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624944[举报]
同学
实验
序号
l(米)
m(克)
θ(度)
30T
(秒)
甲
1
1.0
30
4
60
2
1.0
40
4
60
3
1.0
50
4
60
乙
4
1.0
30
3
60
5
1.0
30
4
60
6
1.0
30
5
60
丙
7
0.8
30
4
54
8
1.0
40
4
60
9
1.2
50
3
66
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θ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摆动周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29所示,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为了减小误差,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摆动30次(30T)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单摆的摆动规律,他们进行了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下表的后三列中。
(1)三位同学在实验中都要测量单摆摆动30个周期的用的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可知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____________(选填“有关”、“无关”)。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可知乙同学研究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_________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____________。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与9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实验次数 | 接触面的材料 | 压力(N) | 滑动摩擦力(N) |
1 | 木板加木板 | 4 | 0.8 |
2 | 木板和木板 | 6 | 1.2 |
3 | 木板和毛巾 | 6 | 2.5 |
(2)分析比较序号1与2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在
(3)分析比较序号
(4)上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1(a)、(b)、(c)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
①根据图1(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________有关.
②根据图1(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红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有关;小李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
(2)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h和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液体甲 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 h (厘米) | d (厘米) | p (帕) |
1 | 5 | 15 | 0.4×103 |
2 | 10 | 10 | 0.8×103 |
3 | 15 | 5 | 1.2×103 |
4 | 20 | 5 | 1.6×103 |
5 | 30 | 5 | 2.4×103 |
实验 序号 | h (厘米) | d (厘米) | p (帕) |
6 | 5 | 15 | 0.6×103 |
7 | 10 | 10 | 1.2×103 |
8 | 15 | 5 | 1.8×103 |
9 | 20 | 5 | 2.4×103 |
10 | 30 | 5 | 3.6×103 |
②小红分析实验序号3与4与5(或8与9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液体内部压强p与成正比;小李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6与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p与d成反比.小红和小李的结论,你认为是错误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③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3与7(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某实验小组用图14所示的电路,探究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他们分别将三个定值电阻Ri先后逐个接在图14中的M、N
两端,且电源电压始终保持不变。
⑴为了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MN不变(即电压表显示的电压值不变),当接入电路中M、N两端的电阻Ri逐渐 增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应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⑵表三、表四和表五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几组数据。
①分析比较表三(或表四或表五)数据中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电压一定时,导体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数据中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还可得出的结论是: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甲、乙、丙三小组同学在“研究并联电路电阻规律”的实验中,按图所示方式连接电路,将不同的两个电阻分别接在了MN两端,闭合电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然后将计算的数据也记录了下来.
表一
实验次数 | 1 | 2 | 3 |
连接电阻 | R1 | R2 | R1和R2同时并联 |
电压(V) | 6 | 6 | 6 |
电流(A) | 1.5 | 1 | 2.5 |
R (Ω) | 4 | 6 | 2.4 |
1/R (Ω-1) | 0.25 | 0.17 | 0.42 |
实验次数 | 4 | 5 | 6 |
连接电阻 | R2 | R3 | R2和R3同时并联 |
电压(V) | 6 | 6 | 6 |
电流(A) | 1 | 0.6 | 1.6 |
R (Ω) | 6 | 10 | 3.75 |
1/R (Ω-1) | 0.17 | 0.1 | 0.27 |
实验次数 | 7 | 8 | 9 |
连接电阻 | R3 | R4 | R3和R4同时并联 |
电压(V) | 6 | 6 | 6 |
电流(A) | 0.6 | 0.4 | 1.0 |
R (Ω) | 10 | 15 | 6 |
1/R (Ω-1) | 0.1 | 0.07 | 0.17 |
(2)分析实验序号1、3和2、3(或4、6和5、6或7、9和8、9)的数据中电阻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分析表一和表二(或表二和表三)数据中各电阻及总电阻的大小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经运算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______.
(5)为了进一步研究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甲小组同学将R1和R4两个电阻同时接在了MN两端,读出并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然后从标有“3Ω 2A”、“30Ω 2A”及“30Ω 1A”字样的三个滑动变阻器中选择一个,替代R1和R4接在了MN两端,移动滑片P直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与原先记录的相同.回答问题:
①甲小组同学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标有“______”字样;②移动滑片P直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与原先记录的相同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欧.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