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哺乳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B.D点时种群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量,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C.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D点时的水平
D.死亡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天敌以及传染病等因素的限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曲线图:种群密度在B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且种群数量增长率也逐渐增大;种群密度在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此时种群数量达到K/2;种群密度在B-D点间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但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减小;种群密度在D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再增长,即达到最大值(K值);种群密度在D点只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逐渐减小。
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A正确;
B、D点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量(K值),此时种内生物因为食物、生存空间而进行激烈的斗争,B正确.
C、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B点时的水平,因为此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最容易恢复,C错误;
D、图中曲线显示死亡率逐渐增加,其原因是食物、空间、天敌以及传染病等因素的限制,D正确.
故选:C。
【题目】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与HIV结构相似,可引起猴出现艾滋病样症状。
(1)CD4+ T细胞作为T细胞的一种,在________中发育成熟后,在其表面蛋白α4β7等物质的介导下识别并结合血管内皮细胞,随后沿着血管进入肠组织。HIV和SIV主要侵染肠组织中的CD4+ T细胞并在其中大量增殖,从而破坏宿主的________免疫。
(2)ART疗法是当前较为常用的艾滋病治疗方法。司他夫定是ART的常用药物之一,其结构与脱氧胸苷相似,但不能参与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可在_________过程中竞争性抑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与酶的结合,从而抑制HIV或SIV的的增殖,发挥治疗作用。
(3)甲研究小组利用α4β7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感染SIV的猕猴为动物模型,对如下表所示的两种治疗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定期检测猕猴的血浆和肠组织中SIV的含量,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阶段Ⅰ | 阶段Ⅱ | 阶段Ⅲ | 阶段Ⅳ | 阶段Ⅴ | |
方案1 | SIV感染 | ART | ART+α4β7抗体 | α4β7抗体 | 无治疗 |
方案2 | SIV感染 | ART | ART+对照抗体 | 对照抗体 | 无治疗 |
注:α4β7抗体不损伤CD4+ T细胞。
①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两种方案中ART均能抑制血浆和肠组织中SIV的增殖,且方案1的整体治疗效果更好。判断依据是________。
②结合实验结果及(1)信息,推测α4β7抗体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4)乙研究小组使用本小组保存的SIV和α4β7的另一种抗体(不损伤CD4+ T细胞)重复了上述实验(其它实验材料均与甲研究小组相同)。结果显示,方案1和2的曲线在五个阶段均几乎重合,且与甲小组实验结果中方案2的曲线相似。造成两个研究小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
A. 两个研究小组所用的病毒来源不同
B. 甲研究小组使用的SIV发生过变异,不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
C. 乙研究小组使用的SIV发生过变异,其增殖不受到ART的抑制
D. 甲研究小组使用的α4β7抗体具有某种未知的作用,可以抑制SIV在停药后的增殖
E. 乙研究小组使用的α4β7抗体已失效,不能与CD4+ T细胞表面的α4β7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