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轮复习测试(四)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三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玫项是                                                   (    )

       A.搭(shàn)   执(niù)     央(měi)    (píng)气凝神

       B.打(yàng)   龌(chuò)   大(shè)     怙恶不(quān)

       C.(shū)忽    (sǒng)然    拾(duo)    自(chān)形秽

       D.瘦(xuē)    窥(sì)     缱(juǎn)    正(jīn)危坐

试题详情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赏赍    宽宥    食不裹腹    插科打诨

       B.泠泠    藐小    天坼地裂    理曲词穷

       C.誊写    笑靥    倍道而行    自增惭怍

       D.蹩脚    酒馔    买珠还牍    皇天厚土

试题详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他好像迷迷糊糊地           不清,可一到人家该来还他钱的时候,他会立刻清醒。

       ②据有关部门介绍,          3月31日,已经有30万人报名参加这项比赛。

       ③他也太残忍了,仅仅因为儿子逃过一天的课,竟然把他儿子浑身打得         

       ④

       A.神智     截止      体无完肤         

       B.神智     截至      遍体鳞伤

       C.神智     截止      血肉模糊         

       D.神志     截至      皮开肉绽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你觉得这样做快活”。奄奄一息的病人回答,“你就按照你的计划去做吧!我不拦阻你!”

       B.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李翠莲是一个聪明、能干、坚强的小姑娘,“从小生得有志气。”

       C.本次写作用以下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自定文体;③严禁抄袭;④不少于1000字。

       D.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我们学校高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是七、八岁的男生。

试题详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6.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书法不是艺术”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

    A. 汉字的创造与书写都自觉不自觉地求美,但与我们今天“艺术学”中讲的“艺术”不是一回事。

B. 种种对“书写活动”和“书迹文本”的曲解和误读导致了对“书法”属性和“身份”的错位判断

      C. 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都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美”,马克思讲人按美的规律来创造是讲人的所有活动,包括书法。

    D.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汉字书写的基本目的是实用,而不是美观。

试题详情

7.在作者看来,下列说法不存在认识偏差与错误的一项是                                     (    )

    A.一些学者提出“中国书法是艺术”的观点并逐渐为书法界、理论界所接受。

    B.中国汉字的发展史就是中国艺术发展史的一部分,汉字的书写活动就是艺术实践活动。

    C.绝大多数汉字字迹在当时实际显示出多种文化功能,在后世仍然存在多种文化价值。

    D.用“艺术学”的理论去分析书法现象时,其属性和“身份”,与“艺术”是合拍合撤的。

试题详情

三、(2分,每小题3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欲著书皆未                            就:完成

    B.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            遗书:丢弃的书籍

20090422

    D.余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    间:间或,有时候

试题详情

10.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文中“独先生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响彭蠡之滨

     B.客之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强者夭而病者

     D.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

试题详情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朱筠是一位耿介之士形象的一项是          (    )

     ①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

     ②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

     ③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

     ④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

     ⑤(其)所欲言者无不尽

     ⑥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⑤⑥

 

 

 

 

 

试题详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朱筠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但在建议开四库馆时,遭到刘文正公的反对,终于在于文襄公的支持和据理力争下,朝廷采纳了朱筠的建议。

     B. 朱筠不像一般俗吏那样奉承上司,不但不去拜访于文襄公,还时常以公事与于公顶撞,于公因此对朱筠非常痛恨。

     C. 朱筠诚恳待友,提携后进。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到别人面前去说;若有过错,又就总是掩饰,晚辈们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

     D. 作者写朱筠以陈伯思来进行陪衬,他们都是卓越的人才而沉溺于饮酒,而朱筠的文章、豪放俊逸的风度都超过伯思,只有“持论”这方面两人有些相似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试题详情

四、(24分)

16.文章开篇第一句“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在下文又反复说这长街“并不寂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试题详情

17.请结合全文内容,按照自然时序分条概括说明这条长街的“不寂寞”的具体表现。(4分)

 

 

 

 

 

 

试题详情

18.文中所写的小镇中的人们是“寂寞”的还是“不寂寞”的?请结合文章的内涵说明理由。(7分)

 

 

 

 

 

试题详情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 作者反复诉说的长街上人们的生活情景,展现的是小镇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生存状态。

     B. 这篇散文有清晰的叙事、抒情和议论的线索,远离了抽象的叙述、抒情和议论,自然、朴实、真切的日常生活画面中带有一种强烈而深沉的哀愁。

    C. “这里的人不须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说明小镇上人们单调的生活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甚至千百年不曾改变。

    D. 文章多次运用象征等手法表达情感和主旨。比如结尾写“狼的奋斗”就具有象征意味,象征了人们对土匪的打击。

    E. 小镇的人们“忠实庄严地生活,担负了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由的一切努力”(沈从文《湘行散记》),这也正是本文有着一种“异样感人的哀愁”的原因。

六、(9分)

试题详情

20.以“开来律师”开头重组下面句子(3分)

误解;在常人看来是让人委屈、令人烦恼、扰人思绪,因而难以忍受的,可居然还有人提出“享受误解”。这人就是以被世人称为“世纪大审判”的案子胜诉于美国的新闻人物开来律师。

 

 

 

 

 

 

试题详情

21.以“平安”为表达重点,辅以“春风”“阳光”等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按下列不同要求扩写一段话,每段不少于50字。(6分)

   (1)表现“城市”的平安(3分)

 

 

 

   (2)表现“母亲”的平安(3分)

 

 

 

七、(60分)

试题详情

1.立意必须立足原著中的人物形象。

试题详情

    2.自拟标题。

试题详情

3.不少于800字。

 

 

 

 

 

 

 

 

 

 

 

 

 

 

 

 

 

 

 

试题详情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B

2. A

3. D(神志:人的知觉和意识。神智:精神智慧。截止:到一定的期限停止。截止:截到(某个时限)为止)。

4. C(A句号改为逗号,B句号放引号外面,D应该是“十七八岁”)

5. C(A成分残缺,在“与”后面加上“对”;B赘余,去掉“因为”;D“一生”与“创作”不搭配。)

二、(9分,每小题3分)

6. B(这是导致错误判断的原因,不是根据)

7. C(原文说人们认识产生偏差与错位的原因之一是“误读了那些绝大多数汉字字迹在当时实际显示出多种文化功能和在后世仍然存在的多种文化价值”,书法在当时实际显示出了多种文化功能,后世仍存在多种文化功能,只是我们误读。)

8.D(“写什么”比“怎么写”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更丰富更多样,其文化价值更高。)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散失的书籍)

10.B(题干中的“善”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好。A为形容词作动词,穷尽,响遍;B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漂亮:C保全,形作动;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11.C(①说的是刘文正公,②说的是他的学识,④⑥说他诚恳待人,提携后进)

12.A(B“非常痛恨’,错,应该是“十分遗憾”;C“当面去说”错,应该是“说到极致”;D“朱筠的文章、豪放俊逸的风度都超过伯思,只有持论这方面两人有些相似”错)

四、(24分)

13.(1)当时刘文正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白白地徒增添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

    (2)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默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安然无事。

    (3)聚在一起慷慨激扬纵论时事,相互磨练探讨学问,志向实在伟大啊,哪里只是要作一个文人学士而己呢?

14.这首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自由和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2分)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贬窜南荒为“幸”,尾联看似自由白在,无拘无束,实际上是很孤独的,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2分)三四旬中的“闲依”包含着闲适中的无聊, “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2分)

 

15.(1)《警世通言》    冯梦龙

    (2)苟非吾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3)穷岛屿之萦回  即冈峦之体势

    (4)矜悯愚诚    庶刘侥幸

    (5)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每空1分,每错、漏、添字该空不给分,5题均做,以前4题判分。)

五、(21分)

16.文章开篇第―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①直接点出文章所写的对象“街”(点题),(1分)并赋予它特有的情绪色彩一一寂寞;②营造―种淡淡的哀伤氛围,(1分)奠定了全文的叙事、抒隋基调。(2分)下文反复说这长街‘‘并不寂寞’’的作用是:与开篇第一句形成对比(反衬),突出小镇人们内心的痛苦和精神的寂寞。(2分)

17.“不寂寞,,体现在①清晨,人和牲畜照例忙着惯常要做的事情;②白天,妇女们当街做着活计,任何风吹草动都成为这里热闹的风景;③黄昏,妇人按风俗唱歌祈求孩子平安,以及为祭奠亡灵焚烧纸钱的火光让孩子们喜欢;④夜晚,孩子因害怕而哭泣,以及狼的光顾和争斗使得全街热闹了许多。(4分,每点1分)

18.(共7分)文中所写的小镇中的人们是“寂寞”的。(1分)作者以小镇人表面生活的“热闹”(1分)来表现他们内心的“寂寞”,(1分)通过对湘西小镇人们的生存进行冷静的审视和反思,(1分)认为这里的人们承担着双重的“寂寞”;(1分)物质贫乏导致的生活本身的单调寂寞,(1分)小孩无父爱、妻子无丈夫的心灵的枯寂和痛苦带来的寂寞。(1分)(如果认为是“不寂寞”的,只要理由充分也可以得分。)

19.(4分,每项2分)B、D(B项“这篇散文有清晰的叙事线索,远离了抽象的抒情,自然、朴实、真切的日常生活画面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D“比如结尾写“狼的奋斗”就具有象征意味,象征了人们对土匪的打击。”错)

六、(9分)

20.开来律师这位以被世人称为“世纪大审判”的案子胜诉于美国的新闻人物居然针对在常人看来是让人委屈、令人烦恼、扰人思绪,因而难以忍受的误解,提出“享受误解”的观点。(遗漏信息每点扣1分:3点信息是:律师介绍、误解特点、观点)

21.(未以话题为重点,不得分。文意不通,不得分。文意不顺,酌情扣l―2分。未有辅助景物,每缺一点扣1分,未有修辞扣1分)

   (1)春风吹拂,把平安也吹到了城市中每个人心中。工人在科学规划的车间里找到了平安,行人在秩序井然的街道上找到了平安,市民在各类商品中间找到了平安,平安像阳光一样,紧紧包围着我们,让我们体味生活的美好。

   (2)每一位母亲,从把孩子交给社会的第一天起,就在心中祈祷着平安。孩子的健康,是母亲的平安;孩子的快乐,也是母亲的平安。请我们多爱护孩子吧,春风,将把爱的种子播洒在每个人的心中,平安就会像阳光一样会永远照耀在母亲们的心里。

七、(60分)

22.(参考2008年江西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翻译】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君硅,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

督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于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去世,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默然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弟畦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

先生为人,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气新奇豪放,对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具备,想要说的话无不穷尽,尤其喜爱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说:我开始认识竹君先生,是靠了吕平陈伯思的关系。当时都二十几岁,聚在一起慷够激扬纵论时事,相互磨练探讨学问,志向实在伟大啊,哪里只是要作一个文入学士而已呢!先生与伯思,都是卓越人才而沉溺饮酒。伯思中年因酒致病,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华。先生以文章名扬海内,豪放俊逸超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微中和一些。先生晚年,来访宾客更为繁盛,入了他门的,都跟他密切交往,这样也就很劳累了。我回到南方这几年,听说伯思也衰老病重了,而先生去世时年纪才过五十,令人痛惜啊!他在安徽、福建任上时,常常带领宾客饮酒赋诗,游玩山水,幽深险要处都到过。我有时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