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0%X3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896950[举报]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取10g二氧化锰放入烧杯中,并加入足量200g过氧化氢溶液,不同时间电子天平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1)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反应后生成O2的总质量为 .
(2)200g过氧化氢溶液含所含的溶质质量多少克?
(3)求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反应时间/min | 0 | 1 | 4 | 3 | 4 | 5 | 6 | 7 | 8 |
烧瓶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 335.70 | 334.30 | 334.00 | 333.50 | 333.00 | 332.50 | 332.50 | 332.50 | 332.50 |
(2)200g过氧化氢溶液含所含的溶质质量多少克?
(3)求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现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
(1)表中x=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方案一:现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除去溶液中少量氧气;隔绝氧气
除去溶液中少量氧气;隔绝氧气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碱
碱
性;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
取上述NaOH溶液加水稀释,加入酚酞溶液
取上述NaOH溶液加水稀释,加入酚酞溶液
②观察到的现象
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
编号 | 盐酸 | NaOH溶液 | △t℃ |
1 | 3.65% | 2.00% | 3.5 |
2 | 3.65% | 4.00% | |
3 | 7.30% | 8.00% | 14 |
7
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以知道,下列关于氟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9 B.氟原子的核外有9个电子
C.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喇为19.00g D.氟是金属元素
(2)下列粒子中:①与镁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3)由l号和8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2:1)与6号元素的单质,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最轻的气体和一种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H (1.008 |
2He (4.003 | ||||||
3Li (6.941 |
4Be (9.01 |
5B (10.81 |
6C (12.01 |
7N (14.01 |
8O (16.00 |
9F (19.00 |
10Ne (20.18 |
11Na (22.99 |
12Mg (24.31 |
13Al (26.98 |
14Si (28.09 |
15P (30.97 |
16S (32.06 |
17Cl (35.45 |
18Ar (39.95 |
(1)从表中可以知道,下列关于氟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B
B
A.中子数为9 B.氟原子的核外有9个电子
C.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喇为19.00g D.氟是金属元素
(2)下列粒子中:①与镁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C
C
(填写序号);②与镁元素在同一周期的是AD
AD
(填写序号);(3)由l号和8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2:1)与6号元素的单质,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最轻的气体和一种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2O+C
CO+H2
| ||
H2O+C
CO+H2
.
| ||
(2004?卢湾区二模)在67.87克盐酸中逐滴滴入85.00克硝酸银溶液后,不再产生沉淀.过滤所得混合物,将得到的沉淀物干燥后称量为.2.87克.问:
(1)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硝酸银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保留到0.01%)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硝酸银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保留到0.01%)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磷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3)上表中金属元素有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至右逐渐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3 Li 锂 6.941 |
4 Be 铍 9.012 |
5 B 硼 10.81 |
6 C 碳 12.01 |
7 N 氮 14.01 |
8 O 氧 16.00 |
9 F 氟 19.00 |
10 Ne 氖 20.18 |
11 Na 钠 22.99 |
12 Mg 镁 24.31 |
13 Al 铝 26.98 |
14 Si 硅 28.09 |
15 P 磷 30.97 |
16 S 硫 32.06 |
17 Cl 氯 35.45 |
18 Ar 氩 39.95 |
19.00
19.00
.(2)磷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16
16
.(3)上表中金属元素有
5
5
种.(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至右逐渐
增大
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