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37第2题. [点评]教师利用本节教材引导学生研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探讨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以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代表物.着重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体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研究纯净物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又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胶体 和分散系等概念.使学生明确分散系是上位概念.溶液.胶体.浊液是下位概念.它们之间存在大概念和小概念之间的包容关系. (教学设计: 左香华,点评:吴运来) 第二节 电解质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4434933[举报]
(12分)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图装置测定中和反应中的热效应。实验时将溶液和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所得实验结果如右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 15 题 图
(1)从实验装置上看,左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温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根据所得数据,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4)利用图中所给数据,可测得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
(5)除了使用保温杯外,为了保证实验成功,还要注意哪些问题(说出2点即
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根据下列五种元素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回答下面各题:
(1)在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
A.Q和R B.S和T C.T和U D.R和T E.R和U
(2)下列离子的氧化性最弱的是
A.S2+ B.R2+ C.T 3+ D.U+
(3)下列元素中,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最像Q元素的是
A.硼 B.铍 C.氦 D.氢
(4)T元素最可能是
(5)每种元素都出现相邻两个电离能的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原子核外
(6)如果R、S、T是同周期的三种主族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元素代号 | Ⅰ1 | Ⅰ2 | Ⅰ3 | Ⅰ4 |
Q | 2080 | 4000 | 6100 | 9400 |
R | 500 | 4600 | 6900 | 9500 |
S | 740 | 1500 | 7700 | 10500 |
T | 580 | 1800 | 2700 | 11600 |
U | 420 | 3100 | 4400 | 5900 |
E
E
.A.Q和R B.S和T C.T和U D.R和T E.R和U
(2)下列离子的氧化性最弱的是
D
D
.A.S2+ B.R2+ C.T 3+ D.U+
(3)下列元素中,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最像Q元素的是
C
C
.A.硼 B.铍 C.氦 D.氢
(4)T元素最可能是
P
P
区元素,其氯化物的化学式为TCl3
TCl3
.(5)每种元素都出现相邻两个电离能的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原子核外
电子分层排布,且各能层能量不同
电子分层排布,且各能层能量不同
,如果U元素是短周期的元素,你估计它的第2次电离能飞跃数据将是第10
10
个(6)如果R、S、T是同周期的三种主族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R<S<T
R<S<T
,其中元素S
S
的第一电离能反常高的原因是S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失去的是s能级的电子,s能级为全满稳定结构、能量降低
S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失去的是s能级的电子,s能级为全满稳定结构、能量降低
.某同学用0.1082mol/L 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解答40-42小题:
(1)请根据如图(滴定管的局部)读出第2次实验的末读数,填充上表中的两个空格.
(2)列出求算待测盐酸溶液浓度的计算式(须含上表相关数据,不必计算结果)
(3)该同学欲测量一个玻璃容器的容积.他先量取20.00mL 3.820mol/L的H2SO4溶液注入该容器,加蒸馏水直至完全充满容器.待混合均匀后,从中取出25.00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用0.1082mol/L 的NaOH溶液滴定,耗去碱液22.60mL.计算该玻璃容器的容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序号 | 待测盐酸溶液的体积mL | 滴定管读数 | 消耗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mL | |
初读数 | 末读数 | |||
1 | 20.00 | 0.00 | 19.90 | 19.90 |
2 | 20.00 | 0.05 |
(2)列出求算待测盐酸溶液浓度的计算式(须含上表相关数据,不必计算结果)
(3)该同学欲测量一个玻璃容器的容积.他先量取20.00mL 3.820mol/L的H2SO4溶液注入该容器,加蒸馏水直至完全充满容器.待混合均匀后,从中取出25.00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用0.1082mol/L 的NaOH溶液滴定,耗去碱液22.60mL.计算该玻璃容器的容积.
教材中给出的各物质的第一电离能的数据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代表的元素是 .a点的第一电离能比b点高理由是: .
(2)d点代表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处在峰顶原因是: .稀有气体中的Xe能形成氧化物XeO3,已知该氙原子上有1对孤对电子,则XeO3分子构型为 型结构;Xe的杂化类型为 .
(3)上图中也给出了过渡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据,他们都与核外电子的排布有关,则Cu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4)Mn 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2,Fe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请解释Mn的第三电离能比Fe的第三电离能大的原因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代表的元素是
(2)d点代表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处在峰顶原因是:
(3)上图中也给出了过渡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据,他们都与核外电子的排布有关,则Cu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4)Mn 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2,Fe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请解释Mn的第三电离能比Fe的第三电离能大的原因是:
草酸三氢钾是一种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加热至100℃失水成无水物,更高温度时分解为碳酸钾和一氧化碳等,溶于水,微溶于醇.实验室有一KH3(C2O4)2?2H2O样品(混有一定量的H2C2O4和K2SO4).现欲测定其纯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并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
(2)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称取35.60g草酸三氢钾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mL溶液.
步骤2:用移液管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00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
步骤3:第1份溶液加硫酸酸化后,用0.1000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滴定终点消耗高锰酸钾溶液12.00mL.
步骤4:在第2份溶液中
(3)根据(2)中的实验步骤回答:
①步骤1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电子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
②如何判断步骤3中的滴定终点?
③3.560g试样中含有还原剂(草酸根)的物质的量共为
(4)热重分析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实验技术.热重分析仪的基本构造由精密天平、程序控温加热炉和记录仪组成;记录仪画出剩余固体质量(m)~炉温(T)曲线,即热重(TG)曲线图.如图为CaC2O4?H2O在N2和O2气氛中的热重曲线.
①C点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
②CaC2O4?H2O的分解分三个阶段,由图可看出,第二阶段在O2气氛中的反应速率要比在N2气氛中的快,原因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完成并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
5
5
C2O42-+2
2
MnO4-+6
6
H+=10
10
CO2↑
CO2↑
+2
2
Mn2++8
8
H2O(2)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称取35.60g草酸三氢钾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mL溶液.
步骤2:用移液管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00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
步骤3:第1份溶液加硫酸酸化后,用0.1000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滴定终点消耗高锰酸钾溶液12.00mL.
步骤4:在第2份溶液中
滴加酚酞试液
滴加酚酞试液
,用0.2500mol?L-1NaOH溶液滴定,至滴定终点消耗NaOH溶液20mL.(3)根据(2)中的实验步骤回答:
①步骤1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电子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
250mL容量瓶
25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
等.②如何判断步骤3中的滴定终点?
KMnO4最后一滴滴入溶液,溶液恰好变紫红色,且30s内不退色,此时便是滴定终点
KMnO4最后一滴滴入溶液,溶液恰好变紫红色,且30s内不退色,此时便是滴定终点
.③3.560g试样中含有还原剂(草酸根)的物质的量共为
0.3mol
0.3mol
.样品纯度为98.1%
98.1%
.(4)热重分析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实验技术.热重分析仪的基本构造由精密天平、程序控温加热炉和记录仪组成;记录仪画出剩余固体质量(m)~炉温(T)曲线,即热重(TG)曲线图.如图为CaC2O4?H2O在N2和O2气氛中的热重曲线.
①C点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
CaO
CaO
.②CaC2O4?H2O的分解分三个阶段,由图可看出,第二阶段在O2气氛中的反应速率要比在N2气氛中的快,原因是
氧气存在时第2步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会抑制碳酸钙分解反应的进行
氧气存在时第2步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会抑制碳酸钙分解反应的进行
(结合化学方程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