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生命生命》的作者是__________,《济南的冬天》的作者的原名是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0、杏林子,舒庆春
郭奕明
②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热得厉害。太阳毒辣辣地烘烤着大地,整天没有一丝风,护城河旁的柳树垂头丧气,没有一点儿生气;知了拼命地叫着“热……热……”;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它们也受不了这热魔。
③就这样煎熬了一整天,到了傍晚,天还是这么热。
④突然,柳条稍微动了一下。谢天谢地,终于起风了。一会儿工夫,风大起来了,吹得尘土和纸屑乱飞。我高兴地跑出去,享受这珍贵的凉风。看天上,好像是天公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浓浓的乌云迅疾地盖住了半边天。
⑤风一阵紧似一阵,可是那整整一天积攒下来的热浪却总也赶不走。“啪嗒”,一个凉凉的东西打在我身上,雨!而且这么大的雨,刚开始下,雨点就有五分硬币那么大!雨点不断地往我头上落,头上顿时感到凉凉的,真痛快!那讨厌的热浪仍然缠着我的腿和脚,马路仍然烫人。
⑥雨,越下越大了,最后一丝热气终于被‘‘驱逐出境’’了。密集的雨点砸到人身上,还真有些疼呢!我真像一只落汤鸡,赶紧往家跑。这时,雨更大了,窗外只见白晃晃的雨水,没头没脑地往下浇。那一排柳树闪着翠绿的颜色,使劲地左摇右摆,像是在狂欢;天上电闪雷鸣,像是在快乐地欢呼!
⑦过了半个多小时,雨下小了——更小了。最后只是轻轻地蹦雨星。天晴了,云散了。天空碧蓝碧蓝的,那快要落山的太阳,又露出了笑脸。柳树经过风和雨的洗礼,显得更加青翠欲滴。
⑧济南的夏天就是这样——多变。
1.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夏天的闷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分层次,使用符号标明正确的是( )
A.①一②/③一⑥/⑦一⑧
B.①一③/④一⑥/⑦一⑧
C.①/②一⑥/⑦一⑧
D.①/②一⑦/⑧
4.我们在本学期的课文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知道可用_____________这个词不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那么根据本文的内容我们可______________这个词概括济南夏天的突出特点。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作家老舍先生完全是在用一幅幅绝妙的图画来向我们展现济南冬天的独特和美妙的。本段向我们描绘的是什么图?请你给它命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本段,你认为作者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描写的?本段的哪些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中,“这件花衣”指___________________,“山的肌肤”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习诗歌《华南虎》的时候,有些同学为第三节中“安详”和“悠悠”二词是否用错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以下是两种不同看法的要点。你赞成哪方的意见呢?简要说说理由。
甲方:作者笔下的华南虎是受困的一代枭雄的形象,它不会在牢笼里找到快乐,反抗是它生命永恒的主题。所以,在这个地方是绝不能用“安祥”和“悠悠”的。我建议这两个词语都换成“沉默”。这样既能展现面对羞辱时华南虎的无奈无聊,又展示它内心难言的痛苦和永不停止的反抗。
乙方:经历了这么多无法忍受的痛苦挫折和屈辱后,它无视任何迫害了,它更明白了,自己的所有反抗,所有狂怒,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它选择了安祥地呆在这个笼子里,用悠悠摇摆的尾巴,表示自己对自己生命的另一种尊重。这是对残忍人类的一种漠视,是一种用沉默来宣泄的自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比较而言作者对在孤单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情有独钟。
- B.《海燕》以象征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地刻画了勇敢、乐观、充满智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古诗。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就像杜甫在兵荒马乱中写的“三吏”、“三别”一样。
- D.《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写出小石潭及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心情。
判断正误,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
- B.《挺进报》一文节选自小说《红岩》,作者还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 C.《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文中描写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D.所谓“过渡”,是指为了保持层次或段落之间的连贯性,使上下文能自然地衔接转换的结构方法。所谓“照应”,是指文章后面对前面内容作必要的回应。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一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春》,我们眼前就会浮现阳光明媚、春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
通过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我们感知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
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蝉》一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 B.《童趣》以生动地笔墨,记叙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
- C.《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本文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用看似平实却很精妙的语言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 D.《落难的王子》一文在巧妙地构思中,以“我”见证王子落难的遭遇为线索,旨在告诉人们:只有遭遇厄运,人们才能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