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900834[举报]
“生活即学习”、“社会即教材”,化学在衣食住行、环境能源、材料科学、医疗卫生等方面越来越大地体现自己的价值。
(1)芝麻酱具有丰富的营养。右图为某品牌芝麻酱商标的一部分。其中钙、铁、硒是指
(填字母序号)。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2)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铁制品表面刷含铝粉的防锈漆,这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自我保护,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化学方程式是 。
(3)废电池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非常严重,小芳从废干电池中回收有关物质并进行探究。
①她将上图电池中各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可回收的金属材料是 。(写一例即可)
②提取二氧化锰:除去二氧化锰中的少量碳粉(少量碳粉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可采用的方法是 。
(4)“西气东输”工程已将天然气送入丹阳,丹阳市管道煤气用户已陆续换用上天然气。
①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H4分别在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
②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等部件组成,目前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然气,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则进空气管的直径与原来相比应 ;(填“增大”或“减少”)
③1.6g甲烷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不完全燃烧),生成物CO、CO2和H2O的总质量为7.6g,若要使该质量的甲烷完全燃烧,还需补充 g氧气。
|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根据图回答:
①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
t2℃时Na2CO3的溶解度
②“冬天捞碱”的原因是由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③“夏天晒盐”是利用
A.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 B.升高温度,使NaCl溶解度增大
(二)我国青海湖地区得到的天然碱并不是碳酸钠的晶体,组成可表示为aNa2CO3?bNaHCO3?cH2O(a、b、c为最简整数比).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对天然碱的成分进行探究:
小红同学为测定其组成,称取该天然碱样品16.6g进行如图2实验:
【查阅资料】
(1)碳酸钠比较稳定,加热时不分解;
(2)2NaHCO3
| ||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反复推拉注射器 ③称量E、F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加热D处试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 ⑤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 ⑥再次称量E、F的质量.
【问题探究】
(1)E中的药品为
(2)C、F、G中装有碱石灰(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则C的作用是
(3)实验步骤②与③能否颠倒
(4)据下表,16.6g天然碱中结晶水的质量为
反应前 | 反应后 |
E的质量为100.0g | E的质量为102.25g |
F的质量为50.0g | F的质量为51.1g |
“生活即学习”、“社会即教材”,化学在衣食住行、环境能源、材料科学、医疗卫生等方面越来越大地体现自己的价值。
(1)芝麻酱具有丰富的营养。右图为某品牌芝麻酱商标的一部分。其中钙、铁、硒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2)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铁制品表面刷含铝粉的
防锈漆,这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自我保护,表面形
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化学方程式是 。
(3)废电池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
污染非常严重,小芳从废干电池中回收有关物质并
进行探究。
①她将上图电池中各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可回收的金属材
料是 。(写一例即可)
②提取二氧化锰:除去二氧化锰中的少量碳粉(少量碳粉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可采用的方法是 。
(4)“西气东输”工程已将天然气送入丹阳,丹阳市管道煤气用户已陆续换用上天然气。
①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H4分别在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
②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等部件组成,目前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然气,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则进空气管的直径与原来相比应 ;(填“增大”或“减少”)
③1.6g甲烷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不完全燃烧),生成物CO、CO2和H2O的总质量为7.6g,若要使该质量的甲烷完全燃烧,还需补充 g氧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1)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除本实验外,B装置还可用来制取的气体是
(3)已知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可用字母a~i表示a f g e d b c (或c b)i,则C装置的作用是
(4)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实验结果如下表
项目 | 实验前 | 实验后 |
氧化铜+玻璃管 | 65.6g | 59.2g |
氯化钙+U形管 | 100.8g | 108.0g |
如果酒精灯熄灭后立即停止通氢气,则所得出的水中氢、氧元素质量之比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