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课题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 调查研究.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永顺县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主要调查了学校的实验条件和一线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重视情况.通过调查来了解目前我县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和急需改进的地方.形成可行性报告.从而确定本课题努力的方向. 文献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表明:一线教师实验教学不理想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现在的很多教师修为不够.我们一线教师很多自己的知识面狭窄决定了教学视野不够开阔.课堂没有生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单一型.只是为了教书而教知识.这样的课堂对如今见多识广的学生来说无不是一种煎熬.你有时会也会觉得乏味.所以作为一线化学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有生命力.首先自己的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本课题组为给一线教师一些营养剂.课题组成员查阅化学主要期刊和网上收索与课题相关资料.并整理.汇聚成了“化学实验诗集篇 .“化学趣味史篇 和“化学魔术篇 成果.这些都将会提高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课堂教学内涵,这些成果若渗透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将会不断增强自己的魅力指数.使自己向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走进.并将成为教育大家.都离不这些东西 行动研究.本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实验教学情况.在教学中对教材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微型化.并不断在自己教学中实践和提炼.同时查阅近年来化学教学杂志有关实验教学新成果和新见解.一同开发出实验改进集和微型实验集.作为本课题组一成果.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4437106[举报]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姓名 | 生卒年代 | 著作 |
李时珍 | 1518~1593 | 《本草纲目》 |
徐光启 | 1562~1633 | 《农政全书》 |
徐霞客 | 1586~1641 | 《徐霞客游记》 |
宋应星 | 1587~? | 《天工开物》 |
从上述材料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 ( )
①中国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开始介绍西方科学知识 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③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④当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 ,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4)若实验乙中有15.6g Na2O2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5)为确保该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 (填编号)
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 D.稀硫酸.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4)若实验乙中有15.6g Na2O2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5)为确保该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
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 D.稀硫酸.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