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子曰:“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试题答案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⑤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指出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 )
⑵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⑶默而识之( )
2.下列语句中表示使学习方法的有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思而不学则殆
E.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F.择其善者而从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解释下列词语。(2分)
愠:: 识::
诲:: 厌::
25、翻译下列句子。(3分)
(1)温故而知新: 。
(2)不耻下问: 。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6、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各一句)(2分)
(1)关于学习态度: 。
(2)关于学习方法: 。
27、用课文原句回答:(2分)
(1)作者阐述学和思辩正关系的句子是哪句?
答:
(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
答:
28、课文中有些话已凝结为成语,试着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两三个成语。(1分)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信:__________ 愠:__________
三省:__________ 故: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从这几则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
(2)这种观点是否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相矛盾?(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请以《_____________,是生活中的老师》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根据要写的内容,先在横线上补全题目;
②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③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④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
A.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学习好的,不要学坏样。
B.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够做我老师的人。
C.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D.别人的优点应该学习,别人的缺点应引以为戒。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之”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词语之一,用法也比较灵活,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之”的用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
2.根据你对第二则内容的理解,在“□”处试着补上合适的标点。
3.“温故”和“知新”是并列关系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文中有几个特定的词语:“君子”“士”,是古代有所专指的两个概念;“仁”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内涵。请结合课文的学习,解释这3个词语。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讲的是什么道理?对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
6.《论语》一书可说是句句珠玑。请你多加积累玩味,摘录其中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写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