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会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
B.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可保护其不受腐蚀 |
C.海轮外壳连接锌块是采用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保护外壳不受腐蚀 |
D.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锡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
A
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和硫化氢反应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A选项正确。B.地下输油钢管应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保护,错误。C.海轮外壳连接锌块是应该是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错误。当镀层破损时,不能对铁制品保护,由于铁比锡活泼,形成原电池时铁做负极且容易产生电化学腐蚀,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烧杯中发生还原反应 |
B.甲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
C.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42-移向甲烧杯 |
D.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从a到b |
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试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出现蓝色 |
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出现红色 |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采用装置①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
B.装置②是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
C.装置③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并防止倒吸 |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
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A极是铜锌合金,B极为纯铜,溶液为足量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极恰好全部溶解,此时B极质量增加5.76g,溶液质量增0.03g,则合金中Cu、Zn原子个数比为
A.4:1 | B.3:1 | C.2:1 | D.任意比 |
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利用铝条、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组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
B.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 |
C.图中a极为铝条、b极为锌片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 |
D.图中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
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下列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pH由大变小 |
B.溶液中的SO42-向原电池的正极移动 |
C.Zn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Zn – 2e- ="=" Zn2+ |
D.在该电池的外电路导线中电子是从铜流向锌 |
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度,某课外小组学生用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图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置于玻璃钟罩里面保存相同的一段时间,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Ⅰ左侧的液面一定会下降 | B.装置Ⅰ的左侧液面比装置Ⅱ的低 |
C.装置Ⅱ中的铁钉腐蚀最严重 | D.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
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的正极为锌 |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剂作用 |
C.当65 g Zn完全溶解时,流经电极的电子为1mol |
D.电池正极反应式为2MnO2+2e-+2H2O2MnO(OH)+2OH- |