起的十六七岁的女孩子,看起来也是学生模样,但打扮得很入时,她们像指点一个古怪的外星人一样指点着他。尽管她们的笑声不大,却很特别,仿佛是从冰层的间隙里沁出来的阵阵寒气,直抵人心。
或许是生活中有过太多这样的遭遇,男孩很快意识到这两个女孩在嘲笑自己,他赶紧把头转向窗外。然而,这夸张而肆意的笑声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那笑声忽高忽低,像一枚枚柔软的钉子,穿透空气,一颗一颗都钉在了他的心上。男孩把头深深地埋在前排座椅的椅背后面,长久地,不敢抬起来。
平素短促的一站地,此刻,漫长得像过了一个世纪。
下一站是百货广场,车刚刹住,未等电动门完全打开,男孩便低着头仓皇跑下公交车。也许,这并不是他要到的地方,但是别人的嘲笑,把他扔到了人生一个不该停靠的站点上。
公交车继续向前走。这时候,女孩旁边的一位老者突然转过身来,对还沉浸在嘲弄别人的快意中的两个女孩子说:“姑娘啊,你们怎能这样去嘲笑那个男孩呢?你们嘲笑他,大家都在心里笑话你们呢。是的,那个男孩失去了美丽的外表,而你们缺失的,却是美好的心灵啊。”
车厢内一片沉寂。
又是一站地。电车门刚一开启,两个女孩便低着头跑下了车。也许,这也不是她们要到的地方,但老人的一句话,把她们留在了人生的这个站点上。
也许,老人的话醍醐灌顶,会让两个女孩醒悟过来,并在愧怍中,接受道德的崇高洗礼;也许不谙世事的她们,依旧不会完全弄明白老人所说的话,但隐约中,已经懂得了,笑话别人并不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无论怎样,老人的这句话,都为她们的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课。
(选自《青年博览》2008年第19期,有删节)
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什么事?请你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个女孩”是什么样的人?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章结尾,作者语重心长地写道:“无论怎样,老人的这句话,都为她们的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课。”请简要说说老人的话为“她们”所上的人生重要一课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世界,除了相貌不完美的人之外,还有残疾人、失意落魄的人、遭受灾难的人,等等。读过这篇文章后,你会如何对待这样的人呢?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层阅读赏析(共11分)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①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②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③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④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⑤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⑥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⑦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边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决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⑧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烛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又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⑨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⑩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在低头的一瞬!
【小题1】赏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2分)
【小题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第②段中作者说“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4】第④⑤段中写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的内容能否删除?为什么?
(2分)
【小题5】标题“光明在低头的一瞬”在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含义?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