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初三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座号等内容填写准确。
3.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在后面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关于化学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能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B.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可以无限制的增加粮食产量
C.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类健康
D.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2.下列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生活中都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
C.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D.不需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3.下列变化:①固体物质加热后全部变成气体;②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③粮食酿成酒;④炸药爆炸;⑤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浑浊;⑥铁生锈。其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只有①③④⑥ B.只有③⑤⑥
C.只有④⑤⑥ D.只有③④⑤⑥
4.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为使2008年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关闭所有化工厂 B.用天然气逐步代替民用燃煤
C.提高污水处理率 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减负少做实验
B.对课本上的现成结论想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经老师同意后,到实验室去完成实验
C.先填好实验报告后,按实验报告做实验
D.实验室桌上有一瓶贴有“食盐”字样的药品,可以带回家去炒菜
6.在盛放酒精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7.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中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全部错误
8.某学生欲称
A.
9.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ml,取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ml,则该同学倾出液体体积是
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判断
10.2004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下图是火星大气成分含量图。与空气的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火星大气中有稀有气体,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
11.区别氧气、氮气、空气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带火星的木条 B.用澄清的石灰水
C.用燃着的木条 D.用燃着的硫粉
12.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科学实验的没计,设计科学实验的步骤有:①充分占有资料;②设计合理的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⑤准备实验器材。其正确的步骤是
A.①③④ B.③①② C.③①⑤④② D.①⑤②④③
13.下列情况:①汽车排放的尾气;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呼吸出的气体;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学校实验室通风橱排放的气体;⑥燃放烟花爆竹。一般认为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仅③④ B.仅④⑤ C.仅③④⑤ D.仅④⑤⑥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发生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B.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需要加热,化合反应需要点燃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15.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反应
B.氧气有可燃性,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C.氧气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发光放热
16.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b→c→a→d→e→f B.c→b→a→d→e→f
C.b→c→a→d→f→e D.c→b→a→d→f→e
17.下列使用胶头滴管的方法正确的是
A.一般的滴管(不是在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要立即用水洗净,平放在实验台上
B.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不要用水冲洗,可直接插入原滴瓶中
C.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伸入试管内,以免因手抖动而使药品洒出来
D.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但可平放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产生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D.水能发生三态(固、液、气)变化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
二、填空题(包括4个小题,共20分)
20.(4分)现有①氧气;②空气;③冰水混合后的物质;④经雨水净化的空气;⑤镁;⑥水;⑦氧化镁;⑧氯化钠等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有(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 。
21.(4分)如图某课外小组为探究空气中的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两个集气瓶盛满空气,在燃烧匙中分别放着足量燃着的红磷和硫粉,塞好瓶塞;当燃烧完毕,打开活塞,水会迅速进入 瓶,而不进入 瓶。原因是 。
22.(8分)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常常用到分类的方法。按照下列要求,将下列物质或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自拟两种分类标准,将下列五种物质分类,使得四种物质包括在标准之内,其余一种不在标准之内。
①空气 ②氧气 ③二氧化碳 ④二氧化硫 ⑤氧化铝
标准一 ,包括的物质是 ;
标准二 ,包括的物质是 。
(2)自拟两种分类标准,将下列六个化学反应分类,使得其中五个包括在标准之内,其余一个不在标准之内。
①碳+氧气→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水→碳酸 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④硫+氧气→二氧化硫 ⑤铝+氧气→氧化铝 ⑥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标准一 ,包括的反应是 ;
标准二 ,包括的反应是 。
三、实验题(包括3个小题,共26分)
23.(6分)下表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
用10ml制取150ml所需的时间(秒)
反应条件\浓度
30%
15%
10%
5%
无催化剂、不加热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无催化剂、加热
360
480
540
720
催化剂、加热
10
25
60
120
请你分析回答:
(1)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浓度、 、 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2)从上述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该因素对分解速率有何影响?
24.(8分)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呈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25.(12分)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实验时,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甲、乙两位同学要选用上述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
(2)甲、乙两位同学在制取气体时,都选用A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但其收集装置不相同,通过对比知道,甲收集的氧气纯度比乙高。则甲选 装置收集,乙选择 装置收集。
(3)甲同学选择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如何知道已集满了一瓶氧气? 。
(4)乙同学选用收集装置的依据是 ,如何证明已集满了一瓶氧气? 。
(5)甲同学在实验开始时,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可收集装置中没有收集到氧气,其原因是 。
(6)如何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后,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
(7)装置A中反应很剧烈,据此,甲、乙两位同学应采用的安全方法是 。
①控制液体流速 ②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