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厦门双十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卷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试题详情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斜面体B上,若A和B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度v0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             (     )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A.mgsin            B.mgcos           C.mg                    D.0

试题详情

3.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若一群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n=2激发态时发射出的是红光,则这群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发生跃迁还可能发射出      (    )

试题详情

       A.红外线               B.紫外线               C.β射线               D.γ射线

试题详情

4.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B.牛顿环是簿膜干涉的结果,当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照射时,同级牛顿环半径将会变大

    C.遥远星系所生成的光谱都呈现“红移”,即光谱线都向红色部分移动了一段距离,由此现象可知宇宙在膨胀

    D.麦克尔孙-莫雷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

试题详情

5.太阳能来源于轻核的聚变,太阳中存在的主要元素是氢,氢核的聚变反应可以看作是4个氢核(H)结合成1个氦核(He).下表中列出了部分粒子的质量(取1uc2=931.5MeV)

粒子名称

质子p

试题详情

*粒子

电子e

中子n

质量 / u

试题详情

1.0073

试题详情

4.0015

试题详情

0.00055

试题详情

1.0087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试题详情

       A.核反应方程为

试题详情

       B.核反应方程为

试题详情

C.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时的质量亏损约为0.0266u

试题详情

D.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24.8MeV

试题详情

6.一个等腰直角三棱镜的截面如图所示,一细束绿光从AC面的P点沿平行底面AB方向射入棱镜后,经AB面反射,再从BC面的Q点射出,且有PQ∥AB(图中未画光在棱镜内的光路).如果将一细束蓝光沿同样的路径从P点射入三棱镜,则从BC面射出的光线是                                                                     (    )

试题详情

       A.仍从Q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

       B.仍从Q点射出,出射光线不平行于AB

试题详情

       C.可能从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

试题详情

       D.可能从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

试题详情

7.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关于康普顿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康普顿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康普顿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C.当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后,其能量增加

D.当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后,其能量减少

试题详情

8.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a)是点燃的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 盐),图(b)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线圈,将金属线圈在其所在的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试题详情

       A.当金属线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B.当金属线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

       C.当金属线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D.干涉条纹保持不变

试题详情

9.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b两点相距4.42 m。图中实、虚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平衡位置在a、b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从图示可知(  )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A.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              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m

    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 m/s                D.a点一定比b点距波源近

试题详情

10.两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放在平板AB上,磁铁的N、S极如图所示,开始时平板及磁铁皆处于水平位置,且静止不动.

甲:现将AB突然竖直向上平移(平板与磁铁之间始终接触),并使之停在A”B”处,结果发现两个条形磁铁吸在了一起。

乙:如果将AB从原来位置突然竖直向下平移(平板与磁铁之间始终接触),并使之停在位置A’B’处,结果发现两条形磁铁也吸在了一起。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试题详情

       A.开始时两磁铁静止不动说明磁铁间的作用力是排斥力;

       B.开始时两磁铁静止不动说明磁铁间的吸引力等于静摩擦力;

       C.甲过程中磁铁开始滑动时,平板正在向上减速;

       D.乙过程中磁铁开始滑动时,平板正在向下减速。

试题详情

二、实验与探究:本题3题,共28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9分)

   (1)下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______ mm.

试题详情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试题详情

①图乙中的___________是为F1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___是力F1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②在实验中,如果保持OC细绳位置不变,改变OB细绳的位置,那么连接OC细绳的弹簧称的示数一定会发生变化吗?答:_______。(选填“一定会”、“可能不会”或“一定不会”)

③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试题详情

12.(9分)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

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

c.在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t/n

e.用公式g=4p2l/T2计算重力加速度

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____(选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2)已知单摆在任意偏角q 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T’=T0[1+a sin2(q /2)],式中T0为偏角q趋近于0°时的周期,a为常数。为了用图像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图像中的横轴表示_________。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3.(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河水在缓慢流动时有一个规律,河中央流速最大,岸边速度几乎为零。为了研究河水流速与离河岸距离的关系,小明设计了这样的测量仪器:如图甲所示,两端开口的“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置于待测的水流中,竖直部分露出水面,且露出水面部分的玻璃管足够长。当水流以速度v正对“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开口端匀速流动时,管内外水面高度差为h,且h随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为了进一步研究水流速度v与管内外水面高度差h的关系,该组同学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v-h图像,如图丙所示。

试题详情

v(m/s)

0

试题详情

1.00

试题详情

1.41

试题详情

1.73

试题详情

2.00

试题详情

2.45

试题详情

2.83

试题详情

3.16

h(m)

0

试题详情

0.05

试题详情

0.10

试题详情

0.15

试题详情

0.20

试题详情

0.30

试题详情

0.40

试题详情

0.50

   (1)根据上表的数据和图丙中图像的形状,可猜想v和h之间的关系为       

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丁中确定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并作出图像,若该图像的形状为       ,说明猜想正确。

试题详情

   (2)现利用上述测速器,由河流南岸开始,每隔1 m测一次流速,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v和h之间的关系完成下表的最后一行,对比下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河中水流速度v与离南岸的距离x的关系为          

测试点离岸距离x/m

0

1

2

3

4

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cm

0

试题详情

0.8

试题详情

3.2

试题详情

7.2

试题详情

12.8

相应的河水流速v/ms-1

 

 

 

 

 

试题详情

三、计算题:共6小题,满分7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4.(10分)一辆摩托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m30 m/s,要想在3 min内由静止起沿一条平直公路追上在前面s01000 m处、正以v=20 m/s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则摩托车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起动?以下是甲、乙两位同学的求解方法。甲同学的解法是:设摩托车恰好在3 min时追上汽车,则:at2=vt+s0,代入数据得:a0.28 m/s2.乙同学的解法是:设摩托车追上汽车时,摩托车的速度恰好是30 m/s,则vm2=2as2avts0)代入数据得:a0.1 m/s2

你认为他们的解法正确吗?若都是错误的,请给出正确的解。

试题详情

15.(10分)倾角为37°的斜面体靠在固定的竖直挡板P的一侧,一根轻绳跨过固定在斜面顶端的定滑轮,绳的一端与质量为mA=3kg的物块A连接,另一端与质量为mB=1kg的物块B连接。开始时,使A静止于斜面上,B悬空,如图所示。现释放A,A将在斜面上沿斜面匀加速下滑,求此过程中,挡板P对斜面体的作用力的大小。(所有接触面产生的摩擦均忽略不计,sin37°=0.6,cos37°=0.8,g=10m/s2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6.(10分)如图所示是利用光电效应现象测定金属极限频率的实验原理图,其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0的总电阻为4r,两块平行金属板相距为d,当N受频率为υ的紫外线照射后,将发射沿不同方向运动的光电子,形成电流,从而引起电流计的指针偏转,若闭合开关S,调节R0逐渐增大极板间电压,可以发现电流逐渐减小。当电压表示数为U时,电流恰好为零。(已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电荷量e、电子质量m、光速为c)则(1)金属板N的极限频率为多大?

 

(2)切断开关S,在MN间加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逐渐增大磁感应强度,也能使电流为零,当磁感应强度B为多大时,电流恰好为零?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7.(12分)总质量为80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试根据图像求:(g取10m/s2

试题详情

   (1)t=1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2)估算14s内运动员下落的平均速度。

   (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试题详情

18.(15分)如图是新兴的冰上体育比赛“冰壶运动”的场地(水平冰面)示意图,实际尺寸如图为已知,要令球队获胜你需要推出你的冰壶石以使其停留在以O为圆心的圆心线之内,并把对手的冰壶石击出同样以O为圆心的圆垒之外。已知圆心线半径r=0.6m,而圆垒的半径R=1.8m,在某次比赛中,甲队队员以速度将质量m=19kg的冰壶石从左侧栏线A处向右推出,冰壶石沿中心线运动并恰好停在O处,乙队队员以速度将质量的冰壶石也从A处向右推出,冰壶石也沿中心线运动到O点并和甲队冰壶石发生碰撞,设两个冰壶石均可看成质点且碰撞前后均沿中心线运动,不计碰撞时的动能损失,两个冰壶石与水平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g取10m/s2.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求冰壶石与水平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乙队的冰壶石能否停在圆心线区域之内并把甲队冰壶石击出圆垒之外从而取胜?你必须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试题详情

19.(15分)质量为M=10kg的B板上表面上方,存在一定厚度的相互作用区域,如图中划虚线的部分,当质量为m=1kg的物块P进入相互作用区时,B板便有竖直向上的恒力(k=51)作用于物块P,使其刚好不与B板的上表面接触;在水平方向,物块P与B板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已知物块P开始自由下落的时刻,B板向右运动的速度为=10m/s,物块P从开始下落到刚到达相互作用区所经历的时间为=2.0s,设B板足够长,B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2,保证物块P总能落入B板上方的相互作用区,问:

试题详情

   (1)物块P从起始位置下落到刚好与B板不接触的时间t;

   (2)物块B在上述时间t内速度的改变量;

   (3)当B板刚好停止运动时,物块P已经回到过初始位置几次?(g=10m/s2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