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2009届高考地理仿真预测卷(二)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第1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内)

1.“中国神舟七号飞船”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大约位于

试题详情

 

 

 

 

 

解答:B  9月25日刚过秋分日不久,A图根据公转方向,图中地球位置应刚过春分日不久;同理可推知:B图地球位置应刚过秋分日不久,C图地球位置还未到秋分日,D图地球位置应刚过春分日不久

试题详情

2.“中国神舟七号飞船”升空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全球新旧两天的范围等

C.开罗(300N,310E)人收看实况转播在下午3点多      D.西昌日落西北满天红

解答:C  9月25日接近秋分日昼夜基本等长,全球各地都是18点日落,北京时间与开罗时间相差6个小时,为下午3点多

试题详情

右图中圆圈是某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M、N、P三点将纬线圈平分为三段弧,其中MN为夜弧,其余各弧为昼弧。据此完成3~4题。

试题详情

3.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M在N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B.M在N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C.M在N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D.M在N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解答:B  根据已知条件,可该纬度为南半球,从N向西到M为劣弧,故M在N正西方;又知该纬度昼弧大于夜弧,太阳直射南半球。

试题详情

4.图中P处的日落时间(地方时)为    (    )

A.16  时    B.18 时    C.20时    D.22时

试题详情

解答:C  M、N、P三点将纬线圈平分为三段弧,且MN为夜弧,则夜长为1200/150等于8小时,该纬度日落时间为20时

读右图,完成5~6题。

试题详情

5.在图中洋流处放一漂流瓶,最有可能先发现漂流瓶的地区是(  )

A.南美洲西海岸        B.亚洲东海岸

C.非洲西海岸          D.北美洲西海岸

解答:C  根据图地信息可判断出此处为南美洲东海岸一部分,洋流为巴西暖流,再经西风漂流可到非洲西海岸(本格拉寒流)

试题详情

6.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

A.降低了热、干程度    B.增加了热、湿程度

C.加剧了冷、干程度    D.减轻了冷,湿状况

解答:B  图中洋流为巴西暖流,暖流对相邻陆地环境有增温、增湿作用

读广东2009年某月某日降水量分布图。回答7~9题。

试题详情

7.此次降水可能是

  A.台风登陆        B.暖锋过境

C.冷锋过境        D.午后的雷阵雨

解答:A  从图中风向来看,气流从四周向中心逆时针辐合,故为台风产生的降水。

试题详情

8.台湾海峡当日风力及风向为

  A.12级东北风      B.12级西南风

C.6级东北风       D.6级西南风

解答:D  风杆尾部的指向即为风的流动方向,一道风尾代表风力为2级。

试题详情

9.此次降水最可能发生在

  A.1月到4月      B.5月到10月    C.11月到3月    D.2月到5月

解答: B  秋季节广东台风多发。

   读下面两幅区域图。完成10~12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0.①、②两地所在国面临的海域分别是

A.波斯湾、地中海       B.几内亚湾、加勒比海

C.阿拉伯海、红海       D.墨西哥湾、孟加拉湾

解答:B  根据经纬度数值与轮廓图可推断两地分别位于几内亚湾北岸和加勒比海南岸。

试题详情

11.我国一批家电产品自上海海运到②地所在国最短航线经过

A.苏伊士运河     B.麦哲伦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好望角

解答:C  自上海通过海运把货物运到加勒比海南岸,走最短航线必然要经过巴拿马运河。

试题详情

12. ①、②两地所在国自然环境共同特点是

A.沿海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B.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C.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广泛

解答:A  ①、②两地所在国分别在尼日利亚与委内瑞拉,都在热带,不可能出现出现冬温夏凉现象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委内瑞拉也没有沙漠存在,故只有A项合乎要求。

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l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图回答13~14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3.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      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

解答:A  从示意图来看,t1至t4时期出现城市化和坡地开垦现象,植被覆盖率明显降低,因此植被截留雨水和涵养水源的功能均减弱,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升高,春旱可能加剧,春季流量应该减小。

试题详情

14.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解答:D  由题意可知D选项正确。

    读右图,完成16-17题。

试题详情

15.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解答:C  M区域为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小麦区和玉米带,该区域地广人稀,农业高度机械化,实行大农场商品化生产。

试题详情

16.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解答:A  M区域地广人稀。

试题详情

17.与M区域农业发展的背景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A.工业化的发展      B.城市化的进程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国际局势多极化

解答:D  工业化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机器等加快农业发展;城市化的则为农业生产提供消费市场;经济全球化则使该区域有更多的农产品出口。

试题详情

l8.我国某个地理野外考察队相隔约一个小时看到GPS接收机分别显示如下界面。据此判断该考察队

  A.向东南方向行进               

B.行进的相对高度达到1 000

  C.看到的树种多属于常绿硬叶树   

D.19:07:58时所到地已是黑夜

解答:A  从GPS接收机的时间、经纬度、海拔信息来看,该地为黄土高原,队员在向东南方向前进。

试题详情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内)

19.欧洲有“温带大陆”之称,近年夏天酷暑高温天气的出现十分反常,造成这一天气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A.人类不合理活动,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

  C.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增强            D.地中海沿岸森林覆盖率提高

解答:AB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正处于温暖的上升时期,同时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这变暖的趋势。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未来十年形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根据下表中项目,完成20-21题。

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0年

2010年

总人口

18亿

20亿

GDP

试题详情

1.7万亿美元

2万亿美元

外贸

试题详情

1.3万亿美元

不祥

试题详情

20.下列工业类型适合在东南亚布局的是    (    )

  A.技术指向型工业               B.市场指向型工业

  C.动力指向型工业               D.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试题详情

21.从目前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相比,最具优势的是 (    )

  A.劳动力丰富    B.资本雄厚    C.市场广阔    D.能源充足

试题详情

解答:20. BD  21.AC   东南亚也世界上人口较密集地区,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消费市场大,劳动力丰富

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22~23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2.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是    (    )

  A.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环境因素                     D.新兴产业的吸引

解答:CD 二战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逐渐趋于多饱和,用地紧张,环境恶化,人们纷纷从这儿迁往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美国的南北战争是在二战前发生的

试题详情

23.与20世纪50年与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    )

  A.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B.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C.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D.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解答:AC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引起的,人口流动都是自发的,迁移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和经商,人口流动规模大

试题详情

24.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秸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将秸秆粉碎还田,这种做法的主要好处是    (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

  C.节省时间,减轻劳动强度    D.防风固土,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

解答:BD  北京地区秋收以后到第二年春耕,天气干燥,大风扬尘天气,容易形成沙尘暴,不毁掉长在田里的农作物秸秆,可起到防风固土作用,同时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有机质,还田后可增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读下图,同答25~26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5.下列各地中最有可能形成湿地的是

A.庚地         B.丁地      C.辛地    D.戊地

解答:AC  图中庚、辛两地地下水水位与地面持平,因此最有可能形成湿地。

试题详情

26.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戊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可能形成荒漠

B.庚地距海洋远,但地下水丰富,可能形成绿洲

C.图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可能冬温夏凉,全年湿润

D.图中辛地以东的区域,植被可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答:CD  图中海拔只有1O米。为海滨沙丘,不可能起到阻挡西风的作用,庚、戊两地距海不到300米,不可能形成荒漠或绿洲..

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7题-第2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0题~第33题为选考题,请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试题详情

三、必考题(共有3道小题,共40分)

27.(11分)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              ;甲村与龙山之间的温差范围是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最少三点)。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试题详情

【解答】(共11分)(1)自东向西(1分)    34.2之间 (3<T<4.2℃)(2分) 

(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1分)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1分)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1分) 

(3)①海拔高度在300~400米之间;②位于山麓谷地中;③有河流流过;④白水河北岸;⑤谷口朝南。(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以下为两组答案:

合理。理由:两条路线的水平距离相同或实际距离相近;(1分)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或两山海拔高度相近。(1分)

不合理。理由: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1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1分)

 

试题详情

28.(15分)读“我国部分地区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天气系统中应存在的锋面。

(2)图中锋面在图示地区较长时间徘徊,形成

                   天气现象。

(3)该年夏季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随后南方广大地区又出现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给当地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请利用图中相关的信息,分析说明上述气象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4)试述南方广大地区的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对电力供应的影响。

 

 

【解答】(共15分)(1)略(2分)

(2)梅雨(2分)

(3)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产生原因主要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或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导致降水量大.造成洪涝灾害的发生。(3分)

随后南方广大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主要是因为: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在南方地区长时间停留,在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下,天气睛朗,降水稀少,形成炎热干燥的高温天气(3分) 

(4)南方高温造成空调等致冷用电量大增。因降水少南方蓄水量减少.水力发电量不足,造成电力紧张。(4分)

 

试题详情

29.(14分)玉米是世界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北纬580到南纬350~400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从栽培的面积看,玉米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而总产量却占第一位。

  (1)在所有粮食作物中,玉米的发展是最快的,试解释其原因。

 

 

 

(2)美国的玉米生产主要分布在                         ,这里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日本是美国玉米的主要进口国,原因是什么?

 

【解答】(共14分)(1)玉米育种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单产;(2分)畜牧业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大;(2分)农业技术的进步。使玉米种植业高度机械化。(2分) 

(2)中部玉米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年降水量较充足;机械化程度高(4分)

(3)人口众多,对粮食的消费量大;(2分)国土狭小,地形崎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小(2分)

试题详情

四、选考题(考生在第3l、32、33、34四题中任选两题做答)  

A 30.(10分海洋地理)读下列二幅“某大洋部分海域2月、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    月的表层水温分布图,判断依据是:                               

(2)乙图的大洋西岸A的表层水温比同纬度的东岸B低,其原因是流经A海域的洋流造成的,该洋流的性质是            ,分析造成这一洋流性质的原因:                     

                                                                            

(3)当A的表层水温比正常年份高,而B的表层水温比正常年份低时,分析乙图中的c、D地区降水与正常年份相比,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解答】(共10分)  (1)2(1分)  表面水温的热赤道(最高处)在赤道以南,意味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或北印度洋西岸的水温高于东岸,说明北印度盛行东北风,将温暖海水吹向西海岸(2分)

(2)寒流(1分)   由于受西南季风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洋流是上升补偿流,水温低,形成寒流性质(2分) 

(3)减少(1分)寒流减弱.说明东南信风和西南季风减弱.东南信风和西南季风减弱必然造成输送到南亚和非洲东南部的水汽减少(3分)

 

试题详情

B 31.【旅游地理】(10分)2008年暑期,有一学生旅游【刑游览了以下几个地方:桂林山水、洞庭湖、武夷山的一线天、黄果树瀑布等。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这几个景点,请你提出具体的欣赏建议,以便他们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欣赏景观。(4分)

 

 

(2)在出行前,他们应做哪些准备工作?(3分)

 

 

(3)这一学生旅游团原本打算利用“十一”黄金周出游,但考虑到种种因素,还是将行程放在暑期,你认为他们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3分)

 

 

【解答】(1)欣赏桂林山水时,最好乘船沿水路欣赏两岸的风景,只有水流、船动、山移,才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欣赏洞庭湖时,应置身于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俯瞰全景之貌,兼收远眺之趣;观赏一线天时,要置身其中,近而视之,方知其妙;观赏黄果树瀑布时,应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4分)

(2)①设计好旅游路线;②选择恰当的旅行方式(自行乘车还是随旅行团);③收集旅游地的信息,了解与旅游景点有关的内容;④准备好旅游时所需的物品。(3分,3点即可)

(3)“十一”黄金周是我国集叶J休假的时期,也是旅游的黄金期,这导致旅游景点几乎人满为患,从而使得旅游质量严重降低;同时,也容易出现交通拥挤、食宿困难、物价偏高等问题。而选择暑期m游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3分,合理即可)

 

 

试题详情

C.32.【城乡规划】(10分)下图是某发达国家城市用地发展过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1)在城市发展的阶段,由于同一类经济活动在城市内部空间上的,开始出现城市功能分区。(2分)

 

 

(2)阶段Ⅱ商业用地的分布特点是。与阶段Ⅱ相比,阶段Ⅲ商业用地出现的变化是 。(2分)

 

 

(3)工业区在城市区位中的变化趋势总体上表现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4分)

 

 

(4)阶段Ⅲ中住宅区出现了分化,分析判断图中甲为住宅区;乙为住宅区。(2分)

 

 

【解答】(1)Ⅱ集聚(2分)

(2)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在交通干线交会处出现新的商业中心(2分)

(3)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滑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保护城市环境降低生产成本(4分)

(4)低级高级(2分)

试题详情

    材料一:IPCC(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试题详情

 

 

 

 

 

 

a               ;b               ;c              ;d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结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答:(共10分1(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冰融化  海低地被淹(2分)  (2)原因: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2分)措施: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3分)(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加高加固防洪墙,整理河流增加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等相应的防御措施和对策。(3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