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广东省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2小题,满分I50分。考试用时l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8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同。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4分)

一、(6小题。19分)

1.下面是一个同学整理常用字读音的作业,请指出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3分)

序号

加点字读音

例  词

A

hōng

烘托

拱桥

哄堂大笑

B

xiāo

云霄

俏丽

销声匿迹

C

háng

航行

抗议

引吭高歌

D

zào

干燥

噪音

躁动不安

试题详情

2.下面对同学习作中错别字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创意有如泌人心脾的甘淋,滋润人们的心田;创意有如崔璨夺目的焰火,照亮人们的生活;创意有如稍纵既逝的流星,划破长长的夜空……

A.“泌人心脾”改为“沁人心脾”      B.“甘淋”改为“甘琳”

C.“崔璨”改为“璀璨”                    D.“稍纵既逝”改为“稍纵即逝”

试题详情

3.下面句加点的成语替换为括号内的成语而不改变句子原意的一组是(3分)

①新春佳节来临,羊城处处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行人络绎不绝(a川流不息b喜气洋洋),呈现由一片欢乐的景象。

②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与愿违(a事半功倍 b适得其反),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b                D.①b ②a

试题详情

4.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第六次全国铁路运行大提速,使我国铁路运输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B.大多数人们对水果蔬菜上残留的农药给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修改:在“大多数”后加上“的”。

C.这个富有创意的雕塑,作者是出自一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之手。

修改:将“一位”移到“农民”前。

D.有着鲜明深刻文化底蕴的广州老字号茶楼是具有岭南特色的人文景观。

修改:将“底蕴”改为“沉淀”。

试题详情

5.请以“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要求字致、句意保持不变。(3分)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全面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试题详情

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组成排比句。(4分)

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它是_______的细雨,________;它是______的阳光,_______________。有了谅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试题详情

二、(2小题,l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B.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鬟,对镜帖花黄。

C.昔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

D.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畴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E.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划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F.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能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⑤_________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名句。(本题有4分为附加分。第7题分数累加不超过10分。)

我爱生活,我爱四季。我爱春天,在桃红柳绿的江南,感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勃勃生机;我爱夏天,在碧波荡漾的荷塘享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无限乐趣;我爱秋天,在高远澄明的天地,抒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之情;我爱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原野,领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苍茫壮阔。

试题详情

三、(4小题,16分)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走送,不敢稍逾约        B.俟欣悦,则又请焉

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余则?袍敝衣处

C.手自笔录,计以还      D.每借于藏书之家

寓逆旅,主人再食          以是人多以书

试题详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试题详情

11.第二段作者通过自己与他人哪两方面的对比来说明精神的寓有可以弥补物质的贫乏?(2分)

试题详情

四、(9小题,40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起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森林被乱砍乱伐,大量的农田建成了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浙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氟氯代烷约占l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早,飕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

试题详情

13.下列不属于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动态平衡”的一项是(3分)

A.湖泊、河流等地表水域逐渐地缩小。

B.人口急剧增加,森林遭到乱砍乱伐。

C.工业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

D.部分地表热最有时能辐射到太空中。

试题详情

15.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托尔斯泰面部其他部件都不如他的眼睛那样具有魔力。

B.托尔斯泰具有把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C.托尔斯泰的坟墓不留名字比留名字更加能够打动人心。

D.托尔斯泰墓不及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墓庄严肃穆。

试题详情

17.选文中的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出三个特点并分别举出相对应的例子。(6分)

试题详情

18.祥子为什么把买车的日子定为自己的生日?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试题详情

19.第②段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祥子和铺主的交易过程,请细细品读并完成下面题目。(6分)

(1)下面句子是怎样传神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

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

(2)根据下面的情境发挥想象,以铺主的身份写一句赞美车子的话。

要求:配合铺主的其中一个动作,不少于8个字。

(铺主)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

试题详情

20.“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这是作者对样子表现的评价。你怎样看待这个评价?请联系上下文说出具体理由。(5分)

试题详情

22.根据下面的提示和要求作文。

红灯亮时,表示车辆行人必须停止前进;绿灯亮时,指示车辆行人可以通行。在现实生活中,“红灯停绿灯行”除了指交通规则外,还可以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标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人们心中总要有盏“红绿灯”。

请以“心中有盏红绿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