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生命的意义》选自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作者到烈士公墓,缅怀烈士的英雄业绩,回首往事,道出了人生的真正含义。
B.《祖父、后园和我》作者是萧红;“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这句话中的“我”指的是鲁迅。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D.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试题答案
1、A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生命的意义》选自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作者到烈士公墓,缅怀烈士的英雄业绩,回首往事,道出了人生的真正含义。
B.《祖父、后园和我》作者是萧红;“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这句话中的“我”指的是鲁迅。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D.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
A.《鼎湖山听泉》一文重点是写山泉,以泉水之美来表现山林之美,揭示从泉水中所领略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B.《成功》一文作者承认“天资”的作用,承认“机遇”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勤奋”的阐述,道出了问题的核心:决定因素还是人的自身努力。
C.《论创造》一文强调了“一切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在于创造的刺激”。作者是德国的罗曼·罗兰。
D.《多收了三五斗》这篇小说通过人物对话,巧妙地交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如旧毡帽朋友和米行先生的对话就交代了洋米洋面倾销、地主阶级的地租剥削和高利贷者的盘剥、国民党税卡林立的社会环境。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隆中对》选段,回答问题。(共15分)
【甲】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②之。”郭隗曰:“王必欲致③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④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事:侍奉。③致:招致,引来。④趋:奔赴。
1.翻译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3)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4)燕王吊死问孤(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弱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
B.曹操比于袁绍 信义著于四海
C.因屏人曰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译:
(2)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译:
4.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 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 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
C.作为人物传记,【甲】段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 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
D.【以】文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 |
发了“士争趋燕”的局面。
5.“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说说其中的哪些策略对当今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甲】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②之。”郭隗曰:“王必欲致③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④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事:侍奉。③致:招致,引来。④趋:奔赴。
【小题1】翻译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3)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4)燕王吊死问孤(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弱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
B.曹操比于袁绍 信义著于四海
C.因屏人曰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译:
(2)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译:
【小题4】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 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 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
C.作为人物传记,【甲】段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 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
D.【以】文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 |
【小题5】“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说说其中的哪些策略对当今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隆中对》选段,回答问题。(共15分)
【甲】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②之。”郭隗曰:“王必欲致③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④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事:侍奉。③致:招致,引来。④趋:奔赴。
【小题1】翻译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3)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4)燕王吊死问孤(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弱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
B.曹操比于袁绍 信义著于四海
C.因屏人曰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译:
(2)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译:
【小题4】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 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 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
C.作为人物传记,【甲】段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 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
D.【以】文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 |
【小题5】“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说说其中的哪些策略对当今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隆中对》选段,回答问题。(共15分)
【甲】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②之。”郭隗曰:“王必欲致③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④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事:侍奉。③致:招致,引来。④趋:奔赴。
1.翻译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3)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4)燕王吊死问孤(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弱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
B.曹操比于袁绍 信义著于四海
C.因屏人曰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译:
(2)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译:
4.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 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 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
C.作为人物传记,【甲】段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 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
D.【以】文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 |
发了“士争趋燕”的局面。
5.“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说说其中的哪些策略对当今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隆中对》选段,回答问题。(共15分)
【甲】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②之。”郭隗曰:“王必欲致③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④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事:侍奉。③致:招致,引来。④趋:奔赴。
21.翻译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3)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4)燕王吊死问孤( )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弱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 B.曹操比于袁绍 信义著于四海
C.因屏人曰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译:
(2)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译:
24.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
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
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甲】段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
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以】文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
了“士争趋燕”的局面。
25.“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说说其中的哪些策略对当今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甲】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②之。”郭隗曰:“王必欲致③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④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事:侍奉。③致:招致,引来。④趋:奔赴。
小题1:翻译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3)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4)燕王吊死问孤(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弱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
B.曹操比于袁绍 信义著于四海
C.因屏人曰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译:
(2)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译:
小题4: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 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 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
C.作为人物传记,【甲】段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 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
D.【以】文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 |
小题5:“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说说其中的哪些策略对当今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A.本文通过作者对当年在蓝家坪自己动手,开荒种菜的难忘岁月的回忆,生动真切地反映了革命前辈以苦为乐、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表现了抗战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B.课文把花和菜的作用进行比较的目的是突出菜的实用价值,说明种菜比种花更好。
C.课文通过菜园又是果园、花园的具体描写,写出了这个园子生气蓬勃、美丽诱人的景色,反映了在这艰苦年代里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D.课文记的是菜园几件小事,事小意义却很大。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战争中延安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火热斗争生活,表现了延安“艰苦奋斗”精神,这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即“以小见大”的写法。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家之美
赵丽宏
②何为家之美?
③家之美,美在展示个性。金玉满堂是美, A 也是美;精致繁复是美, B 也是美。只要符合主人性情,无论淡妆浓抹,总能恰到好处。有人以现代人的心情,追求古雅之风,此为美;有人以中国人的眼光,撷取欧美情韵,此亦为美。中西合璧,南北交汇,取天下之妙物为我所用,虽只是一鳞半爪、寸木片石,却能将奇妙风光汇集于室内,这当然也是美。家不在大,有情调则美;家不在豪华,有品位则美。居室为人而筑,为人而饰,为人所住,理应以人为本。人居其中觉得舒服适宜,心情欢悦,便为美。如家中的装饰只是为了展示炫耀,那美便会变质,便会成为生活的累赘和负担。本末倒置,何美之有?
④家之美,美在贴近自然。人在四壁之内,如果和自然隔绝,会使心情荒芜,呼吸凝重。如何将小居室与大自然连接?如果开窗能见山林日月,能闻流水鸟鸣,那当然让居者心旷神怡;更多的居室,嵌于城市楼林,被钢筋水泥和砖石高墙包围,人在家中,如幽囚于箱笼之内,不见天日,何其可怜。聪明而有情趣者,能以自己的方式移植自然于室内。年轻时代,我曾经蜗居于一间没有窗户的暗室,屋内一灯独照,四望皆壁,不知昼夜更替。有画界友人来访,环顾我居室的幽暗和窄小,顿生恻隐之心,说要为我开一扇窗户。画家言之凿凿,我却以为她说笑话。四壁之外,毕是邻家居室,如何开窗?几天之后,画家又来访,赠我油画一幅。画面上,天高地阔,远山逶迤,原野中麦浪翻滚,河渠里清流奔濯……油画上墙,如洞开一扇天光斑斓的窗户,顿时满室生辉。画中自然,虽是虚假,却能引发无限遐想,使我心驰八荒,神飞九天。以画代窗,无异于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但不失为一妙法。如想直接将自然的气息和色彩引入家中,则莫如养花植草,有几盆绿色花草点缀,室内便春意融融。如以精美的玻璃瓶和古瓷花坛插玫瑰、牡丹和腊梅,名花名器相映成辉,当然是美事;以青花粗瓷或塑料盆碗养几棵野草蔬菜,同样美妙。记得很多年前,我父亲在洗菜之余,常常将一棵菜心或一段萝卜养在一只青花小碟中,置于窗台案头,但见绿叶飘动,其清新怡人不亚于水仙惠兰。在我关于家的记忆中,这是极温馨美妙的一曲。
⑤家之美,其神髓应该是人性之美。
1.第③段横线上,A处应填的词语是 ,B处应填的词语是 。(备选词语:简朴清淡、单纯空灵)
2.下列句中均有“自然”一词,其中含义不同的一句是
[ ]
B.如以……名花名器相映成辉,自然是美事。
C.如想直接将自然的气息和色彩引入家中。
D.能以自己的方式移植自然于室内。
3.从第③段中“家不在大,有情调则美;家不在豪华,有品位则美”一句你联想到古人哪两句话?
[ ]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请你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5.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
B.第④段中“望梅止渴”是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与请葛亮有关,现用以比喻用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C.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家之美”应是“展示个性”、“贴近自然”,最重要的是“人性之美”。
D.全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有二,一是首尾呼应,过渡自然;二是先分后总,段落中心句、主旨句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