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同样的新春佳节,各地自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同学们放寒假了,过大年了,我们在欢度春节时,用语文的视角来审视一下,体验一下,感悟一下我们民族的节日。

    材料一:我国北方过大年的习俗:办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桃绒花、宰牲禽、蒸糕饼、送灶王爷、换门神、除夕守岁、拜新年。(根据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归纳)

    材料二:春节来临之际,亲朋好友问好的拜年习俗,将成名副其实的“大拜年”。走亲、访友、书信、贺卡、电话拜年渐趋淡化,“短信拜年”和“网络拜年”正日益成为时尚,手指一点,便能够“全球通",满世界地拜年贺岁。拥有2.5亿手机用户的中国内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网民大军已经达到9000万左右。(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1)开展一个小调查,列举你家所在地过年的习俗。(不少于两个)

    (2)举例说明你们那里的过年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试题答案

9、(1)贴春联、放鞭炮、吃水饺、打灯笼等。

(2)传统的元素少了,现代的元素多了。如:传统拜年是走亲访友拜年,现在有了电话拜年,手机短信拜年。又如“看春晚”成了家家户户必有的“年夜饭”等。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巍巍中山陵

刘叙杰

  ①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在秀丽的江南水乡之间,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南京。其中位于东郊钟山南麓的中山陵园,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

  ②钟山的本源出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它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称为宁镇山脉。钟山是后者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000米,南北宽度3000米。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在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衬映的蓝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相传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3月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以后,曾到钟山来打猎,看到周围的风景优美,地势也很开阔,就表示了身后要埋葬在这里的愿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决定将陵园建筑在南京的钟山南麓。

  ③陵园的设计是通过方案竞赛入选的,对送选的四十余份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当时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中国建筑师。首奖是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由于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并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基本上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不朽精神的要求,在实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工程于1926年1月动工,3月26日奠基,至1929年基本完成。同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陵园用地面积4.6万亩,先后施工6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算,共达400余万元。

  ④陵园的总体依南北中轴线,布置在钟山南麓的缓坡上,东、西距灵谷寺与明孝陵各约1000米(其间有道路相连)。这样就将三区著名的名胜联为一体,从而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在区域规划上是值得的。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000米,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覆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的气氛之中。

  ⑤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部。南部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⑥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所,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蓝琉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四个金光大字。

  ⑦循陵门后石阶即至碑亭,亭内在龟跌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嵌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⑧自碑亭再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万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景色。

  ⑨祭堂是一座宽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堂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着中山先生的《告诫党员演说词》全文。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⑩墓室直径约16米,高10米,地面中部砌圆形凹穴,安放中山先生的大理石棺及卧像,周围有环形走道及石栏以供瞻仰。室顶为半球形穹窿,对外不开窗,用电气照明及机械通风。中山先生的灵柩在1929年奉安时,即安葬于地下5米深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以策安全。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并植以梅、玉兰等花木。

  (11)解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陵园十分关注,除了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外,还对整个陵区进行了维修和整修,使得这位伟大革命家的安息之所,始终保持着整齐、宁静、肃穆的景象。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5分)

墓(  )②灵(  )③突(  )

④远(  )⑤细(  )⑥深(  )

⑦机(  )⑧南(  )⑨横(  )

刻(  )

2.为文中画□处选择恰当的一组词语。(1分)

[  ]

A.甲称道  乙肃穆  丙奇妙

B.甲称赞  乙肃穆  丙奇特

C.甲称颂  乙肃静  丙奇妙

D.甲赞颂  乙肃静  丙奇特

3.第②段文字介绍了钟山怎样的地势及环境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

4.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南北宽度3000米中加粗词语“仅”的表达效果。

(2分)________________

5.中山陵园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了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

6.依次写出第⑥至第⑩段主要介绍的中山陵的结构布局,并指出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2分)

________________

7.第⑧段描写了大平台上所见景色,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

8.选出为全文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2分)

[  ]

A.①-③|④-⑤|⑥-⑩|(11)

B.①|②-⑤|⑥-⑩|(11)

C.①|②-⑩|(11)

D.①-⑤|⑥-(11)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这是唐代诗人王干《元日》诗中的名句。这两句诗,写得正是新春来临的气象和心境,特别是其中的“调”字“舞”字,有形有声,描绘传神,情意鲜活,使人想见春日晴明、鸟语呢喃的新春景色。

  ②应当说,春天是生活在冬天里的人最渴盼的一个季节。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说过:“冬天是一位冷静的、难以亲近的美人;它的严寒,历来折磨人。”而当春日来临,软软的风把云片吹成雨丝,落在树枝花枝上,让新绿的叶子长出来,随即而来的阳光照耀大地,一时柔和垂散,翠蔓伸延,处处鸟语花香,多么引人入胜。新春的气象,新春的风光,给人带来了多少新鲜的希望。正唯如此,当新春即将来临时,世上的人,又总是怀着急切而又敏感的心情,迎候她的到来。

  ③迎春,确是一种别样的心情。当屋外风雪迷漫,屋内炉火正红时,若有故知新友,围坐一起,纵论天下,把盏放歌,末了,都会在心里问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耐不住寂寞的人,也许会在心中涌出“_________”的诗句,在冰天雪地烈风中,跳上马鞍,抖缰冲天飞驰而去,洒下一路豪气,塑一身冰莹透亮的自我。这种迎春的情怀,不可不谓之火暴、热烈。总之,不同的人,迎候新春来临的言行举止各有爱好和不同,但就其真对春天以及对春天的渴望来说,其实是一样的。

  ④是的,春天总是会来临的。到那时,残雪会在梅花中溶尽,春风会从柳条上归来。而今,处于新世纪中的人们,正是怀着对春天的一种美好的渴盼,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积极作出自己的奉献,并且在迎接大好春天来临的时刻,不忘世上还需要温暖的地方和需要温暖的人,向他们伸出友爱的手,送去关怀,送去情意,送去春天的希望。

  ⑤这就是我们需要同唱的一首迎春的歌。这样的歌,要唱给你,要唱给我,唱给正要返乡过年的打工妹,唱给急待就业的下岗人,唱给支援西部的员工,唱给戍守边疆的官兵……唱给中华众多的民族,唱给幅员辽阔的祖国!

  ⑥迎春,迎得“___________”。让我们在迎春的时候,像一位诗人描述的那样:“待谷禾以土的温暖,待秧苗以水的潮润;关注百姓门外的泥沙,关注牛羊干渴的嘴唇。”如此,我们就能无愧地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1)根据文中的语言环境,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呢喃     引人入胜      幅员辽阔

(2)与“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两句诗所写时令相同的一项是

[  ]

A.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为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诗句(只填序号)

A.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C.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

D.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E.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F.红入桃花嫩,青归柳色新

(4)文中列举了哪几种迎候新春来临的言行举止?

(5)本文的“迎春”有什么含义?谈谈你对第⑤段的理解。

(6)根据自身感受,结合本文,谈谈人们为什么渴望春天。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这是唐代诗人王干《元日》诗中的名句。这两句诗,写得正是新春来临的气象和心境,特别是其中的“调”字“舞”字,有形有声,描绘传神,情意鲜活,使人想见春日晴明、鸟语呢喃的新春景色。

  ②应当说,春天是生活在冬天里的人最渴盼的一个季节。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说过:“冬天是一位冷静的、难以亲近的美人;它的严寒,历来折磨人。”而当春日来临,软软的风把云片吹成雨丝,落在树枝花枝上,让新绿的叶子长出来,随即而来的阳光照耀大地,一时柔和垂散,翠蔓伸延,处处鸟语花香,多么引人入胜。新春的气象,新春的风光,给人带来了多少新鲜的希望。正唯如此,当新春即将来临时,世上的人,又总是怀着急切而又敏感的心情,迎候她的到来。

  ③迎春,确是一种别样的心情。当屋外风雪迷漫,屋内炉火正红时,若有故知新友,围坐一起,纵论天下,把盏放歌,末了,都会在心里问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耐不住寂寞的人,也许会在心中涌出“_________”的诗句,在冰天雪地烈风中,跳上马鞍,抖缰冲天飞驰而去,洒下一路豪气,塑一身冰莹透亮的自我。这种迎春的情怀,不可不谓之火暴、热烈。总之,不同的人,迎候新春来临的言行举止各有爱好和不同,但就其真对春天以及对春天的渴望来说,其实是一样的。

  ④是的,春天总是会来临的。到那时,残雪会在梅花中溶尽,春风会从柳条上归来。而今,处于新世纪中的人们,正是怀着对春天的一种美好的渴盼,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积极作出自己的奉献,并且在迎接大好春天来临的时刻,不忘世上还需要温暖的地方和需要温暖的人,向他们伸出友爱的手,送去关怀,送去情意,送去春天的希望。

  ⑤这就是我们需要同唱的一首迎春的歌。这样的歌,要唱给你,要唱给我,唱给正要返乡过年的打工妹,唱给急待就业的下岗人,唱给支援西部的员工,唱给戍守边疆的官兵……唱给中华众多的民族,唱给幅员辽阔的祖国!

  ⑥迎春,迎得“___________”。让我们在迎春的时候,像一位诗人描述的那样:“待谷禾以土的温暖,待秧苗以水的潮润;关注百姓门外的泥沙,关注牛羊干渴的嘴唇。”如此,我们就能无愧地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1)根据文中的语言环境,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呢喃     引人入胜      幅员辽阔

2)与“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两句诗所写时令相同的一项是

[  ]

A.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为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诗句(只填序号)

A.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C.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

D.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E.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F.红入桃花嫩,青归柳色新

4)文中列举了哪几种迎候新春来临的言行举止?

5)本文的“迎春”有什么含义?谈谈你对第⑤段的理解。

6)根据自身感受,结合本文,谈谈人们为什么渴望春天。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迎春

朱谷忠

  ①“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这是唐代诗人王干《元日》诗中的名句。这两句诗,写的正是新春来临的气象和心境,特别是其中的“调”字“舞”字,有形有声,描绘传神,情意鲜活,使人想见春日晴明、鸟语呢喃的新春景色。

  ②应当说,春天是生活在冬天里的人最渴盼的一个季节。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说过:“冬天是一位冷静的、难以亲近的美人;它的严寒,历来折磨人。”而当春日来临,软软的风把云片吹成雨丝,落在树枝花枝上,让新绿的叶子长出来,随即而来的阳光照耀大地,一时柔和垂散,翠蔓伸延,处处鸟语花香,多么引人入胜。新春的气象,新春的风光,给人带来了多少新鲜的希望。正唯如此,当新春即将来临时,世上的人,又总是怀着急切而又敏感的心情,迎候她的到来。

  ③迎春,确是一种别样的心情。当屋外风雪迷漫,屋内炉火正红时,若有故知新友,围坐一起,纵论天下,把盏放歌,末了,都会在心里问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耐不住寂寞的人,也许会在心中涌出“  甲  ”的诗句,在冰天雪地烈风中,跳上马鞍,抖缰冲天飞驰而去,洒下一路豪气,塑一身冰莹透亮的自我。这种迎春的情怀,不可不谓之火暴、热烈。总之,不同的人,迎候新春来临的言行举止各有爱好和不同,但就其对春天以及对春天的渴望来说,其实是一样的。

  ④是的,春天总是会来临的。到那时,残雪会在梅花中融尽,春风会从柳条上归来。而今,处于新世纪中的人,正是怀着对春天的一种美好的渴盼,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积极做出自己的奉献,并且在迎接大好春天来临的时刻,不忘世上还需要温暖的地方和需要温暖的人,向他们伸出友爱的手,送去关怀,送去情意,送去春天的希望。

  ⑤这就是我们需要同唱一首迎春的歌。这样的歌,要唱给你,要唱给我,唱给正要返乡过年的打工妹,唱给亟待就业的下岗人,唱给支援西部的员工,唱给戍守边疆的官兵……唱给中华众多的民族,唱给幅员辽阔的祖国!

  ⑥迎春,迎得“  乙  ”。让我们在迎春的时候,像一位诗人描述的那样:“待谷禾以土的温暖,待秧苗以水的潮润;关注百姓门外的泥沙,关注牛羊干渴的嘴唇。”如此,我们就能无愧地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1)

根据文中的语言环境,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呢喃________。

②引人入胜________。

③幅员辽阔________。

(2)

与“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两句诗所写时令相同的一项是

[  ]

A.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B.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C.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

为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诗句(只填序号)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A.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C.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

D.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E.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F.红入桃花嫩,青归柳色新

(4)

文中列举了哪几种迎候新春来临的言行举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的“迎春”有什么含义?谈谈你对第⑤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根据自身感受,结合本文,谈谈人们为什么渴望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文字是国家安全的防火墙

    ①对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是分裂。什么是维护国家安全最有效的防火墙?不是军队,不是警察,而是文字。

②中国之所以到现在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头号功臣当属秦始皇。秦始皇当年统一中国时,最大的功绩是在全中国统一了文字。倘若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只统一地域和军队,并未在中国统一文字,今天的中国笃定早已四分五裂。保持国家大一统最基本的因素,是文字统一。

③二战日本侵略中国时,在敌占区的所有学校强迫开设日语课。说明侵略者清楚,光靠武器无法征服异国,最终让被占领者臣服,还要靠文字。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写了法国19 世纪被普鲁士占领后,一所学校的教师在异国占领者的强迫下,最后一次使用法文授课,第二天,这所学校的教师只能使用德文授课。《最后一课》的核心展示,即文字最关乎国家安全。

④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到今天依然没有分裂,我们拥有统一的文字是最重要的原因。1949年后,我们有个令人后怕的举动,单方面修改文字,将汉字简化。同一个国家使用不同的文字的后果是什么,不言而喻。好在简化汉字只属于换汤不换药范畴,没有伤筋动骨。假如1949年后大陆大刀阔斧修改汉字,使得两岸原本统一的文字形同陌路大相径庭,势必威胁国家安全,导致分裂。

⑤今天,中国的统一文字再次受到威胁,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想起《国歌》中那句最振聋发聩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什么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英语。

⑥在今天的中国大陆,英语已经在事实上成为第二官方语言。在中国本土,考大学、评职称、求职等等都有英语门槛。小学一年级甚至就开设英语课,更有举目皆是的双语幼儿园。试想,在孩子尚未熟练掌握母语时,就让其学习英语,给英语以和汉语分庭抗礼的母语地位,当年侵华日军和侵法普鲁士军靠武器和鲜血才能争得的在异国学校里开设占领国语言课程的先例,如今不费一枪一弹,就在中国的学校甚至幼儿园里实现了。

⑦ 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在官方主流媒体里,诸如CCTV,WTO,GDP,MBA,CPI,CBD,CEO比比皆是,中文里混杂英文的比例越来越高,纯正血统的中文已经开始出现转基因。水稻杂交能提高产量,文字杂交的结果将是威胁国家安全。

    ⑧为了国家安全,小学有必要停止英语课,因为小学是一个人掌握母语的关键时刻,待我们的孩子先入为主扎实掌握母语后,在中学再适当了解英语;高考取消英语;严禁主流媒体使用英文缩写代替中文……

⑨新中国六十华诞时,我们务必要检阅伟大中文在祖国的至高无上地位和纯正性,因为文字才是国家安全真正的防火墙。

⑩ 中文万岁才有中国万岁。                    (选自2009第12期《向导.新品》)

1.、请分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3分)

2.、第⑦段中为什么要提到水稻杂交技术呢?(2分)

3.、第⑩ 段为什么要独句成段?(2分)

4.、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5.、阅读下列材料,从中选出一则最适合本文事实论证的材料,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3分)

    材料一:1931年9月,吉鸿昌到达美国,却接二连三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招待中国人,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竞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道:“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随即,他找来一块木牌,用中文写上“我是中国人!”

    材料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租界也沦为日寇占领地。暨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夹着讲义急匆匆进了教室。坐得满满的教室鸦雀无声。郑振铎先生热泪盈眶:“大家知道.今天我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是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当时针指向10点30分,太阳旗插进校园。“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身体,作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刷”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泣声……

    材料三:陈天华1903年留学日本。当听到沙俄侵占满洲、清王朝准备和它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悲愤欲绝,大声呼喊:“拯救祖国!四万万同胞,起来拯救祖国呀!”他咬破手指,拿出一叠纸,用血指写道:“救国!”随后,手不停画,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号召同胞起来斗争……他一连写了几十幅,因流血过多而晕倒,晕倒时还高呼:“救国!救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文字是国家安全的防火墙

    ①对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是分裂。什么是维护国家安全最有效的防火墙?不是军队,不是警察,而是文字。

②中国之所以到现在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头号功臣当属秦始皇。秦始皇当年统一中国时,最大的功绩是在全中国统一了文字。倘若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只统一地域和军队,并未在中国统一文字,今天的中国笃定早已四分五裂。保持国家大一统最基本的因素,是文字统一。

③二战日本侵略中国时,在敌占区的所有学校强迫开设日语课。说明侵略者清楚,光靠武器无法征服异国,最终让被占领者臣服,还要靠文字。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写了法国19 世纪被普鲁士占领后,一所学校的教师在异国占领者的强迫下,最后一次使用法文授课,第二天,这所学校的教师只能使用德文授课。《最后一课》的核心展示,即文字最关乎国家安全。

④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到今天依然没有分裂,我们拥有统一的文字是最重要的原因。1949年后,我们有个令人后怕的举动,单方面修改文字,将汉字简化。同一个国家使用不同的文字的后果是什么,不言而喻。好在简化汉字只属于换汤不换药范畴,没有伤筋动骨。假如1949年后大陆大刀阔斧修改汉字,使得两岸原本统一的文字形同陌路大相径庭,势必威胁国家安全,导致分裂。

⑤今天,中国的统一文字再次受到威胁,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想起《国歌》中那句最振聋发聩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什么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英语。

⑥在今天的中国大陆,英语已经在事实上成为第二官方语言。在中国本土,考大学、评职称、求职等等都有英语门槛。小学一年级甚至就开设英语课,更有举目皆是的双语幼儿园。试想,在孩子尚未熟练掌握母语时,就让其学习英语,给英语以和汉语分庭抗礼的母语地位,当年侵华日军和侵法普鲁士军靠武器和鲜血才能争得的在异国学校里开设占领国语言课程的先例,如今不费一枪一弹,就在中国的学校甚至幼儿园里实现了。

⑦ 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在官方主流媒体里,诸如CCTV,WTO,GDP,MBA,CPI,CBD,CEO比比皆是,中文里混杂英文的比例越来越高,纯正血统的中文已经开始出现转基因。水稻杂交能提高产量,文字杂交的结果将是威胁国家安全。

    ⑧为了国家安全,小学有必要停止英语课,因为小学是一个人掌握母语的关键时刻,待我们的孩子先入为主扎实掌握母语后,在中学再适当了解英语;高考取消英语;严禁主流媒体使用英文缩写代替中文……

⑨新中国六十华诞时,我们务必要检阅伟大中文在祖国的至高无上地位和纯正性,因为文字才是国家安全真正的防火墙。

⑩ 中文万岁才有中国万岁。                     (选自2009第12期《向导.新品》)

1.、请分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3分)

2.、第⑦段中为什么要提到水稻杂交技术呢?(2分)

3.、第⑩ 段为什么要独句成段?(2分)

4.、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5.、阅读下列材料,从中选出一则最适合本文事实论证的材料,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3分)

    材料一:1931年9月,吉鸿昌到达美国,却接二连三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招待中国人,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竞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道:“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随即,他找来一块木牌,用中文写上“我是中国人!”

    材料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租界也沦为日寇占领地。暨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夹着讲义急匆匆进了教室。坐得满满的教室鸦雀无声。郑振铎先生热泪盈眶:“大家知道.今天我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是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当时针指向10点30分,太阳旗插进校园。“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身体,作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刷”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泣声……

    材料三:陈天华1903年留学日本。当听到沙俄侵占满洲、清王朝准备和它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悲愤欲绝,大声呼喊:“拯救祖国!四万万同胞,起来拯救祖国呀!”他咬破手指,拿出一叠纸,用血指写道:“救国!”随后,手不停画,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号召同胞起来斗争……他一连写了几十幅,因流血过多而晕倒,晕倒时还高呼:“救国!救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文字是国家安全的防火墙
①对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是分裂。什么是维护国家安全最有效的防火墙?不是军队,不是警察,而是文字。
②中国之所以到现在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头号功臣当属秦始皇。秦始皇当年统一中国时,最大的功绩是在全中国统一了文字。倘若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只统一地域和军队,并未在中国统一文字,今天的中国笃定早已四分五裂。保持国家大一统最基本的因素,是文字统一。
③二战日本侵略中国时,在敌占区的所有学校强迫开设日语课。说明侵略者清楚,光靠武器无法征服异国,最终让被占领者臣服,还要靠文字。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写了法国19 世纪被普鲁士占领后,一所学校的教师在异国占领者的强迫下,最后一次使用法文授课,第二天,这所学校的教师只能使用德文授课。《最后一课》的核心展示,即文字最关乎国家安全。
④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到今天依然没有分裂,我们拥有统一的文字是最重要的原因。1949年后,我们有个令人后怕的举动,单方面修改文字,将汉字简化。同一个国家使用不同的文字的后果是什么,不言而喻。好在简化汉字只属于换汤不换药范畴,没有伤筋动骨。假如1949年后大陆大刀阔斧修改汉字,使得两岸原本统一的文字形同陌路大相径庭,势必威胁国家安全,导致分裂。
⑤今天,中国的统一文字再次受到威胁,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想起《国歌》中那句最振聋发聩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什么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英语。
⑥在今天的中国大陆,英语已经在事实上成为第二官方语言。在中国本土,考大学、评职称、求职等等都有英语门槛。小学一年级甚至就开设英语课,更有举目皆是的双语幼儿园。试想,在孩子尚未熟练掌握母语时,就让其学习英语,给英语以和汉语分庭抗礼的母语地位,当年侵华日军和侵法普鲁士军靠武器和鲜血才能争得的在异国学校里开设占领国语言课程的先例,如今不费一枪一弹,就在中国的学校甚至幼儿园里实现了。
⑦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在官方主流媒体里,诸如CCTV,WTO,GDP,MBA,CPI,CBD,CEO比比皆是,中文里混杂英文的比例越来越高,纯正血统的中文已经开始出现转基因。水稻杂交能提高产量,文字杂交的结果将是威胁国家安全。
⑧为了国家安全,小学有必要停止英语课,因为小学是一个人掌握母语的关键时刻,待我们的孩子先入为主扎实掌握母语后,在中学再适当了解英语;高考取消英语;严禁主流媒体使用英文缩写代替中文……
⑨新中国六十华诞时,我们务必要检阅伟大中文在祖国的至高无上地位和纯正性,因为文字才是国家安全真正的防火墙。
⑩中文万岁才有中国万岁。                    (选自2009第12期《向导.新品》)
【小题1】、请分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3分)
【小题2】、第⑦段中为什么要提到水稻杂交技术呢?(2分)
【小题3】、第⑩段为什么要独句成段?(2分)
【小题4】、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小题5】、阅读下列材料,从中选出一则最适合本文事实论证的材料,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3分)
材料一:1931年9月,吉鸿昌到达美国,却接二连三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招待中国人,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竞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道:“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随即,他找来一块木牌,用中文写上“我是中国人!”
材料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租界也沦为日寇占领地。暨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夹着讲义急匆匆进了教室。坐得满满的教室鸦雀无声。郑振铎先生热泪盈眶:“大家知道.今天我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是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当时针指向10点30分,太阳旗插进校园。“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身体,作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刷”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泣声……
材料三:陈天华1903年留学日本。当听到沙俄侵占满洲、清王朝准备和它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悲愤欲绝,大声呼喊:“拯救祖国!四万万同胞,起来拯救祖国呀!”他咬破手指,拿出一叠纸,用血指写道:“救国!”随后,手不停画,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号召同胞起来斗争……他一连写了几十幅,因流血过多而晕倒,晕倒时还高呼:“救国!救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文字是国家安全的防火墙
①对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是分裂。什么是维护国家安全最有效的防火墙?不是军队,不是警察,而是文字。
②中国之所以到现在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头号功臣当属秦始皇。秦始皇当年统一中国时,最大的功绩是在全中国统一了文字。倘若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只统一地域和军队,并未在中国统一文字,今天的中国笃定早已四分五裂。保持国家大一统最基本的因素,是文字统一。
③二战日本侵略中国时,在敌占区的所有学校强迫开设日语课。说明侵略者清楚,光靠武器无法征服异国,最终让被占领者臣服,还要靠文字。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写了法国19 世纪被普鲁士占领后,一所学校的教师在异国占领者的强迫下,最后一次使用法文授课,第二天,这所学校的教师只能使用德文授课。《最后一课》的核心展示,即文字最关乎国家安全。
④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到今天依然没有分裂,我们拥有统一的文字是最重要的原因。1949年后,我们有个令人后怕的举动,单方面修改文字,将汉字简化。同一个国家使用不同的文字的后果是什么,不言而喻。好在简化汉字只属于换汤不换药范畴,没有伤筋动骨。假如1949年后大陆大刀阔斧修改汉字,使得两岸原本统一的文字形同陌路大相径庭,势必威胁国家安全,导致分裂。
⑤今天,中国的统一文字再次受到威胁,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想起《国歌》中那句最振聋发聩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什么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英语。
⑥在今天的中国大陆,英语已经在事实上成为第二官方语言。在中国本土,考大学、评职称、求职等等都有英语门槛。小学一年级甚至就开设英语课,更有举目皆是的双语幼儿园。试想,在孩子尚未熟练掌握母语时,就让其学习英语,给英语以和汉语分庭抗礼的母语地位,当年侵华日军和侵法普鲁士军靠武器和鲜血才能争得的在异国学校里开设占领国语言课程的先例,如今不费一枪一弹,就在中国的学校甚至幼儿园里实现了。
⑦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在官方主流媒体里,诸如CCTV,WTO,GDP,MBA,CPI,CBD,CEO比比皆是,中文里混杂英文的比例越来越高,纯正血统的中文已经开始出现转基因。水稻杂交能提高产量,文字杂交的结果将是威胁国家安全。
⑧为了国家安全,小学有必要停止英语课,因为小学是一个人掌握母语的关键时刻,待我们的孩子先入为主扎实掌握母语后,在中学再适当了解英语;高考取消英语;严禁主流媒体使用英文缩写代替中文……
⑨新中国六十华诞时,我们务必要检阅伟大中文在祖国的至高无上地位和纯正性,因为文字才是国家安全真正的防火墙。
⑩中文万岁才有中国万岁。                    (选自2009第12期《向导.新品》)
【小题1】、请分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3分)
【小题2】、第⑦段中为什么要提到水稻杂交技术呢?(2分)
【小题3】、第⑩段为什么要独句成段?(2分)
【小题4】、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小题5】、阅读下列材料,从中选出一则最适合本文事实论证的材料,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3分)
材料一:1931年9月,吉鸿昌到达美国,却接二连三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招待中国人,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竞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道:“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随即,他找来一块木牌,用中文写上“我是中国人!”
材料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租界也沦为日寇占领地。暨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夹着讲义急匆匆进了教室。坐得满满的教室鸦雀无声。郑振铎先生热泪盈眶:“大家知道.今天我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是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当时针指向10点30分,太阳旗插进校园。“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身体,作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刷”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泣声……
材料三:陈天华1903年留学日本。当听到沙俄侵占满洲、清王朝准备和它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悲愤欲绝,大声呼喊:“拯救祖国!四万万同胞,起来拯救祖国呀!”他咬破手指,拿出一叠纸,用血指写道:“救国!”随后,手不停画,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号召同胞起来斗争……他一连写了几十幅,因流血过多而晕倒,晕倒时还高呼:“救国!救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文字是国家安全的防火墙
①对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是分裂。什么是维护国家安全最有效的防火墙?不是军队,不是警察,而是文字。
②中国之所以到现在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头号功臣当属秦始皇。秦始皇当年统一中国时,最大的功绩是在全中国统一了文字。倘若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只统一地域和军队,并未在中国统一文字,今天的中国笃定早已四分五裂。保持国家大一统最基本的因素,是文字统一。
③二战日本侵略中国时,在敌占区的所有学校强迫开设日语课。说明侵略者清楚,光靠武器无法征服异国,最终让被占领者臣服,还要靠文字。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写了法国19 世纪被普鲁士占领后,一所学校的教师在异国占领者的强迫下,最后一次使用法文授课,第二天,这所学校的教师只能使用德文授课。《最后一课》的核心展示,即文字最关乎国家安全。
④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到今天依然没有分裂,我们拥有统一的文字是最重要的原因。1949年后,我们有个令人后怕的举动,单方面修改文字,将汉字简化。同一个国家使用不同的文字的后果是什么,不言而喻。好在简化汉字只属于换汤不换药范畴,没有伤筋动骨。假如1949年后大陆大刀阔斧修改汉字,使得两岸原本统一的文字形同陌路大相径庭,势必威胁国家安全,导致分裂。
⑤今天,中国的统一文字再次受到威胁,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想起《国歌》中那句最振聋发聩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什么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英语。
⑥在今天的中国大陆,英语已经在事实上成为第二官方语言。在中国本土,考大学、评职称、求职等等都有英语门槛。小学一年级甚至就开设英语课,更有举目皆是的双语幼儿园。试想,在孩子尚未熟练掌握母语时,就让其学习英语,给英语以和汉语分庭抗礼的母语地位,当年侵华日军和侵法普鲁士军靠武器和鲜血才能争得的在异国学校里开设占领国语言课程的先例,如今不费一枪一弹,就在中国的学校甚至幼儿园里实现了。
⑦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在官方主流媒体里,诸如CCTV,WTO,GDP,MBA,CPI,CBD,CEO比比皆是,中文里混杂英文的比例越来越高,纯正血统的中文已经开始出现转基因。水稻杂交能提高产量,文字杂交的结果将是威胁国家安全。
⑧为了国家安全,小学有必要停止英语课,因为小学是一个人掌握母语的关键时刻,待我们的孩子先入为主扎实掌握母语后,在中学再适当了解英语;高考取消英语;严禁主流媒体使用英文缩写代替中文……
⑨新中国六十华诞时,我们务必要检阅伟大中文在祖国的至高无上地位和纯正性,因为文字才是国家安全真正的防火墙。
⑩中文万岁才有中国万岁。                    (选自2009第12期《向导.新品》)
小题1:、请分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3分)
小题2:、第⑦段中为什么要提到水稻杂交技术呢?(2分)
小题3:、第⑩段为什么要独句成段?(2分)
小题4:、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小题5:、阅读下列材料,从中选出一则最适合本文事实论证的材料,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3分)
材料一:1931年9月,吉鸿昌到达美国,却接二连三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招待中国人,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竞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道:“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随即,他找来一块木牌,用中文写上“我是中国人!”
材料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租界也沦为日寇占领地。暨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夹着讲义急匆匆进了教室。坐得满满的教室鸦雀无声。郑振铎先生热泪盈眶:“大家知道.今天我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是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当时针指向10点30分,太阳旗插进校园。“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身体,作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刷”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泣声……
材料三:陈天华1903年留学日本。当听到沙俄侵占满洲、清王朝准备和它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悲愤欲绝,大声呼喊:“拯救祖国!四万万同胞,起来拯救祖国呀!”他咬破手指,拿出一叠纸,用血指写道:“救国!”随后,手不停画,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号召同胞起来斗争……他一连写了几十幅,因流血过多而晕倒,晕倒时还高呼:“救国!救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