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答案]⑴①广口瓶塞放反了,②砝码和药物放反了,③温度计用来搅拌 ⑵4.5g ⑶计算错误:①水算多了,②氯化钠算少了.称量氯化钠时操作错误如:③天平读数有误,④氯化钠和砝码放反了,⑤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未放纸片,⑥天平未调零等.用量筒量取水时错误如:⑦水量多了.⑧氯化钠中混有杂质,⑨烧杯中有水.例2 某厂实验室有甲.乙两个药品橱.其中甲橱已存放有锌和铜.乙橱是空橱.现有碳酸钙.浓硫酸.烧碱.浓盐酸.氧化铜.应该分别把它们放入哪个橱中?其中试剂瓶口一定要密封的是哪些化学药品?⑴甲橱:锌.铜. .乙橱: .⑵需密封保存的是: .[分析]不同化学药品的存放原则是药品间相互不能发生反应.甲橱已存放有锌和铜.不能再放浓硫酸和浓盐酸.应把它们放入乙橱.同理.碳酸钙.氧化铜.烧碱应放入甲橱.由于浓硫酸和烧碱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且烧碱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应密封保存.浓盐酸有强烈的挥发性.也应密封保存.[答案]⑴碳酸钙.氧化铜.烧碱 浓硫酸和浓盐酸 ⑵浓硫酸.烧碱和浓盐酸 [自主检测]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71728[举报]

33、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使用后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了.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6HCl═2AlCl3+3H2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
2H2O
═2NaAlO2+3H2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照下图安装两套仪器.
2
②两套仪器中分别依次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盐酸;银灰色粉末和
氢氧化钠溶液
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③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收集1试管气体,验纯.(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验纯时的操作和现象:(两套仪器相同)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声音很小(或有噗的一声).
④在导管口点燃气体.(两套仪器操作相同) 都产生淡蓝色火焰.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白色固体颗粒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羊毛线逐渐消失.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应用】
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一会儿,管道内发生化学反应.根据题目信息,推测管道内的反应现象是
放出大量热,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反思】
①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要确认猜想(1)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②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填一条即可)
注意防止液体喷出,防止管道通和皮肤接触,防止烫伤,不要有明火等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12?广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不考虑气体与水或盐的反应)
(1)先向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盐酸溶液,关闭活塞,震荡,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气球变大.然后再将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广口瓶中,关闭活塞,震荡,发现气球明显变小,同时在广口瓶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广口瓶中的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广口瓶中的溶液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小明取广口瓶中溶液少量加入试管内,向其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由此他得出结论:广口瓶中溶液的溶质组成为Na2CO3、NaCl、CaCl2
大家一致认为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后经大家讨论,达成共识,对广口瓶溶液中溶质组成的判断只有两种结论.
结论一:
Na2CO3、NaCl
Na2CO3、NaCl
,结论二:
NaOH、NaCl、Na2CO3
NaOH、NaCl、Na2CO3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广口瓶中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
氯化钙溶液
氯化钙溶液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结论一是正确的
将①得到混合物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将①得到混合物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无明显颜色变化
溶液无明显颜色变化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