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表示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Ca2+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图2是图l中丁部位的放大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甲神经元的突触小体膜上Ca2+内流,突触小泡将乙酰胆碱释放的方式称为________,这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该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酰胆碱与乙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填相应结构和其性质)结合,使突触后膜的电位与图2_______(填字母)情况相同,实现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乙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丙神经元的膜电位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膜外为____电位。

3)研究发现,某患者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大量损伤,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量_____,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

【答案】胞吐 一定的流动性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特异性受体—糖蛋白 B 化学信号→电信号 发生 减少

【解析】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图1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丙,图2A测量的电位是静息电位,膜电位外正内负,图2B测量的电位是动作电位,膜电位外负内正。

1)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2)乙酰胆碱与乙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图2B测量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突触后膜上实现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乙释放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丙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导致膜电位差加大,只是不能发生膜电位逆转的变化,仍为静息电位,因此膜外为正电位。

3)乙酰胆碱的释放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患者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大量损伤,供能不足,导致乙酰胆碱的释放量减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