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淄博市周村区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抄写下面的语句,力求规范.美观。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阅读下面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
(2)“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dì( )固。
3.修改下面的病句。
空降兵部队具有机动能力强.突击速度快,可以越过地理障碍迅速向目的地投送兵力。
修改意见:
4.云南的民歌唱得甜,唱得美,唱出了人们心中的愉悦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相信你也对歌曲情有独钟,你最喜欢的歌是什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5.通过“到民间采风去”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6.把“眼泪”、“细雨”、“笑声”组合成一段描述性的文字,表达自己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
7.名著阅读。
尼摩船长走在前面,他的同伴在后面距离好几步跟随着我们。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好像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金属外壳交谈似的。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也不觉得这厚厚的圆球的分量,我的脑袋在圆球中间摇来晃去,像杏仁在它的核中滚动一般。
(1)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 ”。
(2)这部作品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三部是《神秘岛》,第一部是《 》。
(3)你能说出这部著作中描写的哪些事情如今已变成现实了吗?(说出一种即可)
8.默写。
(1)更深月色半人家, 。
(2) ,更著风和雨。
(3) ,村南村北响缲车。
(3)何处望神州? 。
(4)莫道不消魂 , , 。
(5)池上碧苔三四点, , 。
(6)写出一句与“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 。
(7)写出描写秋天的诗词名句:
(所写句子应是八年级上册语文以外的上下句)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乡村不言谢
也是猛然间发现,在我的故乡,那个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我从来没听见过“谢谢”两个字。
在儿时的记忆里,邻里之间相互借东西是很常见的,借劳动工具借头针线脑借柴米油盐。每次借的时候,借者自然大方,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没有借的忐忑不安。
“他大叔,你家的犁子在不在?我想把东头的地犁耙犁耙。”
“他大婶,我家的黑线用完了,你有没有?”
“三奶奶,今天来客,油瓶空了,先给我倒点儿。”
被借者绝没有丝毫的优越感,忙把东西找出来,送到人家面前,还要说上几句体贴的话。
“你真勤快,闲不住,隔天我也得把地犁犁,别耽误了下种。”
“线够不够,不够,我再给你拿。”“我也搞过这样的事,那次晌午头来客,盐没了,我还是到张婆那儿拿的。”
别看东西小或者少,必定要还的。还犁的会高声问:“他大叔,犁用完了,放这里好吗?幸亏犁得及时,不然赶不上墒情了。”犁的主人会让还犁的坐一会儿,忙着去拿烟,好像借东西的是自己。
还线的主妇会在唠完一会儿后,在要回的时候,把东西掏出来随处一放。主人会责怪:“你看你,这点儿东西还拿过来,真外气!”主妇会说:“有了,没有我也不会还你。”
借油的会打发孩子还东西:“俺妈说,这是俺家刚榨的油,让大婶尝尝。”大婶会撵着孩子,给他点儿黄瓜之类的东西吃。
在经常发生的借和还中,乡人虽然不说谢谢,但都通过默契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激表达了出来。在乡人眼里,“谢谢”这两个字,有点儿别口,自白,浅显,夸张,与土地的自然和质朴不相称,如果说出来,就疏远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人也变得更生分了。
记得我读初二的时候,村西头的潘家十多岁的孩子突然昏死了过去,当时潘家男人又不在家,听到潘家女人的喊声,正在地里劳作的“黄麻子”飞奔到老潘家,背起孩子就往邻村赤脚医生家跑。七八里的乡间小道,干瘦的黄麻子在负重几十斤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狂奔到了赤脚医生家,及时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老潘家为了感谢黄麻子的救命之恩,专门挑了良辰吉日,邀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拿着炮仗,背着礼物,到黄麻子的家。在弥漫着好闻的硝烟味中,被救的潘家孩子在父亲的命令下,扑通跪在黄麻子前,嘣嘣磕了3个响头。黄麻子手足无措地转着圈子,一个劲儿地反复埋怨着老潘:“你这是干啥,干啥呢~~~~”老潘大声说:“孩子这条命是你给的,你什么时候要,他就得什么时候给!”自始至终,我没有听到一个“谢”字。
后来,我到了城市,听惯了谢谢,也习惯说谢谢。有时候,老家人到城里办事。不愿意把钱花给旅馆,就到我家借宿。每次来,他们都要给孩子带些零食,我也都要习惯性地说声“谢谢”。听到我道谢,他们的神情立即变得尴尬起来,我很后悔,赶紧打住。
前段日子,父亲身体不好,我回去看他,见邻居大娘也来探望,还拿了十多个鸡蛋。送她出门时,我下意识地说:“谢谢你呀,大娘!”大娘愣了一下,嗔怪道:“看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
9.从全文内容来看,应该怎样理解文章题目“乡村不言谢”?根据文章内容,请你给文章另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10.文章倒数第三段是如何刻画黄麻子这个人物的?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11.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加点词“嗔怪”改为“责怪”,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12.在文明的城市,无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基于礼貌,“谢谢”二字是要经常挂在嘴边的,可文中的乡村里是“不言谢”的,请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13.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及时记录并表达我们读书的收获。或写下感悟理解,或发生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进行质疑问难。请从文中任选一处作批注。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8题
破碎的美丽
(1)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2)我喜欢断树残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荒芜石阶点点青苔,也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柳败花残茎衰。这些破碎的东西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让位给别人的今天。
(3)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像它们的美丽。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像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的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由圆满而破碎.由繁盛而落寞的生命过程中,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破碎的食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那么美丽。
(4)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喜欢看一个单相思的人于心爱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伞默立。我喜欢素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悦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明星失宠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时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红颜逝去的佳丽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
(5)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触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已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
(6)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7)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啊!
(8)我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细密密的月光。
(9)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14.结合全文看,为什么说破碎“是一种美丽”?
15.文章结尾部分“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16.品读文章⑵⑶段,以我们熟知的“月缺”或“花残”为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是美丽的。
17.根据句意仿照第⑹段划线句写两个句子。(所写的人应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18.每个人都曾有过“破碎”:考试失利,梦想破灭,机遇错过……读完本文,你对自己的“破碎”是否有新的认识?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谈谈对人生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作文
19.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着,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
请你以“有时,我也想 ”为文章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书写要认真,卷面要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