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395407[举报]

2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一次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自己动手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填写以下空白.
活动一:探究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否放热?
(1)小林同学按如图所示过程进行溶解实验,看到③中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2)小海同学在另一个实验台上同时也做了这个实验,但观察到温度计示数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请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固体质量取得不足
(只答一点).
活动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是否发生反应?
(3)小林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与药品进行活动二的探究,实验步骤如下表,请你预测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4)老师指出小林的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确实发生了反应.请你分析老师这样说的原因
二氧化碳溶解于水(或与水反应)

(5)在小林实验的基础上,请你自选药品帮助设计一个补充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确实发生了反应
用试管取少量集气瓶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或用塑料瓶
和试管等做对比实验,合理即可)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产生)(其它答案合理即可)
.(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4、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得气体中加入
有二氧化碳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将瓶中氧气耗尽.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方案二的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保持瓶内气体在反应前不发生改变(或方案一在实验过程中打开了瓶塞,瓶中的气体成

分在反应前发生了改变.)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A组采用排水取气法,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5、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
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澄清石灰水立刻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立刻变浑浊
 有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将瓶中氧气耗尽

②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方案二的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保持瓶内气
体在反应前不发生改变
,原因是
方案二

③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A组采用排水取气法,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