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9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
文 科 综 合 试 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09.4.17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试卷的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 码上的准考证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表示某日北半球a、b两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示意图。(提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读图完成1~3题。
a纬线各经度的太阳高度
b纬线各经度的太阳高度
1.此日,太阳直射点和a纬线的纬度分别是
A. B.
C. D.
2.对于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的气温接近一天中的最高值 B.日出方向为东南方
C.悉尼的太阳辐射强度达到最低 D.伦敦夏日艳阳高照
3.6月22日,b纬线上的最小太阳高度为
A. B. C. D.
下面甲图中PQ为晨昏线,乙图是甲图中的对应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乙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甲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PQ为昏线 B.位于南半球,PQ为晨线
C.PQ间的实际距离约为20Km D.图中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
5.关于河流EF段、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B.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潜水补给河水
C.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潜水补给河水
D.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6.比较a、b、c、d的数值大小
A.a>b>c>d B.a<b<c<d C.a=b=c=d D.a>c>b>d
读世界两区域局部图,回答7~8题。
7.甲、乙两国
A.都有大牧场放牧业 B.都有大片的热带雨林景观
C.都有大量石油和煤炭的生产和出口 D.都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8.甲国的a城市和乙国的b城市
A.都为地中海气候 B.雨季出现时间不同
C.沿岸洋流均为暖流 D.分别是港口及矿业城市
下图为工业部门产口成本比例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产业布局与甲、乙两类工业的区位要求分别相符的是
A.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船运中心 上海将建迪斯尼乐园
B.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宝钢建于上海
C.北京中关村科技园 在大连建水产品加工厂
D.在武汉建棉纺厂 在温州建鞋、帽批发中心
10.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
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C.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 D.由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11.下图为四个地区农业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下列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说法,最可能的是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C.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
12.在中国古代的一本书中,反复出现“悲观”、“割爱”、“浩劫”、“慧眼”、“解脱”、“觉悟”、“无缘”、“庄严”、“宗旨”等词语。这本书最早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13.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菜肴形式日益多样化,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中外交流的空前频繁 ②民族融合的加深
③士族在饮食享受上的追求 ④丝绸之路的开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右图为唐代《宫乐图?会茗图》。图中表达的信息
说明唐代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科举考试的繁荣
C.女子社会地位上升
D.饮茶之风盛行
15.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他所采取的措施是
A.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分割宰相的军权
B.各州公文须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
C.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
D.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司法事务
16.日本“以小克大,以亚挫欧,赫然违历史之公例,非以立宪不立宪之义解释之,殆为无因之果”这段话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日俄战争 B.明治维新 C.甲午中日战争 D.英日结盟
17.20世纪初,中国有一文章写到:“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旗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忽而以约法暂代宪法,忽而催促制定宪法。……使全国民众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该文章是
A.《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B.《共和与君主论》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文学改良刍议》
18.下面是一幅春联。它出现的历史时期应是
上联:平分土地,斧头开辟新世界
下联:阶级斗争,镰刀割断旧乾坤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三年解放战争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19.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0.1790年,有一个法国人写道:“20年前,说法语是荒唐可笑的事。……在今日的城镇,所有市民只说法语。”表明法国
A.大革命促进了民族统一 B.城市化推动了语言趋同
C.工业革命影响文化生活 D.对外扩张促使民族团结
21.“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C.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打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22.在某一届美国总统选举中,一候选人指责另一候选人说:“生活比以前好,但军备竞赛扩展到太空,赤字留给后代好吗?”。这位被指责的候选人是
A.林肯 B.罗斯福 C.克林顿 D.里根
23.下图为世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的变化,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
国家/年份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美国
167
157
159
153
175
欧盟
128
134
126
148
155
日本
111
119
135
141
112
中国
0
0
0
2
4
其他
47
48
41
14
10
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C.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D.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面临严重威胁
24.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数量增加10%,价格水平下跌4%,货币平均流通次数由5次减为4次。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国要保持币值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应
A.增加32% B.增加26.4% C.增加40.8% D.减少6%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回答25~26题。
25.国际金融危机日益蔓延,我国沿海一些地区的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利润下滑甚至破产倒闭等现象。为应对危机,国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健康,是因为
A.中小企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中小企业能广泛吸纳城乡劳动者就业
C.中小企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保证 D.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26.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最大玩具代工企业、位于东莞的A集团两家玩具厂关门歇业,而位于苏州的另一家玩具企业B公司则接到金额高达8000多万元的国外订单。这是因为B公司具有很强的设计研发能力,能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该企业不但没有裁员,还向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这表明
①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
②竞争力强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更强
③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④发展加工贸易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7.2008年9月,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拟以179亿港元(24亿美元)收购中国最大的果蔬汁生产商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以“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申请,这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例禁止收购的案件。下列对我国商务部的裁决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是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②主要是为了保护我国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
③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④表明我国致力于建立和维护合理公平的市场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8.2009年1月14日,我国钢铁产业振兴规划出台。规划指出,加快钢铁产业调整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这说明
A.振兴钢铁产业要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B.钢铁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C.钢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带动作用
D.优化钢铁行业企业结构是振兴钢铁产业的根本途径
29.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在于五行(木、火、土、金、水),并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种观点
①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②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具有合理性
③包含有朴素的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
④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山寨文化、山寨手机、山寨厂商、山寨明星等层出不穷。对“山寨”现象,社会褒贬不一。赞成者认为,“山寨”现象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以草根对抗权威,以大众对抗精英,是其闪光点所在。反对者则认为“山寨”文化其实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盛文化。它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经过组装、拼凑、换版、贴牌,俨然正版,充斥市场,成为某些消费者的新宠。这表明
A.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万事万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C.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D.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31.某机构对200名20岁以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崇拜对象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对象
科学家
时代英雄
娱乐明星
体育明星
自己
反面人物
无偶像
其他
人数
30
18
79
44
3
4
9
13
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
A.尊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支持人们的自主选择
B.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包容各种思想行为
C.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
D.提倡多元化,反对以某种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
32.对地震的短期临震预报依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这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尚无法深入地底对地震震源进行直接探测,以取得相关数据;强烈的地震在同一区域重复发生的周期往往在百年以上,可供总结和分析研究的震例很少,等等。这使得人们对地震规律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这表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B.占有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D.只有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3.《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从2008年10月14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截至11月14日24时活动结束,通过网络、传真、信件等方式共收到意见和建议35260条。这个过程主要体现了我国公民积极参与
A.民主管理 B.民主选举 C.民主监督 D.民主决策
34.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变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这是因为
A.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B.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执行者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阶级基础
35.我国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关系具有本质区别。下列关于我国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②“一府两院”与人大之间是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关系
③人大和“一府两院”都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和活动原则
④人大和“一府两院”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II卷(综合题,共160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笑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6.(3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L是我国北方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试列举四例说明。(4分)
(2)从A到B,冬季降雪量的分布特点是 ,简述甲地适度的降雪对环境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8分)
(3)说明B地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及原因。(8分)
(4)全国四大牧区中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最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原因是什么?(8分)
(5)简述包头市产值最高的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
37.(32分)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已治人之实学”,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
――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
材料二 考证学在清代中叶达到了顶峰,它完全主导了中国的学术界。……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作了评估和整理,但没有建立什么新的思想成分,或者说没有创立什么重要的哲学学派。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6版
材料三 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四 泰西自十五世纪文学复兴以后,学者犹不免涉于诡辩,陷于空想。自倍根(注:弗兰西斯?培根)兴而始一矫之。有明末叶,正中国之诡辩空想之时代也。及时之亡,顾、黄、王、颜、刘诸子,倡实践实用之学。得其大者,(乾嘉)…诸君,同时蔚起,各明其一体。其时代与倍根同,其学统组织之变更,亦颇相类。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材料五 李鸿章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万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能自立,若不自强则事不可知。”他希望“士大夫留心经世者皆当以此为身心性命之学,庶几学者众而有一二杰出,足以强国而赡军。”
――苑书义《李鸿章传》
(3)梁启超曾总结清朝中期的学术发展,誉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对梁的观点进行评述。(6分)
1.5
0.7
-0.8
巴西
3.1
6.7
3.6
澳大利亚
9.0
14.0
5.0
新西兰
7.6
20.4
12.8
日本
4.3
0.9
-3.4
英国
5.2
1.7
-3.5
美国
10.3
6.7
-3.6
世界
2.2
1.8
-0.4
(3)比较中国和美国的生态赤字差异,试说明美国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简要评价。(8分)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美关系长时期处于波动状态之中,并逐渐朝着相互依存的方向发展。
时间
美国的冲击
中国的反应
1918年
威尔逊总统宣布十四点原则
中国人普遍欢迎。陈独秀赞扬威尔逊“是现在世界一第一个好人”,是“讲公理不讲强权”
1921年
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压制日本
中国借用美国的力量收回山东权利,但承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原则,中国人对美国是有好感的
1950年6月
朝鲜战争爆发,杜鲁门宣布下令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
周恩来发表声明,指责美国的行为是对中国领土的侵略
1963年
美国介入并侵略越南
毛泽东连续发表《支持美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种族歧视的正义斗争》、《反对美国――吴庭艳集团侵略越南南方和屠杀越南南方人民的声明》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中国积极与美国谈判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
中国积极促进与美国关系正常化
摘编自李扬帆《走出晚清》
(4)哪些历史现象促使威尔逊于1918年提出“十四点原则”?(6分)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压制日本对当时的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5)1950――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你如何看待这一变化?(8分)
材料四 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指出,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增进合作。中国政府主张:第一,要首先办好各国自己的事情,不把麻烦推给别人;第二,要精诚合作,不搞以邻为壑;第三,要标本兼治,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应该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6)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国际社会的知识,谈谈你对“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增强合作”的认识。(10分)
材料五 海峡两岸关系尽管历经坎坷,但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渐成为滚滚潮流。2008年12月15日,经历30年风雨历程,海峡两岸“三通”终于化茧成蝶,基本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是符合两岸关系发展需要、符合历史前进潮流的事情,不管面临多少困难,花费多少时间,终究都会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
(7)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过程。
武汉市2009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09.4.17
阅卷建议:地理:第I卷 1~11题,第II卷36卷,39题(1)(2)(3)小题。
历史:第I卷 12~23题,第II卷37题,39题(4)(5)小题。
政治:第I卷 24~35题,第II卷38题,39题(6)(7)小题。
第I卷共35小题,共1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A
D
B
A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D
C
A
A
A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A
B
C
B
A
A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D
C
C
第II卷共4小题,共160分。
36.(36分)
(1)(4分,任答四点即可。)
①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分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分界线
(2)逐渐减少
春季积雪融化改善土壤墒情(水分),有利于牧草返青;河湖水量和地下水因融雪而增加,解决牲畜饮水;减少沙尘暴发生频率、净化空气。(8分)
(3)冬春季节。B地地形平坦,植被稀疏,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势力强。(8分)
(4)地处温带地区,热量条件较好,东部距海相对较近,降水较充足,牧草生长量大,且质量好;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畜种优良;生产经验丰富。(8分)
(5)附近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接近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基地;有铁路干线通过,交通便利;靠近黄河,水源较丰富;国家政策支持,市场广阔。(8分)
37.(32分)
(1)特征: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潜滋暗长,提倡“经世致用”;清中期,考据学繁荣,但没有什么新的思想成分;鸦片战争前后,新思想萌发。(6分)
阻力:程朱理学。(2分)
(2)含义:向西方学习(2分。如学生回答“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新”,可酌情给分)。
背景:民族危机出现,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思想界死气沉沉(6分。如学生回答“提倡经世致用”亦可酌情给分)。
(3)清代学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一样在治学方法上有相近之处(如学生回答都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整理或利用亦可给分)。但乾嘉学者没有从传统思想体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文艺复兴则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6分)
(4)新发展:认识到中国正处于深刻的内外危机和前所未有的时局变化之中;强调重视洋务;师夷长技以自强(或“将学习西方落实实际行动上”)。(6分)
影响: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进代化的进程。(4分)
38.(32分)
(1)①2008年1―4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但同比增幅不断下降,尤其第4季度下降较为明显;(2分)出口总额前3个季度不断增加,第4季度出现下滑,同比增幅前3个季度相对平衡,第4季度急剧下滑。(2分)出口下滑是导致我国第4季度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重要原因。(2分)
②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始终围绕上述主要目标进行。(3分)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平衡。针对2008年我国供求关系的变化,中央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保持供求平衡。(3分)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中央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既通过着力保增长,以带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带动消费增长;又通过保障民生,促进消费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3分)
(2)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坚持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原则。(3分)②在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显示了中央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预见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表现出高超的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做到了尊重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3分)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中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这一点。(3分)
(3)①我国公民享有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权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和维护公民权利的需要。(2分)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和谐。(3分)③作为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我国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积极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有责任采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3分)
39.(60分)
(1)D(4分)
(2)节约能源;减少废气的排放;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8 分)
(3)美国的生态赤字比中国高。美国的自然环境条件优于中国,但美国人均消耗的资源远超过中国。说明美国人消耗了别国的资源和下一代的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8分)
(4)历史现象:一战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物质和精神损害;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的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6分)
影响;调整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冲突,形成了“华盛顿体系”。(4分)
(5)变化:由对抗逐步向缓和。(2分)
看待:(导致变化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经济震主地位开始动摇;美国在美苏争震中处于不利地位。(启示)该变化符合世界局势逐渐走向缓和的发展趋势。(8分)(学生如从其它方面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6)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加强合作,化解危机,促进发展,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②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通过国家间的合作,有利于增强共抗风险的能力,维护各国的共同利益。(3分)③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为应对全球性危机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3分)
(7)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两岸“三通”从无到有,直到最终实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4分)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两岸“三通”的实现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过程。(3分)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经过30年的艰难坎坷,海峡两岸“三通”终于实现。(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