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 请你将该同学第三次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 .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 .如果该同学还要进一步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 .实验时应控制小车移动的距离. 和 不变.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631279[举报]
小明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所用实验器材有量筒、水、细铁丝、天平和从同一木头上截取的四个大小不同的木块.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小明的操作应该是 .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同学用实验器材测出了三个木块质量和体积的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乙、丙两图中所测量的结果,在表中填写出第四个木块的质量和体积(注:每次量筒中都装有35mL的水).
(3)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丁坐标纸上作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小明的操作应该是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同学用实验器材测出了三个木块质量和体积的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乙、丙两图中所测量的结果,在表中填写出第四个木块的质量和体积(注:每次量筒中都装有35mL的水).
(3)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丁坐标纸上作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m/g | V/cm3 | |
木块1 | 6.4 | 9 |
木块2 | 10.4 | 15 |
木块3 | 14.2 | 21 |
木块4 |
课题一:与声音有关的实验探究
(1)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2)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
(3)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
(4)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5)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存在的问题是: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6)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A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
(7)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①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
②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2)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
振动
振动
,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3)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
转换法
转换法
.(4)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用力大小 | 小 | 大 | 较大 |
尺的振动幅度 | 小 | 大 | 较大 |
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 小 | 大 | 较大 |
应该是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应该是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6)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A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
一
一
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B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乙
乙
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7)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①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
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
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①
①
是正确的.②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EADBC
EADBC
(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如图是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小灯泡上标有“2.5 V“字样).已知电源是两节新的干电池.
(1)图甲中a表应是 表,b表应是 表;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电路图将图乙连线完整;(原有导线不许改动,导线不许交叉)
(3)如果线路连接完好,在闭合开关时,小灯泡亮一下又突然熄灭了,这种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出一种原因即可) .
(4)排除故障后,实验时发现电压表示数为2V,为了测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 端移动.(选填“A““B“)
(5)如图表格是某同学在该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将第三次实验的电功率值和第九次实验的电阻值填入表中的空格内.
(6)根据“灯泡越亮,电阻越大”的实验事实,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灯丝电阻变化的?
(7)某同学根据小灯泡的规格“2.5V 0.3A”,计算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6V时小灯泡的功率:R=
=
=8.33Ω,P=
=
=0.307W
另一同学则认为,根据实验测出的数据,可知电压为1.6V时小灯泡功率P=0.4W.为什么两人得出的结果不同呢?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图甲中a表应是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电路图将图乙连线完整;(原有导线不许改动,导线不许交叉)
(3)如果线路连接完好,在闭合开关时,小灯泡亮一下又突然熄灭了,这种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出一种原因即可)
(4)排除故障后,实验时发现电压表示数为2V,为了测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
(5)如图表格是某同学在该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电压U/A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电流I/A | 0.21 | 0.22 | 0.24 | 0.25 | 0.26 | 0.28 | 0.29 | 0.30 | 0.31 | 0.32 |
电功率P/W | 0.21 | 0.26 | 0.40 | 0.47 | 0.56 | 0.64 | 0.72 | 0.81 | 0.90 | |
电阻R/Ω | 4.8 | 5.5 | 5.8 | 6.4 | 6.9 | 7.1 | 7.6 | 8.0 | 8.8 | |
灯泡亮度 | 亮度逐渐增强 |
(6)根据“灯泡越亮,电阻越大”的实验事实,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灯丝电阻变化的?
(7)某同学根据小灯泡的规格“2.5V 0.3A”,计算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6V时小灯泡的功率:R=
U额定 |
I额定 |
2.5V |
0.3A |
U2 |
R |
(1.6V)2 |
8.33Ω |
另一同学则认为,根据实验测出的数据,可知电压为1.6V时小灯泡功率P=0.4W.为什么两人得出的结果不同呢?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如图是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小灯泡上标有“2.5 V“字样).已知电源是两节新的干电池.
(1)图甲中a表应是________表,b表应是________表;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电路图将图乙连线完整;(原有导线不许改动,导线不许交叉)
(3)如果线路连接完好,在闭合开关时,小灯泡亮一下又突然熄灭了,这种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出一种原因即可)________.
(4)排除故障后,实验时发现电压表示数为2V,为了测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________端移动.(选填“A““B“)
(5)如图表格是某同学在该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电压U/A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电流I/A | 0.21 | 0.22 | 0.24 | 0.25 | 0.26 | 0.28 | 0.29 | 0.30 | 0.31 | 0.32 |
电功率P/W | 0.21 | 0.26 | 0.40 | 0.47 | 0.56 | 0.64 | 0.72 | 0.81 | 0.90 | |
电阻R/Ω | 4.8 | 5.5 | 5.8 | 6.4 | 6.9 | 7.1 | 7.6 | 8.0 | 8.8 | |
灯泡亮度 | 亮度逐渐增强 |
(6)根据“灯泡越亮,电阻越大”的实验事实,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灯丝电阻变化的?
(7)某同学根据小灯泡的规格“2.5V 0.3A”,计算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6V时小灯泡的功率:R=,P=
另一同学则认为,根据实验测出的数据,可知电压为1.6V时小灯泡功率P=0.4W.为什么两人得出的结果不同呢?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如图是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小灯泡上标有“2.5 V“字样).已知电源是两节新的干电池.
(1)图甲中a表应是______表,b表应是______表;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电路图将图乙连线完整;(原有导线不许改动,导线不许交叉)
(3)如果线路连接完好,在闭合开关时,小灯泡亮一下又突然熄灭了,这种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出一种原因即可)______.
(4)排除故障后,实验时发现电压表示数为2V,为了测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______端移动.(选填“A““B“)
(5)如图表格是某同学在该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将第三次实验的电功率值和第九次实验的电阻值填入表中的空格内.
(6)根据“灯泡越亮,电阻越大”的实验事实,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灯丝电阻变化的?
(7)某同学根据小灯泡的规格“2.5V 0.3A”,计算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6V时小灯泡的功率:R=
=
=8.33Ω,P=
=
=0.307W
另一同学则认为,根据实验测出的数据,可知电压为1.6V时小灯泡功率P=0.4W.为什么两人得出的结果不同呢?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图甲中a表应是______表,b表应是______表;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电路图将图乙连线完整;(原有导线不许改动,导线不许交叉)
(3)如果线路连接完好,在闭合开关时,小灯泡亮一下又突然熄灭了,这种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出一种原因即可)______.
(4)排除故障后,实验时发现电压表示数为2V,为了测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______端移动.(选填“A““B“)
(5)如图表格是某同学在该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电压U/A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电流I/A | 0.21 | 0.22 | 0.24 | 0.25 | 0.26 | 0.28 | 0.29 | 0.30 | 0.31 | 0.32 |
电功率P/W | 0.21 | 0.26 | 0.40 | 0.47 | 0.56 | 0.64 | 0.72 | 0.81 | 0.90 | |
电阻R/Ω | 4.8 | 5.5 | 5.8 | 6.4 | 6.9 | 7.1 | 7.6 | 8.0 | 8.8 | |
灯泡亮度 | 亮度逐渐增强 |
(6)根据“灯泡越亮,电阻越大”的实验事实,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灯丝电阻变化的?
(7)某同学根据小灯泡的规格“2.5V 0.3A”,计算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6V时小灯泡的功率:R=
U额定 |
I额定 |
2.5V |
0.3A |
U2 |
R |
(1.6V)2 |
8.33Ω |
另一同学则认为,根据实验测出的数据,可知电压为1.6V时小灯泡功率P=0.4W.为什么两人得出的结果不同呢?请分析其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