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下列句子都有语病,请予以改正。
①一个单位,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它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五月份以来,防止甲型HINl流感成为媒体关注的又一焦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0、①在第二个“能”后面加“否”或“不能”,也可以去掉“能否”中的“否”。
②将“防止”改为“防控”。
下列句子都有语病,请予以改正。
①一个单位,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它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五月份以来,防止甲型HINl流感成为媒体关注的又一焦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军号声声》
(1)“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2)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3)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4)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5)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6)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7)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8)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9)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10)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11)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12)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13)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14)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15)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16)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
(文/高军,有删改)
13.从全文来看,围绕“军号”,我的感情变化如何,请在空格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4分)
□□→□□→□□→□□
1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以什么线索来讲述故事?(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5)段中“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请根据文章意思,“我”听到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3)—(11)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交代军号的来历以及老人能听到军号的原因,突出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B、第(13)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得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老人发现“我”关注他的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音而怒火中烧的愤怒心情。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赋予人物深刻的感情,让人对老人的遭遇唏嘘感叹,同时也对那些老人麻木的心痛。
D、本文故事时间跨度大,但是情节简单,朴素的语言中,抒写了作者对老人及其战友的一曲赞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军号声声》
(1)“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2)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3)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4)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5)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6)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7)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8)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9)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10)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11)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12)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13)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14)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15)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16)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
(文/高军,有删改)
【小题1】从全文来看,围绕“军号”,我的感情变化如何,请在空格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4分)
□□→□□→□□→□□
【小题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以什么线索来讲述故事?(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5)段中“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请根据文章意思,“我”听到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3)—(11)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交代军号的来历以及老人能听到军号的原因,突出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
B.第(13)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得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老人发现“我”关注他的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音而怒火中烧的愤怒心情。 |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赋予人物深刻的感情,让人对老人的遭遇唏嘘感叹,同时也对那些老人麻木的心痛。 |
D.本文故事时间跨度大,但是情节简单,朴素的语言中,抒写了作者对老人及其战友的一曲赞歌。 |
(1)“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2)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3)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4)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5)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6)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7)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8)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9)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10)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11)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12)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13)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14)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15)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16)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
(文/高军,有删改)
小题1:从全文来看,围绕“军号”,我的感情变化如何,请在空格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4分)
□□→□□→□□→□□
小题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以什么线索来讲述故事?(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5)段中“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请根据文章意思,“我”听到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3)—(11)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交代军号的来历以及老人能听到军号的原因,突出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
B.第(13)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得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老人发现“我”关注他的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音而怒火中烧的愤怒心情。 |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赋予人物深刻的感情,让人对老人的遭遇唏嘘感叹,同时也对那些老人麻木的心痛。 |
D.本文故事时间跨度大,但是情节简单,朴素的语言中,抒写了作者对老人及其战友的一曲赞歌。 |
《军号声声》
(1)“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2)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3)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4)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5)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6)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7)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8)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9)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10)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11)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12)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13)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14)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15)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16)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
(文/高军,有删改)
1.从全文来看,围绕“军号”,我的感情变化如何,请在空格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4分)
□□→□□→□□→□□
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以什么线索来讲述故事?(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5)段中“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请根据文章意思,“我”听到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3)—(11)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交代军号的来历以及老人能听到军号的原因,突出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B.第(13)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得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老人发现“我”关注他的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音而怒火中烧的愤怒心情。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赋予人物深刻的感情,让人对老人的遭遇唏嘘感叹,同时也对那些老人麻木的心痛。
D.本文故事时间跨度大,但是情节简单,朴素的语言中,抒写了作者对老人及其战友的一曲赞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感恩”这个词寓意深刻,含蓄而富有内涵。它既指人与人之间的浓厚情谊、人与自然的平等相处,也指人对社会寄予的回报。
感恩父母:共建亲情文明
活动一:歌词描绘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儿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你身在他乡有人在牵挂/你回到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露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选自《母亲》)
1.歌词为我们描绘了有关母爱的八幅动人画面,哪一幅最令你为之动容?请你结合生活体验,用一个四字词语给这幅画面命名,并发挥想象,将画面扩写成50字左右的短文。
最令你动容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
画面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名胜讲解
2.下面是兰州著名景点“黄河母亲”的图片,很多人慕名而来,游览留念。作为当地的导游,请你结合对亲情的理解介绍这一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新闻写作
材料:在“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为表达感恩之情,成都市面向全国消费者启动了“感恩旅游”计划,向四川省外免费发放1500万张感恩旅游卡。持卡人可在今年内免费游玩杜甫草堂、武侯祠、都江堰等11个著名景区、景点,以表达成都市民,尤其是受灾民众对四面八方支援的回馈。据成都市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万人领到了感恩旅游卡。(选自
2009年4月7日《西部早报》)3.请为这则新闻拟一条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
4.一张小小的感恩卡,表达出四川人民的真情。都江堰市感恩卡上的主题词是:“大爱无疆,感恩永恒。”四川省其他地区仿照该卡的格式征集感恩卡寄语,请你帮助他们拟写一条。(要求:包含两个四字短语,意思统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佳作欣赏
5.2009年8月8日,台湾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灾害,台风“莫拉克”造成全台共461人死亡、192人失踪、46人受伤的巨大灾难。灾害发生后,大陆各界纷纷行动起来,援助台湾同胞。一些成都市民在大街上朗读改编自余光中《乡愁》的小诗,呼吁过往行人关注台湾的灾情,积极进行捐助。请你对这首改编的诗进行赏析。
台湾
小时候,台湾是课本里的一幅地图
她在书里,我在桌前
长大后,台湾是阿里山的姑娘
她在歌声中,我在歌声外
后来啊,台湾是浅浅的海峡
她在那头,我在这头
而现在,台湾是莫拉克中的一只船
她在风中,更在我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辩论思索
湖北省、市总工会与该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开展“金秋助学”活动,
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承诺4年内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入学前,市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给资助者写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而襄樊受助大学生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受助大学生的冷漠,让资助者寒心。在该市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一年多来,部分受助大学生令人失望,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未给资助者写信。有一名男生给资助者写过一封短信,但信中只是一个劲地强调家庭如何困难,希望资助者再次慷慨解囊,通篇连个“谢谢”都没说,让资助者心里很不是滋味。
多年来为资助贫困生东奔西走的市总工会副主席为此十分尴尬,她感觉部分贫困生心理上“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缺乏一种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的“阳光心态”,有的学生竟自以为“成绩好,获资助是理所当然的”,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
6.这条新闻刊登以后,大家就“贫困大学生受助资格该不该被取消”这一问题在网上展开讨论,请发表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六:图标阐释
7.请你欣赏上面的标志,回答下面的问题。
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中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表示________。外围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其寓意为________。
活动七:图表分析
[相关资料链接]
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它同样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但它更强调尊重自然,建设精神文明。
什么是生态文明水平?生态文明水平就是指生态资源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其本质就是以更少的生态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产出。
8.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说说省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文明水平之间有哪些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你对上述几则材料的理解,下列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解释合乎逻辑的一项是________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
________为目标,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为核心,以________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A.人与自然和谐 遵循自然规律 环境承载能力 绿色科技
B.环境承载能力 人与自然和谐 绿色科技 遵循自然规律
C.人与自然和谐 环境承载能力 遵循自然规律 绿色科技
D.遵循自然规律 人与自然和谐 绿色科技 环境承载能力
活动九:总结表述
10.在本次活动的出口处,同学们都收到了一份宣传单,请你结合相关活动的内容,对本次活动作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