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912529[举报]
(1)甲同学首先认为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他的理由是
(2)乙同学认为也不能用硫粉、木炭代替红磷.他的理由是
(3)丙同学在认真思考乙同学的理由后认为:如果要用木炭来代替红磷而且实验要获得成功必须作一点小小的改进,他预先在集气瓶中装了一种物质,结果他实验成功了,你认为他预先在集气瓶中装的物质是
(4)对于镁条三同学凭已有的知识无法判断,他们于是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他们用如图2所示装置和光亮镁条进行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燃烧,观察到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粉末状物质产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实验过程中所有操作都是正确的)
冷却后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5)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超过其容积的五分之一,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问题:氮气为什么减少呢?假设一:氮气与瓶内其它物质反应而减少.假设二:
(6)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如图3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
1 | 5 |
(7)关闭止水夹a、b、c,使过量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盛有空气的等容积的甲、乙两瓶中同时燃烧,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燃烧停止并冷却,若打开止水夹a、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若打开止水夹b、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若打开止水夹a、b、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一家化工厂的污水设计排污方案,请你就他们的探究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Ⅰ.首先用pH试纸检测污水的酸碱性.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甲: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行,测得pH<7;
乙: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湿润,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
丙:取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得pH<7.
(1)以上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______,污水显______性.
Ⅱ.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测定污水中污染物(设为盐酸)的质量分数.
甲、乙两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甲、乙所示:
(2)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色,于是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理由是______.
(3)乙同学当观察到______现象时即恰好完全反应,若此时消耗NaOH溶液2g,则污水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实验过程中,NaOH溶液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
丙同学利用连线在传感器上的计算机随机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溶液的pH随所加的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5)从曲线上可知污水的pH=______,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6)除去污水中的盐酸,你建议选用的原料是______.
A.NaOH;B.Ca(OH)2;C.CuO;D.Fe.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一家化工厂的污水设计排污方案.请你就他们的探究
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Ⅰ.首先用pH试纸检侧污水的酸碱性。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甲: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pH试纸上,测得pH<7
乙: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润湿,并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pH试纸上. 测得pH<7
丙:取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侧得pH<7
Ⅱ.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测定污水中污染物(设盐酸)的质量分数。
甲、乙两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图示如下.
(2)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于是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3)乙同学当观察到 现象时即恰好完全反应.若此时消耗NaOH洛滚2g.则
污水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
(4)实验过程中,NaOH溶液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
丙同学利用接在传感器上的计算机绘制出了右图所示的PH 随所加的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
(5)从曲线上可知污水的PH= M点表示的含义是
(6)除去污水中的盐酸,你建议选用的原料是 。
A NaOH B Ca(OH) C CuO D Fe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Ⅰ.首先用pH试纸检测污水的酸碱性.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甲: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行,测得pH<7;
乙: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湿润,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
丙:取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得pH<7.
(1)以上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______,污水显______性.
Ⅱ.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测定污水中污染物(设为盐酸)的质量分数.
甲、乙两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甲、乙所示:
(2)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色,于是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理由是______.
(3)乙同学当观察到______现象时即恰好完全反应,若此时消耗NaOH溶液2g,则污水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实验过程中,NaOH溶液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
丙同学利用连线在传感器上的计算机随机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溶液的pH随所加的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5)从曲线上可知污水的pH=______,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6)除去污水中的盐酸,你建议选用的原料是______.
A.NaOH;B.Ca(OH)2;C.CuO;D.Fe.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乙: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小有关.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3)四位同学讨论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目的吗?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 |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 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